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软条白沙和兰溪市没有命名的白沙枇杷为试材,通过对气象资料、土壤矿质营养成分、果皮厚度检测、裂果腐烂率分析,探讨浙江两个同类白沙枇杷品种裂果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为种质的亲缘关系研究奠定基础。研究表明,自然栽培条件下裂果腐烂率、单果重黄岩软条白沙分别是未命名的兰溪白沙的2.72倍、1.38倍,反之,种子数、皮厚度、果实硬度兰溪白沙却分别是黄岩软条白沙的1.36倍、1.096倍、1.22倍。兰溪白沙枇杷厚皮、硬度大、早熟,黄岩软条白沙薄皮、肉软、相对晚熟。研究分析2个白沙枇杷品种裂果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由种性差异决定,至于遗传关系的研究,有待于倍性、分子标记等手段的综合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2.
软条白沙是淳安县枇杷主栽品种,因其花期早,冬季低温冻害是影响软条白沙枇杷产量的制约因子。结合淳安县气象资料,分析不同地形地势枇杷园2018年1—2月最低温度,调查不同地形地势枇杷园的坐果率,提出从适地适栽、晚花避冻、套袋设施保温等应对低温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易裂果枇杷品种"软条白沙"和不易裂品种"大红袍"为试材,研究成熟果实果皮、果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差异。结果表明,"大红袍"果皮SOD活性显著高于"软条白沙",POD、PPO活性显著低于"软条白沙",果肉中3种酶活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观察浙江2个白沙枇杷(黄岩软条白沙和兰溪白沙)种质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对两者进行倍性、气孔检测和基于分子标记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岩软条白沙单果质量是兰溪白沙的1.38倍,而兰溪白沙的种子数、果皮厚度、果实硬度分别是黄岩软条白沙的1.36倍、1.096倍、1.22倍;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表明,两者均为二倍体;气孔检测表明,两者的气孔密度和面积大小差异显著,黄岩软条白沙气孔面积比兰溪白沙大43.4%,气孔密度比兰溪白沙小17.35%;基于简单序列重复标记的遗传聚类分析表明,黄岩软条白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0,兰溪白沙为0.45。由此可见,2个品种在成熟期的差异主要受种性和地域因素的影响,可认为是不同的栽培种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软条白沙’、‘新白1号’、‘解放钟’和‘钟津2号’等4个枇杷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的糖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枇杷成熟果实中均含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新白1号’蔗糖和果糖含量高,‘软条白沙’果糖含量最高,其次是葡萄糖,‘解放钟’果糖和蔗糖含量高,‘钟津2号’蔗糖含量最高;总糖含量高低依次是‘新白1号’‘钟津2号’‘解放钟’‘软条白沙’,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果皮中的糖含量低于果肉,‘新白1号’和‘软条白沙’果顶中的总糖含量最高,‘解放钟’和‘钟津2号’果基中的总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延长枇杷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对浙江主栽的软条白沙、大红袍枇杷果实进行果膏加工适应性和品质性状比较研究,筛选适宜品种,并研究果浆加酶处理和浓缩程度对该品种果实出汁率,果膏出膏率,总酸、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自由基清除能力,色度值和感官评分的影响,确定果膏加工的关键工艺。结果表明,软条白沙枇杷的出汁率为53.18%,出膏率为20.54%,果膏总酸含量为6.70 g·L-1;大红袍枇杷的出汁率为39.88%,出膏率为15.23%,果膏总酸含量为7.64 g·L-1,故软条白沙枇杷的加工适应性较好。软条白沙枇杷打浆后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出膏率可提高6.35百分点;果膏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自由基清除能力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而提高,从50%浓缩至80%,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242%和211%,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 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1.88、15.26百分点。综合考虑品质性状、产率和节能,建议枇杷果膏加工宜选择软条白沙枇杷为原料,榨汁前加酶处理,将果膏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70%。  相似文献   

7.
正宾川枇杷病虫害防治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为害枇杷的害虫种类繁多,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药剂。重点对枇杷缩果病、炭疽病、细菌性褐斑病、心腐病、灰霉病等枇杷果实病害进行防治,同时对枇杷根茎腐烂病和枇杷叶斑病等以及蓟马、桃蛀螟等害虫进行防治。1病害防治1.1叶斑类病真菌病害,包括灰斑病、斑点病和角斑病等3种叶片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引起早期落叶,也危害  相似文献   

8.
枇杷属于蔷薇科枇杷属植物,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树种。其主要品种有大五星、软条白沙、解放钟、洛阳青、安徽大红袍、早钟六号等。  相似文献   

9.
枇杷大棚栽培湿度大 ,温度适宜 ,有利于病害发生 ,叶斑病和灰霉病是其中两大病害。通过 1997- 2 0 0 1年的观察调查 ,初步掌握了枇杷大棚栽培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1 病害的发生规律1 1 枇杷叶斑病叶斑病是叶片斑点病、角斑病和灰斑病的总称 ,常在叶片上混合发生。叶片发病后 ,随着病斑扩大 ,互相连接成不规则状 ,难以区分 ,严重时病斑周围失绿、黄化、脱落。斑点病、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 ,灰斑病除为害叶片外 ,还为害果实。果实发病时 ,初为紫褐色圆形斑点 ,病斑迅速发展后 ,呈明显凹陷 ,影响食用。大棚内温度 15 - 2 5℃ ,相对湿度80…  相似文献   

10.
苹果密蛎蚧在“白沙”枇杷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白沙”枇杷的产量及品质,为果农防治苹果密蛎蚧提供依据,介绍了“白沙”枇杷上苹果密蛎蚧的危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丽水丰富枇杷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一个抗性好、品质优、可食率高的白沙枇杷新品系太平白枇杷.与浙江省主栽白沙枇杷品种宁海白相比,该新品系具有花期长、成熟期早、抗皱果病、日灼病等特性,适于山地栽植.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白沙枇杷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沙枇杷以优良的品质而被冠为枇杷中的精品,江苏省是我国白沙枇杷主产区之一。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江苏地区白沙枇杷丰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选择良种,合理建园与定植;科学矮化整形,培养早丰产树冠;按需平衡施肥,合理排灌水分;生草与覆盖相结合,有效管理土壤;合理修剪,促进矮化丰产;精细疏花疏果,保障果实质量;适时合理套袋,提高果实商品性;多方措施,有效防冻;无公害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与保鲜,以期为促进江苏省白沙枇杷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提高及扩大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枇杷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了宁波地区危害枇杷的主要病害(叶斑病,癌肿病,炭疽病,白纹羽病等)和主要害虫(舟形毛虫,黄毛虫,袋蛾,灰蝶,桑天牛等)的种类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贵阳地区枇杷抗叶斑病种质的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以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枇杷种质资源圃中44个枇杷种质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法,对枇杷种质进行叶斑病的抗性调查。结果显示:44个枇杷种质均不同程度地感染叶斑病,病情指数在2.67~51.33;其中,抗病种质15份(高抗6份,抗病9份),占参试种质的34.1%,中抗种质18份,占参试种质的40.9%,感病种质11份(感病8份,高感3份),占参试种质的25.0%,以中抗的种质居多;春季发病最重,冬季最轻,夏季和秋季发病程度相近,即温暖潮湿的季节容易发生叶斑病;不同树冠方位以东面、西面和北面较容易感病,南面和中部感病较轻;病情指数与果实品质存在显著相关性,病害越严重,果实的单果重、总糖、糖酸比及固酸比的数值越小,可滴定酸的数值则越大。  相似文献   

15.
枇杷主要病害症状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江 《农技服务》2002,(10):23-23
<正> 枇杷的病害约20种左右,最常见的有发生在叶片上的各种叶斑病、炭疽病、污叶病、枝干腐烂病,不仅感染枇杷枝叶、树干,还危害枇杷果实,从而降低果实品质,影响果实外观,失去商品价值,减少收入,是枇杷  相似文献   

16.
白沙枇杷是浙江特色水果,金华是浙江白沙枇杷的主产区之一。白沙枇杷花期早、果皮薄、肉质细嫩,对低温、阴雨、高温强光等不良气候敏感。介绍金华枇杷产区白沙枇杷的主栽品种,探讨白沙枇杷的抗不良气候适用的分层树型培养方法,论述冬季套袋、露地熏烟、大棚设施等防冻技术,比较套袋、地膜、地膜与套袋结合对防裂果的效应,研究套袋降低果实表面温度防日灼的效果,阐述枇杷皱果发生原因与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苏州沿江地区白沙枇杷大棚栽培技术。包括大棚要求与品种选择、树冠控制、花果管理、大棚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指导大棚枇杷在苏州市沿江地区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枇杷5月下旬成熟,正值水果淡季。白沙枇杷肉质细腻,水分多,风味浓,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白沙枇杷不耐储运,在市场上较少见,以前上海枇杷消费者多数要到苏州东山、西山去购买,1998年起上海青浦区从苏州引进白沙枇杷进行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左右,投产面积6000亩左右,逐渐开始供应上海市场。为提高上海白沙枇杷果品质量,课题组进行了白沙枇杷栽培技术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海拔生态类型区白沙枇杷的生态适应性,科学划分白沙枇杷的适宜种植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白沙枇杷。2007年在安顺市选取有一定的生态代表性的3个点进行不同海拔生态型区试验,试验品种为白玉,观察不同海拔生态类型区白沙枇杷生物学特性。经过5年的试验表明,选择的3个代表点种植的白沙枇杷均能正常成熟,说明,在安顺市绝大部分区域可以种植白沙枇杷;种植规划时要充分利用低海拔河谷区域光热资源突出的生态优势,建设具市场竞争力的早市枇杷基地;可在高海拔区域利用枇杷果实成熟采收较晚,延长应市时间,选择适宜地带建立一定规模的晚市枇杷基地。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魔芋葡甘聚糖复合涂膜对白沙枇杷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白沙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果实浸泡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和魔芋葡甘聚糖复配剂中60 s,置于4℃低温冷藏,观测了复配剂对白沙枇杷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壳聚糖+0.5%魔芋葡甘聚糖涂膜可显著抑制白沙枇杷失重率和腐烂率的上升,延缓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VC)含量的下降,减少褐变指数,可较好地保持白沙枇杷采后品质,低温贮藏2个月以上仍然有较好的口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