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伦贝尔草原牧区为发展养羊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呼伦贝尔羊又是长期生长繁衍在这片草原上,其特点是耐寒耐粗饲、抗逆性好、生长发育快、抓膘力强,适于草原大群放牧管理和有规律性的四季放牧。在生产实践中牧民总结出各季放牧技术要点,发展生产,形成了草原畜牧业的亮点和特色。  相似文献   

2.
放牧苜蓿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苜蓿放牧草地以其成本相对低(与干草型苜蓿草地相比)、营养价值高、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优异得到了家畜生产者的青睐。长期以来苜蓿的利用一直是以生产干草为主。多数干草型品种的耐牧性并不好,因此选育耐牧性强的苜蓿品种是育种家的重要目标。国外1990年后推出的耐牧性品种不仅耐牧性强。且抗病虫害能力强、产草量高、适口性好。为此。从放牧型苜蓿品种的特点、选育指标、选育过程及放牧苜蓿品种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综述了放牧型苜蓿育种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我国放牧型苜蓿品种的选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麻鸭合群性强,食欲旺盛,善于觅食各种食物,野外放牧,不仅能够节省饲料,提高产量率,而且有益于农业生产。但鸭子野外放牧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为保证安全放枚,必须掌握以下技术问问:  相似文献   

4.
2010年lO月,甜菜收获的季节,查干屯格乡乌兰村发生一起放牧牛在收获甜菜地发生中毒,当时有13头牛有明显中毒症状。1病史放牧人介绍:牛在此甜菜地上午放牧时没有任何中毒表现,下午在地里放牧了大约2.5h后,发现有几头牛出现精神不振、肌肉震颤、步态摇晃、  相似文献   

5.
放鸭三法     
(1)一条龙放牧法。一般由2人一3人管理,牧鸭人在前面领路,助手在后方压阵,使鸭群把落谷和昆虫吃干净。(2)满天星放牧法。将鸭群驱赶到放牧地区后,让它们散开来,自由采食。宜上午进行。(3)定时放牧法。鸭群在一天中会有3-4次来食高潮,3-4次集中休息和浮游。放鸭三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上山羊是以放牧为主,而在平原农区受放牧场地的限制,阻碍了山羊饲养的发展。农区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副产品等资源优势,如能掌握一定的技术,发展山羊圈养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山羊行为学及其对生态条件的反映为基础,观察测定不同品种的山羊在浙江丘陵低山缓坡生态环境下的放牧采食行为。结果表明,马萨本三元杂种山羊善行走登高,放牧采食能力强,适应放牧饲养;同品种山羊在不同类型植被放牧,行为差异显著;山羊放牧采食效果,阴天优于晴热天,下午优于上午,越近黄昏,山羊采食越专心。  相似文献   

8.
浙江山羊放牧习性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嘉  严华棠 《家畜生态》1996,17(1):34-37
本文以山羊行为学及其对生态条件的反应为基础,观察测定不同品种的山羊在浙江丘陵低山缓坡生态环境下的放牧采食行为,结果表明,马萨本三元杂种山羊善行走登高,放牧采食能力强,适应放牧饲养,同品种山羊在不同类型植被放牧,行为差异显著,山羊放牧采食效果,阴天优于晴热天,下午优于上午,越近黄昏,山羊采食越专心。  相似文献   

9.
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生存环境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采用3种不同放牧强度(每只羊1000、1333.4、1666.8m^2)对根蘖型苜蓿 羊草混播人工草地,进行分区轮牧试验。研究表明在中、低度放牧强度下,牧草的根蘖(分蘖)率、产草量和细毛羊增重都有明显的增长,对根蘖型苜蓿的耐牧、高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草种的选择     
种草的草种和品种应按利用形式(刈剂、放牧或刈割与放牧结合)来选定。刈割利用时,牧草的产量是最重要的。为此,要选高大直立型的和营养价值随时间变化小、收获适期长的草种,放牧利用时,应选定再生能力强、耐家畜践踏、适口性强的草种。一般地说,寒地型禾本科疏从性草(鸡脚草、(?)状羊茅等)适于刈割放牧,匐匍型草种(草地早熟禾,小糠草等)适于放牧;豆科的红三叶、苜蓿适于刈割;白三叶适于刈割、放牧;高燕麦草适于调制干草。暖地型的牧草适于刈割的有:象草、无芒虎尾草等;放牧用的有巴哈雀稗、毛花雀稗。  相似文献   

11.
阙定锟 《中国家禽》2005,27(3):27-27
山地养鸡的特点是放牧。在品种选择上一定要选择适于放牧、抗病力强的土种鸡或土杂鸡,如河田鸡(注意种鸡体型、矮脚、多叉冠、毛色)。  相似文献   

12.
安西骆驼的放牧和饲养管理樊标林(甘肃省安西县畜牧站736100)安西位于甘肃西端,大部分草场为荒漠、半荒漠戈壁,生长着红柳、黑柴、梭梭、红沙、骆驼刺、黑果、白刺等上百种,为农户饲养骆驼提供了丰富的饲草资源。1骆驼的放牧管理1.1规模放牧骆驼是合群性强...  相似文献   

13.
微山麻鸭因产于微山湖而得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湖区农渔民利用湖区资源经过多年的选育形成的适于水面放牧、蛋肉兼优的地方优良鸭种.微山麻鸭体型中等、蛋大质优、觅食力强、耐粗饲、抗逆性强和适应范围广.现将微山麻鸭的放牧饲养技术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利用当地丘陵、山地草场资源,提高养羊效益,笔者现将各地的一些科学放牧经验和做法总结介绍如下。1不同季节的放牧技术1.1春季放牧春初草缺羊瘦,是一年中最难过的一关。养羊户素有“二月羊,瘦断肠;二月羊,飞过墙;二月羊,靠着墙”的谚语,说明了春季羊只瘦弱情况。此时,青草刚刚萌发,羊群最不好放牧,所以有“杨树叶露嘴,放羊人跑细腿”的说法。羊只一年长得强不强,就看这时打的底子怎么样。青草出来后就要适度跑青(放青),如果羊只“又抖身子又打挂,放羊人员喜欢煞”,证明没有把羊放累。常说“冬羊喂腿,春羊喂嘴”,就是说冬天放羊要补饲,…  相似文献   

15.
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需要牧户调整放牧强度。草地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数字技术是畜牧业提质增效的内在动力,二者结合导致的草地利用强度变化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重大,故研究数字技术采纳、草地流转对牧户载畜率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内蒙古322户纯牧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探讨数字技术对牧户放牧强度的直接效应,选择调节效应模型分析草地流转影响数字技术与放牧强度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采纳可有效降低牧户放牧强度,且在不同收入占比牧户间存在异质性;草地流转对数字技术降低牧户放牧强度具有调节效应,其中草地转入负向调节数字技术对放牧强度的抑制作用;草地转出呈正向调节效应。因此,为可持续利用草地资源,引导牧户调整放牧强度,应推广数字技术,加快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技术培训,提高牧户数字素养与技能;完善线上草地流转交易平台,加强转入草地使用情况监督;增加牧户非农生计策略选择,推动草地转出长期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悠久的养鹅历史。鹅属水禽,不但生长快、而粗饲、适应性强,适合放牧饲养;其肉质含脂肪少、味美肉鲜,是餐桌的佳肴,羽绒又是经济价值及高的加工原料。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的草场面积高达2~2.6亿hm^,水源条件好,产草量高,牧草营养丰富,可载畜5~8亿只羊单位,为养羊提供了条件。然南方群山林立、丘陵起伏,少有严寒,适宜养殖的羊是山羊,其炎热潮湿的天气又给养羊增添了不少麻烦。山区养羊的方式大致有三种:第一种以放牧为主,只少量加以补饲,第二是半放牧半舍饲型,第三种是舍饲。娄底市的农户养羊大多采用前一种,这是基于三方面原因:第一,山羊具有适宜放牧饲养的特性:机灵好动,有较好的攀登、越障能力,适应性强、合群性好、食谱广,特别喜欢采食树枝嫩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悠久的养鹅历史。鹅属水禽,不但生长快、耐粗饲、适应性强,适合放牧饲养;其肉质含脂肪少、味美肉鲜,是餐桌的佳肴,羽绒又是经济价值及高的加工原料。  相似文献   

19.
朱琳  黄文惠 《草地学报》1995,3(3):190-199
在中、高放牧强下黑麦草分蘖密度略有下降,而在低放牧强度下则有所上升。白三叶枝条密度受放牧强度影响较小。秋季的重牧使黑麦草分蘖密度极显著下降(P<0.01)。6月份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强黑麦草案死亡数显著减少(P<0.05),草地群体密度亦随之减少(P<0.05)。在秋季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黑麦草单蘖重明显减少(P<0.05)。黑麦草和白三叶的单菜(枝)重与其密度均呈强负相关(P<0.01)。白三叶的单枝重与生物量呈正相关(P<0.05)。以上分析表明,中等放牧强度(70%利用率)有利于保持合理的草地群体密度和较高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生态养鸡的主要特点是放牧,要精选地方良种,应选冠红而大、毛色光亮、皮薄、胫较细、肌肉丰满、健康无重大传染病感染、抗逆性强、适应性好、放牧力强、生产性能良好、鸡肉品质好的鸡种,如固始鸡、河田鸡、山地乌骨鸡、宫廷黄鸡、广西岑溪鸡、广西荣发鸡、鹿苑鸡、惠阳胡须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