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的产物。河南省地处中原,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其城镇化建设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而对河南省城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是这里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河南省城镇化的演进过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发现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城镇化发展速度受到产业水平的限制等问题,据此提出大力推进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实现城镇化发展驱动力的转变,夯实城镇化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以产业集聚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以人为本为核心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增强新型城镇的品牌效应等。  相似文献   

3.
一、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河南省经济水平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对社会生产各种要素进行重新配置、组合的必然形式.世界城镇化历史表明,当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城镇化率超过30%时,城镇化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河南省2010年城市化率为39.5%,低于全国47.5%的平均水平,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初始阶段.加速河南省城镇化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和河南省省情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算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值和经济增长综合评价值,以此作为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河南省1995-2013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短期内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现代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相互正向冲击效应。结合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217-219
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梳理了我国经济发达、经济欠发达及旅游资源和名俗文化富集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各地开展新型城镇化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瑞 《河南农业》2011,(11):57-57,52
一、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河南省经济水平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对社会生产各种要素进行重新配置、组合的必然形式。世界城镇化历史表明,当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城镇化率超过30%时。城镇化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河南省2010年城市化率为39.5%。低于全国47.5%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及特征的深刻理解,建立了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计算出河南省18个市的新型城镇化率,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29-130
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在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支持、制度建设、主体提升和产业升级四个方面,指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趋势,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不仅有利于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较落后,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基于此,通过分析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性,指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算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值和金融发展综合评价值,以此作为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河南省2000-2013年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新型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具有明显的相互正向冲击效应。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金融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看到,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被拉大,农村人均收入和城市人均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大力推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了更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应该更加密切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为此,有必要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作用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农村事业的发展起到有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的相关指标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结合,利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规模是当前测度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指标;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较低;新型城镇化发展布局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河南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加权法、障碍因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1—2020年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协调程度,并针对不同制约因素提出差异化对策,以促进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推进。结果表明,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均呈上升趋势,但仍受到生态环境、生活保障、服务设施、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评价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度是当前土地管理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立河南省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方法)、极值法、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测度河南省耦合度和协调度。结果表明,2005—2014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效益指数和新型城镇化指数均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指数大于新型城镇化指数,说明土地利用效益超前于新型城镇化。从指标层来看,新型城镇化系统中,经济城镇化增幅最大。土地利用效益系统中,土地经济效益成绩最显著,生态环境效益次之。河南省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为中度耦合且处于拮抗阶段,说明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存在失衡。新型城镇化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大,但两者的耦合度呈上升趋势,耦合水平向逐步磨合的方向发展。河南省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的协调度经历了轻度失调、濒临协调、勉强协调、初步协调4个阶段。两者的协调程度还较低,应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就是新农村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文章详细阐述新型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发展内涵,对新型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关系进行讨论,发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具有一致性,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建设,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新农村的建成,并针对我国新时期新型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探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94-196
"新型城镇化"为新型城乡形态的形成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增长极,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产业和城乡间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和问题入手,在国内外城镇化发展借鉴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战略构想,进一步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土地、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耦合机制路径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也得到了明显加快,新时代新型城镇化要求城乡统筹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以说农村人居住的环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农村人居住环境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69-170
河南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人口大省,落后的城镇化不仅制约了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阻碍了中部崛起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在人口、资源、环境、土地、国家政策等的约束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河南省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文章给出了提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措施和建议:一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一体化;二是因地制宜培育城镇主导产业。针对综合型城镇、旅游资源型城镇和自然资源型城镇采取不同的产业选择政策;三是合理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发展形式多样的适度规模经营;四是提高农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五是创新财税、投融资及社会保障制度,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发展融合、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测算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划分其耦合与协调阶段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郑州、许昌与洛阳新型城镇水平居于河南省前列,周口、南阳、驻马店与商丘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名列前茅;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南部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高于北部地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处于中高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多数城市已达到高水平拮抗耦合,北部地区耦合强度远高于南部,三门峡—洛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的耦合高值区串联成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隶属于轻度失调,多数城市已达到濒临失调,中部、南部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