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灯茶是系列工艺茶之一,其特点是利用中档原料创造名优茶的价值,采摘一芽二三叶为制茶原料,并且不与名优茶和大宗茶争机器设备和劳力。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和初干后在冰柜中低温保存,在春茶结束或夏茶结束后,用人工  相似文献   

2.
立体采摘茶园技术要素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体采摘茶园是指树冠垂直向具有一定采摘深度,水平向具有一定幅度和分枝密度,以同一级分枝为主要生产枝,以纯采春名优茶原料为目标的茶园模式.阐述了构成立体采摘茶园相关的树冠形态特征、冠面立梢指标、茶芽萌展规律、芽叶质量与茶园产出水平等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3.
正在绿茶生产区域,春茶产量高低与种植效益成正相关。据对古丈茶区多年调查,春茶产量占总产的30%左右,但其产值却占70%以上。因此,大多数茶农非常重视春茶生产,多年来一直把集中劳力、争分抢时、抢晴采摘等作为提高春茶产量和增加收入的主要措施。1.集中劳力采摘春茶数量少、价格高、质量好,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在此期间必须集中投入劳力采摘,一般每667平方米茶园需4~5个劳力采收。如果劳力少、劳力弱,鲜叶采摘量  相似文献   

4.
灯茶是系列工艺茶之一,其特点是利用中档原料创造名优茶的价值,采摘一芽二三叶为制茶原料,并且不与名优茶和大宗茶争机器设备和劳力。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和初干后在冰柜中低温保存,在春茶结束或夏茶结束后,用人工扎制,然后烘干,包装贮存。  相似文献   

5.
烟后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后稻机插解决了插秧时间短、劳力缺、用工量大的问题。该文总结了烟后稻机插高产栽培的规格化育秧、规范机插秧、大田管理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我市郊区常年菜田面积1.1万亩,每个劳力负担1~2亩,老年劳力占45%以上,青年劳力只占8%左右。近年来菜田草害已成为蔬菜生产上的突出矛盾,据调查,每平方米有杂草1300~1400株的小白菜田,产量减少21~26%,如用人工拔草每亩田需用工17个,占整个田间管理用工量的28.1%,为了减轻菜农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我所于1985~1986年对菜田杂草的消长情况和除草剂的使用技术,进行了调查和试验。 一、菜田杂草的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7.
黄建飞  郭平芳  郑晔 《农家参谋》2022,(9):67-68,71
为探索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上的效益,开展了缓释肥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与常规水稻生产模式的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水稻增产4.5%,减少氮肥用量25%,氮肥利用率提高16.5%,且减少追肥用工3次~4次,达到了省工、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贵州湄潭茶区茶叶机械采摘的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提高茶叶采摘质量,对贵州湄潭永兴茶场和东南茶场进行机械采摘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宗茶生产过程中,不同采摘方式以双人采茶机采摘效果最佳,手采质量最差;永兴茶区大宗茶采摘时期掌握偏迟,采下原料较大,难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产品;东南茶场夏秋茶生产的采摘间隔期为15 ~ 18 d,不同时间气候条件差异大,尤其是日照时数、湿度、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使相同间隔期内采下的芽叶质量相差甚大,确定采摘适期应考虑这几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茶园营养水平对原料质量影响大,适当提高目前湄潭茶区施肥量,改进施肥方法,对获优质机采原料有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茶苗的插扦穗,应提前2个月预留, 每667平方米插扦量需茶穗600公斤,留667平方米插扦穗,大概也只有600公斤。茶苗的插扦时间从农历八月至十二月,最好在八月至十月进行。时间早些, 成活率高,也易管。主要工序如下。留茶穗→选农田→整田→盖黄土→剪穗→插穗→杀菌→遮网一、留茶穗。茶叶采至5-6月,应停止采摘,并进行阶段性的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0.
棉花是阿克苏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和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多年来,阿克苏地区棉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水平稳步提升,棉花高密度栽培、高效节水膜下滴灌、棉花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等重大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应用。但随着棉花生产成本快速上涨、季节性生产用工短缺等问题的出现,植棉效益受到明显抑制,尤其是棉花采摘成本过高、劳力不足的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阿克苏地区棉花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棉花机械化采摘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必须突破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棉花增产增效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阿克苏地区推广机采棉的有利条件,为机械采收棉花全面取代人工采收棉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以收获茶树上幼嫩芽叶为目的的经济作物,经过春、夏、秋三季采摘的茶园,冬季茶树的树势较弱、抗逆性差、正常叶芽易脱落易受病虫害侵害、而冬芽(包括潜伏芽)是茶树翌年产量的基础,又是最早采摘、价值最高的茶叶产品。近几年来福鼎市早春鲜茶芽针每kg均在50元以上,最低也达40元以上。所以茶农应突出抓好早茶生产,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杭州市主要产茶区县的12家茶企,重点调查了其2013—2015年的茶叶采摘用工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解决采工难的办法,即倡导机械化采摘,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提高采茶工待遇,结合政府引导及政策导向等措施,使杭州市茶产业良性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采茶     
<正>(续第6期第26页)实行机械化采茶,不仅能提高工效,增加效益,还能节省劳动力,是缓解采摘高峰用工短缺、缩短采摘周期、保证鲜叶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措施。1台2人操作的采茶机正常工作情况下,每台每天可采鲜茶叶2500~3000公斤,特别适合大叶茶种和黑茶原料采摘。技术要点:①移栽规格(见表1)。为了方便机械化操作,大田移栽要规范。②修剪定型。茶苗定植时进行第1次修剪,距地面15厘米剪去茶苗主茎上部,定植第2年距地面30~35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地块抽样法,2010—2013年对遂川县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县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通过调查比较春、秋茶采摘方式、套种豆类作物不同种植方式,茶园除草不同管理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发生程度的关系,发现及时分批采摘茶叶、严禁茶园套种豆类等作物、及时除草等措施对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效果非常明显。依据调查结果提出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夏秋茶深度开发茶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茶叶生产是该县特色主导产业之一,经多年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俗话说:“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夏秋茶由于温度高、光照强,茶叶内儿茶素含量高,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含量低,成品茶苦涩味重,香气差,在我县一般只做为茶叶生产中的副产品、下脚料。大批的夏秋茶鲜叶因质差价低,茶农不愿采摘而白白地浪费掉了。调查表明:夏秋茶产量占全年茶叶总产量的40%。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做好夏秋茶开发文章,这对提高茶叶生产整体效益,有效增加茶农收入,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一、全县夏秋茶…  相似文献   

16.
一是关注开拓用工市场农民工希望,既有长期打工可选择,又有短期用工市场。因为有的家庭有长期劳动力剩余,有的家庭只有季节性劳力剩余。为此,农民工普遍关注,健全统筹城乡就业的工作机制,在规范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市场中,通过建立劳务协作制度、建立健全劳力用工信息网络,发布有权威性的劳力市场信息,好让他们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人工采摘近几年由于拾花劳力紧缺,造成拾花工互相抬价。团场联系当地政府牵头组织本地劳力包采摘费、劳力组织费、接运劳力的路费、免费吃住等各项费用在内,每公斤籽棉拾花价格也顺势上涨到0.85元以上,每亩拾花成本高达300元以上,使采摘成本增加40%以上。二、推广机械采棉的可行性兵团一师是进行机械采棉大面积推广较早和较成功的单位。通过对一师三团2005年机械采摘棉花进行的调查来看,该团共进行机械采棉5万余亩,扣除  相似文献   

18.
优质炒青绿茶的品质要求是:外形紧细匀整,色泽翠绿或绿润,香气高而鲜爽,滋味浓厚,叶底嫩绿,茶汤清澈明亮。要生产这样的优质茶,必须掌握以下的技术要点。 一、合理采摘 合理采摘,把好鲜叶原料关,是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从鲜叶原料上讲,鲜叶的嫩、匀、净、鲜,这不仅是决定茶叶外形的物理因素,其内在成分的含量及其比例,也是决定茶叶内质的品质因素。在鲜叶品质中,嫩度是主要的,采摘的标准应是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在芽叶组成上以一芽二叶为主体,占整个鲜叶比重的70%~80%,其他也应是级内茶。  相似文献   

19.
机插水稻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的产物,是解决水稻生产移栽环节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可省工节本,获得高产稳产。机插水稻成功的关键是培育适合机械栽插的健壮秧苗、科学移栽早活棵分蘖。  相似文献   

20.
以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石坎梯田为对象,比较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5种模式分别是"茶-春马铃薯-豇豆-秋马铃薯"、"茶-花生-榨菜"、"茶-花生-辣椒-秋马铃薯-春马铃薯"、"茶-黄豆-萝卜"、"茶-春马铃薯-玉米"。结果表明,在石坎梯田的新栽茶园中,以"茶-花生-辣椒-秋马铃著-春马铃薯"模式的经济效益最高,每公顷纯收入22 576.5元,比其他4种模式高60%-346%;"茶-春马铃薯-豇豆-秋马铃薯"模式经济效益次之,每公顷纯收入13 933.5元,比其他3种模式高68%-170%。同时,这两种模式生态效益较好,综合优势明显,适合当地种植习惯和自然气候特点,是值得在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大力推广的高效生态农业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