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蛋鸡育成期的均匀度是衡量后备鸡群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生产指标,它是指鸡群内部个体间体重大小的整齐程度。严格地说,指体重分布在平均作重正负10%范围内的鸡只数占称重鸡只总数的百分比,就是要控制平均体重保持在标准体重范围的下限。均匀度高的鸡群减少了过肥和瘦小鸡的数量,节约了饲料,降低了死亡率,可使鸡群按时开产,产蛋高峰期峰值高而平稳,持续时间长,提高种蛋合格率。所以说,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要提高  相似文献   

2.
李玉东 《新农村》2006,(3):16-16
均匀度是指鸡群生长发育的整齐程度,包括体重、性成熟等诸多项目,以体重的整齐度(标准体重10%)最为重要。尤其是现代肉用种鸡生长速度快,脂肪易沉积,体重难控制,提高其均匀度显得更为重要。1.控重原则种鸡控重的原则是:前6周龄在标准体重范围的中限,7~15周龄在标准体重的下限,  相似文献   

3.
鸡群均匀度指鸡群生长发育的一致性程度,具体包括体态(骨架)、体重、性成熟三个方面。一般情况下都以体重均匀度来衡量,即鸡群取样平均体重±10%以内的只数占取样总数的百分率,均匀度达85%以上为好。均匀度好的鸡群开产后达到高峰的时间短,高峰期平稳且持续时间长,表现出极佳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正> 鸡群有良好的体重与均匀度,是开产整齐和维持较长产蛋高峰期的基础。各个品种鸡体重标准不同,如果70%以上的鸡达到适宜的标准体重,且均匀一致,即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鸡的生长发育规律来看,雏鸡1~8周龄生长发育特别迅速,这时如果饲养管理不善,就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出现雏鸡的强弱差别,给以后的饲养管理带来不便。而且这种差别也很难补齐,因此,从雏鸡2周龄起,就应重视鸡群的体重与均匀度。影响雏鸡体重与均匀度的因素很多,如饲料的品质及供给方式,鸡舍的温度及热源,喂料和饮水器具的放置,断喙技术等。各品种、各日龄的雏鸡体重都不相同,要对照品种标准进行。从雏鸡两周龄开始,  相似文献   

5.
鸡群的整齐度包括体重整齐度、胫长整齐度和性成熟整齐度。整齐度高说明鸡群生长发育一致,预示着日后鸡群开产整齐,产蛋峰值高,且产蛋高峰期维持的时间长。要提高育成鸡的体重整齐度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称重称重是了解鸡群体重的唯一有效方法,通过定期称重可以清楚地了解鸡群体重的增加情况。其做法:一是定期称重,每周称重一次。二是随机抽样,一般抽取鸡群总数5%的个体进行称重,然后根据抽测结果与品种标准体重比较调整饲料喂量和决定换料时间,使鸡群的平均体重始终处于适宜范围内。2.调整饲养密度饲养密度是决定鸡群整齐度的一个很…  相似文献   

6.
后备鸡的体重整齐度直接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做好鸡群调整工作,是培育体重达标、均匀度高、生产性能良好的高产鸡群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2011,(12):36-37
做好鸡群调整工作,是培育体重达标、均匀度高、生产性能良好的高产鸡群的先决条件。因为后备鸡的体重整齐度是否适当,直接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正>蛋鸡育成期指从育雏结束到开产前的一段时期,一般为7周龄~20周龄,育成鸡的质量好坏对蛋鸡一生的生产性能都有巨大的影响。育成期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育成鸡具有高的成活率和体格充分发育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体重和性成熟,培育出均匀度在85%以上、具备高产潜力的合格鸡群。均匀度主要包括体型、体重、性成熟三个方面。在实际生产当中,以体重的均匀度最为重要。体重均匀度是指群体中体重在标准体重上、下10%范围内的鸡只所占的百分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2005,(7):4-5
鸡群体重均匀度决定了鸡群体成熟和性成熟的一致,对于饲养管理人员来说,提高均匀度是一项综合工作,不是一项两项措施就能起作用的。笔者通过十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以下关键技术措施来提高鸡群的均匀度,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一、良好的设备条件现代化养鸡对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良好的设备对投资者的回报越来越重要,先进的设备及良好的使用与维修是提高均匀度的前提,尤其是肉种鸡采取限饲计划以后,更应注意以下几项。1.培养和提高饲养员的操作能力。尤其以笼养肉鸡较明显,如果由新工人替换老工人喂料会明显影响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  相似文献   

10.
<正>整齐度代表的是整个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整齐度高则说明鸡群生长发育一致,鸡群开产整齐,产蛋率高,且产蛋高峰维持时间长。1.定期称重通过定期称重可以清楚了解鸡群体重的增长情况。称重必须遵守2个原则:①定期称重。每周称重1次。②随机抽样。一般抽取鸡群5%的个体称重(依群体大小制定抽  相似文献   

11.
李学梦 《油气储运》2006,(12):35-35
蛋鸡育成期是培育高产蛋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应把鸡群平均体重、均匀度和胫骨长度作为衡量鸡群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定期对鸡群进行检测,并根据这三个指标把握鸡群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2.
在鸡蛋市场价格较低的时候,为了保障收益不亏钱,除了把疾病控制好外,后备鸡群体型、体重、均匀度是否合乎标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均匀度达标率高,鸡群的生产性能指标均会有所提高,尤其是产蛋率和存活率的提高直接影响养鸡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16,(2):140-141
合理配置蛋鸡饲料并优化饲料配方,制定出适合我县蛋鸡场的用料程序:1—8周使用黄小鸡料,9—14周使用京粉后备料,15—18周使用预产料,5%产蛋率时转用海兰料,约19—55周使用海兰蛋鸡产蛋料,85%产蛋率以下(约56周以上)使用竹种后期料。少食多餐的好处在于能使鸡群保持食欲,保证饲料新鲜,鸡群采食均匀,营养均衡,满足鸡群内脏、性器官、肌肉骨骼等的良好发育,有利于提高鸡群体重和体重均匀度。  相似文献   

14.
在鸡群体质良好的前提下,鸡群的生产性能与体重均匀度呈高度的正相关。体重均匀度决定了鸡群体成熟和性成熟的一致,对于饲养管理人员来说,提高均匀度是一项综合工作,不是一项两项措施就能起作用的。笔者通过十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以下关键技术措施来提高鸡群的均匀度,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良好的设备条件现代化养鸡对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良好的设备对投资者的回报越来越重要,先进的设备及良好的使用与维修是提高均匀度的前提,尤其是肉种鸡采取限饲计划以后,更应注意以下几项。1、培养和提高饲养员的操作能力,尤其以笼养肉鸡较明…  相似文献   

15.
不同饲喂水平对漯河麻鸡青年鸡体重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日粮喂量对漯河麻鸡青年鸡体重发育的影响,选取同一栋鸡舍14周龄的漯河麻鸡(黄脚系)鸡135只,随机分成Ⅰ,Ⅱ,Ⅲ三组,每组45只,体重在1100g-1200g之间,生长发育良好.鸡群的生产条件都相同.将Ⅰ,Ⅱ,Ⅲ三组的喂料量分别为参考喂料量的100%、103%、105%.每周末称量所有实验鸡的体重.结果表明喂料量为参考喂料量的103%时,体重发育和均匀度效果最好;当喂料量为参考喂料量的105%时,体重和离差略偏大.因此,按照目前的喂料量控制标准或增加3%的用量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6.
限制饲养技术是肉用种鸡饲养的核心技术,导致肉种鸡饲养的失败除疾病因素外,都与限制饲养有关.限制饲养的目的是控制肉种鸡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相符合,其关键是确定每周适宜的饲喂量.判断限制饲养成败与否有二个指标,一是开产体重,二是鸡群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17.
1定期称重 通过定期称重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鸡群体重的增长情况.称重必须遵守2个要求:①定期称重:每周称重1次.②随机抽样:一般抽取鸡群5%的个体称重(依群体大小制定抽取比例).抽测结果要与品种标准体重比较,然后调整饲料喂量和制定换料时间,使鸡群始终处于适宜的体重范围.  相似文献   

18.
1 培育合格的后备鸡群 衡量育雏效果的3个关键指标是体重、胫长、均匀度。育成期末的胫长必须达到104~106mm,开产前体重应达到1.650kg左右,育成期体重每周增长幅度不能大起大落,开产前均匀度应不低于85%。2 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保证水、电、温度的正常供给。寒冷季节解决好舍内通风换气和温度变化的矛盾。炎热季节采取安装水帘、舍内喷水、饮水中加冰块等设施或措施,并增加鸡舍  相似文献   

19.
鸡群整齐度是衡量育成期蛋鸡群饲养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关乎整个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产蛋情况,也关系到蛋鸡饲养的经济效益。整齐度:包括体重整齐度和性成熟整齐度。整齐度高则说明鸡群生长发育一致,鸡群开产整齐,产蛋率高,且产蛋高峰维持时间长。因此,提高育成期蛋鸡群的整齐度,是蛋鸡饲养的关键环节,也是饲养效益的重要指标,至关重要.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蛋鸡生产过程中,鸡群体重传统监测方式费时费力、不能实时获取体重数据、监测过程易出现鸡群应激等问题,设计并搭建了蛋鸡体重实时监测系统。蛋鸡体重实时监测系统以新型栖架离地立体养殖系统中的栖杆为载体,在其两端安装质量传感器,采用LabVIEW编写蛋鸡体重实时监测程序对质量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对蛋鸡体重实时监测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系统对栖杆上鸡只数量识别的总体准确率达98%;2)在光期系统所监测的鸡群平均体重的变化幅度较大,与当日人工称量得到的鸡群平均体重的最大差值为292g。在暗期开始后1h系统监测的鸡群平均体重趋于稳定,且稳定值接近当日人工监测的鸡群平均体重;3)选取每日22:00—23:00系统所监测的鸡群平均体重的平均值作为当日鸡群平均体重,系统监测鸡群平均体重结果与当日人工监测结果的平均误差为±109g,最大误差±152g,相对误差2.6%~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