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依据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和现有的评价实例,结合义乌市实际情况,建立了由25项指标组成的具有义乌特色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分极.结果表明,2008 ~ 2012年义乌市土地生态综合安全得分分别为0.697、0.289、-0.869、0.151和-0.140;义乌市土地生态综合安全水平,共分为3级,2008年为安全级,2009和2011年是良好级,2010和2012年是预警级.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和2012年有较高的风险等级.对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可为义乌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基于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和特尔斐法测算各指标权重,根据综合指数界定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对贵州省2005-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1年,贵州省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0.7149上升到0.7970,安全等级为较安全;2011-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0.7970上升到0.8070,安全等级从较安全上升到理想安全.但是人地矛盾突出、自然灾害频繁、人均收入有待提高、财政收入整体水平仍较低、生活垃圾处理量较低、化肥使用量较高等仍是贵州省土地生态安全的较大隐患.  相似文献   

3.
马俊伟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3):48-52,81
为评价研究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现状,选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资源环境压力、土地利用状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以县域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0.477 9,整体处于第Ⅲ级临界安全水平,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高东低的区域差异;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与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1—2010年扬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对分析法对研究期内扬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估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扬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趋好态势,其中,2001—2007年扬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持续上升,从Ⅲ级水平迅速转变为Ⅱ级水平,2008年出现波动性下降,又回到Ⅲ级,2009年后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渐开始好转,变为Ⅱ级;运用模糊集对分析法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客观合理,方法简单、易操作,又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为例,从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3方面因素中选取了18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2000、2004、2008年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00和2004年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属于Ⅱ级水平,为较差状态(风险级);2008年属于Ⅲ级水平,为一般状态(敏感级)。总体上看,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年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针对评价结果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选取评价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测算兰州市2015—202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对照评价标准对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属于Ⅱ级水平,敏感级;2016—2018年属于Ⅲ级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测算昆明市2011—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演化特征,分析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为昆明市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提供科学支撑。选取农药施用量、城镇化率、森林覆盖率、当年完成营造林面积等18项指标,基于PSR模型构建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给各项指标赋权,运用综合指数法测算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值,划分安全等级。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各因素对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2011—2020年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值由0.25提高到0.88,安全水平大幅提高,安全等级由敏感级上升至安全级。与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值灰色关联度最高的准则层指数是状态指数,而与状态指数的灰色关联度最高的指标则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结论得出,2011—2020年,昆明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水平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有了显著提高,安全等级也逐渐由敏感级转变为安全级。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1-2011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构建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M(1,1)模型对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对池州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 GM(1,1)模型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较好地预测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各子系统的发展趋势.2就土地生态各子系统而言,呈现出土地生态系统压力上升、状态好转、生态环境的人文响应不断加强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1年的0.765 9增加到2020年的0.860 8,安全等级由良好级上升到安全级.3影响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水土协调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等,这些因素是今后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1-2011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构建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M(1,1)模型对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对池州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① G M (1,1)模型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较好地预测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各子系统的发展趋势.②就土地生态各子系统而言,呈现出土地生态系统压力上升、状态好转、生态环境的人文响应不断加强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1年的0.7659增加到2020年的0.8608,安全等级由良好级上升到安全级.③影响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水土协调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等,这些因素是今后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10.
蒋明成  谢川  张莉  夏建国  欧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37-14041,14048
遵循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指标选取一般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拟定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筛选指标,最终建立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ArcGIS地统计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地整理前后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土地整理前后生态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土地整理前项目区92.62%生态安全等级为Ⅱ级,7.38%为Ⅲ级,土地整理后生态安全等级全处于Ⅱ级;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幅度不大,土地整理前最低分值非常接近Ⅱ级与Ⅲ级的阀值,土地整理后分值靠近Ⅱ级的下限;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该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1-2011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构建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M(1,1)模型对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对池州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 GM(1,1)模型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较好地预测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各子系统的发展趋势.2就土地生态各子系统而言,呈现出土地生态系统压力上升、状态好转、生态环境的人文响应不断加强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1年的0.765 9增加到2020年的0.860 8,安全等级由良好级上升到安全级.3影响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水土协调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等,这些因素是今后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12.
结合长春市土地资源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共选取了1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 22.0软件,对2008—2014年长春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4年长春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分为3个时期:2008—2009年为下降期;2009—2012年为迅速增长期;2012—2014年为平稳上升期;总体呈现波动递增的趋势,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改善显著,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由极不安全的Ⅴ级转变至理想安全的Ⅰ级,处于良好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从自然、经济、社会、生态4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测度辽宁省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水平,运用熵权法从时间序列上对辽宁省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辽宁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从风险级降为预警级,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土地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土地监测水平;减轻工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不利影响,加快生态工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严守土地利用规划,突出重点区域的保护与治理,保护湿地、林地、草地等"绿色"土地及公众与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等土地生态安全保护的生态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为例,选取13个典型评价因子,对2013年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牡丹江市、黑河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较高,分别为0.540、0.530,大庆市和七台河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最低,分别为-0.768、-0.665.对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的空间差异进行评价,为提高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整体水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在介绍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依据1999~2008年《海南统计年鉴》、1999~2008年《海南年鉴》、2000~2004年《海南生态省建设年鉴》等数据,依据科学性、代表性、综合性、简明性、可操作性、适用性等原则,结合海南岛特殊的地理环境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框架模型,以土地生态压力、土地生态状态、土地生态响应为子系统,共选取18项指标,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对2000~2007年海南岛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2000~2007年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2007年处于良好级(较安全状态),并且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整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制约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城市化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土地资源后备资源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DPSIR-KRUSKAL与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2010、2012、2014、2016、2018年168个县(市、区)建立土地生态安全DPSIR传导与影响框架,运用CRITIC-熵权法确立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KRUSKAL进行模糊聚类,计算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值,对不同土地生态安全区进行级别划分。结果表明,2018年河北省生态安全区(1级)20个、生态较安全区(2级)21个,生态基本安全区(3级)67个,生态临界区(4级)49个,生态不安全区(5级)11个。2010—2018年河北省168个县(市、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处于不断转好的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不断上升。安全等级1级区域增加13个,5级区域减少51个。其中,2010—2012年河北省南部平原区、中东部区、东部部分沿海区包括石家庄、保定、邢台、衡水、邯郸、廊坊、沧州、唐山等市的62个县(市、区)处于不安全等级,86个县(市、区)处于临界安全或基本安全等级;2014年以后,土地生态安全情况由不安全级别向临界级和基本安全级开始迅速变化,河北省南部平原区、中东部区、东部部分沿海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显著提高,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土地生态管理,推进自然保护区土地合理利用,本研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空间分析方法,采用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人为干扰、生态功能区4类阻力因子建立阻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万佛山自然保护区展开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并依据空间耦合关系,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根据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结果,万佛山自然保护区可分为4级适宜区:Ⅰ级适宜区占地4 036.04hm~2,应以生态保护为主,控制一切开发建设活动;Ⅱ级适宜区占地3 828.51 hm~2,应保持河流、生态园林等景观类型,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功能;Ⅲ级适宜区占地1 426.77 hm~2,应以保障生态安全为底线,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开展退耕还林;Ⅳ级适宜区占地692.11 hm~2,应秉持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并举的原则,以生态建设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伊春市的自然、经济、生态、社会四个方面的18个指标进行了研究,构建伊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6年间,伊春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经历了从较差级别到良好级别的变化趋势;伊春市土地生态子系统中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威胁着土地生态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借助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改进TOPSIS模型对安徽省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与2012年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集中在人口密度、人均水资源量、农业机械化水平、经济密度和森林覆盖率等方面; 2016年安徽省总体上土地生态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少数城市达到基本安全状态; 2016年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略高于2012年水平,土地生态质量整体有所提升,部分城市降低。今后安徽省应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用地,减轻土地生态压力,打造生态强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结合EES模型从环境、经济及社会3方面选取23个评价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对2000—2019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呈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安全等级从Ⅴ级提升到Ⅱ级,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指数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地垦殖率、工业"三废"等指标是影响环境指数的重要因素;经济指数持续上升,增幅最大;社会指数呈现小幅波动总体平稳上升趋势,科研、教育投入指标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