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4):i001-i002
油  菜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1.1)………………………………………………………………不同植物激素对油菜角果生长和结实的影响 (1.5 )………………………………………………………………化学药剂处理克服芸芥自交不亲和性效果研究 (1.8)……………………………………………………………油菜发育过程及生育期机理模型的研究Ⅰ .模型的描述 (1.2 7)………………………………………………机条播油菜的生育特性及配套技术研究 (1.32 )…………………………………………………………………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对硼胁迫反应的…  相似文献   

2.
油  菜用RAPD标记分析中国和捷克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 1 .1 )……………………………………………玉米转座因子Ac转基因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变异 ( 1 .7)……………………………………………………桂竹香花器离体培养的研究 ( 1 .34)…………………………………………………………………………油菜叶片衰老与NPK含量变化 ( 1 .38)………………………………………………………………………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双低油菜苏油 1号产量及分枝习性的影响 ( 1 .41 )……………………………………我国南方红黄壤地区优质油菜营养特性与施…  相似文献   

3.
遗传育种油菜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pNapB和pFAE1的结构与功能比较研究……肖娜,武玉花,肖玲,等(1.1)西藏野生油菜和栽培油菜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王建林,旦巴,成海宏,等(1.10)甘蓝型油菜EST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杨畅,郑普英,张学昆,  相似文献   

4.
油  菜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单倍体二倍化技术的研究 (1 .1 )………………………………………………………………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1 .6)……………………………………………………………………基因组原位杂交辨别芸薹属异源四倍体AA、BB、CC基因组研究 (1 .1 0 )………………………………………配子鉴定法及其在油菜优良恢复系选育中的应用 (1 .1 5)………………………………………………………紫罗兰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1 .1 9)…………………………………………………………………油菜应用BN调节剂…  相似文献   

5.
(期.灭)_、油.菜试述发展我国油菜生产的前录一f’’,’’一(2.1)油菜主要品质性状之闻的相互关亲“ -....……,一,..……、;.。二、二*-...……(4.‘1)甘蓝型油莱主要农艺性欢的妞传友育种 ······…二…“...二“‘i..……········……(2 .4)甘蓝型油菜品种生态  相似文献   

6.
油菜、棉板地套栽油菜的高产技术············……(3 .73)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不育材料双低转育研究免耕栽培对土壤水分和油菜产量的影响…(3 .74) ·····················,······················……(l .1)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I·Nca甘蓝油菜与诸葛菜属间远缘杂交的初步研究··…(l,7)型油菜异核型雄性不育材料选育初报不同甘蓝型油菜种子脂肪酸的积累及药剂对其······················,·····················……(41) 含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系谱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油菜种植历史悠久,各地生态条件和栽培制度复杂,形成了十分丰富多彩的油菜品种资源。本文仅就五十年代以来,我国所选育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就其亲缘关系进行了系谱分析,以供油菜育种工作的参考。 一、我国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亲缘 甘蓝型油菜(B.napus)原产欧洲。我国种植的甘蓝型油菜是在三、四十年代分别从日本和英国引入(刘后利:1984,《作物学报》10(1):16页)。1953年甘蓝型油菜品种胜利  相似文献   

8.
张昌持 《作物研究》1990,4(3):33-34,40
本文叙述了优质甘蓝型油菜(B.napus)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概况。在实现了甘蓝型油菜低芥酸“三系”配套的基础上,又获得了较稳定的“双低”三系材料。现有低芥酸杂交油莱在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每果粒数等因素方面,表现了一定的优势。研究表明,优质甘蓝型油菜“三系”与原有普通甘蓝型油菜“三系”一样,具有保持材料比较广泛,制种技术比较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LSW2018苗期具有典型的"矮缩"性状,植株矮秆,茎秆粗壮,抗倒性极强,是理想的矮秆种质资源,适宜机械化作业,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为挖掘LSW2018的育种优势,研究其"矮缩"性状的遗传规律,选用119份正常高秆甘蓝型油菜品种(系)、12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系)、6份芥菜型油菜品种(系)与LSW2018(P1...  相似文献   

10.
油菜油菜无花瓣育种的研究进展·············································……傅寿仲吕忠进(1.1)甘蓝型春油菜胚胎发育进程的观察·································……董一洪冷锁虎等(1.30.)苏皖两省油菜的气候一土壤生产力研究···························……刘乃壮王生明(1.34)土壤硒对油菜含硒量、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不.芜东}陈仲西等(1.39)杂交油莱秦油二号的制种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的研究证明:油菜利用细胞质不育“三系”、胞核不育“两用系”和自交不亲和系等途径配制杂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具体表现在(1)生长势强、伤流量多、出叶速度快、叶绿素含量高;(2)角果数、籽粒数、千粒重等获得提高;(3)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我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自60年代开始,相继育成白菜型“三系”(四川),甘蓝型自交不亲和系(湖北),核不育“两用系”(上海),甘蓝型雄性不育“三系”(湖南)。其杂交种产量优势率一般为20—45%。但是如何将杂种优势利用与品质融为一体,在改良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产量,国内外尚未见报导。本文阐述在原有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简称萝卜质不育系)的主要问题是油菜中缺乏恢复基因,低温下油菜核控制的萝卜叶绿体退色。Pelletter等(1983)通过原生质体融合从该细胞质中除去萝卜叶绿体,得到了正常绿色的雄性不育系。本研究试图使萝卜和油菜间产生杂交重组,解决上述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代 表大合暨学术讨论会在桂林召开..·…(4·‘) 油菜我国革双低油菜品种的布局配套结构初步 形成··…,’’·······························……(1.1)甘蓝型低芥酸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杂种 优势的研究······························……(1.7)浙江省白莱型油菜地方品种聚类分析…,二(1 .13)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皿·油菜(B、napus) 低温敏感期的研究··············,···……(1.24)油菜菌核病致病机理的研究孤.抗(耐)…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原产欧洲,在三、四十年代分别由日本和英国引入我国。最早的品种仅胜利油菜和早生朝鲜。近十多年来引入的品种增多,有20多个国家的4 00多个品种。到1982年,我国利用这些资源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有225个。生产上的种植面积也日益扩大,约占油菜总面积的70%以上。 在油菜生态分类方面,研究还不多。禹长春(1931)根据油菜品种主茎和分枝的不同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和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在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及种质资源创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甘蓝型油菜系20世纪30、40年代由国外引入,取代白菜型与芥菜型油菜后于60、70年代大面积栽培,故遗传基础较狭窄。但我国的白菜和白菜型油菜、芥菜与芥菜型油菜具有非常丰富的变异类型,可为甘蓝型油菜的遗传改良提供许多所需的性状及基因,我国进行了大量的芸薹属种间(甘白、甘芥)杂交,培育出了优异品种与骨干亲本中油821、黄籽新材料、抗菌核病与根肿病新材料。还运用组织培养与体细胞融合技术,合成许多甘蓝型油菜与其他属植物的有性及体细胞属间杂种、附加系与易位系,选育出可供育种利用的新材料、新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  相似文献   

16.
为扩大甘蓝型油菜保持系与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以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白菜型亲本保持系Ageva、甘蓝型亲本保持系105B及相应不育系105A、8个新型甘蓝型保持系B1~B8(105B×Ageva的种间杂种回交后代)及相应不育系A1~A8、4个甘蓝型恢复系R1~R4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分析保持系与恢复系材料间的遗传差异,用R1~R4与甘蓝型保持系进行NCⅡ双列杂交,测定其杂种表现,并对甘蓝型保持系相应不育系进行花瓣张开度和结实性调查。结果表明:保持系B1、B2、B3、B4、B5和B8与恢复系R1~R4的遗传距离均大于105B与这些恢复系的遗传距离;新型甘蓝型保持系与恢复系所配组合中,有22个组合(占总组合数的68.8%)的单株产量均高于甘蓝型亲本保持系105B与恢复系R1~R4所配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新型不育系A1、A3的花瓣张开度和结实性与105A接近,存在花瓣张开度大、结实性较好的新不育系材料。结论认为,导入白菜型油菜遗传成分的新甘蓝型油菜保持系应用潜力大,表现在保持系和恢复系的遗传差异大,所配组合产量高,所对应的不育系结实性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郑32A作母本和郑32B作父本分别与来自国内外的49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测交,根据F1及F2代育性分离结果鉴定细胞质育性类型及细胞核育性基因型。结果表明:17个品种(系)为纯合恢复基因型(RR),占供试品种总数的34.69%,其中13个品种(系)的细胞质类型为S,4个品种为N。24个品种(系)为纯合不育基因型(rr),占总数的48.98%,说明现有国内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材料中恢复材料少于保持材料,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必须加强新恢复系的选育。8个品种(系)的育性为杂合基因型(Rr),其中5个品种具有S细胞质,3个品种为N细胞质。认为用不育系和保持系同时鉴定油菜品种细胞质育性类型和细胞核育性基因型比只用保持系鉴定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B.napus)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随着“三系”杂交种秦油2号的育成及大面积推广应用,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与此、同时,也提高了三系研究的地位,使之成为当前的主攻方向.然而,现有三系中的不育系明显的不足,大部分或几乎全部不育株系都要经历微粉期,即各自在开花初期出现微量花粉,而且这些微粉有一定的生活力.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不育性彻底(不育度高)、恢复系来源广等特点的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的研  相似文献   

19.
以一批甘蓝型普通油菜和单、双低油菜品种(系)及其组配的不同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人工接种相结合的系统鉴定与研究,结果表明,与育种实践所获得的结果一致.现有甘蓝型油菜(包括双高和单、双低油莱)品种(系)间存在着抗耐菌核病性的显著差异,用强耐病性亲本组配的杂交和回交1代2代,均具有明显的偏亲本的强耐病特性,并表现强耐病性为部分显性,表明基因型间存在耐病性差异.这种耐病性具有较高的遗传力(56%~64.8%).在今后育种中选用强耐病亲本杂交或回交,并加强早期世代的分离、鉴定与选择,就可能选育出耐病性强的单、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现已获得一批耐菌核病性强的单、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和系选材料,并为优质抗耐病高产育种提供了有益的分离鉴定和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的繁育特性与试管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甘蓝品种(2n=18,CC)与白菜品种(2n=20,AA)杂交并借助胚珠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一系列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对18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花粉育性、自交结实性、异交结实性等研究表明,人工油菜品系花期自交不结实或结实率很低。蕾期自交一朵花平均获3.6粒种子,平均结角率为19.7%。但是,人工甘蓝型油菜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与天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实率都较高。以人工油菜作父本与天然油菜杂交。42个组合平均杂交一朵花获得10.3粒杂交种子;以人工油菜作母本与天然油菜杂交,15个组合平均杂交一朵花获得8.5粒杂交种子。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的人工油菜品系具有很强的自交不亲和性,蕾期自交结实率也较低,但对异交结实影响不大,因此可以直接用于杂种生产。试验对自交结实特别困难的5个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进行了试管繁殖,采取子叶、下胚轴和茎尖联合培养方式。22株无菌苗经过2个月快繁,获得260株苗。平均繁殖系数为12.4。不同基因型繁殖系数差异较大。变幅为3.3~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