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9年江苏省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老年人养老意愿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方法,就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开展分析。研究发现,传统的"和子女过"的养老意愿依旧处于主导地位",自己过"的养老意愿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经济来源的稳定与否对养老意愿有显著地影响,个人特征变量和家庭特征变量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农民养老意愿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且速度加快,加之劳动力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就业流动性的增强,传统家庭养老受到冲击,农村老年人传统的代际供养面临挑战。以S县W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运用Logistic模型,通过对个体与家庭两方面因素的分析,研究影响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拥有儿子数量、家庭收入、身体状况、居住方式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需要通过增强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可及性、增加对其养老服务的补贴并着重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方式化解农村老年人代际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相当严重,由此衍生的养老问题将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和严峻。基于2019年陕西省6个县区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2.8%的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有需求意愿,社会养老服务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3种方式,其中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且区域差异较小;其需求内容意愿最为强烈的是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经济收入和政策法规完善程度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婚姻状况、子女数、家庭规模、代际关系、健康状况、政策重视和宣传力度、生活照料评价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负向影响。因此,需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正确处理好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关系,以农村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以浙江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浙江省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养老方式,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SPSS 20.0软件对HB省CD市农村地区老年人的235份调查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农村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和老年人月收入是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最大影响因素,老年人性别、婚姻状况以及自理能力均对其机构养老意愿产生一定影响。建议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制度保障水平、合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以提高老年人自身经济保障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养老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同比增长5.55%,同时文盲率下降为2.67%。人口老龄化日渐加深,而老年人居住需求随社会发展、学识增长也日益提高,传统养老社区已无法满足高需求,更高优质的养老社区室外空间环境应运而生。更合理、更优化的环境不仅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空间,还增强了其安全感、归属感及尊重性,满足老年人更高精神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当前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老龄化存在区域不平衡。关注不同区域老龄化问题,有助于了解各地人们养老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养老模式。【方法/过程】以福州市和三明市中老年人养老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 19.0软件对2个城市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福州市中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的比例超过家庭养老,而三明市大多数中老年人倾向于家庭养老;对于不同城市的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养老观念都是影响养老意愿的重要因素;性别和工作单位性质对福州中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也较多,年龄、婚姻状况、与子女的居住距离、月收入对三明市中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较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宣城市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50.3万人为单位,以72个城市社区居委会,674个村委会为样本,在党校各类领导干部主体班和农民工中发放近1000份调查问卷。针对老年人对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需求,分别就老年人养老意愿、家庭结构、健康状况和养老金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从政府主导、投资主体、运行机制、护理员状况等方面探究了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制约因素,提出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低成本、高效率、高幸福感的惠及绝大多数老人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政府资金、政策支持和监管,社区(村)搭建整体联动服务平台,社会力量参与,家庭发挥核心作用等四位一体的通力合作,一定能托起中国的养老梦。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53-254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而我国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世纪末,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7.9%;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11.95%老年人口的数量、规模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同时,由于我国人口长期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不断出现"四二一"和"八四二一"家庭结构,女性劳动参与率不断提高,代际分居比例上升,完全依赖家庭成员解决养老问题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养老需求,需要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一来可以解决子女赡养老人的后顾之忧,二来可以不断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质量,在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基础上保障精神需求的供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江汉区江北社区老年人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解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深入研究自理能力、支付能力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为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保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分析结果,得出自理能力与支付能力是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选择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受年龄、子女数量以及是否同住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从国家政府、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等诸多方面,对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保障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目前中国智慧养老体系建设处于发展的初期,了解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认知与需求,有利于智慧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及服务优化。[方法/过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N社区的161名老年人进行调查,运用统计软件 SPSS 22.0 进行数据统计,对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交叉分析。[结果/结论]受访者对于智慧养老的认知程度低(16.2%),但总体需求度较高(67.7%),特别是对基础服务的需求较为强烈,但对服务价格敏感,愿意支付较高费用的比例较低(21.1%);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部分智慧养老服务需求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加大信息技术与养老助老的深度融合,培育智慧养老新业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医养康护乐一体化、以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农村互助养老的实施与发展,以重庆市綦江区Y镇为例,对该镇老年人从个人、家庭、经济、精神和意愿特征等进行实地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农村老年人对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影响因素中,年龄、居住情况、生活幸福感、对互助养老的了解情况、理想收费情况等5个因素对重庆市綦江区Y镇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而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婚姻状况、子女数、经济收入、村庄老年活动参与率等7个因素虽然对重庆市綦江区Y镇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效果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2000年左右开始老年人口逐渐增多,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渐升高,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上升至16%,预计到2020年将达18%。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给传统养老方式造成巨大冲击。失能无靠、孤独无依等问题突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失能等问题更为严重,养老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主要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养老方式,选择因素三个方面入手对养老问题进行研究,找出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养老模式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12797.25万,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9.88%.其中,丧偶老年人更达到30.36%(3885.58万人),男性老年人丧偶比例为23.3%,意味着每5个男性老年人中就有一个处于丧偶状态.女性更高.据一项对4000名老年人的抽样调查显示,46%的老年人支持再婚.对600名独身老年人的进一步调查发现,有再婚意愿的老年人达到68%.而事实上我国老年人再婚率却相当低.在有配偶老年人中的,只有4%是经再婚实现有配偶的.为何在如此高的再婚意愿下却出现了如此低的再婚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云南省昭通市部分农村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参与意愿进行了调查,发现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参与意愿各不相同,而子女所能提供的养老服务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老人的医养结合参与意愿.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然后加入控制变量后进行多元logistic计量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邵县地处湘中腹地,是邵阳的“北大门”。目前,全县常住人口79.21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14.26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8%,其中农村老年人10.72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总数的75.2%;城镇老年人3.54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总数的24.8%。在这些老年人中,“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约占58%。本文以新邵县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为切入点,对当前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剖析,以期为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227-23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对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的抽样调查,从经济收入、养老服务设施和休闲生活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调查表明,收入水平低、养老机构发展滞后、精神慰藉缺乏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人口老龄化和"互联网+"的研究背景下,定义了"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内涵,指出在新疆农村地区推行"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对新疆农村地区老年人"互联网+养老服务"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对健康医疗类和紧急救助类服务项目的需求度最高;年龄、子女数量、居住方式和是否患慢性病是农村老年人"互联网+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最后对新疆农村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空巢老人微观主体出发,基于2019年贫困地区(河南省T县)的调研数据,以Anderson行为模型为指导,构建了空巢老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了M估计稳健回归分析。研究显示:(1)空巢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普遍较高,占53.59%;(2)影响空巢老人养老意愿的极显著因素有7种,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养老收入、社会救济金额会对养老意愿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性别、自评健康、收入来源稳定程度会对养老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倾向性因素对养老意愿的影响最大;(3)社区养老未普及地区"高龄、身患疾病、低收入"等特征的女性空巢老人更愿意选择"跟随子女同住"或"居家养老(独居或与配偶同住)";(4)社区养老资源较完备地区"健康、子女少、高收入"的空巢老人更倾向于机构养老;(5)五保户空巢老人更倾向于选择正式养老机构。结果表明,以河南省T县为例的贫困地区空巢老年人具有"低龄、低学历、子女少"的特征且以五保户居多,这类群体更向往在正式机构中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对山东部分地区农村老年人的现状的调查,基 于马斯诺需求理论分析农村老年人的相关需求,提出满足农村老年人需求的策略与建议,以解 决农村老年人养老和医疗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