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温室人工接菌法探讨水稻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程度因水稻品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对水稻品种温室苗瘟抗性率与田间叶瘟抗性率、穗颈瘟抗性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表现正相关关系(r=0.5435),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穗颈瘟抗性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83**,p<0.01),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与穗颈瘟抗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22*,p<0.05)。因此,认为利用可控温室代替田间进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是可行的,而且根据苗瘟、叶瘟的抗性鉴定结果推测穗颈瘟的抗性基本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10年的调查研究,建立了稻瘟病叶瘟发病率和穗瘟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程:y=1.0309 2.0619x(其中y表示穗瘟发病率,x表示叶瘟发病率)。通过方差分析对回归方程进行F检验,回归关系极显著,对方程的准确性进行检验,认为该方法是对穗瘟病的一种有效估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稻穗颈瘟(发生在穗颈上的稻瘟病)引起的白穗是优质晚稻之大患.这是因为大多数优质晚稻品种感稻瘟病或严重感稻瘟病,即使一些优质杂交晚稻组合种植的头几年较抗稻瘟病,种植几年后则沦为感瘟组合、甚至是严重感稻瘟病组合.如培两优288、新香优80等.9月上旬前后晚稻破口吐穗期是优质晚稻感穗颈瘟(白穗)的危险生育期,且此期气温下降,空气相对湿度提高,特别是"露水"天气和阴雨天气,剑叶上较长时间有水膜维持,极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故近年来稻穗颈瘟引起的白穗有加重的趋势.而不少农户看到白穗了才开始用药防治,无异于"雨后送伞",于事无补.因此,许多农户对于穗颈稻瘟病引起的白穗感到无可奈何,一筹莫展.其实只要抓住关键,穗颈瘟引起的白穗也并非难治.  相似文献   

4.
水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稻瘟病1.病状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此病可分别发生于苗、叶、节、穗颈、谷粒等部位。主要常见的有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叶瘟发生在叶片上,主要有急性和慢性型病斑两种。穗颈瘟发生于穗颈和枝梗上,病斑暗黑褐色,穗颈部受害,一般不结实或秕谷多,严重者造成白穗。2.发生特点叶瘟以分蘖盛期和孕穗初期最易感病,穗瘟则以破口抽穗期最易感病。多雨潮湿天  相似文献   

5.
<正>一、稻瘟病1.病状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此病可分别发生于苗、叶、节、穗颈、谷粒等部位。主要常见的有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叶瘟发生在叶片上,主要有急性和慢性型病斑两种。穗颈瘟发生于穗颈和枝梗上,病斑暗黑褐色,穗颈部受害,一般不结实或秕谷多,严重者造成"白穗"。2.发生特点叶瘟以分蘖盛期和孕穗初期最易感病,穗瘟则以破口抽穗期最易感病。多雨潮湿天气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偏施、迟施氮肥,砂质地、冷水灌田或日照不足,  相似文献   

6.
水稻穗颈瘟防治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09,26(3):78-78
<正>1白穗时才施药稻瘟病病菌刚侵入时,一般不表现症状,发病初期表现不明显,而等到穗颈因病坏死而出现白穗时才施药防治,为时已晚。因此,防治稻颈瘟一般要在破口始穗期用药,感瘟品种或不抗瘟品种或生长过旺的田块,还要在齐穗期(抽穗达80%左右时)再用药1次。  相似文献   

7.
正稻瘟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感病品种逐步增加。1.病症识别根据危害的时期和部位,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尤其以叶瘟、穗颈瘟较为严重,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1.1穗颈瘟又称吊颈瘟,在穗基部节上发病,病斑褐色或灰褐色,从穗颈向上下蔓延。穗颈瘟在孕穗后期至始穗期最易感染发生,严重影响谷粒的充实,发病早时,形成白穗或谷穗包在叶鞘内枯死。在乳熟期发病则成半实粒。在黄熟期发病损失则  相似文献   

8.
1.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 叶瘟:病斑呈钫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成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 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稻瘟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1、稻瘟病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稻瘟病根据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5种,黑龙江省以叶瘟、节瘟和穗颈瘟为主,危害最大,发病严重时,可以使种植地块绝产。(1)症状(1)叶瘟:叶上产生的病斑常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在形状、大小和色泽上有所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a慢性型病斑:此病斑为常见的典型病斑,由最初的褐色或暗褐色小点逐  相似文献   

10.
水稻稻瘟病叶瘟与穗颈瘟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点区观察分析,叶瘟与穗颈瘟存在一定相关性,距穗颈瘟发生期愈近相关程度愈大,但相关性不显著,且在品种,区域和年际间有差异;定株观察分析,感病品种在同一稻田生态条件下,孕穗末期上部三片叶的发病率与穗颈瘟病情指数密切相关。预测穗瘟流行程度除以孕末期叶瘟发病率为指标外,应着重考虑气象,栽培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感病品种穗颈瘟的药剂防治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棉蚜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年多点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组建了棉蚜危害棉花1~3叶期、4~8叶期和伏蚜期棉花卷叶株率(x)和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式,分别为y=20.021e~(-8.9287/x)(n=29,r=0.8066,p<0.001)、y=19.925e~(-13.3779/x)(n=19,r=0.9006,p<0.001)和y=23.272e~(-12.2155/x)(n=12,r=0.7469,p<0.01)。结合目前我省棉花产量水平(亩产120~150斤皮棉)、防治费用等,提出上述三个时期棉蚜的防治指标分别为卷叶株率4~5%、7~8%和7~8%,均较我省过去的防治指标有所放宽。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的测定指标研究了甘蔗苗期蔗长蝽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①甘蔗苗期蔗长蝽若虫的空间分布均属于聚集分布;②植保上常用的4种抽样法均适用于田间调查;③田间的理论抽样数是随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同时也随允许误差的增大而减少;④田间蔗苗虫株率和百株虫量存在正相关,可以用 x=e~(1.60671n〔-24.0964ln(1-y)〕方程来估计。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在以干旱为主要特点的气候条件下,晋东南旱地冬小麦生育特点是幼苗期长、有效生长期短、穗分化期短、灌浆期短、成熟晚;冬前分蘖多,春生分蘖少,分蘖高早、两级分化早而快,分蘖成穗率低.旱地冬小麦耗水特点是幼苗期少,拔节后增多,抽穗开花前后达到高峰,而后逐渐减少.麦田土壤水分供需不平衡,以拔节至灌浆期亏缺最严重,水分满足率仅50%左右,是开发小麦降水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素.旱地小麦耗水来源,幼苗期以降水为主,中后期以土壤供水为主.  相似文献   

14.
1984年晚季水稻及其田边几种植物上飞虱着卵株率与密度调查结果表明,飞虱着卵株率与卵密度呈曲线相关,着卵株率随卵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可用方程式P=αe~(bx)表示。当卵密度低时,着卵株率上升较慢,卵密度较高时,着卵株率上升较快。上述理论曲线是以卵的密度来计算着卵株率的。但在实际运用上要求以着卵株率来估计卵密度,这样省工、省时.又能准确估计卵的密度。文中列出了7种植物上飞虱卵密度与着卵株率的关系方程式,可供估算这几种植物上飞虱卵密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蚜虫在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藏青杨(Populus szechuanica var.tibetica)叶片上的危害特征及其产生虫瘿的分布特点,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应用扩散系数(C)、Morisita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Lloyd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指数法对该区藏青杨叶片上虫瘿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藏青杨叶片左上虫瘿出现率为25.36%、左下为24.30%、右上为24.98%、右下为25.36%,叶片左边为49.66%、右边为50.34%;藏青杨不同方向叶片上虫瘿出现的比率均在25%左右。藏青杨叶片上虫瘿主要以3~7个聚集的形式存在。虫瘿出现频次(y)与虫瘿数量级别(x)的拟合曲线为y=-2.150 3x~2+23.159x-7.309 1(R~2=0.818 4)。6级虫瘿数量最多,占总虫瘿数的22.15%。由虫瘿空间分布参数可知,藏青杨叶片上虫瘿空间分布呈聚集型,但虫瘿聚集强度不大。总体上虫瘿个体群大小随虫瘿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个体群指数L值平均大小为7.20。经拟合,虫瘿空间分布格局Iwao M*-M回归模型为M*=1.059 9m+0.523 4(R~2=0.993 9),Taylor模型为log S2=1.043 4logm+0.043 7(R~2=0.996 4),两模型均判定为聚集分布。综上,虫瘿在藏青杨不同方位的出现率相近,但在叶片上均呈聚集分布,虫瘿的聚集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也与其生物学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芦笋茎枯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芦笋茎枯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芦笋茎枯病病株在新栽芦笋田多为随机分布,在栽植3年以上的芦笋田以聚集分布为主,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的大小与发病轻重无关.造成多种分布的原因主要与病害本身的侵染和传播特性有关.抽样方法中,以棋盘式抽样最佳,其次是对角线式.同时给出了不同病株率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7.
<正> 害虫在田间的分布型系代表该种昆虫种群在一定环境内的空间分布结构,这种空间分布结构是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适应或选择的结果。因此明确昆虫的分布型可以帮助我们对该种昆虫生态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可以决定确切的抽样调查方法,估计种群密度以及对研究资料提出适当的数理统计方法等,为害虫测报和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番木瓜环斑病的空间分布及流行动态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病样方率、平均样方病株数、扩散系数和聚块性指标等多数分析了番木瓜环斑病病株的田间分布类型,并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初步探讨了此病的流行特征。结果表明病株在田间的分布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在流行初期,病株呈随机分布,随后呈聚集分布,到后期则趋于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水稻白叶枯病病丛,病株和病叶的空间格局及其田间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病株和病叶在田间的分布均呈聚集格局,其中前者属于一般的负二项分布,后者属于具有共通k值的负二项分布;病丛的分布在所测密度范围内(2.7176-5.9041病丛/样方,即病丛率为45.29%~98.40%) 呈均匀格局;田间抽样效果以Z字形取样法最佳,而目前测报上在本田期所采用的3点取样法最差;取样54丛的调查效果也较常用的27丛显著为优.据此,作者建议,大田调查时最好采用Z字形抽样法取样54丛,以提高调查测报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小白菜花叶病介体蚜虫种群增长和病害流行的时空动态分别进行分析,并对介体种群增长和病害流行时空动态进行概述。田外带毒介体扩散迁入,花叶病开始发生,在病害流行初期,由于介体在本田内未建立种群,来自田外的带毒有翅蚜虫在田内随机扩散,导致病害的空间扩展迅速,病样方率逐渐上升,病株率伴随上升,每病样方多为1株病株;在病害流行前期,随着介体的进一步迁入和定殖,病害的空间扩展加快,病样方率迅速上升,样方内病株数量增加,病害严重度上升缓慢;在病害流行中期,田内介体种群密度上升,有翅介体在田内大量扩散,导致病株遍及全田,病样方率接近饱和,病害的增长以病株率上升为主;在病害流行后期,病株率接近饱和,严重度迅速上升,然后超于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