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建设,颁布了新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政策,本文我们主要阐述了复垦的定义及基本条件,复垦面积的认定以及地票价款分配。针对这一政策进行详细分析。一、复垦的定义。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权利人自愿将依法取得且利用效率不高的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农村居民点中的工矿、仓储等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的行为。二、复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规的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测算方式仅能按行政区域得到宏观测算值,基于无人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半自动提取居民点信息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因素、地形地貌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设计了一种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空间分布快速评价方法。重庆市长寿区保合村和天堂村试验数据应用表明,可以将居民点复垦潜力从传统的宏观测算细化到宅基地这一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不同赋权方式,测算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方法】文章以2011年为基期,引入农村居民点现实复垦潜力测算模型、农村人口预测模型和修正指数计算模型,构建复垦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运用变异系数法、熵权法、AHP法分别计算指标权重,测算各区县的复垦潜力修正指数,用于对理论潜力的修正。【结果】重庆市2020年农村居民点现实复垦潜力为61 429.41hm2,潜力分布区域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渝西经济走廊在内的一小时经济圈。【结论】综合不同赋权方式计算权重,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测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合理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地,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化及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维护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探究了1980—2015年青藏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青藏高原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上呈扩张趋势,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来源于对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占用;2)研究期内,农村居民点斑块形状逐渐趋于不规则,斑块破碎度降低,连续性增强;3)农村居民点集聚特征明显,分别在青海省东部和南部以及西藏南部形成了高值集聚的中心;4)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主要受高程和坡度的约束,同时受到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交通和城镇的发展是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青藏高原乡村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严格把控生态红线,同时依托政策支持,不断优化乡村职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青藏高原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辨识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和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选取赣东北低山丘陵区——贵溪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标准距离、标准差椭圆及核密度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全面分析了贵溪市2005—2015年农村居民点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5年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模式的全局Moran’s I指数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态势;近10年来,农村居民点主要以东南-西北轴为扩展方向,东南、中部、西北3个方向为2005—2015年重点发展方向,西北方向最为突出,新增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西北部区域;对比分析2005年和2015年农村居民点核密度分布情况,两个时期贵溪市农村居民点有集中收缩的趋势,均呈现"东南-西北密,西南-东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形态表现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2005—2015年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海拔低、坡度缓、近河流、沿交通道路、距城镇近、无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的区域。分析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是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居民点受到高程、坡度、河流、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交通道路、城镇、政策与规划导向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交通道路、城镇、政策与规划导向是影响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桥林新城为研究区,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得到桥林新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为2 923.77 hm~2;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为1 315.70 hm~2。建议高度重视桥林新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综合考虑整理的资金约束、自然约束和社会可接受等因素,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7.
汤永鸿  杜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106-14108,14184
利用1996~2006年石家庄市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石家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超标是经济快速发展与政策控制不力等宏观因素和农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为等微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用地控制、开展节约用地和守法意识教育等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开展农村居民点利用现状调查,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挖潜的可能性,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文献调查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GIS技术对春和镇现有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特征、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研究区内居民的守土意识浓厚、攀比心理、建筑工艺落后等原因,造成农村居民点出现一户多宅、人均面积超出国家标准、闲置等诸多情况。针对结果提出对研究区内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新农村小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汉川市马口镇为例,选取NP、LPI、PD、MPS、Fi为指标,对该镇农村居民点布局和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居民点布局调整,以实现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范村庄建设、提高农村建设水平和村民生活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闲置、废弃用地等浪费现象,在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农民要求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对解决农村低效用地问题、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近年来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归纳总结农村居民点农户整理意愿、影响因素,介绍其研究方法、优缺点,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取重庆市5个国土整治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为案例,研究了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的利用特征和相关复垦 技术,结果发现:案例村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水平表现相对集约,格局上,从丘陵到山地由小聚居向大分散过渡, 并随海拔上升呈现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趋势.通过土地复垦技术、地力提升技术、基础设施配套技术、乡村景观建 设技术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的集成,整村推进优化了案例村农村居民点景观系统,并在村域农业产业培育中, 推动了丘陵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了山区土地利用转型和生态恢复.研究认为,丘陵山区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开展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尊重地块空间异质性,发展农业生物多样化,优化村域土地利用,改造了自然村落的弊端,实 现了乡村景观重塑,给当地创造了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我国宅基地整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宅基地复垦"、"宅基地整理"、"宅基地重构"、"宅基地空间布局优化"、"农村居民点复垦"、"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村居民点重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为搜索词,检索CNKI核心数据库1998—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获得的文献从发文量、合作特征、关键词、路径演进分析、突显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文献梳理。结果表明:1)我国宅基地整理研究领域已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且合作团体已初步形成;2)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宅基地整理的潜力测算与规划、不同地区宅基地整理模式的探索以及宅基地整理相关政策的研究;3)宅基地整理目前分为3个发展阶段,分别为起步期(1998—2005年)、发展期(2006—2013年)、稳定期(2014—2020年),各时期侧重点有所不同。总之,当前宅基地整理的前期规划研究比较深入,未来应进一步开展中后期的整理措施以及整理模式研究,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法律并兼顾农户意愿。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分析影响农户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的主导因素,能为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意见。以重庆市长寿区海棠镇海棠村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海棠村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愿意参与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主要原因包括改善居住条件、获得一定补偿等,而房屋新建、故土情节等则是农户不愿意整治的主要原因;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非农收入、房屋修建年限、距最远耕地的时间距离等对整治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总人口数、房屋面积等对居民点整治具有显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依据对江苏、甘肃、新疆3个省(区)下属的5市5镇500份实地随机抽样样本,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主要的制约因素有补偿方式、农民受教育水平、农民收入及其构成等。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妍  刘志有 《安徽农业科学》2024,(3):262-265+270
运用遥感影响提取2010—2020年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数据,利用Fragstats软件、GIS技术等工具研究米东区农村居民点演变特征,从自然因素分析不同坡度和高程区间范围内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面积,社会经济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整体变化呈现出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2)米东区农村居民点集聚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展现出分散到聚集的状态,密度整体分布由西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聚集;(3)米东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数量以及占比随着坡度和高程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农民倾向于在低坡度、低高程地区设立居民点;(4)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现有基础设施满意度等9个社会经济指标对米东区农村居民点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小花  周就猫  王荣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08-1709,1717
研究了江西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近10多年来政策因素、经济因素与乡镇企业从业人数是江西省农村居民点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事关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计。以宁乡县为例,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针对2006~2013年宁乡县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因素。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应当在组织、制度和资金等方面大胆创新,因地制宜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8.
德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和模式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根据全国各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实践经验,在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金筹集、组织领导、具体操作等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并对德州市不同农村地区的适宜模式进行了初步归类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基于AHP和熵权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战略部署、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以徐州市沛县为例,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AHP、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沛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效益等限制因素的制约,沛县现实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域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0.
黎颖  唐祥云  杨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019-9022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农村居民点现状布局,选取农村居民点规模、道路、耕地、中心集镇、河流分布作为影响中心居民点选址的重要因素,并确定各因素权重,运用缓冲区分析对居民点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最后以多指标综合评分叠加法得到居民点的综合分值,再根据现状确定中心居民点的数量及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