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水稻条纹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是最重要的水稻病毒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它隶属于纤细病毒属,是该属的典型成员。其基因组由4条单链负义RNA基因组片段组成,根据序列分析和试验证据推测共可编码7个病毒蛋白。围绕近年来国内外有关RSV粒子特点、基因组和病毒蛋白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提出了RSV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首次测定了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常年流行区的云南楚雄(CX)及病害暴发区的江苏洪泽(HZ)的RSV 2个分离物RNA1片段的全长序列,这2个分离物RNA1片段的全长序列均为8970 nts。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HZ与日本T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较CX与T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通过对纤细病毒属病毒RNA1编码的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dRp)氨基酸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蛋白除了具有RNA聚合酶特征的基元序列结构外,还存在mRNA的转录过程中所采取的加帽起始机制的保守性结构域位点,这表明,纤细病毒属病毒和布尼安病毒科病毒及甲型流感病毒一样,都是采取加帽起始机制进行转录的。  相似文献   

3.
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飞虱在水稻上传播水稻条纹病毒(RSV)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笔者对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途径与特性、影响传毒的生态因子以及可能的传毒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汇总,以期加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内在原因的认识,并为该病害的宏观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稻条纹病毒种群遗传结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呈上升趋势,2001年又在江苏、河南、山东、北京等省市的一些地区大范围暴发,而在云南省则持续流行。  相似文献   

5.
水稻条纹病毒胁迫下的水稻蛋白质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向电泳联用MOLDI-TOF-TOF质谱对水稻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和抗病品种KT95-418感染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前后的叶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RSV基因组编码的病害特异蛋白(disease specific protein,SP)在武育粳3号中的积累量明显高于KT95-418中。其他25个蛋白经质谱成功鉴定,包括RSV NS2蛋白,寄主中与光合作用、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和离子平衡状态及蛋白的合成、转运与翻译后修饰等相关的蛋白。对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与水稻感、抗病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植物保护》2009,35(1)
首次测定了浙北地区近年暴发的水稻病毒病病原基因组全序列,明确该病害由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SV)引起;在RSV pcl蛋白的RdRp特征性区域内发现3个酶活性位点及其N-端存在一个OUT一结构域,在RSV及同属病毒基因组中发现一个保守并能形成茎环结构的新基序;建立了双抗夹心ELISA和RT—PCR方法,用于RSV及单头灰飞虱带毒率的快速检测和诊断;探明了RSV与灰飞虱田闻发生消长规律、暴发成灾成因,发现千金子和白顶早熟禾分别为RSV和灰飞虱新寄主;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灰飞虱发生监测和采集仪器多项,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我国北方稻区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群体的分子变异和水稻品种的抗性情况,测定了2004年和2005年从我国6省9个地区采集的34个RSV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的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用强致病性江苏分离物(RSV-JS)对河南、安徽、山东、河北等省的25个推广品种进行了抗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RSV分离物间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和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在93.9%~100%和96.3%~100.0%之间。根据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所有分离物可以分为2组。云南4个分离物为一组,其余为一组。在第2组中各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与地域无必然联系。且在2年之内,RSVCP基因变异不大。抗病性鉴定表明同一分离物在不同水稻品种上表现不同症状。表现高抗(HR)的品种占供试品种的24%;60%以上的品种表现为感病,且不同水稻品种上表现不同症状。因此,我国北方稻区RSV的CP基因非常保守,但同一分离物在不同水稻品种上可能表现不同症状,不同水稻品种对RSV抗性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为我国北方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和抗病毒基因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条纹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水稻条纹病毒(RSV)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克隆,获得4株能稳定传代且分泌抗RS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各株单抗腹水的ELISA效价均在1:80000~1:5120000之间。Westernblot分析表明,4株单抗均与RSV的35kDa的外壳蛋白亚基有特异反应。建立了间接ELISA测定RSV的方法,4株单抗检测病汁液的稀释度能达到2560倍以上,与其它病毒无交叉反应。对江苏省部分县市的大田灰飞虱带毒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灰飞虱的带毒率为12.5%~41.5%  相似文献   

9.
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评价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利用已经制备的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的多克隆抗体SV21和单克隆抗体3B9,采用多孔板间接ELISA、DIBA和Western blotting等三种方法进行单头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SBPH)体内RSV检测。结果表明,检测灵敏度以多孔板间接ELISA最高,其次为DIBA,Western blotting最低;用单克隆抗体3B9检测灵敏度高于多克隆抗体SV21。RT-PCR、IC-RT-PCR和DB-RT-PCR三种方法中,RT-PCR对单头灰飞虱稀释到400倍可检测到病毒;IC-RT-PCR在多克隆抗体SV21稀释浓度大于500倍时检测不出RSV,单克隆抗体3B9稀释浓度大于800倍时检测不到RSV;DB-RT-PCR检测结果显示,单头灰飞虱在稀释400倍后均无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几种重要花生病毒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花生病毒病是影响花生生产的重要病害。近10年来,花生矮化病毒(PSV)、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极大地丰富了对上述病毒基因组结构、遗传变异、进化的认识,以及病毒种、亚组和株系的科学划分。对PSV来说,提出了2个亚组的划分,而我国PSV株系血清学和RNA3全序列的分析,明确它们独自构成第3个新的亚组。对我国和东南亚国家PStV株系CP基因序列同源性的分析,说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PStV是单独进化的,形成不同症状类型的株系。Tospovirus属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使得该属病毒从番茄斑萎病毒(TSWV)1种增加到13种,其中侵染花生的病毒达5种,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1.
江苏举办水稻条纹病毒免疫检测技术培训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和省农林厅植保站联合牵头组织,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承办的“江苏第一届水稻条纹病毒免疫检测技术培训班”于2004年4月8~10日在南京举行。有来自常熟、姜堰、东海等19个县(市)植保站和农场的21名农技推广中青年技术骨干参加。水稻条纹叶枯病是当前江苏省水  相似文献   

12.
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国粳稻产区的一种毁灭性病毒病害。RSV主要由半翅目昆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与无毒灰飞虱相比,带毒灰飞虱五龄和整个若虫阶段的发育历期缩短,最终羽化的成虫数减少。为了从分子上揭示RSV对灰飞虱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研究了RSV对灰飞虱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将灰飞虱转录组拼接后建立本地数据库,根据黑腹果蝇生长发育基因序列比对出10种灰飞虱同源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RT-q PCR方法分别对带毒和无毒灰飞虱体内这10种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RSV的影响下,8种基因的转录发生显著变化,其中2种蛋白质转录被激活,6种蛋白质受到抑制。动力蛋白和钠钾转移ATP酶转录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灰飞虱神经系统发育,造成昆虫行为异常;桩蛋白转录下降会影响翅的发育;与细胞骨架相关的5种蛋白质转录也受到了RSV抑制,可能影响灰飞虱羽化过程。对生长发育基因转录水平的初步探究为更好地理解RSV与灰飞虱的互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病毒侵染通常会干扰寄主细胞的生理代谢过程,分析病毒侵染后寄主基因的表达差异,将为病毒与寄主之间的互作研究提供重要的分子基础。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是目前基因表达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对实验进行校正和标准化至关重要。但是,一些常用作内参的看家基因会受到病毒侵染的影响。本研究中,以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和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的水稻总RNA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和3个统计学软件探讨了10个常用内参基因在病毒侵染下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感染RBSDV和RSV水稻中表达最稳定的都是UBC和β\|TUB。因此,可选用UBCβ\|TUB组合作为分析RBSDV和RSV侵染过程的水稻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危害趋势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由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暂定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自2001年在广东省阳西县被发现以来,已迅速扩散至我国南方广大稻区。2009年,该病害在我国南部及越南晚季稻上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本文简介了该病害的症状、危害特点、病原病毒及其传毒介体特征,对其发生趋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以秧苗期治虫为重点的病害防控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稻条纹病毒胁迫下抗、感病水稻品种胼胝质的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与水稻互作中的作用,采用徒手切片法及苯胺蓝荧光染色技术研究RSV胁迫对抗、感水稻品种叶片中胼胝质沉积的影响.在RSV胁迫下,感病水稻叶片组织中胼胝质的荧光强度与健株无显著差异;而抗病水稻叶片组织中胼胝质的荧光强度却较健株明显增强,其中,大维管束中的维管束鞘内层厚壁细胞、木质部和韧皮部以及维管束鞘延伸的厚壁组织、小维管束、表皮细胞以及叶肉细胞均有较强的胼胝质荧光出现;且抗病水稻中的胼胝质荧光强度强于感病水稻.这说明水稻品种的抗性与胼胝质的沉积有关,ABA参与了RSV与水稻的互作,增强了水稻抗RS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寄主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有明显加重趋势,在苏南、上海、北京市郊和云南省的部分地区尤为严重,已成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解其病毒的侵染循环和流行因素,我们于1981年至1983年对本病的寄主范围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宝山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RSV)]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毒引起的1种毁灭性病毒病,常有"水稻癌症"之称。2002年以来,该病在江苏、浙江等地的发生逐年加重,并造成严重为害。上海地区于2003年起开始零星发生,至2004年呈突增态势,2005年全市发病面积达  相似文献   

18.
水稻条纹病毒不同地区分离物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36个粳稻品种对来自江苏、云南、河北、山东等地的22个水稻条纹病毒(RSV)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各分离物在36个品种上的平均发病率,将参试分离物划分为HV、SH、MV、SL和LV 5个致病类型,致病力强弱为HV > SH > MV > SL > LV,其中MV和SL型占77%,表明RSV对粳稻的致病力中等偏弱。各致病型在地区间和年度间呈随机分布状态,暗示自然条件下特定地区的RSV为混合致病群。根据致病性测定结果同时将36个粳稻品种划分为免疫、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6个抗感类型,其中中感和感病类型占70%,无高感和免疫类型,显示粳稻对RSV比较敏感但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11个具有鉴别能力的水稻品种,可对RSV分离物进行致病型鉴定。研究发现部分抗病品种对一些分离物表现为中抗~中感类型,接种量加大时可转为感病类型,由此提示各地在应用抗病品种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时应根据当地RSV致病型的差异,针对性地选用抗病品种,当灰飞虱超量发生时需及时做好治虫控病工作,并随时监测当地RSV致病型的变化,警惕品种抗性丧失。  相似文献   

19.
本文比较了RT-PCR和dot-ELISA两种方法对单头灰飞虱携带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的检出率、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成本。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检测到单头灰飞虱体内的RSV,RT-PCR检测单头灰飞虱体内RSV的阳性检出率比dot-ELISA方法低11.79%~15.77%,但RT-PCR的检测灵敏度比dot-ELISA高10倍,RT-PCR技术的检测成本比dot-ELISA的高。结果暗示,对于单头介体昆虫中的病毒检测,RT-PCR技术的检出率不一定比dot-ELISA的高。综合考虑后,如对室外大批量灰飞虱进行带毒率检测时可采用dot-ELISA方法,如需准确分析单头灰飞虱体内RSV时可采用RT-PCR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稻播种期与灰飞虱虫量及条纹叶枯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 ,RSV)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的一种重要的水稻病毒病[1].近年来,在浙北地区发生为害加重[2],仅嘉兴市2007年发病面积就达1.76万hm2,对当地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为此,笔者于2006~2007年间开展了水稻播种期与条纹叶枯病发生关系的试验,以期为改进防控该病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