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穗数、粒数、粒重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三个因素.粒重是三个因素之一.以郑引1号小麦为例,在亩产800—1000斤点右的高产地块,手粒重每差3—4克可影响一成左右的产量。浂浆期是小麦籽粒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创造小麦高产的关键阶段。在浂浆期合理浂水创造良好的土(土上)水分条件,确保小麦籽粒正常浂浆,防御各种灾害,是保证小麦高产、(禾文)产的关键一环。实践表明,使千粒重达到或(禾文)定在本品种应有的水平很不容易.近年来千粒重忽高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高产、超高产是由所种植品种特性与环境条件(光、温、水、气、养分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在南疆极端干旱少雨、蒸发量极大、昼夜温差大的典型大陆性气候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生育进程、穗分化特点与需肥水规律分析,提出冬小麦高产与超高产创建的主要措施,以期为实现冬小麦整体单产从高产低水平向高产中水平、高水平及超高产转化,使冬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冬小麦的栽培之中,氮肥通常是分作两次进行施用,第一次是在小麦播种前所施用的底肥,第二次则为春季拔节孕穗期追肥。传统的冬小麦栽培中的施肥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状,为此在文中主要就冬小麦氮肥后移高效施肥技术进行探讨。文中先介绍了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的主要特点,并就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皖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敏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72-72,104
从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的发展目标看,虽然冬小麦获得了连续8年增产,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在冬小麦栽培中还存在着不少技术问题。如播种技术不合理、留苗密度不科学、整地质量差、田间管理不当、病虫草害防治不及时等。现根据相关资料结合本地生产实践,总结出宿州市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选用良种、整地施肥、精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合理栽培及管理是冬小麦高产的重要条件。近些年来,我国人口数量激增,对粮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冬小麦的高产是丰富国家粮仓的关键。鉴于此,本文将重点介绍冬小麦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冬小麦的整地、密植和管理技术,以期为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本文根据小麦的生长过程,介绍了冬小麦高产栽培的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麦田套(扌布)草木樨或早春单(扌布)草木樨。“夏至”前后掩青作为水(禾刀)、红薯或其他晚秋作物的底肥,这种掩青办法在我省有一定推广面积。但是掩青量不高,每亩产青草多在千斤上下。近几年调查资料证明,掩青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缺墒,造成缺苗,影响植株生长。1976年进行了浂水与不浂水的试验。浂水的田块,6月24日测产春(扌布)草木樨青草产量达到亩产3800斤,掩青后当季水(禾刀)每亩增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冬小麦主要节水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河北省冬小麦的主要节水技术措施,包括选用抗旱品种、铺设防渗管道、使用抗旱保水剂、"小白龙"灌溉、深耕翻、浇足底墒水、浇好返青拔节水、耙耱镇压、施肥等方面内容,以为该地区小麦的节水高产、增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喷雾,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冬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以期为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的高低会对小麦的产量产生直接影响,而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也具有较强的地域针对性,为保证冬小麦年年持续高产,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提高整地质量及播种质量,加强水肥管理,做好除草工作,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为冬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保障。文章以河南焦作地区为例探讨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探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体系高效简化的施肥技术。通过两年定位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一年两熟高产(22500千克/公顷)生产的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分别以不施氮肥(CK)和普通尿素施一次基肥和三次追肥(简称一基三追)常规施肥模式(CK1)为对照,研究一次基肥和一次追肥(简称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配比模式对冬小麦-夏  相似文献   

12.
固安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属于河北北部冬麦区。介绍了固安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冬小麦播种技术、冬前管理措施、春季管理措施等方面内容,以为河北中北部麦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冬小麦的合理栽培管理技术是获得高产的关键。由于各个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态条件各异,因此所适用的具体栽培管理技术也不尽相同,各有特点。为保证冬小麦年年持续高产,在栽培管理中应特别注意如整地质量、品种选择、播种质量、水肥运筹及病虫草害防控等方面的问题,把握关键,从而为小麦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林州市耕地面积少,地块小且分布零散,由于冬小麦生长的冬春两季干旱少雨,制约了冬小麦产量的提高。因此,推广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主要技术原理(一)冬小麦要获得大范围高产还难以摆脱对大水大肥的依赖在国外,地力贡献率在粮食产量的比重为60%左右,而水肥贡献率只占40%;而我国粮食生产中则正好相反,地力贡献率占40%左右,而水肥贡献率占到高达60%。只有提高地力贡献率才是实现高产的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博尔塔拉州冬小麦生产历史,分析了博尔塔拉州冬小麦越冬的气候条件变化和发展冬小麦种植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发展冬小麦的品种选择、土壤类型、播期确定以及高产栽培等技术措施;分析比较了冬、春小麦的效益。认为适度发展和恢复博州冬小麦生产,是提高粮食质量、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博州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5万公顷以上,其中冬小麦面积达10万公顷以上。2009~2010年,博州连续在温泉县安格里格乡开展了冬小麦高密度高产种植试验示范,创造了单产602千克高产记录。目前,冬小麦高密度栽培已成为夺取小麦高产、促进小麦单产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一、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选择抗寒、抗倒伏、抗病性强的品种,所用种子必须达到国家小麦种子质量标准,即籽粒饱满,大小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需要采用高产优质的方式进行栽培管理。对此,本文结合冬小麦的生长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底肥、深松、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等,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最大程度增加冬小麦产量、提高其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8.
通渭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南部。属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海拔1410~2521m,现有耕地面积183.03万亩,其中旱地176.10万亩,占96,21%,具有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点。冬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播种面积40万亩,左右着全县粮食生产的形势。因此,要高度重视,科学栽培。为提高冬小麦产量,优化品质,解决群众温饱,增加农民收入,我们总结多年来的高产栽培措施,为提高我县旱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6师垦区冬小麦种植面积近年来稳定在2.7万公顷左右,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倒伏已成为限制当地冬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的重要因素。为降低倒伏危害,本文提出合理密植、促控结合、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氮肥后移等技术措施,实现了降低倒伏危害,促进冬小麦连年增产的目的。本文根据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冬小麦抗倒伏栽培措施,以期对今后冬小麦生产中更好地采取措施抗倒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赵县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县是粮食生产大县,也是小麦高产县。过去水肥条件较好,但随着水资源日趋紧缺,进行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为此,近年来,结合国家相关项目实施,在引进、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探索出一套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其核心是优化小麦播种技术,实行决策播种,前期控水,后期补水灌溉,实现节水与高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