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自上世纪90年代,对海蜇人工育苗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世纪初海蜇自然产量下降,出口效益高,价格上涨迅猛,因而池塘养殖发展迅速,2002年山东省海蜇养殖面积达667 hm2(万亩),2003年迅速发展到2667 hm2(4万亩)。由于海蜇池塘养殖技术尚未完善,成功率只在30%左右,养殖效果高低悬殊,有些池塘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有的绝产或赔本,造成损失。因此,海蜇人工养殖需要技术支撑与技术普及。近几年笔者对海蜇人工养殖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研究,在此做一总结,以推动全省海蜇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自上世纪90年代,对海蜇人工育苗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世纪初海蜇自然产量下降,出口效益高,价格上涨迅猛,因而池塘养殖发展迅速,2002年山东省海蜇养殖面积达667hm^2(万亩),2003年迅速发展到2667hm^2(4万亩)。由于海蜇池塘养殖技术尚未完善,成功率只在30%左右,养殖效果高低悬殊,有些池塘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有的绝产或赔本,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实现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海参摄食底栖硅藻、海蜇摄食浮游动物的生态习性,2013年我们指导渔民开展了海参海蜇池塘生态混养模式的试验,海参年产量达到1 490kg/hm2,海蜇年产量达到3 300kg/hm2,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技术模式总结如下。1池塘改造试验池塘面积约5.6hm2,长470m,宽120m,东西走向,距离海边较近,进、排水渠畅通,交通、电力方便,池底为沙泥质。  相似文献   

4.
梭子蟹为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经济种类,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海产品,目前海捕产品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近年来,为了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我们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利用东营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实验基地的100hm2(1500亩)海水池塘,进行了梭子蟹与日  相似文献   

5.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自上世纪80年代初对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生活史搞清楚以来,对海蜇人工育苗、增殖放流作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世纪初针对池塘养殖结构的变化,海蜇池塘养殖被我所作为主要应用研究成果向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2 0 0 3年我省海蜇池塘养殖面积已达80 0 0hm2 ,产量上千万公斤,产值上亿元。但是海蜇池塘养殖的发展并不平衡,有许多养殖方面的技术问题尚待解决。从2 0 0 2年来看全省海蜇养殖成功率不是很高,养殖成功户约占全省的30 % ,面积约占5 0 % ,因此海蜇池塘养殖需要技术支撑与技术普…  相似文献   

6.
<正>为遏制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势头,保护和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日照市岚山头水产工作站与岚山区水产养殖协会,共同开展了海参海蜇池塘生态混养模式的试验。取得一定的效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项目利用2hm2(30亩)虾池,进行对虾、海鲋鱼、菲律宾蛤仔、梭子蟹混养,常规养殖管理,养殖8个月,净收入4.89万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1池塘的选择选择池塘养殖时必须根据菲律宾蛤仔与梭子蟹的生活习性,地质适宜,以软泥沙质为好,要求进、排水方便,养殖水源水肥无污染,水位保持1.3 m以上,盐度不低于20。  相似文献   

8.
为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特优水产养殖比例,提高“上农下渔”池塘的产出,我们于2005年5月在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淡水鲨与当地花白鲢进行了小面积混养试验,取得较好成效。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养殖池1口,面积为3 333m~2(5亩),水深1.7m,泥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东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开展海水池塘多品种综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同时,在项目基地采用"多茬轮捕养殖法"进行了海蜇高产养殖技术试验。池塘面积160亩,网捕海蜇7次,共收获海蜇136960千克,亩利润9168元。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在东港市恩达水产有限公司选择160亩长方形池塘作为试验池塘,泵站供水,池塘最高水位2.2米,泥沙池底,设有进、排水闸。2.放苗前准备(1)蛏床建设:在池塘中沿长边走向用挖掘机修  相似文献   

10.
海蜇养殖作为一项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病害少、风险低、收益高的新兴水产养殖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水产养殖业户的青睐。但是在海蜇养殖过程中,苗种放养成活率低,制约了养殖生产的发展。为此,2003年春季笔者在龙口市海蜇育苗中,进行了海蜇与鱼类网箱混养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南部地区海水池塘大多数养殖海参,但由于近几年降雨量的增加,汛期海水盐度较低,尤其是河口附近的池塘,盐度常年偏低,导致养殖的海参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庄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因地制宜开展了海蜇、缢蛏、中国对虾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平均亩效益达到4000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健康养殖技术要点总结交流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梭子蟹为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种类,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海产品,目前海捕产品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近年来,为了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我们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利用东营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实验基地的100hm2海水池塘,进行了梭子蟹与日本对虾的混养,获得成功.2005年平均单产梭子蟹600kg/hm2、日本对虾645kg/hm2,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舟山  楼兆成 《海洋渔业》1983,5(1):36-36
<正>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经过3年研究,继辽宁海洋水产研究所介绍生活史后,今年人工培育海蜇首次试验成功。海蜇是浙江省的重要水产品,年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左右,它既是人们喜爱的海味,又是出口创外汇的重要水产品,“浙江海蜇”质量好,国际上被列为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鲜海参的产量已近10万t。其中2010年山东省海参养殖面积达4.3万hm^2(65万亩)。产量达6.5万t,仍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近几年,随着海参自然资源量的减少以及消费者对海参需求量的增加9海参人工养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近十几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过度捕捞,海蜇的资源波动极大,  相似文献   

15.
东营市河口区海岸线长254.37km,滩涂面积90余万亩,但近几年来,由于养殖病害严重,对虾等水产品养殖效益较低。海蜇是一种大型水母,高蛋白、低脂肪,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海蜇养殖具有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优点,自2004年以来,我们引进海蜇,在河口大北养殖区进行养殖,平均产海蜇450kg/667m(2亩),产值在  相似文献   

16.
滦南县是河北省海水养殖重点县,现拥有海水池塘养殖面积3800hm2。近年来,水产技术部门及广大虾农认真总结本县多年养虾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外地先进技术和经验,改变传统的单一养虾模式,发展多品种立体混合养殖。现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对虾、河鲍、海蜇等多品种生态混合养殖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由农业部主持,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承担,荣成水产研究所协作的“桑沟湾无公害养殖技术与示范”专题近日在荣成启动。该项目系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将以荣成桑沟湾为试验基地,建立6667hm^2(10万亩)生态优化养殖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海参和海蜇生态混养模式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参属于底栖动物,这就决定了它只能利用底层的空间,而底层空间的养殖又受到养殖密度的限制,这就限定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养殖效益,乳山市海阳所镇姜格村尝试了进行海参和海蜇的生态混养,以期为广大养参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东港市现有海水养殖池塘近6万亩,其中海参养殖面积1万多亩。目前,海参养殖多以单养为主,为了充分利用池塘的空间和饵料、提高生态效益、增加经济效益,2013年,东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海参养殖池塘进行了斑节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斑节对虾亩放苗4000尾,对海参养殖无不良影响。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徐承旭 《齐鲁渔业》2006,23(7):12-13
随着河蟹价格下跌,河蟹养殖比较效益逐年下降。为提高水产养殖效益,探索养殖新模式,2004年我们进行了河蟹与鳜混养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试验面积86.7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