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灵菇不同配方及出菇方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建强 《食用菌》2006,28(1):23-23
白灵菇栽培因其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深受广大菇农青睐,是目前具有发展前景的食用、药用菌;其产品在国内外供不应求。为了探索不同配方及出菇方式对白灵菇产质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白灵菇2号”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2潮出菇期和出菇率、子实体性状和产量及其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2潮白灵菇出菇早晚、子实体出菇率、商品性能及产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脱袋地埋覆土和双排墙式覆土方式是较理想的2潮菇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3.
五种不同出菇地白灵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五种不同形式的出菇方式对白灵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白灵菇的出菇早晚有较大影响,白灵菇的菇形、色泽、大小等外观表现不同处理间差异明显,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别相差1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白灵菇生产过程中疏蕾的劳动量,提高效率,探索白灵菇定点出菇技术。结果表明:处理b,现蕾面积减小,现蕾数量降低,节省用工,第一潮菇产量为235.5 g/袋,生物学效率58.9%。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在白灵菇栽培技术领域创新出了许多栽培出菇方式,这些出菇方式对于提高白灵菇产量和质量有其独特的优势,丰富了白灵菇栽培技术内容。简要地介绍了河南省近几年白灵菇栽培过程中采用的14种出菇方式的操作方法,对每一种出菇方式的优劣性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6.
五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五种不同形式的出菇方式对白灵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白灵菇的出菇早晚有较大影响,白灵菇的菇形、色泽、大小等外观表现不同处理间差异明显,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别相差1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王桂芹  司桂兰 《食用菌》2004,26(6):10-10
1 墙式出菇法 将发好的菌棒依次排成菌墙,菌墙间距为1.8m。以利出菇和采菇,菌墙高度不超过1m为宜,排好菌墙后将温度控制在8~20℃,拉大昼夜温差,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当袋内原基长到黄豆大小时解口,长到蚕豆大小时放口,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光温湿度正常时,7~10天可采收。  相似文献   

8.
白灵菇 ,又名白阿魏菇 ,因其营养丰富 ,肉质细腻 ,口感脆滑 ,又具较高的药用价值 ,产品走俏国际国内市场 ,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菌。目前 ,我国许多地方进行白灵菇大面积栽培 ,效益十分可观。然而 ,随着白灵菇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 ,产品市场售价呈逐年降低趋势。加之白灵菇对出菇条件要求苛刻 ,多数白灵菇生产者只采收第一潮菇 ,生物转化率低。因此如何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已成为广大菇农的当务之急。近年来 ,通渭县职教中心食用菌基地利用当地多年生草本植物红豆草、苜蓿的茎秆为主要原料 ,进行白灵菇的规…  相似文献   

9.
通过5种不同出菇方式表明: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菇的出菇时间、菇形、色泽、大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覆土出菇会延迟出菇时间,且子实体商品性状差,产量最高;不同方式间生物学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定向定量打孔出菇方式在提高产品的商品质量和减少劳动量方面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茅盛浩 《食用菌》2004,26(3):34-35
白灵侧耳又名白灵菇,由于近年来市场价格较高吸引了不少食用菌栽培者。但是不少栽培过白灵菇的栽培者反映。种白灵菇不赚钱。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白灵菇出菇率低.不能保证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在多年野外菇棚和工厂化可调温菇房内栽培白灵菇的生产实践中,我们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  相似文献   

11.
袋栽珊瑚状猴头采用不同开口出菇方式,考察原基形成时间、原基数量、成菇采收时间、产量,珊瑚状猴头外观品质,筛选出珊瑚状猴头的最佳出菇方式为袋口划口立式出菇,原基分化集中,原基形成时间为开口后第5天,育菇成熟时间为16d,头潮菇每包平均产量为190g,菇体朵形整齐,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2.
金福菇在常规栽培中的栽培季节与白灵菇正好错开,利用白灵菇下脚料作培养料的不同配方,栽培金福菇试验,试验结果以白灵菇下脚料35%,棉子壳35%,菜籽麸16%,麸皮10%,石膏1%,石灰2%,复合肥1%的配方适宜,金福菇菌丝生长浓密健壮,采收前三潮菇的总生物学效率达90%,纯利润为304.23%,比对照纯利润237.56%高出66.67%,试验证明利用白灵菇下脚料栽培金福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具有杏仁香味,是平菇类中的珍品,很受消费者的青睐。我站2003年引进该菌株,通过对该菌株生长发育特性的摸索及培养料配方、出菇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并运用于生产,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试验将套环出菇方式细化,设完全除去报纸(处理1)、不除掉报纸(处理2)和报纸划口(处理3)三个出菇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全部除去报纸和不除掉报纸的出菇方式生物学转化率相差不大,报纸划口方式的生物学转化率达到105%,且管理方便。处理2和处理3提前2d出菇。  相似文献   

15.
秀珍菇不同配方及出菇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秀珍菇是一种味鲜、嫩滑、营养丰富深受市民喜爱的珍稀食用菌。我场于2002年引进开发该菇类,旨在增加我县食用菌栽培种类,丰富市场,提高食用菌产品档次,提高菇农收入。现将引种栽培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侯祥保  魏峰  李凤玉 《食用菌》2008,30(6):38-39
试验以菌棒横卧阳畦覆土出菇的后期管理方式做对照,设计另外3种常见出菇方式。从子实体的生长状况、单袋出菇产量等因素分析了不同的出菇方式对杏鲍菇生物学效率的影响,得出墙式双垛覆土有利于提高单产及节约土地,提高空间利用率,是温室大棚高产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选择。阳畦覆土栽培技术简单,菇质优,适宜初学者选择,阳畦栽培中,菌棒截断立栽出菇式,质量、产量更佳。  相似文献   

17.
18.
沈美菊  马惠兰 《食用菌》2006,28(1):36-37
几年来笔者对栽培杏鲍菇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杏鲍菇室内不同出菇方式的经验归纳成以下几条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鸡腿菇出菇方式试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米青山  杜继格 《食用菌》2004,26(3):36-37
本文通过袋栽鸡腿菇4种不同出菇方式的研究.发现脱袋直立覆土出菇产量较高.但杂菌污染较重;不脱袋直立覆土出菇,产量次之,污染较轻.效益最好;脱袋横放覆土出菇.污染严重,效益最差;不脱袋横放覆土出菇,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20.
周玉林  赵秋菊  魏蕾 《蔬菜》2000,(7):18-18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侧耳,学名PleutotuseryngiiVar.nebrodensis,是近年来人工驯化的珍稀食用菌。它以其洁白亮丽、菌肉肥厚、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从而得以不菲的价格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现将其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1.菇房处理栽培白灵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2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并在料进入前药剂处理1次。2栽培原料处理栽培原料一般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棉籽壳,对有结块的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