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5个燕麦品种对麦无网长管蚜为主的蚜虫自然混合种群的抗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的燕麦品种对蚜虫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白燕3号为免疫品种,高抗的品种有青海444、白燕4号等6个品种;Pauc、白燕6号等7个品种为抗虫品种;9401-2-1等3个品种为中抗品种;青引1号、青引2号等7个品种为感虫品种;草坝1号为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2.
对无菌苗根部接种法的接种条件进行了筛选,应用FO-3菌株、接种2ml菌液的方法对62个苜蓿品种(含北美苜蓿协会抗根腐病评价的标准对照品种)进行根腐病的抗病性评价,并初步筛选我国的抗根腐病评价标准对照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根腐病的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Moapa 69、VERNEMA、Southern Special和WAPH-1的抗病性相对较强,北疆、图牧1号和公农1号的抗病性相对较差.聚类分析表明,62个苜蓿品种大致分为三类:4个品种为抗病品种,31个品种为中抗品种,27个品种为感病品种;3个标准对照品种均分在上述三类中,对其他59个苜蓿品种进行我国抗根腐病评价标准品种的筛选,初步筛选出VERNEMA、公农2号和北林203为抗病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标准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3.
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品种比较试验田,以发病率为指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苜蓿病害抗病性评价的分级标准,比较了国内外48个苜蓿品种对褐斑病、霜霉病和锐顶镰刀菌根腐病的抗病性,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抗病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表现是UC-1465为高抗(HR)品种,UC-1887为抗病(R)品种,Siriver与Trifecta为中抗(MR)品种,Avrora、Hunter River、Saranac AR为低抗(LR)品种,其余41个品种均为感病(S)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表现是48个苜蓿品种均为高抗(HR)品种;对锐顶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表现是48个苜蓿品种均为高抗(HR)品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Vertus、中兰1号和新牧1号对褐斑病、霜霉病和锐顶镰刀菌根腐病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性,为高抗品种;UC-1887、UC-1465和Saranac AR对褐斑病、霜霉病和锐顶镰刀菌根腐病的抗病性均较差,为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我国籽鹅品种资源现状,详细描述了籽鹅品种的生理特性及特征,并对籽鹅品种的历史形成过程和品种的社会重要性进行了叙述。通过对籽鹅品种选育、生产性能和基础理论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深入了解了籽鹅品种的社会地位、品种优势、品种及杂交品系利用现状,同时对今后籽鹅的研究方向及产业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新蚕品种引进与推广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良蚕品种是蚕茧生产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为适应市场要求,近年来,启东市积极引进试养了十多对蚕品种,本着对春用品种产质量优于原当家品种,秋用品种抗性强于原当家品种、产量稳定、茧丝质优于原当家品种的目标,对各对引进新品种进行了适应性筛选。通过引进、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了“菁松×皓月”、“锡芳×春蕾”、“苏菊×明虎”、“黄海×苏春”等适宜品种,共推广新品种蚕种246089张,增产蚕茧901·39吨,2004年已全面推广饲养新蚕品种,促进了全市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1品种引进筛选1·1筛选方法引进的新蚕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  相似文献   

6.
1选好杂交品种及个体杂交的目的是创造新类型,培育新品种,新类型的性状取决于所采用的亲本品种,所以,要对杂交用亲本品种选准、选好。选准、选好就应做好以下2方面的工作,一是所选用亲本品种,应对其严格分析,掌握尽可能多的资源,如生产性能、品种特性、品种形成的历史等;同时,应该对所选用的品种逐一明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蚕丝业对蚕品种的需求趋向多元化,特殊蚕品种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尚未见特殊蚕品种审定的研究报道。概述了目前我国特殊蚕品种培育应用现状,包括抗性蚕品种、雄蚕品种、三眠蚕品种、粗纤度蚕品种、彩色茧蚕品种等;提出了特殊蚕品种的鉴定方法,各类特殊蚕品种的审定指标,以期为开展特殊蚕品种的鉴定审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优良蚕品种是蚕茧生产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由于育成品种的特性限制和品种的自然退化,江苏省在近年全面淘汰以苏5×苏6为代表的原当家蚕品种.启东市作为全省十大蚕区县市之一,为适应市场要求,近年来积极引进试养了10多对蚕品种,针对启东滨江临海的区位特点、土质特点、气候条件和原有蚕茧质量基础较好、对蚕品种的选择要求较高的实际情况,本着对春用品种产质量优于原当家品种,秋用品种抗性强于原当家品种、茧丝质优于原当家品种的目标,对各对引进的新品种地方适应性进行下筛选.通过引进、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了菁松×皓月、锡芳×春蕾、苏·菊×明·虎、黄海×苏春等适宜品种,共推广饲养了新品种蚕种246089张,增产蚕茧901.39t,总增社会效益2533.63万元,2004年全面推广饲养了新品种蚕种,确保了全市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大量引进外来高产品种改良地方品种,使我国地方畜禽品种逐渐消失,有些品种资源已濒临灭绝。因此,开展地方畜禽品种资源调查,加强对现有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3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国品审〔2010〕3号文发出"关于成立国家蚕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的通知"。国家蚕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17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国家级蚕品种审定工作,对已完成品种试验的蚕品种进行初审,并对蚕品种的资源保护和利用、选育、鉴定、繁育、推广和产业发展进行指导。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国家级蚕品种试验组织单位,负责组织国家级蚕品种试验,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1968~2005年浙江蚕种出库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推广蚕品种的定义。在此期间浙江推广蚕品种有27对,其中主要推广品种14对。指出建国以来蚕品种更新经历了六个阶段。总结了蚕品种更新中经济性状的变化、季节布局的变化、品种来源的变化和更新周期等特点。回顾了浙江家蚕育种工作的进展,分析了推广秋种春养的原因,对蚕品种的选育目标,蚕品种的分类和如何加强育种工作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以3个抗寒性较强的燕麦品种华岭444,青永久409和陇燕2号为材料,研究了播种量和播种期交互作用对甘肃高寒牧区燕麦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及其相互间的交互作用对燕麦的生产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燕麦品种的生育期有显著差异,播种量和播种期对3个燕麦品种的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参试3个燕麦品种的株高差异较大,播种量和播种期,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株高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量增大,株高逐渐降低;品种与播种量的交互作用对干草产量影响不显著,而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品种(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期、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对燕麦干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选择适宜品种为青永久409燕麦,进行合理密植(225kg/hm2)和适时播种(5月10日),是获得较高草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若干家蚕基础品种的耐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家蚕高茧层率基础品种进行了三种浓度的NaF溶液添食,以氟敏指数作度量指标对其进行耐氟性测定。结果表明,122、126、239三个品种耐氟性强,125、131、226三个品种耐氟性弱,129、230、232、241四个品种的耐氟性一般。不同品种之间的耐氟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同一品种对不同NaF浓度的敏感性亦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生物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对不同苜蓿品种的茎、叶及总生物量生长动态的研究表明,在一个生育期内,苜蓿的茎、叶及总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符合逻辑斯蒂曲线。在该试验条件下,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的生物量积累潜力不同,中秋眠级数的苜蓿品种生物量积累的潜力最大,其次为低秋眠级数的苜蓿品种,高秋眠级数的苜蓿品种生物量积累的潜力最小;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不同,高秋眠级数的苜蓿品种对环境的敏感程度大于低秋眠级数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对3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病毒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技术检测鉴定各紫花苜蓿品种中的病毒种类,并测定了各紫花苜蓿品种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株高、相对单株干重、相对茎秆直径、相对叶面积、相对叶长和相对叶宽,综合比较各紫花苜蓿品种的抗性,并对部分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个紫花苜蓿品种均只受到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 AMV)的侵染,所有紫花苜蓿品种的田间发病率均超过94%,病情指数范围为31.53~55.50;30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抗性较强的品种有1个,为射手2号,抗性一般的品种有6个,其余23个品种的抗性较差,分别占供试品种的3.33%,20.00%和76.6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抗性较强的射手2号与其他紫花苜蓿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与其杂交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6.
<正> 1989年4月3日至6日,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重庆举行了第八次会议。会议通过了第一批全国桑品种鉴定总结报告和1987—1988年家蚕品种审定结果报告,对25个桑树品种、8对家蚕品种的试验资料进行了审议,认为其中11个桑树品种和3对家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可以推广。这些品种是,可供长江流域试栽、推广的新桑品种育15号、育237号、育2号、7307、璜桑14号;可供黄河流域试栽、推广的新桑品种选792;可供珠江流域试栽、推广的伦教40号、塘10×伦109号、试11号;可供  相似文献   

17.
按照《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桑蚕新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要求,山西省蚕桑研究所2009年春对山东省蚕业研究所2对桑蚕品种、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2对桑蚕品种及本所1对桑蚕品种,从虫质、茧质及丝质成绩三个方面进行了实验室鉴定,初步鉴定的结果表明:5对家蚕品种具有上车率高、茧丝长长、解舒好特点,品种其它性状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利用SSR标记鉴定家蚕不同系统的品种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能够区分中国系统和日本系统的分子标记对品种鉴定和杂交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了17对微卫星标记(SSR)引物,对7个中系品种、7个日系品种和3个欧系品种及1个中系×日系杂交种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筛选出15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其中11对SSR引物在中系品种和日系品种间具有多态性,同时获得2个理想的SSR位点,其组合完全可以对供试的中系品种和日系品种进行鉴定。引物FL1148在中系的7个品种间的条带基本一致,在日系的7个品种间,除保存品种6048外,均具有一致的带型,保存品种6048具有和7个中系品种一致的带型,引物FL1113在6048和7个中系品种间的带型均不相同。引物FL1148和FL1125的PIC值分别为0.654、0.785,说明SSR标记引物FL1125能对家蚕品种进行有效鉴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对3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病毒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技术检测鉴定各紫花苜蓿品种中的病毒种类,并测定了各紫花苜蓿品种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株高、相对单株干重、相对茎秆直径、相对叶面积、相对叶长和相对叶宽,综合比较各紫花苜蓿品种的抗性,并对部分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个紫花苜蓿品种均只受到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 AMV)的侵染,所有紫花苜蓿品种的田间发病率均超过94%,病情指数范围为31.53~55.50;30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抗性较强的品种有1个,为射手2号,抗性一般的品种有6个,其余23个品种的抗性较差,分别占供试品种的3.33%,20.00%和76.6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抗性较强的射手2号与其他紫花苜蓿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与其杂交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前伊犁州直及农四师引进了多个肉羊品种,有中国美利奴羊肉用品系、萨福克等,但由于对其适应性及改良本地品种的效果还没做过系统研究,品种虽多,可还没找出适合本地、改良效果明显的主导品种。为更好地利用这些肉用羊品种,首先要了解它们对本地不同品种羊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