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菜薹在北京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璐璐  王岩 《蔬菜》1991,(4):10-11
紫菜薹(Red tsai-tai)又叫红薹菜,红油菜薹等,其学名Brassica oampestrsi L. var. purpurea Bailey,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以采收柔嫩的花薹为商品。紫菜薹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湖北武汉和四川成都栽培较多,是武汉市的特色蔬菜,北京有少  相似文献   

2.
薹菜(BrasicacampestrisL.sp.chinensisMakinovar.tai-tsaiHort)作为一种绿叶蔬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其叶、薹、根均可食用,在鲁中南地区有较广泛的栽培,为群众所喜食。若将其假植软...  相似文献   

3.
菜薹和薹菜均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起源于中国,由白菜易抽薹材料经长期选择和栽培驯化而来。  相似文献   

4.
涡阳薹干是我国名特产蔬菜之一,属于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属莴笋中 一个尖叶、青杆、根棒妆品种(俗称薹子、薹菜)。因用其肉质茎经创皮、利条晾晒制成干菜,因此而得名薹干。又因在清乾隆年 间被纳为宫廷佳肴,故又名“贡菜”。 过去,涡阳只生产秋薹干,而对春薹干 从未进行研究和生产。为挖掘生产潜力,发 挥名特产优势,增加产量,以适应国内外市 场需要,从1984年开始,我们用三年时间, 对春薹干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获得成功。同 时进行推广应用,深受薹农欢迎。目前春薹 干与秋薹干系采用同一品种。在栽培加工技 术上,二者虽有相似之处,但也…  相似文献   

5.
薹用不结球白菜(薹菜)以菜心、红菜薹为代表,起源于中国,在岭南和长江流域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以迟菜心、秋香828、中薹1号为代表的专业薹菜的选育及推广带动了新型薹菜品种的发展,未来丰产、优质和抗性仍然是新品种选育的3大主题,但能够满足周年供应、满足规模化种植、适应机械化种植采收的品种将更受欢迎.薹菜将向专业化、优质...  相似文献   

6.
菜薹新品种秋薹1号是利用苏州市蔬菜研究所自有的雄性不育系技术配制的新型菜薹杂种一代,父本为广东菜心类型的自交系,母本是早薹苏州青的雄性不育系。杂种一代株型直立,抽薹整齐、迅速,薹形美观,薹叶肥大,薹色青绿,薹质细腻、甜糯,风味独特。适时播种仅需39-41d即可采收,主薹采收后,可继续采收侧薹30-40d,每667m2产量可达1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7.
西蓝薹又叫小小青花菜、青花笋、芦笋型青花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西蓝薹颜色翠绿,肉质脆嫩,风味好,营养丰富且富含青花菜中的花青素成分,是一种美味与营养完美结合的高品质、高档次的功能型绿色蔬菜.  相似文献   

8.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实用防治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华根 《蔬菜》2008,(2):20-21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对蔬菜产量危害严重的病害,是目前十字花科蔬菜中流行的一种土传病害.此病在我国发生分布较广,尤其在我国的云南省(40余个县)、四川省等南方省份蔬菜种植地发病较重,专门危害十字花科的白菜、青菜、芥菜、薹菜、萝卜、甘蓝、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感病后,导致根和茎吸收传导养分受阻,生长不良、萎蔫、矮化,产量和品质受损,以致减产,严重的导致绝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徐溟  王若莺 《中国蔬菜》1981,1(10):109-110
冬薹为早抽薹型苏州青新品种,早熟性和耐寒性好,定植后65 d(天)即可抽薹,可 满足元旦、春节市场需求。主薹粗2.7 cm,主薹单薹质量103 g,侧薹萌发率100%,平均 每667 m2 产量1 320.9 kg;薹形整齐美观,薹叶肥大,薹色青绿,口感细腻、甜糯,风味独 特,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0.
薹菜的花粉形态及其演化和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4个薹菜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薹菜品种中‘南京小叶’薹菜的极轴最长,‘花叶薹菜’的极轴最短;品种之间赤道轴的长短差异不明显。花粉形态较为单一,均呈长球形,萌发沟较长,属于N3P4C5型花粉。4个薹菜品种的花粉壁表面均具有清晰的网状纹饰,但网脊宽窄不一,不同品种间网脊的宽窄及网孔大小、形状等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表明‘南京小叶’薹菜和‘麻叶黑菜’亲缘关系较近,‘京研薹菜’其次,而‘花叶薹菜’单独聚在一起。花粉特征与表型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红菜薹别名紫菜薹、油菜薹、红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种中的一个亚种(Brassi-ca.campestris.L.ssp.parpurea),染色体数2n=2x=2o。紫菜薹是我国的特产蔬菜,起源于长江流域中部,湖南长沙、湘潭、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紫菜薹被作为优质高档菜引种到全国各地栽种。红菜薹对春化低温要求不严,不需低温就能春化起薹,花薹紫色或紫红色,花薹肥嫩,为食用部分。红菜薹色泽鲜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长江流域秋冬季节的佳蔬。其腋芽萌发力强,侧薹发生多,能持续采…  相似文献   

12.
薹用韭菜     
薹用韭菜(又称韭菜花)系江西省吉安市的特产.其抽生出的花薹嫩绿可口,香味浓郁,质脆无渣.近年来,产品畅销南昌、赣州等地,倍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夏秋蔬菜市场上走俏的高档蔬菜.特征特性植株半直立,株高26—30cm,分蘖能力强,叶片较粗硬,叶色深绿.花薹近圆形而实心,茎粗0.5—0.7cm,薹长32—35cm.花苞呈椭圆形,长1.5一2.0cm.花薹具有连续抽生的特性,自6月上旬开始抽生,一直可持续到9月下旬.抽薹最适温度为:白天28—33℃,夜间25℃左右.一般亩产量1500—2000kg,产值6000元左右,纯收入3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广西菜心品种应用现状和新优品种推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心,又称菜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中以花薹为产品的一个变种,原产于我国南部,是典型的南方特色蔬菜。菜心品种资源丰富,生长周期短,在南方各省市均能周年生产,在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种植区域以城市周边菜区为主,种植效益比较可观。  相似文献   

14.
专用型薹用油菜品种介绍及市场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Brassica napus L.),又叫芸薹菜、苦菜,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所结菜籽为优良榨油原料。我国栽培的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为二年生作物。一般在秋季播种育苗,次年5月收获菜籽;春播秋收的一年生油菜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地区、甘肃、青海和内蒙古等地。因油菜抽出花薹即油菜薹,口感脆嫩、略带苦味,风味独特,营养价值和食疗效果俱佳,堪称健康食品,逐渐为人们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薹菜进行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薹菜为二倍体,染色体数2n=20,核型公式为K(2n)=2X=20=7M+2T+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0=2L+4M2+4S,染色体组型为2A型。  相似文献   

16.
薹干别名"贡菜",是邳州市地方特色蔬菜,据史料记载有300多年种植历史.邳薹2号是邳州市农林局蔬菜所和占城镇农技站从邳州地方品种中经系统选育而成,2003年经徐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群众称其为"青不老".  相似文献   

17.
薹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的鉴定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HPLC的方法,以‘京研薹菜’、‘南京小叶薹菜’、‘花叶薹菜’和‘小叶薹菜’4个品种为试材,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对不同品种、不同食用部位(叶片、叶柄)以及不同的生长季节(春季和秋季)薹菜中的硫苷成分和含量进行了研究。4个品种均含有8种硫苷成分,分别为2-羟基-3-丁烯基硫苷、3-丁烯基硫苷、 4-羟基-3-吲哚基甲基硫苷、 4-戊烯基硫苷、2-苯基乙基硫苷、吲哚-3-甲基硫苷、1-甲氧基-3-吲哚基甲基硫苷和 4-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苷。各品种叶片中的硫苷含量显著高于叶柄;秋季栽培薹菜的硫苷含量高于春季;品种之间所含硫苷成分虽然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高档蔬菜新宠——西兰花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兰花薹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型蔬菜品种,是西兰花与芥兰杂交的杂交种。西兰花薹食用器官是花薹,它既具有芥兰般对高温的适应性、分枝性和口感等特征,也具有西兰花的风味,口感更是优于西兰花。西兰花薹是国内外高档蔬菜新宠,也是种植业效益显著的划时代品种。  相似文献   

19.
小菜蛾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危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在十字花科蔬菜种植区,小菜蛾常年发生,严重制约了当地蔬菜产业的生产安全与发展。尽管小菜蛾的抗药性发展迅速、抗药普广,但在生产过程中仍是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15%茚虫威悬浮剂(安打)是防治小菜蛾的常规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20.
袁旭 《长江蔬菜》2022,(9):62-66
亚非西兰薹是亚非种业精心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成熟西兰薹蕾粒紧实,薹枝嫩绿,薹径2 cm左右,长10~20 cm.维生素C含量高达74 mg/100 g,硒含量高达0.3 mg/kg.研究发现,西兰薹的抗癌物质含量比普通西兰花高出10倍.现总结武汉地区秋季栽培的亚非西兰薹常见病虫害及其科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