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粮食生产迈上了1.1万亿斤的新台阶,农民人均收入近7000元,这是近年来增长最多、增幅最大的一年,实现了粮食"八连增"、农民收入"八连快"。龙年要持续增产增收,需要早作准备,合理谋划。学习科技新知中央明确将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科技发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强力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冬闲不再闲,自觉加压忙充电"应成为农民追求的新时尚。农民朋友可以通过书籍、  相似文献   

2.
《2015年江苏省种植业工作要点》明确要进一步优化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高产技术普及化,加快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全省粮食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水稻面积34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680亿斤左右。重点工作突出"四个新":挖掘新潜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及早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争取启动开展补贴改革试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粮食生产突破"九连丰"、粮食产量获得"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比2011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7917元,实际增长10.7%,这意味着农民收入已连续"九年快"增长,连续三年增幅达到两位数以上。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三农"工作面临的新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3,(8):22-23
眼下正是"粮补"发放时节,粮补全称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我国粮食直补政策从2004年起全面实施以来,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和肯定,同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倒逼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定民心等方面意义重大。粮食直  相似文献   

5.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吉林省备春耕生产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3年吉林省备春耕工作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全年农业发展目标,立足于抢前抓早,立足于抗灾夺丰收,立足于高标准高质量,突出抓好种植计划、物资准备、抗旱措施、增产技术、农资打假"五落实",为夺取全年粮食生产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奠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保持主产区粮食持续生产能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天下第一粮仓"吉林省榆树市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分析在新形势下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状况、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根据近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促进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3年以来,针对我国粮食供求出现的新情况,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回顾总结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政策,主要有十方面:  相似文献   

8.
新春伊始,国家作出决定,从2000年新粮上市起,部分品质比较差、不受市场欢迎的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这对于正在进行春耕备耕的广大农民是个重要信号:今年粮食种植结构必须作新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近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国家陆续发布粮食出口禁令。联合国粮农组织也警告称,疫情或将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我国是人口大国,对于粮食供需问题不容小觑。在这种情况下,4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传递重要信号:中国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而在此之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的部署要求,结合甘肃省实际,2020年省委1号文件《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把粮食安全始终作为头等大事,坚持稳字当头,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全省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粮食收益逐年提高.我省玉米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大,农民朋友们都想获得一个好的收成,但在生产实践中,重"种"轻"管"的现象依然很普遍,造成了高产作物不高产,严重挫伤了农民朋友们的种粮积极性.现在正是玉米苗期管理的关键时机,做好这一时期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由于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转向非农产业等原因,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四个连年减少"的新问题.面对新形势,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46 947万,比2003年增长9.0%,粮食单产水平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  相似文献   

12.
"食为政先、农为邦本",粮食是人类第一生活必需品,也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粮食基本上达到了粮食自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容乐观,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认真分析当前粮食生产现状,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紧紧抓住国家逐年加大"三农"投入的机遇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增加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农民种粮积极性与粮食生产周期密切相关 (一)农民种粮积极性变化引发粮食总产量波动 改革开放以来,大寺郭村粮食总产量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从1978年以来粮食生产经历了5个阶段的波动,而这5个阶段波动的直接原因都与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浙江省以提产能、保供给为导向,努力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效并行,粮食安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的战略目标。本文以浙江省粮食产业高效经营为目标,以对浙江省粮食经营主体的专题调研为手段,取得了大量一手材料,并开展了成本、收益、盈利等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国有企业开展粮食生产经营的"四化”路径,即要坚持"纵向+横向”规模化发展、坚持"专精+特新”机械化发展、坚持"平台+场景”信息化发展、坚持"自强+合作”市场化发展。"四化”路径创新为新时期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和规模化经营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乡村科技》2011,(12):12-12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但粮食丰收了,粮价为何还上涨? 大家关注到,在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增产的同时,粮食价格保持了持续多年地上涨,与2003年相比,2010年粮食生产价格(即农民销售粮食价格)累计上涨了81.1%,粮食消费价格累计上涨了76.8%。今年我国粮食已连续第8年增产,但是粮食价格仍呈上升趋势。为什么会出现粮...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成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3大平原12个粮食主产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共同启动实施的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为进一步明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2004~2014年实施期间取得的成效,该研究从"一田三区"(高产攻关田、核心试验区、技术示范区、技术辐射区)增产增收成效、关键技术创新、重要成果和组织管理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项目实施对河北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所提供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科技工程。为了探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对我国粮食增产的作用,从我国粮食需求、该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工程实施成效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从"三区"建设(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大作物的技术集成、技术攻关、超高产突破、储粮减损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涉农企业与工程结合模式等几个角度具体分析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主销区实行购销市场化后,盐都县积极探索发展订单粮食,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主要总结了订单粮食工作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并对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2015,(6):13
<正>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核心任务,推进集约发展、规模经营、环境友好、开放、新型农民"五个转变",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吉林省粮食生产已经连续11年交出亮眼答卷,2014年,粮食总产达到706.56亿斤,位居全国第四;粮食单产941.96斤/亩,保持全国第一。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比仍然滞后。"吉林省经济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补齐农业现  相似文献   

20.
<正>麦收过后,金黄色的麦梗留在地里,一片金黄中长出嫩绿的玉米。路边,麦场,农民们忙着晾晒新收下来的小麦——这种田园美景在一些粮食主产区已不复存在。"那是几年前的场景了,我已经2年不种小麦了。"河北省沧县张官屯乡农民徐在彬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