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方中药制剂预防IBD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80只35日龄SPF鸡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I组为复方中药制剂组,Ⅱ组为中药配方组,Ⅲ组为IBD病变组织裂解物相,Ⅳ组为对照组,用药后第10天对四且鸡同时用IBD强毒攻击,各线的保护率为I组95%(19/20),Ⅱ组60%(12/20)Ⅲ组70%(14/20),Ⅳ组15%(3/20),I组保护率比Ⅱ组和Ⅲ组高25~35%(pH〉0.01),比Ⅳ组高80%(P〈0.01)。然后选择IBD多发地  相似文献   

2.
发酵是中药材传统炮制方法之一。现代研究表明,六味地黄发酵后可以明显增强免疫调节作用,龙舌兰发酵后从中分离得到一新化合物为龙舌兰苷。这些都是利用微生物具有强大的生物转化能力,使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能被充分分离、提取,使其更具生物活性,服用后能被机体组织细胞迅速吸收,达到祛病、健体、增强免疫调节的功能。更好地发挥中草药这一天然药物的药效作用。但是,中草药经过发酵后是否会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目前报道尚少。本试验采用一个具有免疫增强和促生长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进行发酵,并对该制剂的毒理学作用进行了研究,以评价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比较中药复方制剂和西药对犊牛腹泻的治疗效果,将自然发病的腹泻病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对照组用西药乙酰甲奎治疗,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犊牛腹泻的治愈率达82.2%,有效率达91.1%,极显著优于乙酰甲奎注射液(P<0.01),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中草药复方的精提制剂雏康及其原生药的粗散剂和细散剂,对照观察了3种制剂对雏鸡增重及抗病力效果,从1日龄连续给药3周,在21日龄时,两批次试验平均,给雏康组每只雏鸡体重比对照组增加23.5g,给粗散剂组每只雏鸡比对照组减少21g,给细散剂组每只急诊鸡比对照组增加5g,表明精提制剂雏康对低日龄雏鸡有促进增加体重效果,而其相同复方的粗散剂反而阻碍鸡增重,成活率试验结果,两批次平均,给雏康组雏鸡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防治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方剂,研究根据中兽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自拟中药复方制剂3个,从药典查方1个,并用硫酸庆大霉素作对照药物对大肠杆菌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方一预防组、方二预防组、方三预防组、方四预防组、庆大霉素预防组感染大肠杆菌后的存活率分别为63.3%、76.7%、66.7%、73.3%、80.0%;...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应用复方中药制剂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的效果,本试验选取日龄和体重相近且患流行性腹泻的猪5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5头。对照组猪用西药治疗,试验组猪采用复方中药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猪的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发现试验组猪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P <0.05),表明应用复方中药制剂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的效果显著,且可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鸡胚培养法和琼脂扩散试验,测定了2种中药复方制剂对鸭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种中药复方制剂对鸡胚毒副作用较小,在药物与病毒同时接种的情况下,能抑制鸭肝炎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制剂防治实验性禽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中药水煎液对禽大肠杆菌进行试验,根据中兽医辨证论治理论结合体外抑菌试验的结果,组成两个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禽大肠杆菌病鸭作治疗及预防保护试验;结果两个复方制剂的治疗保护率为制剂Ⅰ84.8%,制剂Ⅱ87.9%,感染对照组的自然保护率为21.2%.两复方制剂的预防保护率分别为93.9%和90.9%,感染对照组的自然保护率为24.2%.试验各组之间鸭的增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进行规模化养殖是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家禽养殖正在向规模化饲养转变,促进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疾病,不但影响养殖质量,也会制约产业的发展。如果在疫病发生时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家禽死亡。目前,肉鸡疾病防治中应用的防疫和治疗方法有很多,为了保证防治效果,需要进行合理选择。中药复方制剂在肉鸡疫病治疗中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是一种科学、绿色的防治手段,可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隐形乳房炎的影响,选择体质量在550 kg左右、2~4胎次、处于泌乳中期、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0头.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试验组添加中药复方制剂,每天每头添加150 g,连续用药15d;对照组不用药;于试验前、试验结束后分别采集乳样,用CMT检测法测定乳房炎的发生率,结果,试验前试验组、对照组的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0%、60%,试验后试验组的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有所降低,比试验前降低了40%,而对照组比试验前升高了10%.说明中药复方制剂对隐性乳房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西药治疗方法与中药复方治疗方法对犊牛腹泻的治疗效果,将腹泻犊牛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对照组病牛采用乙酰甲喹西药治疗,试验组病牛采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结果表明,采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的试验组病牛的总有效率为88.9%,治愈率为82.2%,对照组有效率为62.5%,治愈率为47.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说明中药复方制剂治疗腹泻病犊牛,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兽用抗病毒中药复方制剂的抗炎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小鼠足跖肿胀炎症模型,测定小鼠角叉菜胶致炎足炎性渗出物中的前列腺素E2(PGE2)、溶菌酶、丙二醛(MDA)、组胺(HA)、5羟色胺(5-TH)及血清中NO含量,探索其抗炎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此中药复方能明显降低角叉菜胶致炎足炎性渗出物中的MDA、HA、5-TH及血清中NO的含量,而对PGE2、溶菌酶含量无影响。说明其抗炎作用与其抑制炎性介质MDA、histamin、5-TH及血清中NO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中药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选用600羽AA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羽。中药组为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20 d。结果表明,中药添加剂可有效调节高温条件下肉鸡生长性能。试验组AA肉鸡与对照组相比:2组鸡粪便正常,未出现明显差异;试验组在试验阶段明显较对照组安静,特别是试验最后1周因肉鸡生长相对密度较大时更为明显;试验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8.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料重比较对照组降低了7.34%(P<0.05);而试验组的鸡采食量略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添加剂能提高肉鸡的体增重,降低料重比。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制剂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药复方及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概述,表明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免疫活性物质——多糖具有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肿瘤虎杖复方制剂的组成和制备;简述抗肿瘤虎杖制剂主要成分的功效;并采用闪式提取技术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具有较强的节能环保性,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制剂对鸡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20只健康仔鸡,随机分成8组,每组15只。Ⅰ组为健康对照,Ⅱ组为接毒对照,Ⅲ~Ⅴ组分别是中药免疫对照(剂量为1%,2%,5%饲料添加),Ⅵ组为疫苗应用对照组,Ⅶ组为中药预防对照组,Ⅷ组为疫苗与中药共同免疫,再接种禽流感病毒,中药应用剂量与方法同Ⅲ组。分别在免疫前1天、免疫后第三天、攻毒后第二天,按郭峰法测定各组鸡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结果试验表明:Ⅱ组攻毒后三天,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显著降低,相对其他各组差异极显著。Ⅵ组在疫苗免疫后第三天,红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短暂性降低,但在第九天恢复正常。Ⅶ组中药预防组虽然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降低,相对Ⅰ组(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显著,且在第九天,升高到正常水平。Ⅷ组疫苗与中药同时应用,该复方制剂能消除红细胞免疫功能短暂性降低的不良反应。Ⅲ~Ⅴ组(免疫增强组)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相对Ⅰ组(正常对照组)差别显著,与其他组差别极显著。结论:接种AIV后会引起鸡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该中药复方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同时,且能消除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制剂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试验,采用3种作用方式:先加药物后加病毒、药物和病毒先作用一段时间后加入、先加病毒后加药物,较系统地研究了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有效单味中草药板蓝根、鱼腥草和败酱草所组成的复方制剂对细胞毒性强度及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抗吸附、直接灭活和抑制复制作用机理,筛选出同时具有3种方式抗病毒的有效复方制剂,为筛选抗病毒的有效中草药制剂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观察了三种复方中药制剂对鸭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加味三黄汤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强度高,白头苦参汤和郁金散的抑菌强度中等;三种制剂均对鸭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3周龄以下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雏鸭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播迅速为特征,病理变化以肝脏明显出血为主要特征.病鸭在临死前常出现痉挛现象,头向背部后仰,呈"角弓反张"的特异姿势,俗称"背脖病".近年来,笔者选用多种中草药,采用一定的工艺,研制成一种清热解毒、消炎保肝的中草药复方制剂,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