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症状与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4.
对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是芒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Henn.)Steyaert],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 ℃,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2 ℃,致死温度为60 ℃,10 min;菌丝生长最适pH为4~5,而孢子萌发最适pH为4;最适碳源为甘露醇,而麦芽糖不利于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蛋白胨,而尿素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该菌适合在暗光交替和黑暗中生长。  相似文献   

5.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一直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包括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蛋白的功能鉴定和表达谱研究。蛋白质组学作为转录组学研究的一个互补内容,已成为系统研究植物应答病原物侵染的蛋白质表达谱和翻译后修饰的有力工具。水稻作为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单子叶植物,是研究植物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理的理想模型。因此,着重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水稻响应细菌、真菌及病毒等病原物侵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和水稻与病原物互作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概况。  相似文献   

6.
7.
芒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芒果最严重的采后病害为炭疽病和蒂腐病,目前主要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但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已成为当今公众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提高芒果的食品安全性,很多学者对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利用植物源抑菌物质;(2)选用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3)采前采后诱导芒果抗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芒果叶片抗旱性鉴定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9.
从海南省东方市、三亚市采集芒果畸形病组织,运用柯赫氏法则证实分离物为该病的致病菌。采用Fusarium mangiferae的特异性鉴别引物1-3F/R和AF1对致病菌进行PCR鉴别,结合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F. mangiferae,这是芒果畸形病在海南省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施用化学药剂防治芒果采后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华南地区的芒果害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记录了海南、广东、广西及福建等4个省(区)的芒果害虫109种,并对这些害虫的发生情况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海南芒果主要害虫及其重要天敌种群消长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芒果片角叶蝉(Idiocerus niveosparsus Leth.)及片角叶蝉(Idiocerus sp.)、横线尾夜蛾(Chlumetia transversa Walker)、重尾夜蛾〔Bombotelia jocosatrix(Guen)〕、脊胸天牛(Rhytidodera bowringii White)和桔小实蝇(Strumeta ferruginea dorsalisHendel)是海南岛芒果的主要害虫。在岛西北部,芒果片角叶蝉年发生7—9代,有两个虫口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发生于2—3月,恰与芒果花期和幼果期吻合,对当年产量构成很大威胁;第二个高峰期发生于7—10月,但经济重要性小。横线尾夜蛾年发生8—10代,12月至翌年1月为第一个虫口高峰期,5—6月和9—10月也各有一高峰期。重尾夜蛾年发生7—8代,第一、二代发生在芒果花期,严重为害花芽,另两个虫口高峰分别出现在夏、秋梢抽发之际。脊胸天牛年发生一代,4—5月是其成虫羽化和产卵高峰期。桔小实蝇损害成熱期(5—7月)芒果,6—8月是其成虫虫口高峰期。寄生真菌是芒果叶蝉类害虫的重要天敌,蜘蛛是芒果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它们对控制芒果害虫虫口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88—1991四年调查说明,花生矮化病毒(PSV.)引起普通花叶病害,花生条纹病毒(PStV)引起轻斑驳病害是开封花生两种主要病毒病。PSV通过花生种传,测定自花生普通花叶病株收集近4000粒种子,PSV种传率0.025%。刺槐花叶树是花生上PSV另一个初浸染源。PSV开封刺槐分离物(R_3、R_4)在鉴别寄主上反应和血清学性质上和PSV-Mi相一致,但引起花生病害症状较PSV—Mi轻。开封市农科所一带刺槐花叶病树率平均30.7%。四年病害流行程度差异显著。1988和1991年花生生长季雨量少,蚜虫发生量大,分别为PSV严重和中度流行年。1989和1990年雨水较多,蚜虫发生少,病害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14.
依据病害症状不同,将我国芝麻病毒病划分为三种类型:黄花叶型、普通花叶型和混合型(皱缩花叶、黄化)。黄花叶和普通花叶病毒病广泛发生在湖北、河南芝麻产区和北京密云芝麻零星种植区。混合型病害仅1990年在本所农场局部地块发现。采用酶联免疫血清试验方法,检测152个黄花叶样品,与花生条纹病毒抗血清阳性反应率83.6%,44个普通花叶样品,与芜菁花叶病毒抗血清阳性反应率61.4%。  相似文献   

15.
花生新品种中花4号的全国区试及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旱地亩产250公斤左右,水田覆膜320公斤以上,最高达461公斤,经稳产性测定,回归系数(b)接近1.稳产性能好,适应性广,蛋白质含量30%以上,油分含量51%左右;中抗花生锈病和青枯病.适于我国江淮流域及南方花生产区种植,目前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30余万亩.  相似文献   

16.
西南山区由于其立体气候的多样性而使马铃薯发生多种病虫害,造成产量的不稳定性。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和大田观察取样以及实验室病理检测,结果说明晚疫病、病毒病和青枯病是本地区最重要的病害。晚疫病常年造成10%~30%的产量损失,且每隔数年有一次大流行而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种薯因病毒和其它病菌感染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产量的发挥。青枯病的发病规律较为复杂且较难预测控制。这几种病害的发生程度与作物生长季节、海拔、种薯年龄、品种、农艺措施等等密切相关。现有品种间发现有抗晚疫病和青枯病的差异。土样根系样中发现有各种寄生性线虫存在,但其危害性特别是与青枯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28星瓢虫是本地区危害最重的害虫。本文还列举讨论了各种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胡椒疫霉种及交配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82—1990年,从海南、云南、广东省13个县(市)的60多个发生胡椒瘟病的胡椒园采集大量带菌材料的样本,经分离获得65个疫霉菌株,并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ara parasitica Dast.)和竦淑疫霉(P.capsici Leon.)两个种。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在65个菌株中,寄生疫霉为34株,辣椒疫霉为31株,两者的比例接近1:1。这两个种对中国主要胡椒植区的胡椒瘟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所有菌株的支配型中,两个种都以A~2占大多数,而且都存在个别同宗配合和中性菌株。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咖啡病虫害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9年对海南岛6个县12个场、乡41个种植点的咖啡小粒种、中粒种、大粒种共10多个变种的病虫害进行调查,并采集标本,共鉴定出害虫48种,隶属于7目32科;病害22种,分别属于6大类型。  相似文献   

19.
记述海南岛钝绥螨属21种的分布和栖息作物;优势种类如纽氏钝绥螨〔Amblyseius new-sami(Evans)〕、拉戈钝绥螨〔Amblyseius largoensis(Muma)〕的生物学习性,室内捕食六点始叶螨、硃砂叶螨的能力;它们在橡胶园与六点始叶螨、在柑桔园与桔全爪螨的种群消长和对其控制效果。钝绥螨优势种群是控制害螨种群消长的有力因素,在以螨治螨的生物防治中,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