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园间作黄芩,每667m~2桑园可增收3 000元以上。介绍了陇南地区间作黄芩的生产经验,总结提出桑园套种黄芩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冬闲桑园套种荠菜关键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闲桑园套种增收的潜力很大,特别是在茧丝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它对稳定桑园面积,稳定蚕农情绪,增加蚕农收入,实现蚕桑产业可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东台市富东镇积极引导蚕农大搞桑园间作套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和社会效益,该镇桑园1460hm^2,套种蔬菜面积达65.6%,据笔者调查,桑园套种荠菜,肥力足的桑园种植户秋种冬收,一般每667m^2收入800~1000元,高产田块收入可达到4000元。  相似文献   

3.
桑园通过间作地黄,掌握地黄种植技术,每667m2桑园可增收2000元以上,能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桑园产出率。  相似文献   

4.
桑园间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月  丁文国  朱丹 《江苏蚕业》2010,32(2):29-31
桑园实行综合开发集约经营,多层次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总体效益,是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的一条有效途径。桑园合理间作是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间作,每667m^2可增加收入千元左右。指导和鼓励蚕农进行桑园合理间作,是提高桑园综合效益、增加蚕农收入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桑园套种马铃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利用桑园冬季休产期进行桑园套种马铃薯与大田单种马铃薯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桑园套种马铃薯平均每667m^2投入240元,是对照单种马铃薯投入567元的42.3%,桑园套种马铃薯出苗率达到对照水平,薯苗生长比对照稍差,在受到强霜冻影响下每667m^2产薯量为327kg,产量是单种721kg的45.3%。  相似文献   

6.
实行规模化养蚕以后,户有桑园面积较多.如何利用从当年的11月份到翌年的4月份这6个月的桑园"冬闲期",继续发挥桑园的套种效益,实践证明,推广桑园套种榨菜,一般每667 m2套种收入可在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研究直播套种成因技术建设桑园的产量表现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应用直播套种技术建设桑园,可以当年年成园、采叶养蚕并收获套种的黄豆及多余的桑苗,每667m^2桑园产值可达3130.00元,达到高产桑园养蚕的收入水平;直播套种成园区播种的桑园和常规栽桑建园的相比,当年产叶的有效株数多、生长旺、有效枝茎较长、叶片数多、且中后期叶片较大,产叶量达到传统大苗种植成园区的产量水平,叶质稍有提高;播种后的第2年直播套种成园的桑园就进入丰产期,产量接近大苗种植建园的产量,第3年可增产5.5%。  相似文献   

8.
2012—2016年,平利县组织开展了桑园间作套种茶树生产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桑茶间作套种第一年的生产投资较高,但低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单独建园的投资之和;进入丰产期后,3种不同栽植密度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的生产收益均高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以每667m~2栽桑1000株和750株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生产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9.
仝斌  付强  仝德侠 《四川蚕业》2007,35(4):20-21,19
桑树是一种多年生、阳性、落叶、深根性木本植物。我县桑园的栽植模式为宽行窄株(1·5~2米×0·4~0·3米)。以成林桑园而言,每年绿叶期只有7个月左右,而叶面积指数在3以上只有3~4个月,叶面积指数2以下的时间有4~5个月,叶面积指数如果下降到2以下套种适宜的经济作物基本能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根据不同经济作物的不同生理特征,在桑树的不同生长时期合理套种,在秋冬季套种耐低温的阳性作物如:莴苣、蒜苗、过冬蔬菜等;而夏季则充分利用夏伐后光强度,种植中温型早熟品种如瓜类、香菜、小青菜等,两种两收,增加桑园收入。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我县实情,…  相似文献   

10.
胡松涛 《四川蚕业》2006,34(2):14-14,20
我县至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以来,依托退耕还林政策栽植间作桑园1万余亩(1亩≈667 m2,下同),但至今仍有一些桑园疏于管理,杂草丛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何利用好这些间作桑园,发挥它们的作用,提高养蚕经济效益,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就间作桑园的管理提出了些建议措施,以供探讨。1间作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湖州蚕区进行了大规模改桑,涌现了一批现代蚕业示范园区.种植以农桑12号、农桑14号、盛东1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桑树良种,掀起了新一轮的改桑热潮.新栽桑园当年枝条稀少,桑叶收获量不多,桑园空隙较大.为了增加收入提早产出,根据技术部门提出桑桑间作的意见结合当地农民生产实际,在小桑树间进行间作和套种.为此,于2001年5月对新栽桑园间作作了布置,9月中旬对南浔灯塔、练市朱家兜2园区的桑园间作情况作了调查,进行了效益比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成片改造老桑和建设蚕桑园区的同时,利用幼龄桑园成片规模套种经济作物,不仅可提高桑地单位面积复种指数,还能较大幅度提高蚕农经济收益.湖州市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国外果蔬汁先进加工设备,实行胡萝卜订单生产,秋季利用幼龄桑园成片套种日本优质胡萝卜"新黑田五寸人参"获得成功,实践证明,一般每667 m2套种收入55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利用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对果桑园间作的17个大豆品种的大豆产量、整株干物质产量、百粒重等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产量最高的是“川豆155”“贡春豆25”,均为157.44 kg/667 m2,其次是“贡豆选22-6”“贡夏豆15-2”,分别是137.76 kg/667 m2和127.92 kg/667 m2;干物质产量最高的是“贡春豆25”,其次是“川豆155”和“川鲜豆4号”,然后是“贡豆选22-6”,产量分别为275.52 kg/667 m2、246.00 kg/667 m2和236.16 kg/667 m2;百粒重排名前3的是“贡春豆25”“劲豆11号”“贡豆选22-6”,分别为56.30 g、52.43 g和52.17 g。  相似文献   

14.
桑园从秋季11月至来年4月为冬闲季节。为了提高冬闲桑园的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我市蒋垛镇从2006年开始尝试桑园套种豌豆,春节前后收获豌豆茎尖。每667m^2增加收入均在600元以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桑园套种模式及其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12种桑园套种模式的桑叶产量构成因子和农作物经济效益,分析了桑叶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AHP方法对桑园套种模式综合经济效益各指标权重作了统计计算。结果表明,套种桑园单位面积平均总条数(Ⅳ)对平均总条长(Y)有显著影响,其拟合多项式方程为y=0.1727x^2-3.2893x+38.8970(x〉0);桑园套种模式综合经济效益指标权重方面:桑叶产量〉农作物净产值〉成本收益率〉资金产投比〉成本投入〉农作物产量〉土地生产率;桑因套种模式综合经济效益:桑树-生姜〉桑树-百合〉桑树-白萝卜〉桑树-小白菜〉桑树-绿豆〉桑树-花生〉桑树-大豆〉桑树-马铃薯〉桑树-番茄〉桑树-红薯〉桑树-玉米〉桑树-油菜。  相似文献   

16.
桑园从秋季11月至来年4月为冬闲季节.为了提高冬闲桑园的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姜堰市蒋垛镇从2006年开始尝试桑园套种豌豆,春节前后收获豌豆茎尖.每667m2增加收人均在600元以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冉龙平 《四川蚕业》2012,40(1):16-16
<正>宁南是四川第一蚕桑大县,也是冬季马铃薯大县。据最新统计,2011年我县桑园套作冬季马铃薯1333.3hm2(2万余亩),产薯4万t,平均667m2产量达2000kg以上。在华弹镇水塘村建立的桑园套作冬季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667m2产量高达3976.2kg,全县桑园实现了"夏秋是桑园,冬春是粮田",桑薯相得益彰、协调发展。宁南县  相似文献   

18.
谈桑园套种经济潜力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的致富门路和多种经营项目日益增多 ,努力增产蚕茧 ,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不断增强竞争力 ,已成为发展蚕桑生产的新课题。我市人多地少 ,人均不足 0 .8亩 ,努力提高桑田的产出率尤为重要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 ,积极寻找对策 ,是当前首要之举。通过几年的努力 ,桑园的合理套种由点逐步推开 ,至目前全市套种蔬菜 2 1 891亩。尤其是邻近市郊、集镇的村、组、乡套种面积较大 ,占桑园总面积的 30 %以上。1 桑园套种经济效益桑园套种为桑园综合开发闯出了一条新路。桑园套种蔬菜 ,由于有特殊小气候环境 ,挡风保湿 ,有利早…  相似文献   

19.
《江苏蚕业》2016,(3):22-25
通过对桑园套种甜豌豆高效模式的推广研究,分析了桑园套种甜豌豆对桑树生长情况的影响,开展了桑园套种蔬菜多种模式效益对比的调查,总结出了一套桑园套种甜豌豆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全镇桑园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改变目前大部分地区桑园单一经营状态,利用桑树夏伐后一二个月桑园空闲时期和冬季桑树休眠期进行桑园间作,可以合理利用桑园生态资源,大幅度增加蚕农收入,有利于蚕桑生产的巩固和发展。桑固间作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也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