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喹乙醇是新型的畜禽促生长剂并具有抗菌作用,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有高度敏感。可治猪禽巴氏杆菌病,但喹乙醇在兔病疗效报道较少。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特效的疫苗来预防,其防治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们于1991年9月7日~10月5日在本镇兔场,用喹乙醇片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了治疗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病兔试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喹乙醇属于喹噁啉—1,4—二氮氧化物类的化合物,具有促进畜禽生长和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良好的杀菌力。据报道,喹乙醇是治疗猪禽巴氏杆菌病的理想药物。但喹乙醇在家兔方面的试验及疗效报道尚少。在兽医临床中,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来预防。为此,我们于1986年9月7日~10月5日在本市城丰兔场,以喹乙醇片剂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喹乙醇属于喹恶啉-l,4-二氮氧化物类的化合物,是新型的畜禽促生长剂并具有抗菌作用,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有高度敏感.据报道还是治疗猪禽巴氏杆菌病的理想药物;但喹乙醇在对家兔方面的试验和疗效报道较少.在兽医临床中,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巴氏杆菌所  相似文献   

4.
第一讲 兔传染性鼻炎的防治 兔传染性鼻炎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前也称兔败血杆菌病,兔败血巴氏杆菌病。 一、诊断要点 1.本病在秋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可达20%~70%。发病率同卫生状况、兔只抵抗力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力有关。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而传播。  相似文献   

5.
喹乙醇属于喹恶啉-1,壬-二氮氧化物类化合物,是新型的畜禽促生长剂并具有抗菌作用,据报道是治疗猪禽巴氏杆菌病的理想药物,但喹乙醇在对家兔方面的试验和疗效报道较少。在兽医临床中,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疫菌预防。为此我们于1991年9月7日~10月5日在本镇兔场,用喹乙醇片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了治疗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兔巴氏杆菌又名兔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慢性病例以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九炎和脓肿为主要特征。家兔对本病非常敏感,一般不分品种和年龄均易感染,常引起大批发病和死亡。吉林省双辽市某养殖户饲养品种兔512只,发病477只,死亡335只。经诊断确诊为免巴氏杆菌病。急性型死亡305只,多为仔免和青年免;慢性型死亡30只,多为种兔;其余病兔172只经治疗有149只症状消失;还有23只正在治疗。该户…  相似文献   

7.
<正> 喹乙醇具有畜禽促生长和广谱抗菌作用,特别是革兰性阴性菌高度敏感。据报道对治疗猪禽巴氏杆菌病是较理想的药物,但对家兔方面的疗效报道较少。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氏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预防疫苗。我们乃于1990年9月7日~10月5日在平镇兔场,用喹乙醇片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家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巴氏杆菌的致病力、感染途径、感染部位等方面的不同,可表现为败血症,传染性鼻炎,中耳炎,结膜炎,胃肠炎等不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笔者现将我县三班镇三班村某养兔场发生巴氏杆菌病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该养兔场共饲养塞北兔256只,平时只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即兔瘟)。1999年4月18~26日期间,有56只先后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急促等病状,以6周龄至4月龄的兔只占多数。截至27日已死亡39只,发病率218%,死亡率152%。2…  相似文献   

9.
兔巴氏杆菌病是6月龄以下幼兔死亡的主要原因。2001年6月,我县一种兔场应用市售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免疫后,却复发兔巴氏杆菌病,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 2000年6月下旬,我县尖角乡刘湾村一兔场,用从某私营兽药店买来的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给存栏的400多只金丝长毛兔全部做了免疫注射(1个免疫剂量/只)。注射后14d左右,兔群中3~4月龄幼兔开始陆续发病死亡。到2000年8月7日,发病免208只,死亡198只,发病率50.2%,病死率95.2%。发病期间应用磺胺类药、痢特灵、氟…  相似文献   

10.
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预防疫苗。我们在本镇兔场,用喹乙醇片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了治疗试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药品:河南省周口地区兽药厂(项城)生产,每片25mg。  相似文献   

11.
兔巴氏菌病又称传染性鼻炎,多发于春季和晚秋季节。兔场一旦发病,如不及时隔离治疗和消毒等,很快会传遍全群,是兔病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本县隆治乡兔场2007年2月下旬300余只兔全群爆发巴氏杆菌病,死亡80只,经药物治疗病兔240例,并进行兔场消毒,1周后病情平息。  相似文献   

12.
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特效疫苗来预防,其防治问题亟待解决。我们于1990年9月7日~10月5日在本镇兔场,用喹乙醇片对自然发病的兔传染性鼻炎进行治疗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材料及方法 1、药品:河南省周口地区兽药厂生产,每片25mg。 2、病兔:<1>发病兔都是2岁以上的西德长毛兔,未  相似文献   

13.
<正>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家兔中较常发生。临床症状表现以全身性败血病、传染性鼻炎、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和生殖器官感染多见,是严重危害养兔业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本人结合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谈谈兔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希望把养殖户的损失降到最低。1病原本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细小短杆菌,美蓝染色呈两极染色。  相似文献   

14.
鼻炎康(I,Ⅱ号)是新型高效广谱抗菌复合制剂,药敏试验表明:对传染性鼻炎主要病原菌波氏杆菌,巴氏杆菌高度敏感,优于常用抗菌素。临床治疗家兔传染性鼻炎总有效率达96%,转阴率达54%~63.3%,I号药用于滴鼻,Ⅱ号药肌注为宜,3天为一疗程。经3万余只鼻炎患兔治疗证明,效果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15.
兔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细菌性传染病,是兔子中最普通、最严重、几乎影响全身组织的细菌性疾病之一。2006年6月27日,郑州某兔场引进青紫蓝兔100只,于当天晚上运输回郑州,次日凌晨发现兔子发病,至早晨死亡39只,死亡率达39%。为了弄清兔子死亡的原因,笔者等对这批兔子进行了病理剖解和实验室检查,最后确诊为兔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6.
自拟“清喉散”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拟“清喉散”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1992年以来,我区连续发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笔者自拟“清喉散”治疗该病1640只,治愈1398只,治愈率达85.3%。现予报道。(一)方药金莲花100g、金银花30g、射干30g、牛蒡子40g、山豆根40g、地丁4...  相似文献   

17.
巴氏杆菌病是家兔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症传染病。此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传染性鼻炎、免清水症。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该病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秋两季是本病发病高峰期,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不同品种、年龄的家兔均可感染,主要侵害2~6月龄家兔,可引起大批家兔发病和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死亡率高达80%~90%。不仅给养兔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养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兔巴氏杆菌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临床症状表现为败血症、传染性鼻炎、流行性肺炎等,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对兔巴氏杆菌病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养兔场科学防控巴氏杆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蚯蚓提取液对兔巴氏杆菌病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蚯蚓提取液对兔巴氏杆菌病的治疗效果,采用蚯蚓提取原液对兔巴氏杆菌进行了体内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蚯蚓提取液对巴氏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最小抑菌浓度为5倍稀释原液,而原液的抑菌率可达100%;体内试验研究显示,6 mL剂量组对兔巴氏杆菌病的治愈率为100%。  相似文献   

20.
免传染性鼻炎是由多杀巴氏杆菌所致,目前尚无疫苗用于预防。我们于1992年9月用喹乙醇片(每片25mg)对某兔场自然发病的兔进行了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一、临床特征:病兔为2岁以上西德长毛兔,流浆液性、粘性、脓性鼻液,经常打喷嚏、咳嗽,有时有鼻塞性杂音及呼吸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