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纤维品质指标形成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棉纤维品质形成的准确模拟对构建棉花生长模拟系统及优质高产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棉铃发育的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发育进程的尺度,通过量化品种效应及水分、日均温和日温差等生态因子对棉纤维品质指标形成的影响,构建了预测棉纤维伸长、比强度增加和纤维素积累的模拟模型。利用不同生态点不同日均温和日温差条件以及不同水分处理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纤维素含量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1.15 mm,1.03 cN·tex-1和4.37%,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棉纤维品质改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乾浩 《棉花学报》2000,12(3):159-163
本文简要地评述了棉纤维特异性表达基因和棉花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棉纤维伸长有关的基因主要有GhCAP和pGhEXl,与棉纤维次生壁加厚有关的基因主要有H6、Fb-E6和FSl8A等,但这些基因的精确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棉花celA是从第一个高等植物中克隆出的编码纤维素合成酶催化亚基的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抗除草剂基因和这些与纤维发育有关的基因导入棉花,不但可改良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增强棉花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棉纤维超分子结构及与纤维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纤维发育过程中,结晶度和横向晶粒尺寸变化较为明显,随着纤维的发育,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结晶度不断提高。不同基因型间,正常成熟纤维的结晶度和横向晶粒尺寸差异很小,与纤维强度相关不显著;而取向参数差异较大,与比强度相关显著。不同开花期棉铃发育的环境温度不同,其纤维结晶度、横向晶粒尺寸和取向参数也不一样。不同的温度条件对α角影响较大,但对φ角和ψ角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没有影响。棉纤维超分子结构与纤维品质指标关系密切。正在发育中的纤维细胞结晶度和横向晶粒尺寸均随着纤维细胞的发育逐渐增大,对纤维比强度影响较显著。而成熟纤维,因纤维素沉积已经结束,结晶度和横向晶粒尺寸比较接近,对纤维强度影响较小;取向参数对纤维强力的影响较大,分散角、螺旋角越小,取向度越高,所形成的纤维强度就越高,纤维品质好。今后在育种工作中应结合纤维超分子结构培育高品质棉花品种,有利于提高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气象因子对棉纤维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在气象因子对棉纤维品质影响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初步分析了应当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棉纤维主要品质性状的气象生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1994—1995年在陕西杨陵和山东的鄄城、泰安、东营以及2001—2002年在长江流域棉花品种试验区域进行的试验资料,在不考虑土壤、栽培调控等因素的前提下,确定棉花铃期日均最低温、日均最高温和相对湿度、夜均温和日均降水量分别是影响棉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建立了基于铃期关键气象因子对棉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麦克隆值的气象生态模型。上述模型既强调了遗传性对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决定作用,也体现了气象生态因子的作用。棉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麦克隆值气象生态模型RMSE分别为0.985 mm、1.003 cN·tex-1和0.233,模拟值与观测值1:1直方图吻合度好,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随温度降低纤维伸长最大值降低,伸长期延长;夜间温度对纤维伸长的影响大于日均温。纤维断裂比强度随铃龄增大而升高;相同铃龄随温度下降断裂比强度降低。随纤维发育,纤维成熟度升高;随温度降低,成熟度随铃龄增大增幅降低,相同铃龄随温度下降成熟度值呈下降趋势。细度随纤维发育逐渐减小,全铃期夜均温16.7℃和≥15℃有效积温1142.9℃是细度变化临界点,低于该温度时细度随纤维发育降低缓慢;相同铃龄随温度下降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转兔角蛋白基因改良棉纤维品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通过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将E6启动子驱动的兔角蛋白基因导入高产棉花品种苏棉16号。所用转基因表达载体还含有选择标记基因NPTⅡ(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及Gus报告基因。对转化体后代的检测结果表明,T1代有2.1%呈现Gus阳性,在Gus阳性株中84.6%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用依据E6启动子序列和兔角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的两对引物,对经过上述筛选的植株进行PCR检测,多次重复,最终确定3株结果稳定的转兔角蛋白基因棉株。从品质分析结果看,这3个株系成熟棉纤维的品质部分得到改良,尤其比强度有较大幅度提高,与转基因受体相比平均提高6.3cN·tex 1。  相似文献   

8.
利用转角蛋白基因改良棉纤维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兔毛角蛋白基因导入到SGK321双价抗虫棉中进行纤维品质的改良,对转化后代进行GUS基因及PCR检测,并经过3a的南繁北育,确定有3个阳性株系的棉纤维品质得到改良,长度当年较对照增加3.3mm,虽然年度间有一定的波动性,但后代继续保持长纤维特性,比强度当年增高的最多达6.0cN/tex,在后代的选择中,增高幅度在下降,到第三年的6世代,只比对照SGK321高2.1cN/tex。  相似文献   

9.
不同棉铃发育时期遮荫对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中棉所41和鲁棉研18两品种为试材,设计3个遮荫时期(处理Ⅰ:棉铃发育0~20 d;处理Ⅱ:棉铃发育21~40 d;处理Ⅲ:棉铃发育41 d到吐絮),研究了遮荫对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遮荫使纤维长度变短,纤维伸长期增长,CK在25 d纤维达最大长度,处理Ⅰ、处理Ⅱ分别在35 d、30 d才达到最大长度,而处理Ⅲ对纤维伸长期没有影响;各时期遮荫都降低纤维断裂比强度和纤维成熟度,但使纤维细度增加,其中处理Ⅱ对纤维比强度、纤维成熟度和纤维细度的影响最大,与CK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Ⅰ和处理Ⅲ影响较小。各时期遮荫对两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0.
棉纤维颜色与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白、绿、棕、深棕4种纤维色泽种质共7种类型的杂交组合,分析了纤维色泽和品质性状的表现差异,以及品质性状杂种优势与纤维色泽深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深棕色与绿色组合的平均超亲优势最强,白色与深棕色、深棕色与绿色组合的平均中亲优势表现较好。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麦克隆值等性状亲本差绝对值与超亲优势的简单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相关,但其中亲优势则均未达显著水平。纤维色泽与纤维长度、比强度的超亲和中亲优势的简单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1和-0.4487、-0.3978和-0.3895,均达极显著水平;纤维色泽与F1纤维长度达极显著相关,其简单相关系数为-0.6045。育种上,在保证深纤维色泽前提下提高纤维品质,可利用深棕色与绿色、绿色与绿色和棕色与绿色组合。同时利用杂种优势可以达到同步改良彩色棉的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等性状的目的。但双亲纤维色泽越深,越不利于对彩色棉进行纤维品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11.
棉花纤维品质分子育种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张天真 《棉花学报》2000,12(6):321-326
棉纤维是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随着人民群众对衣着要求的普遍提高,纺工部门引入高效快速的纺纱技术,对棉花品种的总体纤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棉花育种家除了利用常规技术外,还大规模开展了棉纤维品质改良的分子育种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克隆出的棉纤维发育基因以及外源基因开展棉纤维品质改良的转基因育种和棉纤维优质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和辅助选择育种的研究进展。同时,根据我国目前棉花品种品质水平、生产状况,提出了棉花品质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棉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研究表明,生态因子对棉纤维诸指标的影响程度,气象因子大于土壤因子。根据棉纤维品质的2.5%跨距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3项主要指标经数理统计分析,可初步划分5个棉纤维品质生态区,其分布特征是:由鄂西、鄂南向鄂东、鄂北走向,其纤维长度变短,麦克隆值增大,比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温光条件对高品质陆地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棉1号为试验品种,在江苏不同生态区设立试验点,研究温、光因子对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地点温光因子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4桃纤维品质的温光因子不同。影响纤维长度的主要是气温日较差,影响伏前桃和早秋桃比强度主要是最高温度,影响伏桃比强度的主要是日照时数和气温日较差,晚秋桃比强度则主要受最高温度和气温日较差的调控。影响伏前桃麦克隆值的主要是最低温度和日均温,对伏桃和早秋桃纤维麦克隆值有明显影响的是日照时数,影响晚秋桃麦克隆值的主要是气温日较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N素积累对高品质棉(科棉3号)干物质积累及分配、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提高盛铃期蕾铃干物重是高产的关键,盛蕾至盛花期营养器官和盛花至盛铃期各器官N素积累与盛铃期棉花蕾铃干物重呈显著正相关。伏桃产量随盛花期棉花各器官N素积累增加而显著提高,伏桃产量和早秋桃产量分别随盛铃期叶片和茎枝N素积累增加而提高,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产量随盛铃期蕾铃N素积累增加而提高。施N量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主要是影响烂铃率和纤维N代谢。综合来看,施N量过高,主要是导致烂铃率大幅度提高,对纤维长度、强度和麦克隆值等影响都大,而在适宜施N量以内,施N量增加,棉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表现为降低的趋势,而对棉纤维长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新疆高品质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遗传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9-1696×CCRI 35配置单交组合及其衍生世代,利用该组合的P1、P2、F1、F2、B1和B2 6世代群体的纤维品质性状,采用世代平均值法、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该组合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和伸长率4个纤维品质性状做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4个纤维品质性状均以加性遗传为主,同时检测出显著的上位性效应。经模型适合性检验,纤维长度和伸长率两个纤维品质性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比强度和整齐度性状符合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2)比强度和伸长率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比强度(47.80%)、伸长率(20.07%)。纤维长度和整齐度遗传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6.
EPSPS外源基因对陆地棉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学报》2015,27(5):489-493
以G6-1至G6-19等19个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棉花种质为材料,以其非转基因背景亲本中棉所49为对照,研究EPSPS外源基因导入对陆地棉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对棉花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断裂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等品质性状有显著影响;对于棉花衣分和铃重等农艺性状亦有显著的影响,衣分变异范围为30.5%~42.7%,T1和T2相关性分析表明衣分的变异为可遗传性变异,铃重最高为6.5 g,最低为4.6 g,两者相差40%。因此,转基因棉花育种研究不仅要注重目标性状的转育,还要注重非目标性状的筛选。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有色纤维基因遗传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用5个不同来源的有色纤维陆地棉材料(3个棕色棉、2个绿色棉)与2个白色棉配制10个杂交组合,分析其后代的纤维颜色遗传情况。试验表明,陆地棉有色纤维性状受不完全显性单基因控制。同时采用经测验具有良好等基因性的两对近等基因系,研究有色纤维基因对产量、品质等共15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色纤维基因对皮棉产量、衣分、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抗病性有负效应,对子指有正效应,影响程度与遗传背景有关,对子棉产量、铃重、单株成铃、株高、果枝数等性状无明显不良反映。但结合有效选择,通过杂交、回交等方法对原有色棉亲本的产量、品质性状可有一定程度的改良  相似文献   

18.
不同黄萎病级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3个抗枯耐黄棉花品种(系),在病圃研究了不同黄萎病级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病级的棉花黄萎病株使单株子棉产量降低4.82%~85.66%,单株结铃数减少3.38%~84.01%,单铃重减轻2.67%~16.74%,在分损失0.82%~7.57%。在产量各因素中,单株结铃数受病级影响最大,其次是铃重,再次是衣分。同时建立了各品种病级与单株子棉产量和单株结铃数的直线回归方程。黄萎病主要是对纤维的细度、强力、主体长度及成熟度有明显影响。病株与健株比较,病株纤维细度变细,强力降低,主体长度明显变短。  相似文献   

19.
我国短季棉50年品质育种成效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喻树迅 《棉花学报》2005,17(6):360-365
将不同年代品种纤维长度、强度、麦克隆值和整齐度进行比较,总的趋势为逐年增高。长度、强度、麦克隆值从50年代到70年代提高速度由快到慢,而后维持在一定水平。其成效与进度不如产量水平大。究其原因可能与当时育种目标、棉纺机械科技水平和皮棉收购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