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主成分分析对福建邵武洪墩采育场人工干扰的天然次生丝栗栲林类型进行了划分,并计算了不同样地树种的多样性指数及间种竞争格局。结果表明:1.丝栗栲次生林可划分为5个类型每一类型都是不同干扰强度下形成;2.在自然状态下,理论上3个优势树种丝栗栲,罗浮栲和木荷竞争的最终格局是:罗浮栲由于其本身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竞争能力差之故,首先衰退,其次是木荷,最终本区将形成丝栗栲为绝对优势种的群落;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以丝栗栲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次生林,在两次弱度间伐(TCR处理)、两次强度间伐(TCQ处理)和不间伐(TCK处理)不同经营措施下,林木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特征及差异,分析了林木径级(高度级)与株数分布曲线。分析结果表明:TCK处理无论是径级结构还是高度级结构,林木都比较集中在低级别范围分布,林木径级(高度级)与株数分布均呈倒"J"型,具有充沛的后备资源。TCQ处理林木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趋向于高级别分布,保留木径向生长和纵向生长都得到提高,林木径级(高度级)与株数关系呈正态分布,单峰偏右,适合大径级用材林的培育方向。TCR处理林木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介于TCK和TCQ处理之间,较适合培育中小径级食用菌专用材。  相似文献   

3.
以2003年5月1日至2004年12月13日的降雨、蒸发、日照时数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小气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丝栗栲天然林降雨主要集中于5月、6月、8月,月均超过150mm,蒸发主要集中于6~10月,月均超过70 mm,日照时数主要集中于7月、8月、10月,均超过90 h;2003年7月和2004年10月降水量很小,分别为10.1和8 mm,而蒸发量分别为194.4和136.6 mm;蒸发量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88.3%。  相似文献   

4.
丝栗栲林生长与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省邵武市洪墩采育场,调查丝栗栲林标地10块,做平均木、树干解析木9株,杉木人工林标地2块,研究丝栗栲的生长与生产力,结果表明:丝栗栲林的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胸径20a前生长最快;树高16a前生长最快;材积36a时尚未有下降的趋势。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量达高峰后,则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胸径生长高峰,好立地12a,中、劣立地15a;树高生长高峰,好立地10a,中立地8a,劣立地12a;材积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好、劣立地36a时仍未下降,中立地34a时生长量最大。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材积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量达高峰后,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生长高峰出现的年龄,好立地28a,中立地22a,劣立地26a。在相似的立地条件下,丝栗栲林的蓄积量比杉木人工林低,但乔木层总生物量比杉木林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贮藏方法、催芽处理进行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发芽试验,并对11个地理种源的丝栗栲种子进行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检验和发芽试验,探讨丝栗栲种子催芽、贮藏技术及发芽率与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沙藏可最大限度的保持丝栗栲种子活性,越冬后种子发芽率与新鲜种子相比,发芽率仅下降1.2%,但种子发芽周期比新鲜种子增长了将近一周。(2)用冷水浸泡24h丝栗栲种子发芽率达95.0%,比未催芽处理提高5.0%,还可缩短种子发芽周期将近3~4d。(3)丝栗栲种子的发芽率与含水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含水量是影响丝栗栲种子发芽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贮种选种中,含水量的控制十分关键。本研究解决了丝栗栲种子越冬贮藏、催芽处理等关键技术,可为丝栗栲育苗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丝栗栲切根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丝栗栲切根与不切根育苗对比试验,分析不同处理的发芽率、苗高、地茎、主根、须根及枝、叶等到一系列苗木质量性状差异,表明切根能使丝栗栲苗木明显增高,枝叶增多,使苗木主根变短,侧根和须根发达,但切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苗木的发芽率。研究结果为丝栗栲壮苗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的变异规律,对采自贵州省荔波县、都匀市和三都县3个地理种源13个家系的丝栗栲种子的长、宽、长宽比和百粒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同地理种源的丝栗栲种子的种子长、种子宽、长宽比和种子百粒重的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间各性状指标的变异幅度较大,分别为种子长0.176%~4.034%、种子宽1.443%~6.389%、长宽比1.392%~4.808%、百粒重2.773%~13.470%。荔波种源的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为最大,都匀种源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小;各指标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种子长与种子宽、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宽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宽比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3个种源中,都匀种源的综合指标最优,可作为优良种源进行良种培育。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丝栗栲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丝栗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采用尿素法、柠檬酸钠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4种方法提取丝栗栲叶片基因组D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较适合丝栗栲基因组DNA提取,其提取的DNA产率高,凝胶检测条带整齐清晰,杂质少、无明显降解,OD260/OD280比值在1.8左右;而尿素法难以提取基因组DNA,SDS法提取的DNA得率较低,柠檬酸钠法有蛋白质、多糖等杂质污染均不太适用丝栗栲基因组DNA提取。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得到丝栗栲幼叶、老叶、嫩芽和幼茎基因组DNA,产率分别为177.3、167.1、242.0和156.7μg/g。酶切分析也证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不同组织DNA适用于进行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丝栗憷生长与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省邵武市洪墩采育场,调查丝栗栲要标地10块,做平均木、树干解析木9株,杉木人工林标地2块,研究丝栗栲的生长与生产力,结果表明:丝栗栲林的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胸径20a关生长最快,树高16a前生长最快;材积36a时尚未有下降的趋势。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量达高峰后,则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胸径生长高峰,好立地12a,中、劣立地15a;树主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沿着海拔梯度探究郭岩山丝栗栲天然林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揭示气候变化对中国中亚热带中低海拔小跨度梯度下丝栗栲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郭岩山自然保护区海拔500~900 m梯度下丝栗栲天然林分的表层土壤,测定其理化性质,并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土壤细菌α多样性并没有呈现明显的海拔分布格局,而真菌的α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先下降后上升,这与大跨度海拔梯度的研究存在差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细菌群落的3个主要菌门,norank_f_norank_o_subgroup_2、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是细菌群落的两个主要菌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真菌群落的两个主要菌门,Russula、Lactifluus是真菌群落的两个主要菌属,说明了小跨度的海拔梯度不会显著影响优势微生物菌门和属的变化;优势细菌门及属相对丰度及群落组成与土壤pH值、全磷和碱解氮密切相关,而土壤全磷和速效钾是影响真菌群落组成和优势门及属相对丰度的最重要因素,土壤性质可以很好地预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即使在小跨度海拔梯度上亦是如此。 结论 土壤性质和海拔高度共同影响了郭岩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地理学分布。本研究将为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小跨度海拔梯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群落组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3月对滇中禄丰村林场具有代表性的3 hm2麻栎次生林的组成及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林分类型,主要乔木树种的径阶分布及其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进而对林分的生态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麻栎次生林划分为麻栎—云南松和麻栎—云南松—滇油杉2种林分类型,林木株数分布分别集中于径阶8 cm和6 cm处,以麻栎为优势树种,云南松为伴生树种.麻栎林木的优势度达50.77,重要值为71.71.林分主要乔木树种麻栎、云南松及滇油杉的林木密度分别为1 825株/hm2、650株/hm2和325株/hm2,其中伴生树种云南松和滇油杉优势较为明显.林分中乔木层最大树高20.1 m,最大胸径40 cm,均为云南松植株.其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生态功能差,为低质低效林分,急需改造.  相似文献   

12.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栲树果实大小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不同栲树个体生产的果实大小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栲树个体生产的果实间有明显差异(p<0.01)。栲树果实大小有较大的变异,果实平均高度和平均宽度分别为1.141±0.11cm和 0.984±0.12cm,变异幅度分别是9.64%和12.19%;果实高宽比为0.868±0.122,变异幅度为14.06%;栲树果实的平均重量为0.682±0.183g,重量变异幅度最大,约为26.83%,栲树果实重量相差6倍左右。因子分析表明,栲树果实的宽度和重量是最重要的性状指标;栲树果实大小性状的变异与其在群落中的更新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结合树种组成,对湖北桂花林场4块苦槠混交林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槠为优势树种,多单种聚集生长,其他树种强度混交、极强度混交的比例大;枫香在大小分化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其他树种则分化严重;从林木水平空间格局上来看.该试验地树种分布格局以团状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将乐林场,采用标准样地法调查栲类次生林标准地(P_1~P_(10)号样地)天然更新数据,采用熵值法从分布状况、生长状况方面构建栲类次生林更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栲类次生林林分更新状况及栲类树种苗木更新状况。结果表明:各标准地林分更新层更新综合值大小排序为P_(10)(0.732)>P_1(0.714)>P_3(0.678)>P_8(0.638)>P_4(0.614)>P_5(0.564)>P_2(0.557)>P_7(0.556)>P_6(0.541)>P_9(0.474);栲类树种幼苗更新综合值排序为P_3(0.904)>P_8(0.854)>P_2(0.799)>P_7(0.782)>P_6(0.725)>P_(10)(0.697)>P_5(0.669)>P_9(0.650)>P_4(0.497)>P_1(0.411)。综合分析,栲类幼苗的更新综合值最大的为P_3标准地,而在更新层的总体水平中处于中上水平,若加强辅助经营管护措施,最有可能形成较为稳定的栲类次生林群落。  相似文献   

15.
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和Toyopearl Butyl-650C等柱色谱方法研究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树皮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栲树皮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苯甲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5-O-没食子莽草酸、3,5-二-O-没食子奎宁酸、表儿茶素、儿茶素、棓儿茶素、木麻黄鞣质和栗木鞣花素。所有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栲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藜蒴栲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特性和用途,并总结了藜蒴栲在疏残林地割带套种的栽培技术.发展藜蒴栲人工林的关键技术在于选用良种,培育1年生壮苗,适地适树,施足基肥,造林后加强除杂、追肥抚育管理,特别是造林当年和第2,3年;同时对套种后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八角低产园综合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德化县葛坑国有林场的八角低产园综合改造措施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八角的引种和低产园改造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糠椴次生林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森林经理调查与生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为基础,分析八达岭林场糠椴次生林分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研究林分为单层纯林,直径结构和树高结构近似正态分布,生物多样性指数较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林高。此研究可为制定八达岭林场糠椴次生林健康经营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