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北红豆杉资源状况及生长规律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东北红豆杉的资源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该树种的生长规律,确定其数量成熟、自然成熟期限,还对东北红豆杉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分别干、枝、皮、叶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出各种生物量指标,为东北红豆杉的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东北红豆杉生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并指出了影响东北红豆杉生长的气象因子大小顺序依次为:本地气压,相对湿度,地面最高温,日最高温,风速,降水量,水汽压,5cm地温,15cm地温,日最低气温,气温,地面均温,蒸发量,地面最低温,40cm地温;绘制了东北红豆杉树高,地径生长量曲线,确定出相应生长量的最佳物候期,为东北红豆杉的经营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利用关联分析得出的影响东北红豆杉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控制试验研究东北红豆杉宽甸、本溪、和龙、汪清、穆棱5个产地幼苗的生长特征,旨在探讨东北红豆杉在潜在分布区的引种适应性,为其迁地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试验分别在山东、北京、辽宁、吉林4个试验点观测3年生苗,对其苗高、地径、冠幅等7个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和多重比较。另外,用AMMI模型对东北红豆杉苗高进行基因型(G)、环境(E)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分析,比较不同产地东北红豆杉幼苗在不同生境下生长的稳定性。结果(1) 山东试验点各产地幼苗地径、侧枝数、最长侧枝长和当年抽梢长生长量表现最好,分别高于北京试验点的3.77、1.88、10.35和1.30倍。各试验点内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平均高达30%以上,说明幼苗更具有很高的遗传分化。(2)从方差分量来看,苗高、地径、冠幅、当年抽梢长生长量在地点间的方差分量分别为62.89%、64.37%、32.65%、52.34%,远大于其他差异来源,说明地点效应对东北红豆杉生长影响最大。平均保存率由高到低分别为97.49%(吉林)>92.16%(辽宁)>89.92%(山东)>85.64%(北京)。结论(1) 东北红豆杉生长性状除地径生长量在产地与试验地互作效应上差异不显著外,其他都具有极显著的产地、地点以及产地×地点的互作效应。山东、北京、辽宁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是汪清产地幼苗;吉林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是本溪产地幼苗。(2)和龙产地幼苗生长良好且稳定,适合在4个试验点进行大面积迁地保护;宽甸产地幼苗在4个试验点都表现最差且保存率低,不适合迁地保护。山东生长比北京好,表明可以对东北红豆杉进行往南迁地保护,前提必须做好产地幼苗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4.
杉木林下南方红豆杉初期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大田县杉木林下南方红豆杉的初期生长(树高、地径和冠幅)差异。结果表明:3个指标在不同郁闭度、地类及郁闭度与地类交互作用条件下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郁闭度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大小次序均为郁闭度0.6郁闭度0.7郁闭度0.5郁闭度0.8,表明适当的光照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郁闭度过大或过小均对树木生长不利,以郁闭度0.6-0.7为佳。不同地类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大小次序均为Ⅰ类立地Ⅱ类立地Ⅲ类立地,Ⅰ类、Ⅱ类立地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生长,以Ⅰ类立地为佳。不同郁闭度与地类组合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较大的前3种组合均为郁闭度0.6×Ⅰ类立地、郁闭度0.7×Ⅰ类立地和郁闭度0.6×Ⅱ类立地,表明在考虑郁闭度与地类交互作用的条件下,郁闭度0.6-0.7、Ⅰ类立地最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生长。  相似文献   

5.
东北红豆杉是一种世界上公认的濒于灭绝的珍稀常绿乔木树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大熊猫。该树种是第四纪冰川孑遗古老树种之一,在地球上已生长了近250万年。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吉林省东部及辽宁省,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日本也有分布。东北红豆杉是抗癌植物,其树皮、根、叶中提取的紫杉醇对防治癌症、白血病、艾滋病有特殊的功效,紫杉醇比黄金还要昂贵,故东北红豆杉有黄金树之称。东北红豆杉除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外,尚有极佳的观赏价值,假种皮红色,熟时有光泽;  相似文献   

6.
正东北红豆杉属于红豆杉科,高可达20米,树皮呈现红褐色,有浅显的裂纹;叶子排列成不规则的二列,斜向上伸展;而种子呈现紫红色,有光泽,卵圆形;红豆杉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吉林老爷岭和长白山等地区。因此,为了更好的对东北红豆杉开展营林计划,需要充分利用好东北红豆杉生长的各种因素。1东北红豆杉的生长状态东北红豆杉属于耐遮阴树种,其生长速度较为迟缓,树木的根系生长较为浅显,主要根源少,但侧根的数量极为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兴和县低山丘陵立地类型划分与林草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半干旱区宜林荒山合理利用方式,于2016年7月和8月对兴和县低山丘陵造林地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与林草适宜性评价。通过对38个样地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高和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油松生长的主导因子包括土壤厚度和平均土壤含水率,影响草本生物量的主导因子包括表土含水率、表土全氮质量分数、表土全磷质量分数和土壤砾石含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选取和验证了地貌、地形、坡向、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砾石含量作为立地划分因子,最终将研究区荒山荒坡造林地划分出8种立地类型。林草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第1级的立地同时适宜油松和草本植物的生长;第2级的立地较适宜油松生长,但不适宜草本植物生长;第3级的立地较为适宜草本植物生长,油松生长状况略差;第4级的立地不适宜油松生长,但草本植物生长稍好。根据各立地类型情况提出相应的林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东北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东北红豆杉扦插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等问题,对东北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进行研究。采取药用维生素B12处理2年生插穗,用优质腐质土作插床,控制温、湿度和水分,适度遮荫,可使扦插成活率达95%以上,解决东北红豆杉扦插成活率低的难题;移栽后施用有机肥料香油渣,可大幅度提高幼苗生长量,解决红豆杉生长速度慢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东北红豆杉是一种贵重的经济植物,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渐危植物。自2001年在集安市被开发利用以来,现在炒的纷纷扬扬,价格飙升。近几天,笔者进行外业调查来到大山深处的林中,实地察看野生东北红豆杉在我市的分布及生长情况时,却发现野生东北红豆杉的保护状况并不乐观,遭到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立地条件对杉木生长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基层杉木材林业生产实际,提出以土壤厚度作为其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对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进行数学方程拟合;分析立地对其方程参数变化及各生长项目的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所产生的影响,并应用D、H、及DH有序样本对杉木生长进行了生长阶段的划分.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森林-湿地交错带群落生物量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带网格、树干解析和经验模型方法,研究了大兴安岭毛赤杨、白桦—沼泽群落和白桦—沼泽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揭示了群落建群种生长过程、群落生物量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性。结果表明,毛赤杨和白桦在生长过程及适宜生境方面存在差异。毛赤杨生长速度随环境梯度趋于旱化,其生长呈减缓趋势,而白桦生长呈加快趋势。因此,白桦是耐水湿树种,毛赤杨是喜湿树种。群落生物量沿着沼泽到森林方向的交错区水分环境梯度,呈现出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南水北调源头渠首岩溶区不同林分生长及其影响的主导因子,为科学指导岩溶区植被恢复、林地管理与林分改造提供依据。  方法  以南水北调水源地中线渠首所在地淅川县岩溶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乔木层生物量与基岩裸露度、土壤厚度、树种多样性以及林分密度的模型,进行关系耦合。  结果  基岩裸露度与林分密度为正相关关系(P<0.01),与树种多样性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建群种生物量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基岩裸露度对林分密度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198,对树种多样性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519,对建群种生物量的总影响系数、直接影响系数及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659、?0.722和0.063,对林分生物量的间接影响系数为?0.604。土壤厚度与建群种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树种多样性、林分密度与建群种生物量为正相关关系。土壤厚度对建群种生物量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258,对林分总生物量的间接影响系数为0.262;树种多样性对建群种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084,对林分总生物量的总影响系数、直接影响系数及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211、0.126和0.085;林分密度对建群种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096,对林分总生物量的间接影响系数为0.098。建群种生物量与林分总生物量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建群种生物量对林分总生物量的总影响系数为1.014。  结论  基岩裸露度、土壤厚度、树种多样性及林分密度与建群种生物量、林分总生物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在岩溶区降低基岩裸露度、增加土壤厚度(即提升立地条件)能够改善林分结构增加建群种和全林分的生物量。生物量与立地条件、树种多样性和林分密度呈正相关,提升立地条件、抚育改变林分结构能够促进个体生长,增加生物量的积累,改善岩溶区的生态环境。图1表3参34  相似文献   

13.
利用3年时间对3种岩黄芪属(Hedysarum L.)和3种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的生长速率、生物量积累、家畜采食的幼嫩枝条比例、冠层结构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岩黄芪属植物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锦鸡儿属植物,生长2年的岩黄芪属植物的生长速率为0.70 cm/d,锦鸡儿属植物为0.27 cm/d,岩黄芪属植物较锦鸡儿属植物能更早、更好地起到防风固沙作用。岩黄芪属植物生物量积累迅速,生长2年的岩黄芪属植物单株干重平均为41.17 g,产量干重为2 158.52 kg/hm2,锦鸡儿属植物单株干重为7.09 g,产量干重351.87 kg/hm2;生长3年的岩黄芪属植物单株干重平均为104.38 g,产量干重为3 132.63 kg/hm2,锦鸡儿属植物单株干重为14.23 g,产量干重703.88 kg/hm2,两属植物差异显著(P<0.05)。岩黄芪属植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供家畜采食的幼嫩枝条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生长2年的岩黄芪属植物8月份木质化枝条占总生物量干重的53.82%,生长3年的木质化枝条占总生物量的78.77%。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不同土壤条件下苦楝生长量、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等参数。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节后,石灰土上苦楝的生长比酸性土上要好,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积累。说明苦楝能够适应石灰岩土壤,可作为云南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5.
印度块菌菌根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印度块菌接种云南松、华山松和板栗3种宿主植物幼苗,研究幼苗形成菌根后对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印度块菌形成菌根后对3种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对苗高生长促进效果不明显,对地径生长促进效果较明显,对生物量增加的促进效果也较明显.不同宿主植物促生效果不同,对块菌菌根的依赖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区域尺度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为预测未来某一时段广东省天然阔叶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提供方法学支持。  方法  基于广东省1997—2017年5期森林清查数据,选择栎类、木荷和其他软阔类等6个阔叶树种为优势树种的203个天然林样地,以参数分级反映立地质量差异,以竞争指数表示密度影响,以分步建模(一元非线性回归法)和联合建模(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区别建模方式,采用理论生长方程构建胸径生长模型估计林龄进而构建多种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以决定系数和平均预估误差等4个指标评价模型拟合优度;对拟合优度较高的模型,以2002—2017年4期连清的183块样地为检验样本,用总相对误差来验证其应用效果。  结果  对比模型拟合效果和区域尺度及样地水平上的估计精度,以探究林分密度、不同参数分级、分级方法和建模方法共4项影响因素对生物量生长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优于分步建模法;与生长速度有关的参数b分级模型优于与生长潜力有关的参数a分级模型;考虑林木竞争和分级方程中加入竞争指数对优化模型性能影响不大。参数b分级、自变量和分级方程皆不含竞争指数的联合模型(模型10)为最优模型,其生物量生长模型确定系数R2为0.970 1;预测4期生物量时,估计效果较好,后期估计误差明显低于前期,如采用模型10预估栎类2002—2017年区域尺度生物量时,4期的估计误差分别为6.22%、15.27%、4.80%、?1.84%。  结论  以Richards理论生长方程为基础构建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来估测区域尺度生物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为评估未来某一时段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区域的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研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deWit(1960)的植物竞争试验方法,在大田条件下对狗牙根和白三叶单播及混播草地进行地上生物量动态及种间竞争的研究.结果表明:白三叶50%+狗牙根50%混播处理的地上生物量最高,与其他4个处理的地上生物量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单播白三叶处理的地上生物量最低.单播狗牙根地上生物量与绝对生长速率显著大于...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开发生物质新能源已成为必然,薪炭林作为生物质原料之一,在新形势下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掌握福建薪炭林树种的种类、分布和薪材特性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分别从薪材产量、生长量、轮伐期及热值4个方面对福建主要薪炭林树种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15种可供福建推广的薪炭林树种,为南方生物能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在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旗的草甸草原上,研究了贝加尔针茅等12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草群地上生物量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植物在春季返青时生长速度较快,抽穗(孕穗)期生长速度最大值,随后牧草的生长速度减慢,9月初生长停止,草群地下生物量随牧草生长而增加,9月初生物量达最高值,随后又开始下降,牧草的生长规律除决定牧草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水热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