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椭圆背角无齿蚌受精细胞学观察CYTOLOGICALOBSERVATIONONTHEFERTILIZATIONOFANODONTAWOODIANAELLIPTICA陈竞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石安静(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2.
3.
选取不同生长阶段(1.5月龄, 2.5月龄, 6月龄)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幼蚌, 通过生物学解剖对其消化道内容物中的藻类组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组成均以蓝藻、绿藻为主。随幼蚌个体发育, 检出的藻种类数逐渐增多(1.5月龄仅11种, 2.5月龄13种, 6月龄37种)。在1.5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微小四角藻(Tetraëdron minimum); 2.5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小球藻、微小四角藻和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 6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银灰平裂藻、小球藻和直径较大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微小四角藻在6月龄幼蚌消化道前后端的出现频率差异显著(P<0.05), 反映出较高的利用强度。上述结果可为突破饵料“瓶颈”, 建成标准化养殖背角无齿蚌实验动物种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可为研究其他淡水经济蚌类的饵料藻类, 以促进其人工繁育及资源恢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4.
背角无齿蚌血清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种细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血清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性弧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12种细菌的生长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灵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细菌无生长抑制作用。背角无齿蚌血清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弱具有个体差异,抑制强度与血清的加入量直接相关,而偏高的温度会使血清的抗菌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6.
采用自制耗氧率测定装置,研究了不同溶解氧(DO)与体重(W)对椭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elliptica)和圆背角无齿蚌(Anodanta woodiana pacifica)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Ro)的影响.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和圆背角无齿蚌耗氧率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非线性拟合方程:Ro椭圆=0.58W-0.48(R2=0.963,P<0.05);Ro圆=26.65W-1.01(R2=0.916,P<0.05);2种蚌的耗氧率均随水中溶解氧降低而降低,用双曲线模型Ro=DO/(K1+K2×Ro)评估其在低溶氧条件的适应能力,结果显示2种蚌的耐低氧能力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强,且椭圆背角无齿蚌对低氧环境的调节能力比圆背角无齿蚌强. 相似文献
7.
<正>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蚌科、无齿蚌属,俗称菜蚌、河蚌、湖蚌、蚌壳、无齿蚌、圆蚌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的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及池塘中。背角无齿蚌产量较高,是我国常用的淡水育珠蚌之一,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近年来贝类自然资源不断减少,遗传多样性被破坏,而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能为珍稀物种和重要经济种类基因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有效技术手段,在繁殖生物学、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可作为克服因繁殖 相似文献
8.
背角无齿蚌和三角帆蚌的rDNA基因ITS1及ITS2序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和三角帆蚌(Hyriposis cumingii)的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1(ITS1)和内转录间隔区2(ITS2)进行扩增测序。结果显示,背角无齿蚌(A.woodiana woodiana)的ITS1长度为496bp(A:20.36%;T:25.40%;G:27.42%;C:26.82%);ITS2长度为466bp(A:24.89%;T:21.89%;G:26.39%;C:28.83%);三角帆蚌(H.cumingii)的ITS1为475bp(A:21.47%;T:23.79%;G:29.36%;C:25.48%);ITS2为519bp(A:25.82%;T:22.93%;G:25.24%;C:26.01%)。研究表明ITS在不同科的物种间差异较大,不适合用于高阶元的系统发育研究。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魁蚶、栉孔扇贝、大珠母贝5个物种的ITS2中有一段保守序列,推测可能与ITS的某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圆背角无齿蚌在河蟹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蟹成蟹养殖后期使用人工繁殖培育的圆背角无齿蚌进行对比投喂试验, 探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新模式。试验设计了两种养殖方式, 一种为圆背角无齿蚌与成蟹的配合饲料混合投喂 (1#池 ), 另一种为专投成蟹配合饲料 ( 2#池 )。结果表明: 1#池出池平均规格 ( 171. 8±34. 9 ) g, 2#池出池平均规格(145 .8±31 .4) g, 规格上差异显著 (P<0 .05); 1#池的H2S呈下降趋势而 2#池的H2S含量却显著升高, 1#池的氨氮也有所降低; 1#池亩效益 3020元, 2#池亩效益仅 1670元。圆背角无齿蚌是河蟹健康养殖的优良天然饵料, 用圆背角无齿蚌取代螺蛳、苹果螺、冰冻鱼、鲜血、大豆、小麦等饲料原料, 减少专用配合饲料的投喂量, 这样既可降低生产成本, 增大河蟹规格, 增加经济效益, 又可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圆背角无齿蚌损伤后血细胞的吞噬活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模拟人工育珠手术对圆背角无齿蚌外套膜进行务后,研究了其血细胞在0~25d对荧光极毛杆菌的吞噬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圆背角无齿蚌4种血细胞中有吞噬能力的主要是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手术蚌血细胞的吞噬活性从手术后10天起有了显著升高,在第20天时达到最大,而后开始下降;血清对手术蚌和对照蚌血细胞的吞噬都具有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角无齿蚌和褶纹冠蚌肌肉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角无齿蚌含肉率3.41%,肌肉水分含量79.68%,粗蛋白10.23%,粗脂肪1.30%,粗灰分1.71%,钙2.97毫克/克,磷1.12毫克/克;褶纹冠蚌含肉率4.25%,肌肉水分含量78.86%,粗蛋白11.21%,粗脂肪1.40%,粗灰分1.74%,钙3.91毫克/克,磷1.09毫克/克。 相似文献
12.
13.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为云南滇池特有鱼类,选用滇池金线鲃作为椭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elliptica)的寄生鱼,并对第1次和第2次寄生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钩介幼虫主要寄生在鳍条(背鳍、胸鳍、腹鳍和尾鳍)以及鳃丝上,也有少量个体寄生在颌须、鼻瓣膜、鳃盖及体侧。每1尾滇池金线鲃的鳃内大约可寄生140个钩介幼虫。在整个鱼体上的平均寄生量为194个/尾,单位体长的寄生数量为28.6个/cm。二次寄生时,在寄生部位上没有变化,但在寄生数量上,除鳃丝上的寄生数量没有减少外,其它部位上的寄生数量均有显著的减少。本研究选用土著鱼类作为贝类的寄生性鱼类,为研究土著鱼类在贝类繁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珍稀物种的保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幼蚌的心率对镉(Cd)暴露胁迫的响应及预警评估,在“非致死/非损伤”条件下,研究从心跳清晰可见至贝壳不再透明的典型生长阶段的早期幼蚌:EJ1[25日龄,壳长为(1.5±0.1)mm]、EJ2[55日龄,壳长为(10.5±0.6)mm]、EJ3[70日龄,壳长为(20.4±0.9)mm]和EJ4[85日龄,壳长为(30.0±2.0)mm]的心率规律,进而探索EJ4心率对不同浓度Cd2+(0.0025、0.005、0.025、0.1和0.5 mg/L)的毒性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早期幼蚌心率总体无显著日变化(P>0.05);心率与日龄和壳长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心率和暴露时间仅在0.0025和0.5 mg/L的Cd^2+暴露组之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所有暴露组的心率和暴露浓度之间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利用“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幼蚌的心率对Cd^2+浓度的响应特征,有潜力开发出基于心率为指示的新型水质Cd^2+污染预警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Chl a)分别为0.91、3.80、0.10 mg/L的水体中分别培养2.73 g/L美人蕉浮岛(A组)、8.77 g/L背角无齿蚌(B组)及2.66 g/L美人蕉浮岛+8.89 g/L背角无齿蚌(A+B组),并设置空白对照,以TP、TN、Chl a为监测指标,研究各实验组对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对TP的去除率依次为:A+B(83.27%)A(82.53%)B(71.51%)空白组(59.45%);对TN的去除率依次为:A+B(77.82%)A(72.77%)B(57.58%)空白组(31.68%);对Chl a的去除率依次为:A+B(99.53%)B(98.49%)A(96.16%)空白组(93.38%)。实验组对TP、TN、Chl a的去除率均显著(P0.05)高于空白组,美人蕉浮岛和背角无齿蚌搭配组对TP、TN、Chl a的去除效果最好,但对TP、TN的去除率均与单一移栽美人蕉的实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Chl a的去除率与单一投加背角无齿蚌的实验组间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美人蕉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具有显著作用,背角无齿蚌对水体中藻类的去除具有显著作用,在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中美人蕉和背角无齿蚌的协同搭配能够加强水体中氮磷营养的循环,起到耦合强化净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动物瓣鳃纲代表动物—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平均体重300克。1.2 试验药品“鱼用速杀特”,主要成份为2.5%溴氰菊酯,由荆州市恒发水产药业有限公司提供。1.3 试验条件试验在室外池塘进行。试验期间水温变化范围为22.5~28.5℃,试验水pH 6.8~7.0。1.4 试验液的配制先用蒸馏水配成“鱼用速杀特”母液,然后再用自然塘水配制成试验所需浓度,试验液总量均为30升。1.5 试验液浓度的确定及试验分组首先进行预备试验,确定试验浓度在大致范围,然后根据这个范围,按倍比稀释方法设立2.4 克/米3、4.8克/米3、9.… 相似文献
19.
三角帆蚌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育珠蚌,是中国特有的种类.本文就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技术的要点进行综述,总结了三角帆蚌人工繁殖的发展、技术改进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