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每月要闻     
国家林业局发布主要森林食叶害虫防治技术方案为加强对森林食叶害虫的有效监控和防治,实现“十五”期间森林害虫发生率和成灾面积双下降的目标。国家林业局正式发布松毛虫、美国白蛾及杨树食叶害虫等三类主要森林食叶害虫防治技术方案。方案对三类主要森林食叶虫的虫情监测、防治方法、技术措施及防治质量、效果评价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方案强调,各级林业部门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做好食叶害虫的监测预报工作,大力推行无公害化防治技术,全面推进工程治理,努力实现标本兼治,有效控制森林食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并且…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 6HY - 2 0型烟雾机的技术性能及其在防治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等森林主要害虫的效果 ,试验表明 ,6HY -2 0型烟雾机在不同郁闭度的林分中对森林虫害的防治效果可达 90 %以上 ,该机可在我省防治森林虫害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吡虫啉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杨树主要食叶害虫(春尺蠖和杨扇舟蛾),于2005~2007年开展了树干注射吡虫啉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结果表明:6%吡虫啉乳油10倍液,防治春尺蠖最佳用药量为0.5ml/c(m胸径);防治杨扇舟蛾最佳用药量为0.7ml/cm(胸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尤其适合树体高大,食叶害虫大面积严重发生且不便采取其它防治措施的林分。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首次提出在安徽北部平原杨树栽培区引入烟雾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通过阿维菌素和柴油的不同配比试验,找出最佳比例,为指导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防治杨树食叶害虫,使用生物农药贝林克BT2000倍液、白僵菌1∶50(2.4亿孢子/克)雾剂、灭幼脲Ⅲ号2000倍液等药剂定向喷雾处理。结果表明:3种生物农药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上,灭幼脲Ⅲ号2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87.8%;3种生物农药防治食叶害虫幼虫的死亡高峰出现在第7 d。生产上采用灭幼脲Ⅲ号2000倍液防治,可实现无公害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6.
针对赤眼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存在的技术要求高、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影响、见效慢、效果有限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将赤眼蜂生物防治作为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同时做好技术培训、选好防治林地、做准虫情监测及寄生率调查、选好放蜂时间以及确定好放蜂量来确保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落叶松毛虫、舞毒蛾、落叶松尺蛾等食叶害虫在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发生较为猖獗,辖区内的森林又多分布于偏远高山,用水剂喷雾防治极为困难。针对这种情况,采用脉冲式烟雾机喷烟防治,不但效率高、效果好,而且能节省大量的劳力和投资,因而正确而熟练地掌握烟雾机防治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20多年来,苏联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主要可概括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于有关运用数学模型、电子计算机和外激素等手段对各种森林害虫生态群落的数量统计方法;研制有关防治食叶害虫的细菌制剂和病毒制剂的应用技术;研制关于预防已伐林产品腐朽的化学物质;研制对西伯利亚泰加林危险害虫的遥感监视方法,并查明其发生地;研制关于防治苗木猝倒病、针叶人工林根腐病、云杉和落叶松种子林球果及松籽病虫害等地域性措施体系。如,苏联科学院  相似文献   

9.
微胶囊剂是我国近年来新研制的一种农药缓释剂。为了探讨甲基对硫磷、辛硫磷微胶囊剂对林业食叶害虫的防治效果和应用技术。1979~80年,我们进行了小区单株和大面积防治试验,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阜新地区天然次生林食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现状,通过对老鹰窝山等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食叶害虫实施灯光诱杀、绑毒绳、释放苦参碱烟剂和喷施森得保杀虫剂等无公害防治措施,掌握了防治技术要点,达到了防治目的,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中南部几种主要森林类型水文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中南部主要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等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叶林中杉木(CK)枯落物的厚度最大,达到95mm,针阔混交林的蓄积量最大,为21.94t/hm2,马尾松枯落物的厚度较低,苦槠蓄积量最低。②马尾松×枫香的最大持水量为12.62t/hm2,其他林分的最大持水量均在10t/hm2以下,其中苦槠最低,为2.04t/hm2。③针阔混交林的有效拦蓄能力明显高于阔叶林和针叶林,有效拦蓄量最高的是马尾松×枫香,为17.69t/hm2.苦槠的有效拦蓄量最低,仅为2.47t/hmz。两种不同杉木林分有效拦蓄量均达到10t/hm2左右。可见针阔混交林的水文生态效益优于阔叶纯林和针叶纯林。  相似文献   

12.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M apInfo技术,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分析塞罕坝地区不同地貌下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深入探讨了森林景观的林分类型、起源和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塞罕坝山地的斑块密度、边缘密度、破碎度,分别都高于沙地和曼甸,但山地的景观多样性低于曼甸和沙地。森林景观以落叶针叶林面积最大,为38 306.7 hm2,其次是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分别为16 470.5hm2,9 455.5hm2,灌木林和混交林面积最小。曼甸以落叶针叶林景观优势度最高,且多为落叶松人工纯林;山地以落叶针叶林和阔叶林景观优势度较高,其中,阔叶林多为天然次生林,树种以桦树为主;沙地以落叶针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优势度较高,其常绿针叶林多为人工樟子松纯林。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经营模式的水源涵养林生态防护功能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西五台山研究了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大,桦木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小;针阔混交林林地的持水量较高,其次为阔叶林、人工针叶林;阔叶林地土壤入渗率较针阔混交林高;经过封禁和封育后的灌木林改良土壤的作用明显;抚育型的林木生长量比封育和封禁型的大。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不同,应根据具体的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以及植被类型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星载激光雷达波形数据对森林类型识别时,受地形、噪声和林层结构等因素影响,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森林类型识别精度较低,为提高森林类型识别精度,需提取与森林类型相关的波形特征参数.[方法]结合回波仿真原理与林分冠层特征对GLAS回波波形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与森林类型相关的波形特征参数147R-cafit-、K1...  相似文献   

15.
贵州麻江森林健康经营项目示范区森林植被类型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示范区的森林属于次生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示范区的植被类型比较齐全,有西南米槠-黄连木-锈鳞苔草常绿阔叶林、漆树+美脉琼楠+大花枇杷-蚊母树+高丛珍珠梅+鸢尾常绿落叶阔叶林、白栎+麻栎+枫香-芒箕落叶阔叶林、马尾松+白栎+枫香+油桐-白栎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和杉木针叶林、白栎-金星厥灌丛.  相似文献   

16.
基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分析西山林场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多年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4-2014年,油松人工林以近熟林和成熟林为主,成熟林面积和生物量大幅增长,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面积和生物量明显减少,单位面积生物量及生产力最高的立地类型为低阴中松,单位面积生物量按大小排序: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  相似文献   

17.
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分类及景观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类型划分方法。划分景观要素类型的因子一级为土地覆盖类型,二级为优势树种组。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1987-1997年10a问金沟岭实验林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变化。1987年和1997年主要的景观要素类型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1987年的斑块个数为592块,1997年为946块。斑块个数大幅度增加,反映出森林景观破碎化的趋势。10a问,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相对丰富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有所增加。文章对营林活动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景观类型变化较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景观斑块数量变化最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  相似文献   

18.
The disastrous fire occurred in northern area of Daxing’anling forest region on May 6, 1987, destroyed a large area of forests. The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 such as poplar, birch had regenerated in a great quantity after the fire, but the coniferous species such as larch and scotch pine had difficult to regenerate naturall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at the coniferous forest could be recovered by the planting method of effect strip and effect isle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orderline effects and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condition of broad-leaved trees.  相似文献   

19.
In northern forests dominated by aspen (Populus spp.), the duration of outbreaks of forest tent caterpillar (Malacosoma disstria Hübner) has been reported to increase with forest fragmentation. This relationship has not been tested in other forest types affected by this widespread native defoliator. From 2002 to 2007, a large-scale outbreak of this insect in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defoliated millions of hectares, with sugar maple (Acer saccharum Marsh.) the primary host. We used digital defoliation maps generated from aerial surveys and national land cover data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fragmentation on outbreak duration in areas of NY, MA, VT, and NH. We found that outbreak duration increased with forest cover and decreased with the forest edge, in opposition to the pattern previously reported for aspen-dominated forests in Canada. This pattern was significant from plot sizes ranging from 100 m to 1000 m in radiu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TC and its natural enemies, which was postulated to underlie the effect of fragmentation on outbreaks in aspen forests, may be affected differently in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s, or other factors may be mo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outbreak duration in this forest type.  相似文献   

20.
孢粉、考古及历史文献等资料显示,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北方地区林木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春秋以后北方多数地区气温有所波动,树种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春秋至东汉时期,东北地区受气候变冷影响,乔木植被中针叶林比率有所增加,落叶阔叶林减少,同时森林分布范围缩小;黄淮海平原地区针、阔叶乔木随气候变化互有消长;黄土高原区未有森林生长,河谷及山地植被以阔叶树种占优的混交林为主。除气候因素外,人类活动也影响着天然植被的变化。受秦汉时期经济、政治、军事等活动的影响,除东北地区天然林木保存较好外,北方其余地区林木破坏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