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品种资源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是由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目前的重要玉米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不同来源的品种和自交系抗病性差异,得出以下结论:玉米品种间以及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不同遗传来源的杂交种和自交系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吉63、黄早4、自330、丹9046、丹9041、铁7922、掖478、沈5003、丹340和E28等一批应用多年的种质均为感病类型(MS~HS),而新选育的各类群一些种质和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的78599等一些外来种质均为抗病类型(R~HR);杂交种的抗病性与双亲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品种抗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苗期较抗病,抽丝期极为感病;筛选出一批抗弯孢病菌的品种和自交系,为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利用综合感病指数评价品种资源抗病性模型对106份玉米品种资源进行抗弯孢菌叶斑病鉴定,选出高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资源57份,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资源14份。  相似文献   

3.
试验用田间自然每件下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四川省主栽玉米品种(组合)和自交系共119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鉴定,结果表明没有对新月弯孢菌免疫和高抗的材料,绝大多数表现中感。少数具有一定的抗性。自交系中Mo17、156,7922,81565、南21—3、自48—2等为中等抗病材料,其中Mo17抗性最好。品种中苗期和成株期都表现抗性的材料有3个,即白蜜超甜玉米、济单7号、济单94—2。抗性材料所占比例较大的是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提供的杂交组合,32个材料中共有7个组合种具有抗性,约占21.9%,全表现为中抗,可能有望筛选出抗病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致病性和品种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四川雅安、汉源、青神等市(县)已发生的弯孢菌叶斑病的标样中分离纯化出弯一1、弯.2、弯-3、弯44个菌株,初步明确了其为害症状及发病特点。将4个菌株接种于8个区试对照种和两个抗鉴对照.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来自青神县菌株的致病力明显强于雅安和汉源菌株。4菌株混合接种于239份杂交种(组合)进行抗性鉴定.得到两份高抗品种(95.4.SL98052)、18份抗病品种(Sau2000—9、晋单42等)及61份中抗品种,其余158份品种均表现感病至高感病。  相似文献   

5.
试验用田间自然条件下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四川省主栽玉米品种(组合)和自交系共119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鉴定,结果表明没有对新月弯孢菌免疫和高抗的材料,绝大多数表现中感,少数具有一定的抗性.自交系中Mo 17、156,7922,81565、南21-3、自48-2等为中等抗病材料,其中Mo 17抗性最好.品种中苗期和成株期都表现抗性的材料有3个,即白蜜超甜玉米、济单7号、济单94-2.抗性材料所占比例较大的是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提供的杂交组合,32个材料中共有7个组合种具有抗性,约占21.9%,全表现为中抗,可能有望筛选出抗病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调查初报徐德坤,王琪,殷秀东,刘向元,杜国锋(临沂市植保站276001)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oulariaLunata(Walk.)Boed.俗称拟眼斑病。据报道,该病在欧洲、美洲、亚洲及非洲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严重时可造成六成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2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抗弯孢霉叶斑病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中感品种为先行3号,病情指数为15.52%;高抗品种为富友1号和振杰2号,其余的品种皆为中抗。除此之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中、下旬的降雨日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8.
玉米抗尾孢菌叶斑病鉴定与抗病材料利用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1991-1996年对1448份次玉米自交系及杂系组合进行了抗病鉴定,其中鉴定自交系915份,0.5-1级材料有157份,占17.1%,这些抗病材料多数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如沈137、丹黄19等,另外掖107、OH43Ht3、81515等也是抗病的。在鉴定的533份杂交中0.5-1级有84份,占19.8%,其中5003、7922系统  相似文献   

9.
10.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与症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玉米弯孢苗叶斑病是近几年我国玉米生产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病叶标样的病原苗分离与鉴定及病原苗致病力测定,初步明确了新月弯孢苗Curvularia junata(Wak-ker)Boed是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苗叶斑病的主要致病菌。田间症状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上症状表现有明显差异,根据病斑大小、形状、颜色将病斑分为抗病型(R)、感病型(S)和中间型(M)。  相似文献   

11.
王波  张元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6-616,625
[目的]为弯孢叶斑病的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为对照,采用人工喷雾对14个玉米杂交种接种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统计病情指数,鉴定抗病性。[结果]随着时间的增长,供试材料病情越来越严重,病株率、病叶率越来越大,发病程度逐渐加深,发病的部位由下而上逐渐上升。供试材料之间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系02-49×(齐318×A015①)的病情指数最小,为14.31%,然后是051024为15.55%,(齐319×A014①-2)×(B37941×A014)为26.44%,(B37941×A014)×(齐319×A014①-2)为32.63%,对照郑单958为37.09%;(A013×52106①)×系803的病情指数最大,为85.50%。[结论]14个玉米杂交种之间抗性差异较大,系02-49×(齐318×A015①)与051024的抗病性最强,(A013×52106①)×系803对弯孢叶斑病最感病。  相似文献   

12.
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接种条件下,以感病品种掖单13为对照,对21个玉米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对弯抱菌叶斑病的抗性分别进行了鉴定。病斑大小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苗期抗病性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丹玉13、中单2号、陕单911、农大60、西农11、秦四;成株期抗病性表现较好的品种有西农11、沈10、豫22、丹玉13、7098;苗期与成株期抗病性均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丹玉13、西农11。  相似文献   

13.
对达赛莱克特、新明星、丰香、童子1号、石莓3号、石莓4号和自育优系447-3、448-3、419-1等9个生产主栽品种(系)的病情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石莓4号和447-3抗叶斑病能力较强,丰香和石莓3号较差.  相似文献   

14.
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a Tehon&Daniels)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危害我国玉米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为此,综述了玉米尾孢菌叶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以及病原菌特征,并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我国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15.
玉米杂交种对弯孢菌叶斑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2个玉米杂交种,进行了室内人工接种、田间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种3262、沈9728和丹3034对弯力叶斑病具有较稳定的抗性,适合在葫芦岛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是我国新近几年玉米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其危害性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大小斑病,成为主要玉米病害.国内外关于该病害的研究,在寄主方面主要侧重在抗病性、抗病性遗传及品种抗病性鉴定上。在我国,普遍缺少高度抗病的品种和自交系,抗病的品种和自交系的遗传背景和抗病基因也不清楚,目前主推的品种遗传基础过窄,是寻找多抗品种的主要障碍.在病原菌方面,我国以新月弯孢菌气生变种(Curvularialunata)危害玉米为主,该病菌致病性和产毒能力都很强,不同地区的病菌菌株存在致病力的差异,但其遗传背景和相互关系尚需深入研究。该病害蔓延快,危害重,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7.
抗叶斑病苏丹草杂交制种技术及其种质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高粱胞质型不育系“2 0 98A”(♀ )和抗叶斑病苏丹草恢复系“2 0 98”( )的分期播种试验 ,探明了抗叶斑病杂交制种中父母本花期相遇且制种产量高的适宜播期为 4月 2 5日至 5月 10日。通过苏丹草与拟高粱远缘杂交 ,成功获得了F1代杂种 ,经鉴定为高抗叶斑病型 ,系苏丹草抗叶斑病育种的创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对2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程度为中偏重,并将这2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三种抗病类型;弯孢霉叶斑病为轻发生,并将2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中感和中抗两种抗病类型。此外,还利用柱形图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病程度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品种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9.
从抗病育种角度出发,综述了大豆灰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点、生理小种分化与鉴别、病害流行规律与防控、大豆对灰斑病抗性的鉴定方法与抗病种质(基因)发掘、抗病常规及分子育种等方面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大豆灰斑病抗性育种研究应加强病菌致病机理及生理小种划分、抗病资源(基因)发掘、常规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