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供应短缺问题,以洪泽湖地区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掌握本地区克氏原螯虾繁殖习性的基础上,设计并建设了由700 m2大棚产卵池和50 m2加温孵化温室及若干特制网箱组成的苗种规模化繁育设施.2007年9月分批次将16 443只成熟的克氏原螯虾亲虾放入大棚产卵池特制网箱,通过降低光照、微孔增氧、循环流水等措施,先后获得抱卵虾6 053只,平均抱卵率为45.7%;抱卵虾移入温室后,在控温、流水条件下孵化,获得了平均体长0.88 cm的稚虾76.9万尾,平均孵化率为81.1%.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工厂化繁育的关键技术,利用玻璃缸和塑料温棚水泥池开展了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抱卵虾孵化及幼苗对冬季低温条件耐受能力的研究。采用提前放养亲虾、强化培育、搭建三角形四隔层垒起隐蔽物、孵化网袋、培育丰年虫开口饵料及适时出苗等技术措施,进行了195 d的试验。试验结果,克氏原螯虾亲虾的培育成活率达73.59 %,抱卵率达76.11 %,平均每平方米育成体长1~2 cm的幼苗2 300尾,孵化后亲虾的成活率达93.7 %;克氏原螯虾雌雄亲本选自不同水域,对亲虾培育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杂交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自交组(P<0.05);体长1~2 cm和2~3 cm的克氏原螯虾幼苗拥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可以在室外水泥池、池塘等生境中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3.
在小池塘(面积小于667m2)采用"七操作一体"的克氏原螯虾仿生态繁殖操作法,亲虾成熟度、抱卵量、抱卵指数、抱卵率、亲虾成活率和单位面积出苗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抱卵量626粒/尾、抱卵指数20.4粒/g,比鄱阳湖亲虾(体长9.2 cm的雌虾)的抱卵量和抱卵指数,分别提高了174.6%和230.1%;仿生态池幼虾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4.
采用仿生态技术,在池塘(单口面积2000-4000 m2)进行克氏原螯虾繁殖育苗,每667 m2生产虾苗26.35万尾,抱卵率88.4%,抱卵量501粒/尾;亲虾成活率90.8%.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水草、螺蛳、水草+螺蛳三种投喂方式对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草+螺蛳组的克氏原螯虾(雌虾体长9.5cm)的抱卵量826粒/尾,显著高于水草组、螺蛳组(P<0.05),成熟度5.95%、抱卵指数19.20粒/g、亲虾成活率89.66%、抱卵率79.31%,结果均高于投喂水草组或螺蛳组。显然,植物性和动物性饵料混合喂养更有利于促进克氏原螯虾雌虾性腺发育及提高亲虾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宋光同  丁凤琴  陈静  武松  汪翔 《水产科学》2012,31(9):549-553
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原理,不考虑交互作用,选择L9(3~4)正交表,研究了亲虾规格、隐蔽物、光照度及放养密度4个因素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成活率、抱卵率、产卵量的影响,试验历时57d。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亲虾规格对抱卵量影响显著(P0.05),且规格为35~50g亲虾的平均抱卵量为489.8粒/尾,分别较25~30g、30~35g高20.8%、11.6%;不同隐蔽物种类对亲虾的成活率影响显著(P0.05),使用"水草+石棉瓦+砖块"作为隐蔽物,亲虾平均成活率为95.69%,分别较"水草+石棉瓦+PVC管"、"三角形栖息物"高9.6%、3.5%;光照度为50~500lx,亲虾的平均抱卵量为467.17粒/尾,高于其他两个光照度水平;放养密度为20尾/m2,亲虾的平均抱卵率为64.98%,高于其他两个密度水平。因此,亲虾规格为35~50g、隐蔽物种类为‘水草+石棉瓦+砖块’、光照度为50~500lx、放养密度为20尾/m2"组合有利于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效果。  相似文献   

7.
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福尔马林、高锰酸钾、食盐、聚维酮碘和溴氯海因等5种常用的水产药物对克氏原螯虾亲虾进行消毒试验,测定亲虾的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用这5种药物对克氏原螫虾亲虾浸泡消毒后,亲虾的成活率分别为55%、70%、35%、40%和45%.由此可以看出,采用高锰酸钾消毒可较好地提高克氏原螯虾亲虾的成活率.再采用盐水诱导、雌虾去单侧眼柄诱导和盐水刺激+雌虾去眼柄双重诱导等三种方式对克氏原螯虾亲虾进行人工诱导,促进其性腺发育,以探讨不同人工诱导方式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抱卵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这三种诱导方式,亲虾的抱卵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0%、31%和39%.采用双重诱导方式的平均产卵率要高于单因子诱导方式,其诱导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克氏原螯虾亲虾最适宜培育方式,课题组于2008年8月下旬进行了土池塘、水泥池和网箱三种培育方式的试验.土池塘抱卵亲虾平均抱卵数为137粒,受精率93.8%;水泥池为114粒,85.4%;网箱为102粒,85.8%.结果表明水泥池和网箱培育不够理想,最适宜的培育方式是池塘培育.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和测量270尾雌性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建立了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生殖群体的平均体长、体重、性腺重及肝脏重的统计值,并利用抱卵量、抱卵指数等生态学参数建立性腺发育模型。结果表明,雌虾体长在6.5cm~11.4cm之间,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021L3.343;观察到最大抱卵量为6...  相似文献   

10.
栖息环境对克氏原螯虾抱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口池各放克氏原螯虾100尾,分别给予不同的栖息环境,对人工创造生态环境对克氏原螯虾抱卵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认为池塘具备良好的土质洞穴环境可明显地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仿野生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karkii)繁殖生态条件,利用水泥池设置不同洞穴和覆盖不同水草进行克氏原螯虾批量产卵试验。在人工洞穴研究试验中,使用石棉瓦洞穴的克氏原螯虾抱卵率最高,最终抱卵率可达到75%,其次是砖制洞穴65%,再次是管道洞穴62.5%,无洞穴组抱卵率最低为45%。在水草研究试验中,使用水葫芦水草的克氏原螯虾抱卵率最高75%,水花生为62.5%,不设水草最差为27.5%。  相似文献   

12.
红螯螯虾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育出全长2cm以上虾苗百余万尾,每只抱卵虾每次能出苗100-300尾。介绍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幼培育及幼体培育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克氏原螯虾仿生态繁殖池的布草技术,采用栽植品种相同、面积不同的水草和品种不同、面积相同的水草两种方式进行仿生态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土池中栽植不同面积的水草与亲虾的成熟度、抱卵量、抱卵率和存活率间均呈极显著相关(R>R0.01);当亲虾的放养量为150 kg/667 m2,水草栽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40%时,亲虾的成熟度、抱卵量、抱卵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大值。混合栽植水草与栽植单一种类的水草之间,克氏原螯虾亲虾的成熟度差异极显著(P<0.01),抱卵量、抱卵率、存活率均差异显著(P<0.05)。混合栽植水草优于栽植单一种类的水草。  相似文献   

14.
克氏原螯虾抱卵与非抱卵孵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抱卵与非抱卵孵化过程。详细描述了两者卵色变化情况,并对抱卵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工诱导克氏原螯虾同步产卵试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2005年在水泥池采用“控制光照、控制水温、控制水位、改善水质、加强投喂”的方法人工诱导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同步批量产卵。经诱导的虾在36 d的时间里共有1006尾雌虾产卵,平均抱卵率达81.0%,而未采用人工诱导的雌虾平均抱卵率只有30.6%。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将体质量20~40g的克氏原螯虾饲养在50cm×40cm×40cm的水族箱中,投喂7种饲料:基础饲料(对照组,试验饲料1);基础饲料+0.5%维生素C+0.02%维生素E+8%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6%秘鲁鱼油和2%大豆卵磷脂)(试验饲料2);基础饲料+0.5%维生素C+0.02%维生素E(试验饲料3);基础饲料+8%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试验饲料4);基础饲料+0.02%维生素E(试验饲料5);基础饲料+0.5%维生素C(试验饲料6);2#青虾全价颗粒饲料(粗蛋白≥30%)(试验饲料7),每组饲料设置3个重复,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E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克氏原螯虾培育成活率、抱卵率、抱卵量及孵化率的影响。76d的繁育结果表明,7组试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亲虾的培育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饲料2组亲虾的抱卵率(75%)和孵化率(82.8%)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2组、3组、5组、6组亲虾的相对抱卵量差异不明显(P0.05),显著高于饲料4组(仅添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1组(P0.05),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的饲料3组的亲虾相对抱卵量最高,亲虾平均抱卵18粒/g,仅添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4组,亲虾培育成活率及相对抱卵量较低。结果表明,维生素C、维生素E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交互作用,能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技术,在非繁殖季节的冬季,采用温度和光照相结合的诱导技术,在试验室内进行了澳大利亚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70d后雌虾的抱卵率达到97.2%,3月上旬即已孵出虾苗,比自然条件下早出苗90~100d,每尾亲虾的平均出苗数为517尾。  相似文献   

18.
克氏原螯虾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大棚土池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克氏原螯虾的亲虾培育和人工育苗试验,育苗池总面积为2744 m2.2007年9月份共收捕亲虾1 368 kg(其中雄虾342 kg、雌虾1 026 kg),规格25~40 g.设置了两种亲虾投放密度(分别为10尾/m2和20尾/m2),雌、雄性比均为3:1.试验结果:从9月份亲虾培育管理起到翌年3月份出苗,亲虾死亡率为58.6%;共计出苗50余万尾,平均单位产苗量为203尾/m2.高密度亲虾组的虾苗数量并未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9.
把克氏原螯虾抱卵亲虾,在不同的遮蔽物下进行孵化,研究不同遮蔽物对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枝和棕榈皮为遮蔽物的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率显著高于枯树叶、稻草、和泥巴为遮蔽物的孵化率,分别达到84.75%和81.08%。以稻草为遮蔽物的受精卵孵化率最低,为6.32%。  相似文献   

20.
熊青海  韦维婷  夏爱军  黄成 《水产科技情报》2011,38(3):109-111, 114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在离体条件和抱卵条件下的孵化成功率,以及仔虾在与雌性亲虾隔离和共栖条件下的存活与生长情况,以探讨克氏原螯虾母性抚育行为和食仔行为对子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亲虾抚育可以显著(P<0.05)提高受精卵的孵化成功率;雌性食仔行为对仔虾的体长和体长变异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会显著降低(P<0.05)仔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