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8周龄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8周龄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中小鸭阶段,临床表现特征为精神沉郁,软脚,拉黄、绿色粪便,有时带有血色,个别有神经症状。发病率达90%以上,死亡率5%~75%不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尤其春冬季节较多发。2006年3月,建瓯市小松镇黄某的鸭场的小鸭突然发病,现就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黄某共饲养大鸭1000羽,小鸭1300羽。2006年3月19日接到该户求诊,经仔细询问获悉,该户饲养的小鸭,多为2~7周龄。于2006年3月13日开始发病至3月18日已死亡210羽,即来市站求诊,根据场址及卫生状况、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2—8周龄雏鸭,尤以2~5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其特征是引起雏鸭发生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病变,可引起雏鸭大批发病和死亡。由于发病原因不同死亡率差异较大,一般死亡率在10%~90%,是养鸭危害较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发生于美国纽约的长岛,其后在英国、加拿大、前苏联、澳大利亚等国也有发生。在我国,首次报道本病的发现是1982年,以前各养鸭大省均有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困倦,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病变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雏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精神沉郁、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其特征是发生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干酪性卵巢炎和脑膜炎。目前,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已经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为控制和消灭本病,对于促进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浅谈对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治措施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原名为鸭疫巴氏杆菌病或称鸭疫综合征,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侵害雏鸭为主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本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北京、广东、广西等地陆续发生,广西发生本病较为严重。据了解,广西不少的大型养鸭场,由于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条件较差,导致本病常有发生,有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死亡率达5%~20%,使养鸭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以防本病的大量传播。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家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接触传染病。该病可通过呼吸道及伤口感染,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但以冬春季节多发。病变特征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等。其广泛分布于世界上各养鸭国家和地区,是目前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2型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为菌种研制了1型鸭传染性浆膜炎单价油佐剂灭活疫苗和1、2型鸭传染性浆膜炎二价油佐剂灭活疫苗。经过无菌及安全检查合格后对7日龄雏鸭经颈部皮下接种0.5mL/只,免疫后14、24d用相同血清型强毒攻击,保护率达90% ̄100%。单价疫苗免疫后2周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从第3周开始缓慢地下降,5周时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通过攻毒保护试验和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表明,鸭传染性浆膜炎油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叫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为特征,是严重危害小鸭的传染病.给养鸭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 .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近几年,兖州绿源、嘉祥宏大牧业、六和肉食在嘉祥县发展订单养鸭业,本县养鸭规模迅猛发展壮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晓青 《北方牧业》2005,(23):17-17
<正> 鸭传染性浆膜炎前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幼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为病变特征。一、病原本病病原为鸭里默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瑞氏染色两极稍深染,需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上培养。二、流行病学情况本病1周龄内雏鸭很少发病,2—4周龄最易感,4—8周龄也可感染,8周龄以上鸭很少  相似文献   

14.
2019年9月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医院收到荣昌某养殖户雏鸭病料一份(2只),送本实验室进行病理学诊断。对病鸭进行临床诊断后将其处死,按常规方法进行尸体剖检,采集各组织脏器后放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进行石蜡切片制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分离菌株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鉴定。结果表明:病鸭临床表现为站立不稳,走路摇晃,颤抖,叫声低沉不响亮;尸体剖检病变表现为心脏、肝脏表面有黄白色纤维素性伪膜;气囊浑浊,有炒鸡蛋样黄白色物质;其他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损伤;经PCR鉴定,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鸭疫里默氏菌同源性最高。经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及PCR鉴定,初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fer,RA)引起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小鸭,特别是2~4周龄的鸭发病和死亡率较高.此病以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病理特征,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上.目前该病是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我县引进外来各种品种的鸭均发生,但本地品种"融水香鸭"首次发现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制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苗防制雏鸭传染性浆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静宁  胡在钜 《中国家禽》2001,23(17):25-25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较复杂,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报道有7个不同的血清型。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我们在桂北某家禽公司用该场病鸭分离菌株制备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疫苗,在本公司发放的部分雏鸭中应用,成功地控制了疫情,现将制备过程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的分离取临诊上有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病鸭的心包液、肝脏、气囊,分别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排除大肠杆菌感染鸭,然后将心包液、肝脏、气囊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在含CO的蜡烛缸中培养24小时,再进行纯…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渗出性和败血性传染病,这两种疾病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它们既可  相似文献   

1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发病率可达90%,死亡率为5%~8%,是危害鸭和其他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文对一例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流行病学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雏鹅与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最急性型发病时通常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急性型病鸭表现不食,困倦,眼鼻孔有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抽搐;慢性型则表现斜颈,呼吸困难等。病理解剖特点是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样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败血症。主要发生在1~8周龄鸭,2~3周龄尤其容易感染。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2 ̄8周龄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也高,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发生,是目前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县某蛋鸭基地,2005年12月从南方引进的50 ̄60日龄的青年蛋鸭,相继发生以眼和鼻有浆液性分泌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