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多效唑调控杧果开花结果综述王才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湛江524091)在华南果产区,已有较大面积应用多效唑(PP333)诱导开花结果,实行反季节生产,可避开不良天气影响,提高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文献资料综述于下。1施用方法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销售商采用有害化学物质人工催熟杧果,给印度价值7000万美元的杧果销售带来一定影响。销售商采用的有害化学物质是碳化钙。添加剂健康专家称,这种碳化钙用作催熟剂,无论是从长远来看还是短期来看,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分析表明,碳化钙中能寻到砷和磷的踪迹,同时,碳化钙溶于水后将产生乙炔,影响人体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3.
荔枝生产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存在开花座果率低和大小年结果等问题。为探讨气象囵素与荔枝开花结果间的关系,并与栽培管理和品种改良相联系,摸索荔枝丰产稳产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方向,应用于生产。为此干1989~1995年开展本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以潮州市果树研究所和万山红农场红光管理区的荔枝园为观察点,前者编号Ⅰ、面积0.2hm2共108株荔枝树,后者编号Ⅱ、面积1.6hm2共800株荔枝树。其品种均为"乌叶"、树龄20年生,也均为丘陵果园,立地条件基本一致。同时观察记录两果园荔枝树的抽穗期共计算出抽穗百分率、开花期、…  相似文献   

4.
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引起的杧果细菌性角斑病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探讨杧果感染细菌性角斑病过程中杧果叶片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以细菌性角斑病高抗品种“红杧6号”和高感品种“贵妃”杧为试材,测定接种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后杧果叶片内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感(“贵妃”杧)抗(“红杧6号”)品种体内酚类物质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接种病菌后均直线上升,抗病品种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幅较高,且感病品种在侵染后期总酚和类黄酮相对含量均迅速降低;而感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幅较高。推测杧果叶片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与杧果抗性呈正相关,而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气象因素与龙眼开花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气象因素与龙眼开花结果的关系,并与栽培管理和品种改良相联系,摸索龙眼丰产稳产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方向。笔者于1996~1998年开展了本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本所山地龙眼示范围进行。供试品种为大乌圆,珠笔993年定植。1996年1月选3株树冠大小和生长势基本一致,较有代表性的龙眼树为试材。同时观察记录龙眼树的抽穗期(在树冠中部4个方位选8枝具有代表性的新梢)、开花期(在树冠中部4个方位各选1枝大小一致的花穗挂牌,每两天观察雌雄花)和结果期(分前、中和后期,各10、…  相似文献   

6.
1997年广西杧果大幅度减产的气象原因分析及对策*钟思强(广西农工商职业大学南宁530227)1996年我国大陆果栽植面积达10.026万hm2,总产15.09万t。其中广西栽植面积3.0万hm2,居全国各省之首;总产4.38万t,仅次于广东(6....  相似文献   

7.
生长调节剂对杧果嫁接的影响Bangalora果品种嫁接前用200、250、00、750、1000mg/L的IAA进行速蘸处理,所有浓度IAA处理均提高了嫁接成活率,以vsomg/L的IAA处理效果最好,每株叶片数和总叶面积随IAA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大甜香桩是从桩果实生繁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2009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编号:粤审果2009002。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杧果蒂腐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果蒂腐病是世界果产地仅次于炭疽病的重要采后病害。该病使果实在贮运期间严重腐烂。据报道 ,引起果蒂腐病的病原菌有多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璧生等认为[1] ,引起广东果蒂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有DothiorelladominicanaPet.etCif.、BotryodiplodiatheobromaePat.(又名Diplo dianatalensisPole Evans、Lasiodiplodiatheobromae)和PhomopsismangiferaeAhmad。国外报道引起该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0.
杧果白绢病的防治果白绢病造成果树根颈组织坏死,成水渍状后转变成褐色并发黑,病部缢缩下陷,出现白色菌丝层和浅褐色似油菜籽大小的菌核,严重影响生长和结果。因此,对该病必须加强防治。1果园开垦时进行土壤消毒。白绢病属于土传病害,寄主很广,开垦时最好捡除...  相似文献   

11.
大甜香杧是从杧果实生繁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质量750g,最大果质量1800g,果皮光滑,成熟时黄绿色,皮中等厚,果肉金黄色,味浓甜,香气浓郁,可溶性固形物16%~18%,品质优。植株生长势强,丰产,适应性强,较抗炭疽病。  相似文献   

12.
金桂香杧是从杧果实生繁育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肾状长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60g,最大果质量330g,可溶性固形物18.5%,可食率74.8%,果肉橙黄色,质地较细致、细滑坚实、味清甜、香味浓郁,品质优。成熟果皮橙黄色,着色均匀,皮厚且紧密,抗炭疽病,耐贮运。植株生长势强,早实丰产,适应性强。成熟期7月上中旬,果实发育期115~130d。  相似文献   

13.
<正> 石榴树花量多,花期长,一般达60天左右,但落花之后,座果很少。据调查,一株60年生的石榴树,总花量为5210朵,仅座果10个,座果率占总花量的0.2%。石榴花多座果少,是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石榴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1982~1986年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观察研究,试图找出影响石榴座果的重要因素,以便制定提高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霞浦县年代际气象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近年来霞浦城关杧果树生长情况观察,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霞浦县热量条件改善,特别是气温升高趋势和低温日数降低为霞浦杧果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霞浦城关地区温热条件能够达到杧果生长发育的基本要求.为福建杧果生长地北缘已扩到闽东霞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杧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对杧果不同生态型、不同胚性、不同果形与果色的38份品种和1个近缘种—扁桃进行了RAPD分析,19个引物在39份种质中共扩增出22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96条,多态性带的百分率为87.89%,表明品种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基础。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0.755的水平上将38个品种分成3组,该结果与传统上以胚型为依据进行品种类群划分比较吻合。发现了多个与胚性密切相关和1个与果皮颜色密切相关的RAPD标记,并就部分品种的系谱关系、胚性和果皮颜色的遗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几个杧果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10个十聚体随机引物,对美国红杧、桂香杧和退熟红苹杧株系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S273、S281和S2863个随机引物,适用于杧果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结果表明迟熟红苹杧、美国红杧和桂香杧三者在DNA序列上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郑小林  田世平  岳洪  徐勇 《园艺学报》2007,34(3):579-583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 ) 栽培种‘红 6号’果实经采后草酸、采前草酸+采后草酸和采前钙+采后草酸处理后, 在常温(25℃) 和低温(14℃) 下贮藏, 结果发现3种处理有效缓解了果实硬度系数下降, 控制了果实病情发展, 对果实完全后熟时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草酸处理是 果采后贮藏保鲜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杧果种质资源果实香气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杧果种质资源的香气特点,以28份杧果品种资源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果实香气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杧果品种果实香气组成和含量均存在很大差异,从28个品种中分离出63种香气成分;根据不同类别香气成分的积累量,杧果品种资源可以分为萜烯类、酯类和醛类;24个品种香气成分以单萜烯类和倍半萜烯类为主,3–蒈烯、萜品油烯和α–荜澄茄油烯是含量最高的萜烯类成分;‘Lippens’、‘桂香杧’和‘鹦鹉杧’果肉中积累量最高的香气物质均为酯类,丁酸丁酯、丁酸异戊酯和异戊酸乙酯分别是这3个品种主要的香气成分;‘丰顺无核’果肉中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6–溴吲哚–3–甲醛,相对含量为33.64%。  相似文献   

19.
杧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40份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物理指标(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果实纤维、果皮颜色)、化学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维生素C)和感官指标(风味和香气)3个方面对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份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H′)在0.94 ~ 1.60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的多向性。除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外,各种质品质特性年度间的差异不显著;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杧果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余贤美  艾呈祥 《果树学报》2007,24(3):329-333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海南、云南、广西3省的12个杧果野生居群共26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研究。9个引物共检测到102个位点,其中89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占87.25%。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杧果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在物种水平上,He=0.2541,H0=0.3940;在居群水平上,PPL=66.81,He=0.1968,H0=0.3099)。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各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2337,FST=0.2192),可能是由于生境破坏和基因流的障碍(Nm=0.8905)引起。UPGMA聚类分析表明,广西的3个居群(那坡、邕宁、平南)优先与云南的文山居群聚为一支;而云南的永德和版纳居群各自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