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用哈克转矩流变仪研究大豆分离蛋白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流变性能的影响比较复杂,对大豆分离蛋白相变前后的影响差别较大,大豆分离蛋白在变性后的黏度明显增加,改性蛋白质的体系黏度小于未改性蛋白质体系黏度,在120℃和135℃时大豆分离蛋白和改性大豆分离蛋白黏度的动态变化剧烈。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一方面增加了蛋白质的热稳定性,但是对蛋白质的流变性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加工。  相似文献   

2.
以水解度为指标,研究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因素对菠萝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影响。影响菠萝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影响因素顺次为酶浓度、温度、底物浓度和pH值。最佳参数组合是酶浓度为6%、温度为65℃、底物浓度为5%和pH值为8.0。在此条件下,菠萝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在30min内可以达到8.18%。  相似文献   

3.
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其氨基酸组成全面,不含胆固醇,是完美的优质蛋白补充品。本文根据3类人群即婴幼儿、孕妇及老人年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以及配方食品的相应标准和法规,制定出了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的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蛋白粉配方,通过几种加工方式的比较确定出了蛋白粉加工方式即喷雾干燥,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4.
湿法纺丝组织化大豆分离蛋白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温度、增塑剂和化学改性,如碱、尿素等,对大豆分离蛋白纺丝溶液黏度与纤维特性的影响及纤维形成过程中大豆蛋白结构改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龚向哲 《农业机械》2012,(18):60-63
利用模压工艺制取大豆蛋白材料,研究了加工条件和增塑剂对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花青素对大豆蛋白质二级结构影响的多重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多重光谱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光谱探究大豆分离蛋白和花青素间的相互作用方式,采用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探究花青素对大豆分离蛋白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的影响,从而得出花青素对大豆分离蛋白构象的影响,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花青素对大豆分离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青素对大豆分离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其中,花青素与大豆分离蛋白在298、306、314 K时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3.343×104、4.507×104、5.525×104L/mol,对应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17 8、0.954 6、0.938 1。热力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花青素与大豆分离蛋白反应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花青素改变了芳香氨基酸残基在空间结构中所处的微环境,使大豆分离蛋白的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且同步荧光光谱显示花青素与大豆分离蛋白中色氨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使其周围的疏水作用减少。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花青素引起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高温豆粕大豆分离蛋白射流空化辅助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效提取高温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利用射流空化辅助提取高温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并进一步研究射流空化压力(0~2. 0 MPa)对大豆分离蛋白提取率、二级结构、持油性及持水性、溶解度、起泡性及乳化性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空化处理样品的游离巯基含量、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均显著高于未经处理的样品(P 0. 05),而二硫键含量显著降低(P 0. 05)。当射流空化压力1. 5 MPa时,大豆分离蛋白提取率为58. 97%,比未处理样品提高了34. 42%;大豆分离蛋白的持油性及持水性、溶解度、起泡性和乳化性均得到显著改善,表明射流空化处理使蛋白质分子解折叠,结构展开,暴露出更多的游离巯基,蛋白颗粒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加,有利于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当射流空化压力增加到2. 0 MPa时,高压作用及极端热导致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下降。将提取大豆分离蛋白与商品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进行比较,表明射流空化处理工艺可提高高温豆粕中蛋白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喷雾干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生产实践中.由于干燥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喷雾干燥的参数调试和试验必须在实际试验中探索。为此,通过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选择了3个对喷雾干燥效果影响较大的参数(进风温度、压力、粘度)作为输入。选择平均粒子径参数来反映喷雾干燥的效果。建立三输入单输出的BP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喷雾干燥系统的干燥机理,从而在计算机上实现了实时监测与控制相关参数对喷雾干燥过程的影响。实验证明,其对指导生产试验与降低经济成本具有一定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型双螺杆食品挤压机加工复合组织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FTS-50新型双螺杆食品挤压机,对抗压加工复合组织蛋白进行了研究。通过流变试验,测试分析了大豆蛋白面团的动态流变性能,得出了含水量、温度、蛋白质含理对流变行为的影响规律;通过挤压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螺杆转速、机筒温度、含水量)与系统参数(生产率、主机功率、比能耗、机头入口处面团温度)的关系,得出了回归方程和表面响应曲面;通过SEM照片分析,研究了挤压前后大豆蛋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大豆分离蛋白风味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风味,特别是降低大豆蛋白的豆腥味、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豆香味,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了不同原料和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分析了由普通大豆和缺失3种脂肪氧化酶的大豆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的风味变化,结果表明,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的(E)-2-己烯醛含量低、没有己醇生成,说明脂肪氧化酶是产生己醇的关键控制酶,对(E)-2-己烯醛的产生有较明显的影响,DF3品种中的豆香味成分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品种。酶解工艺分析表明,蛋白酶的使用能够促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大豆蛋白的分离,植酸酶和蛋白酶两步处理法能更有效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大豆蛋白的结合,非酶解样品主要豆腥味物质的浓度明显高于酶水解的产品,与蛋白酶水解法的样品相比,两步酶解方法豆腥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明显降低,豆香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也有所降低。脱气工艺分析表明,二次脱气工艺能够促进部分豆香味成分的生成,同时有效降低豆腥味物质的浓度,豆香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苯甲醛及其多聚体、苯乙醇、(E,E)-3,5-辛二烯-2-酮、3-辛烯-2-酮等物质的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二次加热是促进豆香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生成的原因。粉碎工艺分析表明,粉碎不利于豆香味物质的产生,但有利于改善冲调后的口感。  相似文献   

11.
用理论与试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小型大豆膨化机,确定了螺杆直径、套筒直径和模孔尺寸等主要结构参数。用该机对全脂大豆进行膨化加工试验,将螺杆转速、加热温度、物料含水率作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找出了影响机器加工性能(度电产量)的主要因素及影响规律,优化并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空化射流对大豆分离蛋白糖基化产物乳液特性的影响,以大豆分离蛋白、葡萄糖、葡聚糖为原料,通过空化射流处理辅助糖基化制备大豆分离蛋白-葡萄糖共价复合物乳液、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乳液,探究空化射流技术对大豆分离蛋白糖基化产物乳液的粒径、ζ-电位、微观结构、蛋白吸附率、乳析指数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空化射流处理后的糖基化产物乳液平均粒径显著降低、ζ-电位增大、微观结构液滴逐渐变得均匀,蛋白吸附率升高、乳析指数降低、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升高,并在空化射流处理80 min时,乳液特性达到最佳,且相比大豆分离蛋白-葡萄糖共价复合物乳液,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呈现出更好的乳液特性;但随着空化射流处理时间的进一步增加,糖基化产物乳液的平均粒径升高、ζ-电位减小、微观结构开始出现聚集情况,蛋白吸附率呈降低趋势,乳析指数逐渐升高。适当时间下的空化射流辅助处理可以改善糖基化产物的乳液特性,提高乳液的储藏特性和抗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利用超声波技术提取大豆多糖对其抗氧化性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确定各因素对大豆多糖抗氧化性的影响顺序为:超声功率〉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60 min、超声功率90 W、超声温度55℃、料液比1∶24,在此条件下大豆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4.8%。  相似文献   

14.
研究超声波法提取大豆多糖的工艺,利用响应面试验对影响大豆多糖提取率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探讨,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浸泡时间16h、料液比1︰24、超声波功率90W、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65℃,在此条件下大豆多糖的提取率为11.86%。  相似文献   

15.
大豆挤压膨化预处理浸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于次旋转回归方法,分析了大豆挤压膨化系统参数(物料含水率,挤压温度,模孔孔和螺杆转速)对大豆粗脂肪和豆粕残油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大豆挤压膨化预处理工艺系统的最优参数,在该条件下,豆粕的残油率小于0.5%,浸出比轧胚预处理节省50%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准确地确定大豆分离蛋白适宜的凝胶条件,研究并设计了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稳定性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对系统目标、系统功能和系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事例和模糊ARTMAP神经网络的混合推理策略,有效地提高了推理的准确度和效率。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大豆分离蛋白的粒径分布、溶解性、乳化性、三级结构及热稳定性等,分析探讨了低压均质处理(0~40 MPa)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压均质处理能够降低大豆分离蛋白的粒径,显著改善溶解性,并且溶解度与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性指数呈正相关;得到了溶解度与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性指数的线性拟合模型函数,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 956 8和0. 962 5。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随着均质压力的增大,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展开,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内部色氨酸基团暴露,荧光强度增大; 30 MPa时,荧光强度最大,均质压力进一步增大时,由于蛋白分子发生聚集,之前暴露的活性基团内卷,导致荧光强度略有降低。热稳定性的分析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相互作用及其对复合物结构性质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的相互作用,通过SDS-PAGE电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表面电荷和浊度等测定,解析了超声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物结构变化与功能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逐渐升高且发生红移;荧光强度先降低后增加,超声600 W处理时内源荧光强度最大;超声处理影响了大豆分离蛋白亚基组成,主要促进了7S亚基与壳聚糖的相互作用;复合物的粒径先降低后增大;300~500 W处理的复合物ζ-电位表面电荷密度较大,浊度明显降低且溶液分散均匀、性质稳定。说明相对低功率时复合物形成得较为稳定,但超声处理进一步增大后,蛋白质发生不溶性聚集和重排,影响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复合物中蛋白质与壳聚糖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分子柔性,进而影响复合物结构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核桃蛋白,用木瓜蛋白酶对提取的蛋白进行水解,制备核桃蛋白肽,并应用微胶囊化技术制备核桃蛋白肽微胶囊。本研究主要对蛋白肽的微胶囊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为1:3:2的阿拉伯胶、β-环糊精和麦芽糊精作为壁材时包埋率最高,达到83.7%;喷雾干燥生产微胶囊核桃蛋白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200℃、进风流量120m3/h、出风温度110℃、进料浓度24%,此条件下微胶囊的成品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20.
以脱脂核桃蛋白粉为原料,使用自研SLJ36-24型植物蛋白挤出机,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方法研究了进水量、喂料量、挤压温度、螺杆转速和冷却温度5个挤压工艺参数对核桃蛋白挤压组织化产品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和挤压温度对产品品质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螺杆转速和冷却温度;响应面优化后的适宜核桃蛋白挤压组织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48.6%,挤压温度130℃,螺杆转速281r/min,冷却温度68℃,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核桃蛋白挤压组织化产品质地均匀,纤维结构良好且富有弹性,品质特性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