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河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自1988年1月份起,将人民胜利渠灌区的水费标准由5厘/m~3提高到11厘/m~3,引起灌区用水户的强烈反响,舆论为之哗然。为此,笔者试图以人民胜利渠田庄支渠为例,对灌溉水费标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利用工程实际资料,对井渠结合灌区的供水成本及水费标准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现阶段水费计收标准以及加强灌区灌溉管理、降低供水成本、提高灌溉效益的初步建议,并为灌区作物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业水费计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针对当前全国引水灌区普遍存在的水费计收难的问题,以广饶县农业水费计收实际情况为例,分析了农业水费收缴困难的原因,提出农业水费计收中应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建立新的水费收缴机制,严格核定供水成本,加强对水费使用的监管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4.
东营市引黄灌区的水价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东营市引黄灌区供水价格现状出发,分析当前东营市引黄灌区水费偏低、水费计收难度大、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和水价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了加快水价改革,推进灌区产业化的进程,提出要按照《水利产业政策》的要求,使供水价格逐步到位,水费计收方式要依法计收;灌区工程和设施要配套完善;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供水价格要符合节约用水和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要求;供水价格要保证灌区正常运营和符合灌区以水养水、自我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都江堰灌区很早就有征收水费的制度。水费是水利工程维修经费的重要来源。从工程维修、水费来源、水费管理、水费演变等4个方面对历史上都江堰的水费进行探讨,并得出水费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吴方亮 《排灌机械》1991,9(1):52-55
自中央颁布水利工程实施水费以来,泵站的水费计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不少站仍存在不能按成本计收水费,标准偏低,泵站自我维持能力很差,为摸清水费计收现状,加强管理,对泵站的水费计收及灌区灌溉效益做了详细调查。  相似文献   

7.
鸭河口灌区是一处大型灌区 ,设计灌溉面积 14万hm2 。自从被水利部列为全国唯一的一处大型灌区综合改革试点以后 ,鸭河口灌区进行了包括水费计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多项综合改革。根据原来颁布的水费计收标准 ,鸭河口灌区的供水计量点设在总干渠渠首进水闸 ,主要计费标准分为 4种 :一是按水量计收 ,粮食作物收费 0 .0 4元 /m3;按基本水费加用水量计收 ,基本水费以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计算 ,收费 67.5 0元 /(hm2 ·年 ) ,另加实际用水量水费 0 .0 2 6元 /m3。二是经济作物、蔬菜、林果等 ,比照粮食作物水费 ,按其对小麦的产值比核定。三是灌…  相似文献   

8.
如何做好水费计收工作一直是值得探讨的话题.通过对石拉渊灌区农业水费计收工作的调查, 分析了水费现行计收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服务促进收费,实行水务、村务公开,合同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灌溉水被视为福利水,水费计收严重背离价值规律,造成工程老化失修、破坏严重,灌溉面积逐年减少。文章对新的水价标准核定及征收办法提出了建议,对供水成本占农业产值的比例、按供水成本收费对粮价的影响程度以及过去水费偏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价改革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并提出了强化行业管理职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水费计收信息化管理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灌区数据库建设在灌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介绍了“灌区用水申报软件”的主要功能、开发环境以及技术要点和难点。该软件用于辅助管理单位进行水量申报的管理工作,能够访问Access数据库,读取相应数据,计算各个时刻的需水量,并确定应缴纳的水费。设计目的是方便、迅速地为灌溉决策部门提供原始数据和计算数据,并能对数据提供格式输出。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人民渠灌区用水管理损失现状,对河南省人民胜利灌溉枢的灌溉用水管理损失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认为影响灌区用水管理损失的因素有: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水费、水价政策;农耕技术与种植结构等。提出应从输配水、田间灌水等方面,减少灌溉用水管理损失。  相似文献   

12.
皂河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水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如何实现灌区的经济自立,水价改革首当其冲,皂灌灌区用自己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水价核定、征收、使用和管理的新路子。皂河灌用用水者协会参与灌溉管理后用水协会会员水价由水利工程水价、供水公司供水水价和用水者协会供水价构成,并建立健全了收费组织,完善收费计量方式,合理分配使用消费,减少水价管理中的危害性、随意性和不合理现象,以促进灌区的经济自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引黄灌溉经济效益显著,但是灌区管理单位的财务收益却入不敷出。根据经济效益分析与水费收交情况,作者认为应加强水费回收,多方面集资以及深化水费改革等,以利于灌溉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权变理论是当前西方管理学中一种较流行的理论。在介绍了权变理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探讨了权变理论在灌区产权制度改革、经营管理模式、水费计收、用水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强调灌区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灌区管理与其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制约泾惠渠灌区渠井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开展水资源统一调控管理机制研究。在了解泾惠渠渠井双灌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水资源管理主体不一致、地下水无计量设施和水价不统一是制约渠井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水量计量与监控机制、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建立"异水同价、阶梯水价"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水资源联合调控智能管理决策系统、建立舆论监督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对泾惠渠灌区水资源统一调控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建立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WUA),国家将支、分渠系灌溉工程的使用与管理权移交给农民,这符合我国政府关于水利工程分级管理的方针政策,对促进灌区工程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实现灌区自我维护,自我发展,经济自立,均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1995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33号文同意在湖北省世行贷款项目区内开展经济自立灌溉区试点工作,并将漳河水库三干渠三分干灌区首批列入试点,在省世行贷款水利项目办公室和荆门市人民政府领导和支持下,通过一年的试点工作实践,先后组建了11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并开始试运行。作者就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两种适用于半干旱灌区某次配水的实用优化模型。第一种以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为基础,以全灌区净灌溉增产值最大为目标函数;第二种根据灌溉管理部门的要求,以某次灌水全灌区的水费收入最高为目标函数。这两种配水模型以陕西省洛惠渠灌区 1989、1990年夏灌的实际用水资料进行了验证,可供各自流引水灌区在渠系水量调配中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石津灌区适宜田间灌水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石津灌区适宜的田间灌水技术,在对石津灌区现有灌水技术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田间灌水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储水灌溉既实现了高产,节水的目的,又适应灌区的运行管理,是今后灌区渠道灌溉地区田间灌水发展的重点技术之一;小畦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灌水灵活,在井灌或井渠结合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with farmer participation in irrigation management moving to center stage,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having a centralized control over the water resources for better management has changed. Nevertheless, success of irrigation management transfer depend on a whole set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r the rules-in-use and the willingness of the users to comply and enforce and/or change the rules in the light of changing circumstances. There are many institutional analyses of water sector, much of them touch on law,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ers. The present paper is based on the study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 one of the water users association that was first in the Maharashtra state. It focuses on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governing water use and distribution and attempts to elicit the perceptions of the members regarding the rules-in-use.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WUA has been successful in devising and enforcing the rules for water distribution, fee collection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for over a decade. However, current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s such as political heterogeneity have required explicit conflict resolution mechanisms. These issues have now become issues demanding immediate attention and may be use of existing courts or legal institutions to help the WUA sustain in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