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雄性不育遗传的光温启动因子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庭波 《作物研究》1991,5(2):38-42
水稻雄性不育遗传的光温启动因子假说提出:(1)花粉发育是在核序列基因、质序列基因和外界光温序列控制和协调下,通过一系列有时间顺序的生理生化过程实现的;(2)某个核序列基因是一个完成花粉发育某一过程的生理功能基因团,由光温感觉基因、整合基因和多个生产基因及相连的启动基因组成;(3)每一个花粉发育质序列基因对相应的核序列基因的配合具有品种特异性,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中建立起来的:(4)核序列基因之间核质序列基因之间,以及核质序列基因与外界光温序列之间的任一联系遭到破坏,都会造成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2.
3.
4.
水稻中结瘤素基因的同源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核酸数据库中检索到的75个豆科植物结瘤素基因作为探针,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扫描分析。在水稻基因组中发现有31个与结瘤素基因具有同源性的基因,与相应的结瘤素基因比对,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至少在35%以上。这表明在水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豆科植物结瘤素基因的同源基因。豆科植物结瘤素基因 enod40、蔗糖合成酶基因和Rab基因与水稻中对应的同源基因比较分析表明,它们属于直向同源基因,可能来自于共同的祖先基因,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豆科植物结瘤素基因受根瘤器官形成的需求而发生变异。然而,另有44个豆科结瘤素基因在水稻基因组中未显示有同源性基因的存在,这些结瘤素基因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建立共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推测可能是由于水稻中缺少了这些豆科结瘤素基因,导致水稻不能结瘤固氮。  相似文献   

5.
对β- 葡糖苷酸酶(GUS)基因在转基因花生T1- T3 代植株中的活性测定和NPT II基因在T3 代植株中的活性和PCR检测表明:T1 代的GUS基因为1 ∶1、3∶1 等分离, T2 和T3 代GUS基因符合3 : 1 单基因显性遗传规律的植株数增加,1 : 1 分离单株比例逐渐减少。从T3 代中就可选择到GUS基因纯合的单株,得到了4 株遗传性稳定的单株,说明GUS基因在转基因花生植株后代的遗传应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规律。实验证明,位于同一质粒上的GUS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 II)基因,在转基因花生植株中表现为连锁遗传。  相似文献   

6.
大豆粒形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粒形直接与产量相关,对其粒长、粒宽的遗传规律分析可以为其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克隆奠定基础.调查大豆杂交组合溧水中子黄豆(P1)×南农493-1(P2)正反交的P1、P2、F1和F2:3四个世代的粒长和粒宽的表型资料,运用四个世代联合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这两个性状分别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F1粒长和粒宽有显著差异,存在母性效应;粒长性状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宽受多基因空制.  相似文献   

7.
pmi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选择标记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m i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选择标记基因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作用机理、基因来源、安全性评价、实际应用、发展前景和不足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以郑8903×豫花4号构建的包含21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海南三亚和河南原阳两个环境下种植,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蛋白质含量,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开展了花生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环境条件下家系间蛋白质含量均存在广泛变异,表现超亲遗传现象,其频数分布图呈正态分布特征。在两个环境中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均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C模型),即受多基因效应和环境作用,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9.63%和18.77%;环境引起的变异分别为46.05%和54.08%。  相似文献   

9.
将含有Glu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uG通过基因枪法将Glu基因导入甘蔗叶片愈伤组织,在Km抗性培养基上诱导再生植株,获得的再生植株经PCR检测,证明外源Glu基因已整合到甘蔗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发光酶基因luxAB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gusA分别对快生型大豆根苗HN01进行了标记研究了这两种标记系统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效果,并对这两种标记系统在大豆瘤菌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远缘种的外源基因转入小麦的最新进展。过去的10年的主要成就是极大地扩展了远缘杂交的范围,并且开发才鉴定小麦外源染色体易位的新技术,文章汇编了本实验室自1983年至今远缘杂交的结果和综合鉴定小麦外源易位系统的情况,并探讨了小麦外源基因转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基因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典败率、圆败率、染败率、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育性指标,对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31A、恢复系C9083以及731A/C9083的F1、731A//731B/C9083的三交F1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进行调查分析,并以731A//731B/C9083的三交F1群体为材料进行RFLP和微卫星标记分析,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C9083具有1个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选用第10染色体上的7个RFLP和微卫星标记分析两个亲本,有3个RFLP标记在两个亲本间有多态;选用其中的C16和G291分析731A//731B/C9083的三交F1中的各个单株的结果表明,这两个RFLP标记与C9083的恢复基因连锁,C16与这个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19.3%,G291与这个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是14.0%, C9083的恢复基因与已报道的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1可能等位。  相似文献   

13.
大豆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成松  顾和平 《大豆科学》1999,18(3):260-264
本文概述了大豆抗虫基因及其修饰,载体的构建,遗传转化的方法,转基因植株后代抗性表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转Bt基因抗虫性状近等基因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棉花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棉铃外观性状,棉铃经济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使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使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和纤维长度下降,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转Bt基因棉GK-12与受体品种泗棉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冬瓜种子千粒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冬瓜组合B214(小籽粒)×B227(大籽粒)的6世代群体(P1、P2、F1、B1、B2及F2)种子千粒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冬瓜组合B214×B227种子千粒重性状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主要受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不存在杂种优势.主基因+多基因在B1、B2及F2群体的遗传率分别为68.82%、75.70%和76.29%.因此,可通过选择较高千粒重的材料为亲本,利用加性效应对冬瓜种子千粒重性状进行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16.
用已知的52个抗病基因的全长蛋白质序列在GenBank中对大豆(Glycine max L.)ESTs进行tblastn检索,得到的ESTs具备Score≥100和E-value≤10-10作为侯选的抗病基因同源ESTs (R-gene-like ESTs),利用Phrap软件进行聚类拼接,聚类后的unigene在GenBank数据库中通过Blastx来证实其可能的抗病功能。通过该方法,得到403条与抗病基因同源的ESTs,其中有33个推导编码产物含有NBS-LRR 或TIR-NBS-LRR结构域;102条推导的编码产物含有LRR或PK/LRR结构域;254条推导的编码产物含有PK结构域;其它结构域有14条。证明了应用全长序列进行数据库检索的方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基因预测方法,得到的RGA数量多类型丰富,为R基因的克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棉纤维是天然的,使用最为广泛的纤维材料。提高棉纤维品质成为当前棉花遗传育种的重要目标,对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定位、克隆与功能研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本文阐述了基于QTL定位的陆地棉和海岛棉纤维优质基因挖掘、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位点鉴定和分析、基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棉纤维品质改良以及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功能基因验证等研究进展,以期为棉花纤维发育及品质改良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并对今后棉花纤维相关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抗虫基因工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抗虫基因工程为防治水稻害虫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尽管目前已经有许多优良的抗虫转基因水稻株系(种)被批准进入中间试验或环境释放,但是其抗虫水稻基因还存在着许多令人不满的缺点,如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不高,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持久性不长等问题。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水稻抗虫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特别是对目前已广泛用于水稻抗虫基因工程的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外源凝集素基因等单基因策略进行了一一详述,并对水稻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多基因策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小麦农艺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组成,并筛选适于QTL的性状,以西农817和中国春为亲本,构建F2、F3群体,采用P1、P2、F1、F2、F3五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株高、有效分蘖、小穗数、穗粒数、穗长、穗下节间距、小穗着生密度等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7个性状不仅受基因的控制,同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其中,穗长、穗粒数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无主基因存在;株高、小穗数、小穗着生密度符合一对加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穗下节间距符合一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有效分蘖符合一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  相似文献   

20.
糯玉米与WX基因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同明 《玉米科学》1993,1(2):001-002
糯玉米是普通玉米的一个自发突变,这种突变很早就在中国发现,并为我国农民所繁殖保存。糯玉米1908年传入美国,1909年C.N.柯林斯首次描述了这种玉米的表现型特征。由于其胚乳表现致密不透明,像石蜡,故又把糯玉米叫蜡质玉米。1943年,L.L.贝茨等人证明,糯玉米所含的淀粉基本上由分子量较小而具多分枝的枝链淀粉所组成,这种淀粉遇I_2—KI溶液产生棕红色反应,而普通玉米所含淀粉有27%的直链淀粉,遇I_2—KI产生兰黑色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