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9种鸢尾植物花粉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丰富鸢尾属植物的分类和杂交育种理论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马蔺[I.lacteal var.chinensis(Fisch.)Koidz.]、溪荪(Lsanguinea Donn ex Horn.)、北陵鸢尾(Ltyphifolia Kimgawa.)、紫花鸢尾(Lensata var.ensata Thunb.)、黄菖蒲(Lpseudoacorus L)、两伯利亚鸢尾(I.sibirica L.)、单花鸢尾(I.uniflora Pall.)和山鸢尾(I.setosa Pall.)共9种鸢尾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德围鸢尾花粉粒呈近球形,其他8种均呈舟形;萌发器官均为远极单沟:花粉大小为44.759(25,81.82).-80.762(50,116.67)μm;平均极赤比为1.92;紫花鸢尾外壁为孔穴状纹饰,单花鸢尾和西伯利亚鸢尾为穿孔状纹饰,马蔺、黄菖蒲和北陵鸢尾为细网状纹饰,溪荪、德国鸢尾和山鸢尾为粗网状纹饰.  相似文献   

2.
NaCl和Na2CO3胁迫对5种鸢尾属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5种不同鸢尾属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花菖蒲(I.ensata var.hortensis)、溪荪(I.sanguinea)、马蔺(I.lactea var.chinensis)和喜盐鸢尾(I.halophila)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和Na2CO3胁迫对5种鸢尾属植物外在形态、生长以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0.3%)NaCl胁迫下,5种鸢尾属植物生长健壮,无任何盐害症状;中度浓度(0.6%~1.2%)NaCl胁迫下,黄菖蒲、溪荪和花菖蒲生长变化均相对较平缓,增幅不大,且胁迫浓度越大,胁迫时间越长,其生长受抑现象越明显;而喜盐鸢尾和马蔺无论是叶片还是根系即使在高浓度(1.5%~ 1.8%)NaCl下也均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长幅度,二者存活率分别达74%和80%,其他3种鸢尾在此高浓度盐胁迫下植株全部死亡,表明高浓度NaCl胁迫下的马蔺和喜盐鸢尾抗NaCl能力最强.另外,不同浓度Na2CO3处理28 d,即使在最低浓度(0.1%)胁迫下盐害均达到Ⅲ~Ⅳ级,而在高Na2CO3浓度下,5种鸢尾属植物大部分死亡.说明Na2CO3较NaCl对参试鸢尾属植物具有更大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5种鸢尾属观赏地被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种鸢尾属观赏地被植物的部分形态结构与特性及植物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再生萌芽成活率所反映的5种鸢尾属植物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德国鸢尾(Iris gemanica)、鸢尾(I.tectorum)、黄菖蒲(I. pseudacaorus)、溪荪(I. sanguinea)和马蔺(I. lacteal var. chinensis),其中德国鸢尾在夏季盆栽干旱胁迫处理48 d后的复水再生萌芽成活率达到73.68%,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而对照马蔺为14.8%;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及茎长、茎直径和根茎含水量等形态及结构特性与植物抗旱能力差异一致,而植物叶表皮角质层及根长差异与抗旱性不完全一致。说明鸢尾属植物的抗旱能力主要决定于植物的保水能力,而茎长、茎粗细(直径)及根茎含水量等结构特性可能与植物抗旱能力有更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花菖蒲等3种鸢尾属湿地植物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秋花  吴雪梅  吴家森  周莉青  邵力  沈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481-3481,3492
在可控条件下研究了3种鸢尾属湿地植物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叶绿素、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MDA、SOD含量的变化.根据这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菖蒲>玉蝉花>花菖蒲.这一结果与3种鸢尾属湿地植物的实际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部分鸢尾属观赏植物对夏季及冬季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方法】通过温室静态水培实验和人工湿地动态流水实验研究了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黄菖蒲(I.pseudacorus)、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红籽鸢尾(I.foetidissima)、鸢尾(I.tectorum)和蝴蝶花(I.japonica)6种鸢尾属观赏植物对夏季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以及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红籽鸢尾(I.foetidissima)、德国鸢尾(I.germanica)和蝴蝶花(I.japonica)4种常绿鸢尾属植物对冬季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黄菖蒲、花菖蒲和路易斯安那鸢尾对夏季富营养化水体TN、TP的去除量与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TN、TP含量呈正相关,显著降低了水体TN、TP含量,另外,对降低水体COD含量也基本上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供试植物中黄菖蒲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在高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其对TN、TP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5.5%和93.1%,因此最适合作为夏季水体净化材料;其次为花菖蒲和路易斯安那鸢尾;红籽鸢尾、鸢尾和蝴蝶花因在夏季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不良均不适宜于作为夏季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冬季供试鸢尾属植物中对水体TN、TP净化效果最佳的为路易斯安那鸢尾,其对TN净化效果显著(P0.05),种植20 d后水体TN含量为0.925 mg/L,去除率为92.1%,达国家Ⅲ类水质标准(TN≤1 mg/L),水体TP去除率达91.6%;红籽鸢尾、德国鸢尾和蝴蝶花对水体净化效果相对较弱。冬季人工湿地动态流水净化模拟试验研究也表明:路易斯安那鸢尾净化效果最好,其TN去除率为46.0%~67.8%,TP去除率为54.3%~67.9%;红籽鸢尾TN去除率为39.5%~55.9%,TP去除率为28.6%~52.5%。【结论】供试植物中黄菖蒲对夏季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路易斯安那鸢尾对冬季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浙江几种鸢尾科植物的染色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观察13种鸢尾科植物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其中4种和1个栽培种是首次报道,2种和2栽培种的结果与文献记录不同,2种和2栽培种与文献资料相同。 我们得到的结果如下:马蔺、2n=44,单苞莺尾、2n=34、小鸢尾为44、小花鸢尾为44,蝴蝶花为54、鸢尾为36、燕子花28、德国鸢尾28、黄菖蒲36、射干32、唐菖蒲58,番红花24、香雪兰22。 染色体标本保存在浙江农业大学植物教研组。  相似文献   

7.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40份鸢尾属种质资源进行遗传特性及亲缘关系的分析研究,从170个SRA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且稳定性强的引物10个,共检测到168个位点且全部为多态位点,多态性条带比例为100%,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各种质之间的DICE遗传相似系数在0.067~0.740,平均相似系数为0.281。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遗传系数为0.265时,可将供试材料分为7个类群。其中,19份德国鸢尾品种聚到一起,扁竹兰、喜盐鸢尾、德国鸢尾‘Queen’分别各自聚为一类,上海引种的马蔺和宁夏引种的马蔺聚为一类,而内蒙古马蔺则和路易斯安那鸢尾聚到一起,西伯利亚鸢尾、花菖蒲、黄菖蒲和3个德国鸢尾品种聚为一类,主坐标分析所反映的关系和UPGMA聚类图相似。  相似文献   

8.
紫花鸢尾(Iris ensata Thunb)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玉蝉花、花菖蒲.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山东和浙江等省区以及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因其在医药业、园林绿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开发潜力,近年来受到制药企业、园林工程及花卉培育等部门及专业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13种优良鸢尾属植物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利用我国丰富的鸢尾种质资源,给园林绿化提供优良抗旱的鸢尾属植物品种。试验以鸢尾属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持水力、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对13个优良鸢尾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鸢尾属植物品种离体叶片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其中,经过102 h自然失水,紫花鸢尾叶片持水力下降幅度最少,马蔺降低幅度最大,紫花鸢尾叶片持水力是马蔺的3倍左右;参试的鸢尾品种在受到干旱胁迫时,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多数品种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其中,黄褐鸢尾、马蔺在胁迫45 d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低,古铜红和矮梦2个鸢尾品种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而白萼鸢尾、德国鸢尾在受到干旱胁迫时,叶绿素含量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各鸢尾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在45 d时达到最低,其中,马蔺、德国鸢尾叶片相对含水量保持持续下降,紫辉、血石、矮梦、紫花、金娃娃在胁迫中期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有所回升,黄褐、黄菖蒲、古铜红、惊险叶片相对含水量在胁迫后期下降幅度相对较大;在干旱胁迫下,鸢尾属植物POD活性呈上升或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出较高的耐旱能力,参试的13个鸢尾品种抗旱性大小顺序依次为:蓝蝴蝶>紫花鸢尾>血石鸢尾>黄褐鸢尾>德国鸢尾>惊险鸢尾>金娃娃鸢尾>古铜红鸢尾>矮梦鸢尾>紫辉鸢尾>马蔺>白萼鸢尾>黄菖蒲。综合试验基地植株的适应性和观赏性,蓝蝴蝶、紫花鸢尾、黄褐鸢尾、惊险鸢尾、金娃娃鸢尾、古铜红鸢尾、白萼鸢尾、黄菖蒲8个鸢尾属植物品种,可供缺水地区生产实践中使用,以解决园林建设和水资源有限二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三种湿地植物抗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阶段性降温条件下,研究了三种常用湿地植物黄鸢尾(Iris pseudacorus L.)、花菖蒲(Iris ensata Thunb.)及水芹(Oenabthe javanica)叶片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细胞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冷锻炼使湿地植物通过对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性的调节来提高其机体的抗寒性.低温条件下,黄鸢尾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5℃时SOD活性是初始值的5.77倍;花菖蒲保持较高的CAT活性,5℃时其CAT活性是黄鸢尾CAT活性的8.95倍,是水芹CAT活性的3.77倍;水芹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明显提高,温度和脯氨酸含量呈负相关(R=-0.755,P=-0.050).综合比较各项生理指标可以得到这三种湿地植物的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黄鸢尾>花菖蒲>水芹.  相似文献   

11.
黄菖蒲种子萌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菖蒲为试验材料,主要对黄菖蒲种子萌芽及休眠原因进行了探索,以期找到提高种子萌芽率的有效方法,为黄菖蒲种子的播种育苗工作及其园林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黄菖蒲的种子黄褐色,表皮光滑,种子千粒质量(39.867±0.675)g,同时采收后室温储藏至第2年种子生活力可达90%以上;未去种皮种子相比去种皮种子吸水量有明显提高,说明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水及保水能力;赤霉素可以少量提高黄菖蒲种子萌芽率,且缩短种子萌芽所需时间,使种子萌芽期较为集中,其中以100 mg/L的赤霉素处理效果最好;黄菖蒲剥去种皮并用其伴随处理种子萌芽率最高,萌芽时间最早,且种子萌芽速率高于其他2种处理,但未去种皮处理种子出苗后长势最好。由此可见,吸水困难并不是影响黄菖蒲种子萌芽的原因,种皮中虽可能存在促进种子的萌芽物质,但其对种子萌芽存在明显的物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再力花豫谢如dealbata地下部水浸提液对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苦草Vallisnerianatans,水田芥Nasturtiumofficina!e,黄菖蒲Irispseudacor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等6种植物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再力花地下部水浸提液对6种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株高、根长、鲜质量、干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强。高质量浓度提取液对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O.01),50g·L-1的再力花地下部水浸提液对6种水生植物株高抑制率分别为29_2%,64.9%,42_3%,87.1%,18.16%和75.6%,根长抑制率分别为50.5%,90.1%,72.7%,76.2%,29.9%和74.2%。再力花地下部水浸提液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强弱依次为萌发指数〉发芽率〉根长〉干质量〉鲜质量〉苗高。受试植物种子总化感效应大小依次为水蓼〉水田芥〉苦草〉黄菖蒲〉荇菜〉芦苇。图3表l参26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究无髯鸢尾种间杂交障碍原因及子房败育时间,以西伯利亚鸢尾5个品种为亲本,与黄菖蒲、喜盐鸢尾分别进行常规杂交。方法授粉后观测种间杂交后子房发育动态,并绘制发育动态折线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不同授粉时间后的花粉管原位萌发动态,并统计每个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结果无髯鸢尾种间杂交子房在授粉后9~16 d发生败育;授粉后杂交障碍原因主要是花粉附着困难、花粉萌发率低、花粉管伸长障碍和胚囊败育的受精后障碍;黄菖蒲与西伯利亚鸢尾杂交后受精前和受精后障碍并存,喜盐鸢尾与西伯利亚鸢尾杂交主要存在受精后障碍;喜盐鸢尾与西伯利亚鸢尾的亲和性高于其与黄菖蒲杂交的亲和性。结论花粉原位萌发可作为远缘杂交前障碍检测指标,观测花粉原位萌发可及时采用相应措施,增大杂种获得率;不同品种种间亲和性不同,二倍体和四倍体在染色体条数不同的种间远缘杂交中亲和性无显著区别;不同种间杂交,正反交杂交障碍类型不同,可以通过不同种系品种间正反交,增加无髯鸢尾种间杂交亲和性,获得变异丰富的种间杂交类型。   相似文献   

14.
在光学显微镜下用徒手切片和离析法比较了4种野生鸢尾:天山鸢尾(Iris loczyi)、准噶尔鸢尾(Iris songarica)、卷鞘鸢尾(Iris potaninii)和白花马蔺(Iris lacteal)的叶片解剖结构、角质层的厚度、表皮细胞大小、叶肉细胞的特征、气孔密集度、气孔器特征。角质层厚度为:准噶尔鸢尾〉卷鞘鸢尾〉天山鸢尾〉白花马蔺;解剖结构和气孔密度等证明天山鸢尾和准噶尔鸢尾应属于保护型、节约型、忍耐型和强壮型旱生植物,卷鞘鸢尾和白花马蔺应属于保护型、忍耐型和强壮型旱生植物。四种鸢尾对干旱环境都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引种的3种鸢尾属植物(鸢尾、黄菖蒲、有髯鸢尾)的生长习性、引种栽培及繁殖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鸢尾属植物在乌鲁木齐地区生长良好,适应性强;在栽培方面,具有管理粗放,省工省力,成活率高的特点.随着乌鲁木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鸢尾属植物将在未来的城市园林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冬季低温条件下6种水生植物水质氮、磷净化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大聚藻、香菇草、鸢尾、黄菖蒲、金鱼藻和黑藻等6种水生植物,在静水条件下比较水质氮、磷净化能力。结果显示:(1)大聚藻和香菇草具有较好的生物量增长,鸢尾和黄菖蒲能保持正常生长且生物量有所增长,金鱼藻基本停止生长,黑藻出现部分腐烂现象;(2)6种水生植物总氮(TN)、总磷(TP)平均净化率存在较大差异,与无水生植物的空白对照相比,大聚藻、香菇草、鸢尾、黄菖蒲、金鱼藻和黑藻的TN净化增效作用分别为45.7%,39.6%,18.7%,16.4%,6.1%和-4.1%,TP净化增效作用分别为31.1%,30.1%,16.7%,9.9%,3.3%和-2.0%;(3)大聚藻、香菇草可以作为优选水生植物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应用于各种生态净水工程。  相似文献   

17.
铅(Pb)胁迫对黄菖蒲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铅(Pb)胁迫对黄菖蒲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L.)为材料,采用沙培方法,对不同Pb浓度(0、24、、68、1、0 mmol/L)和处理时间(71、42、12、8 d)胁迫下植物的叶片叶绿素、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Pb胁迫下,黄菖蒲植物叶绿素含量随Pb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随时间的延长相同Pb处理下叶绿素的含量先降后升。在6 mmol/L以上浓度Pb胁迫下,黄菖蒲叶片的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Pb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脯氨酸在Pb胁迫下出现相对更大幅度的上升,可能是使黄菖蒲提高诱导胁迫抗性的主要调节物质之一。[结论]初步揭示了不同浓度Pb胁迫对黄菖蒲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Pb胁迫下黄菖蒲生理生化指标与Pb耐性能力的相关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超低温保存对玉蝉花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蝉花种子为试材,将种子自然含水量9.8%分别降至7.2%、5.0%、3.6%、1.9%,液氮保存超24 h后,采用自来水和室温两种方法化冻,测定种子电导率、发芽率、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活力指标,探讨超低温保存对玉蝉花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超低温保存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玉蝉花种子进行超低温保存是可行的,含水量和化冻方式是影响玉蝉花种子超低温保存效果的重要因素,超低温保存可以适度脱水,选择含水量3.6%的种子保存后有较高的发芽率;超低温保存后采用自来水化冻,玉蝉花种子的发芽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POD酶活性优于室温化冻,并且细胞膜结构及透性受损伤小。  相似文献   

19.
松嫩平原4种植物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设置11个光照梯度,对松嫩平原西部碱地上的芦苇、马莲、虎尾草和稗草植株叶片进行了光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改变光照强度对这4种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叶温、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蒸腾作用及胞间CO2浓度等生理指标有不同的影响。芦苇和马莲的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虎尾草和稗草的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种植物的叶温和蒸腾速率都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升高,并且虎尾草和稗草的叶温始终高于芦苇和马莲;4种植物的胞间CO2浓度均随光强增加而下降;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鸢尾属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且稳定性高的引物15个,对37份鸢尾属材料进行多态性分析,共扩增出328条带,多态性带为327条,多态性比例达99.7%,说明鸢尾属物种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依据15个有效引物所产生的328条ISSR标记建立DNA分子系统聚类图,将供试材料分为6组,其中矮紫苞鸢尾和单苞鸢尾单独划为一组。根据获得物种特有ISSR标记分析表明,利用15个有效引物可以较好地将鸢尾属供试37份材料区分开,其中7个材料具有各自特有的扩增带,单苞鸢尾和黄菖蒲还分别具有2和3条各自特有的扩增带,仅引物ISSR8、ISSR63和ISSR75即可将所有37份供试材料区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