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4.
人纹污灯蛾Spilarctia subcarnea(Walker)是吉林省近年来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的灯蛾类害虫的优势种之一。该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表土下越冬。第一代幼虫在苗期严重危害多种作物,第二代幼虫在盛夏至初秋主要危害秋菜和经济作物。幼虫一般7龄,低龄幼虫群集取食,后期分散为害。幼虫寄主广,食量大,龄期多,危害期长,抗药性较强,爬行迅速,有明显的假死性。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当前生产上常采用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之适当的农业防治和人工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5.
本名录包括云南灯蛾96种(24属)及拟灯蛾10种(4属),分别占我国已有记录灯蛾的65.8%及拟灯蛾的62.5%。在上述两个科的云南种类中各有20种和3种为经济上较为重要的种。 相似文献
6.
7.
8.
今年5月中旬在平定县张庄、东回、柏井、石门口、锁簧等乡镇78个村、9.27万亩春播玉米田发生稀点雪灯蛾为害,主要咬食玉米幼苗,严重者造成缺苗断垄。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稀点雪灯蛾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 Esper)为害麦套玉米幼苗、棉苗,一般被害株率为20~30%,重者80%以上。1989~1991年研究结果表明,稀点雪灯蛾一年发生三代,各虫态历期:卵期第一代平均5.3天,第二代3.9天,第三代4.2天;幼虫期分别是26.5天,25.2天和27.5天。第一代卵的历期均较其他各代长,第三代幼虫历期较前两代长。稀点雪灯蛾以蛹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对糖醋盆和杨树枝把无趋性,老熟幼虫活动迅速。成虫和幼虫均喜欢栖息在环境郁蔽潮湿的地方,怕高温干燥。一代稀点雪灯蛾动态防治指标为百墩5头。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和40%氧乐畏乳油1500倍液防效达98%。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鲜切花剑兰(又名"唐菖蒲")红缘灯蛾进行系统观测,拍摄了一系列红缘灯蛾取食为害的照片,较为详尽地阐述了红缘灯蛾在剑兰上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并作了相关定性与定量的记录、分析及研究,在此基础上试验、示范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尘污灯蛾在南昌郊区一年发生1~2代.一年发生两代的,以蛹休眠过冬,春季和秋季各繁殖一代;一年发生一代的,以幼虫过冬,春季化蛹后进入夏季滞育,仅在秋季繁殖一代.蛹的夏季滞育是由于幼虫期生长在长日照条件下诱导的,采用短日照处理幼虫,可抑制蛹的滞育,未龄幼虫是感应光周期的敏感虫龄.本文最后讨论了该虫夏季滞育进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人纹污灯蛾是黑荆树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福建南平一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翌年3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幼虫6龄。卵期5~10天,幼虫期29~51天,蛹期越冬代153~168天,其余各代9~16天。试验表明,敌百虫,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对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眩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又名毛毛虫,是山区草场的主要害虫。早年可迁入农田危害,喜食油菜、甜菜、黄豆、玉米等作物,是山区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2006年兵团莫索湾垦区荒漠与农田交错带发现此害虫,幼虫前期主要取食梭梭、红柳、沙拐枣、枇杷柴、茵陈蒿等荒漠植被的幼嫩组织,5月份开始迁入农田,危害黄豆、油葵、棉花等作物。 相似文献
17.
眩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又名毛毛虫,是山区草场的主要害虫。早年可迁入农田危害,喜食油菜、甜菜、黄豆、玉米等作物,是山区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2006年兵团莫索湾垦区荒漠与农田交错带发现此害虫,幼虫前期主要取食梭梭、红柳、沙拐枣、枇杷柴、茵陈蒿等荒漠植被的幼嫩组织,5月份开始迁入农田,危害黄豆、油葵、棉花等作物。 相似文献
18.
对树木的危害花布灯蛾是其中一种,每年秋末时节,幼虫会集中在树干的根部,在地表落叶下开始结虫过冬。待明年春季3月下旬,幼虫开始苏醒出蛰上树,以树木新发的芽芽苞和嫩叶为食。等到6月份幼虫成熟后在树下作茧化蛹,之后成虫开始产卵继续以树叶为食,为了更好地对花布灯蛾进行防治,本文通过分析花布灯蛾的特点,提出几点防治措施,希望对花布灯蛾危害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广东省曲江县蚕区捕捉的黑条灰灯蛾(Creatonotus gungis L.)成虫分离到一种微孢子虫.孢子大小为(3.03±0.17)μm×(1.90±0.07)μm;孢子的血清学类型、超微结构与传统的家蚕微粒子孢子(Nosema bombycis,简称N. b.)有差异;黑条灰灯蛾微孢子虫的发育周期符合Nosema属的特征;对家蚕有中等程度的感染能力,经卵传染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二化螟的形态、习性、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用来指导全镇的水稻生产,提高水稻产量,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