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营口新生农场位于辽河下游东岸的大石桥市境内,共有水田面积45,547亩,分布在6个农业大队的32个水田中队。1995年,在部局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场干警职工的辛勤努力,我场的水稻生产获得了空前丰收,平均亩产达到了637公斤,比历史最高年份1993年亩产610.5公斤增产26.5公斤,总产量达到了2902万公斤,比历史最高年份1990年总产2692万公斤增产210万公斤。无论单产和总产皆创我杨建场史的最高纪录。总结经验,我场主要抓了以下五件事: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1995年在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开发中、低产田方面,我场加大了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2.
<正>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水稻所在完成《水稻工厂化育苗机械插秧引入应用试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垦区的水稻栽培水平,自1986~1990年,针对寒地稻作区冷凉的气候条件和国营农场地多人少劳力不足的生产特点,采用盘育苗机插秧栽培方式,通过各种栽培试验,探索了保温盘育苗机械插秧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总结出“寒地水稻亩产600公斤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水稻生产过程中,手插秧是妨碍提高水稻生产效率的一项重要人工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这种情况在大城市郊区的农业生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改造传统的手插秧,寻求省工、高效、高产的插秧方式成了水稻生产的当务之急。自1989年以来农场局开始在南郊农场进行了露地育苗抛秧的试验和示范,1992年开始引进了钵盘育苗抛秧技术在春稻生产上进行应用和推广。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适合京郊情况的“春稻抛秧栽培技术体系”,并使这一技术在农场局各农场适用范围内得到大面积的应用和推广。到1997年已经发展到…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年初虽然下了几场雪,但由于上游水库贮水量特少,我省水田仍然不能摆脱干旱威协。为在干旱缺水十分严重的形势下,取得我市水稻生产的持续增产,育苗阶段不供水,把节省下来的有限水量用于泡田插秧,全市都要实行以庭院育苗为主的旱商苗,这是我市水稻生产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育苗技术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开劈发展棉花生产新途径,我们1989年在红壤开劈山地首次试种了177亩棉花,初步获得较好的效果,一般亩产皮棉30公斤,好的亩产达50—70公斤,最高亩产超过100公斤,如琅琚红壤山种植的5.8亩棉花,平均亩产达57公斤,较该片附近水田种植的7.8亩平均亩产54公斤还增产3公斤。同时投工、投肥、投药都较水田植棉减少现将几个典型调查归纳于后:  相似文献   

6.
<正> 查哈阳农场地处北纬48°,无霜期在105~124天,年平均日照3773小时,≥10℃积温在2400℃左右。1992年推广旱育稀植107,025亩,95%的面积是盘育机插,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30%的地块亩产600公斤以上,总产达55000吨,纯效益2000万元。1989年前建场43年水稻平均亩产114公斤;1990年大面积推广旱育稀植面积33,947亩,亩产424公斤;1991年  相似文献   

7.
营口新生农场现有水田面积45,547亩.从1988年开始推广软盘耷菌技术,前两年秧苗长势良好,立枯病很少发生.从1990年开始立枯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993年高达30.4%.为了防治立枯病,1994年我场开始应用黑龙江双城农药厂生产的水稻育苗灵,收到了显著效果.全场共青苗33,000床,无一床发病,基本达到了壮秧标准。1育苗员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1993年由于稻苗立枯病的发病率高达304%,全场有出的35,000床稻苗,免强插上秧。1994年推广应用育苗灵之后,由于秧苗素质普遍良好,所有出的33,000东稻苗,除满足全场插秧用苗外,还销售优质秧…  相似文献   

8.
我市1985年用汕优64作晚稻示范种植500亩,平均亩产518公斤,比威优64亩产高24公斤,比晚粳鄂宜105亩产高108公斤;1986年扩大到3.8万亩,平均亩产509公斤,1987年发展到11万亩,平均亩产511公斤;1988年17万亩,平均亩产502公斤;1989年在种子紧缺下,种植了12万亩,平均亩产514公斤。五年共种43.85万亩,平均亩产508公斤,比同期鄂宜105亩产高97公斤,共增稻谷4253万公斤。该组合作晚稻种植与威优64比有四个明显优点:一是秧龄弹性稍好;二是对白叶枯病抗性较强;三是米质较优;四是产量潜力较大。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合理配茬,适时播插。汕优64在我地作晚…  相似文献   

9.
从有效积温的增加、干旱缺水改善水田生长环境、大棚育苗技术和机械化插秧的推广应用几个方面分析了大石桥地区2014、2015年水稻连续增产的原因,并从中借鉴到了一些水稻生产经验,以期为大石桥地区今后的水稻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这里介绍的是日本新泻县早泻市的一个私人农场,在积雪地带、海拔0米等多重恶劣环境条件下,制定二年三作的集团化轮作体系,提出大麦亩产5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利用低成本,生产高品质的麦子。90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发展棉花生产,1989年在开发的红壤山地首次试种了177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30公斤,高产的50~60公斤,如琅琚乡在红壤山地种植的5.8亩棉花,平均亩产57公斤,比水田平均亩产54公斤增产3公斤,而且投工、投肥、投药少。在红壤山地植棉有五大优点。  相似文献   

12.
1989年雨水地区农科所与庆元县农牧特产局、松源镇农技站联合在庆元县松源镇大畈墙、南门墙建立千亩双杂高产栽培示范片,该片实际面积964亩,全年平均亩产943.0公斤,320亩全年平均亩产超吨粮,其中52亩中心方经实打验收,早杂平均亩产588.3公斤,晚杂平均亩产579.6公斤,全年平均亩产达1167.9公斤,增产极为显著。现将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不同产量水平的穗粒结构 根据测产、考种及产量调查:早杂威优35亩产从45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主要靠增穗增产,从500公斤提高到550公斤,则穗、粒都有相应的增加,而亩产550公斤以上的更高产,则主要靠增粒增…  相似文献   

13.
协优49系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和地区种子站利用协青早不育系与测64—49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适合于闽东稻瘟病轻病区扩大示范的早杂优新组合。一、产量表现该组合在宁德地区作双早栽培,一般大田亩产400~45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500公斤以上;双晚种植(倒种),7月下旬播种,8月5日前插秧,一般亩产可达350~400公斤。1992年早季,霞浦县州洋乡沙头村示范种植1000多亩,经验收平均亩产506.4公斤,最高亩产达663.5公斤。1993年早季,福安溪柄村阮瑞国户示范种植10亩,实割亩产480公斤,比威优64亩增16.3公斤,增产  相似文献   

14.
我场地处粤西山区,80年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开始发展茶叶生产,到93年投产面积2080亩,总产干茶440.917吨,平均亩产212公斤,最高的茶岗亩产503.5公斤,总产值435万元,产量与产值均达到场历史最高水平。但每吨干茶平均卖价还在9865.8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日本佐贺县佐贺大学农学部作物研究室(田中典幸教授),在水田进行大豆的机械移植试验,获得比全国平均产量高出一倍以上的结果。 试验从去年开始,先在该大学试验农场100m~2面积上进行,平均折亩产295公斤。  相似文献   

16.
我区人多耕地少,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平耕地只有0.7亩(其中水田0.4亩)。为了增加粮食总产。提高粮食单产,摸索高产途径,1990年冬播生产时,笔者在蹲点的湘波镇实竹村一科技示范户的责任田里,设置了1.3亩大麦加双季杂交稻三熟制高产攻关试验田。经市统计局、市科委、市农业局联合验收,总产大麦508.3公斤,亩产391公斤;早稻总产738.99公斤,亩产568.45公斤;晚稻总产713.12公斤,亩产548.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水稻生产全过程系列机械化中,机插秧和机收割还是个薄弱环节。为解决水稻插秧机械化问题,盘锦地区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引进、试验、推广水稻盘育苗机插秧生产技术,当年引进日本久保田机动插秧机28台,完成机插面积3,672亩。到一九九一年,水稻盘育苗机插秧打破了一度徘徊不前的局面,出现了新的突破,全  相似文献   

18.
<正> 1979年,我国北方寒地水稻栽培区引进日本大棚盘育苗机插秧的栽培技术。五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这项新技术能够做到育苗工厂化、插秧机械化,可以保证寒地水稻安全高产,也可使苏打盐碱区的水稻大面积亩产千斤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 铁岭市素有辽北之称,全市共有国营农牧场二十三个,其中谷物农场七个。耕地面积十六万余亩,其中水田面积四万九千亩,主要分布在辽河沿岸的三江口、宝力、两家子等五个国营农场中。水稻单产水平较低,亩产470公斤,略高于  相似文献   

20.
<正> 发展概况吉林省种植水田是鲜族同胞始于永吉、延边等地。30—40年代,日本在白城地区的前郭引松花江水灌溉,形成前郭灌区,基本由汉族经营。到1949年,吉林省水田面积为182万亩,平均亩产14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