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发病情况 2014年9月份以来,罗山县一些养鸡场陆续发生以鼻窦发生炎症,眼周及面部水肿、打喷嚏、拉黄白稀粪等为主要症状的病情,4w以上的鸡只最先出现异常,养殖户先后用红霉素、强力霉素或土霉素等药物治疗3~4 d后,发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停药后鸡群病情又迅速加重,造成病鸡生长缓慢,病死率15%~18%.  相似文献   

2.
法氏囊病为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本病毒属于双股RNA病毒科,双股RNA病毒属。不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发病,高发日龄在3~6周龄之间,特别是30日龄左右当母源抗体消失后极易发生。明显的死亡高峰多发生在出现症状后2~4天,多数鸡群在发病后6~7d病情趋于平稳。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其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  相似文献   

3.
正融安县某蛋鸡养殖场发生一起禽霍乱的病例,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蛋鸡养殖场养有蛋鸡3 000只,395日龄,2013年5月下旬,鸡群中有部分鸡出现下痢,病鸡突然死亡,每天死亡1只~3只不等。饲喂阿莫西林等药物5天后,病情仍得不到控制,病死鸡每天上升25只~30只。2临床症状病鸡精神萎糜,羽毛松乱,缩头冠紫,呆若木鸡,食欲不振,病鸡口流泡沫,呼吸急促。部分鸡出  相似文献   

4.
于利 《吉林畜牧兽医》2014,35(12):47-47
<正>近几年来,散养鸡已经成为农户养殖的一个趋势,散养鸡所产的鸡肉和鸡蛋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比较高,在市场上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在饲养过程中,如果养殖环境比较差,容易导致鸡绦虫病的发生,下面就着重介绍一下鸡绦虫病的识别与防治。1侵害方式绦虫病的感染多发生在4~9月份,绦虫成虫寄生在鸡的小肠内,成熟的虫卵结片自动脱落,随鸡的粪便排到外界,被中间宿主苍蝇、蚂蚁等昆虫吞食,经2~3周时间,虫卵在昆虫体内发  相似文献   

5.
2006年3月~6月,衡阳市郊三塘镇养鸡专业户刘某从本地区孵化坊购买同批次1000只湘黄鸡,采用室内平养与室外散养相结合饲养方式。至10日龄时鸡舍突然出现新鲜鸡血便,次日全群(约80%)爆发,第3~4 d死亡126只。后用抗球虫药治疗4d,控制了病情,血便停止。半个月后,鸡群又突然发病,病鸡排泄大量带粘液的血便,迅速衰竭而死。用抗球虫药配合抗菌素进行治疗,持续用药10 d,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周围许多养鸡场有类似现象:同一鸡群从10~15日龄到出售发生多起球虫病,给养鸡户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1发病特点与临床症状第1次发病时间集中在…  相似文献   

6.
火鸡黑头病又称盲肠肝炎或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和火鸡的盲肠及肝脏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主要特征是肝脏坏死、盲肠溃疡、便血或贫血。1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在春末初秋的暖热季节,鸡、火鸡、鹧鸪和雏鸡均可感染。本病是由组织滴虫钻入盲肠壁繁殖寄生于肝脏所引起,以2~8周龄小鸡受害较为严重。潜伏期一般为7~12天,成年鸡也会发生,但多呈隐性感染,并成为带虫者。鸡群的管理条件不良、鸡舍潮湿、过度拥挤、通风不良、光线不足、饲料质量差、营养不全等都可成为本病的诱因,促使本病的流行和加重本病的病情。2临床症状初期病鸡…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1症状(1)患鸡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缩颈,颈部毛竖起、下痢、虚脱而死。(2)发生后第1~2天有鸡死亡,第4~7天死亡率达最高峰,之后鸡慢慢恢复正常。(3)发生率可达100%,死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明确柔嫩艾美耳球虫对球虫易感性差异鸡种的致病性,本研究以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的剂量分别感染对球虫具有抗性的藏鸡和易感的隐性白羽鸡,接种后观察记录各组鸡的临床表征、血便记分、死亡率、增重、盲肠病变记分、卵囊产量,并于感染前和感染后3、6和8 d每个品种分别随机选择5只鸡采集抗凝血,应用流式细胞仪(FCAS)检测外周血CD4~+T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结果显示,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后藏鸡相对增重率高于隐性白羽鸡,死亡率、血便记分和盲肠病变记分均低于隐性白羽鸡,但卵囊产量高于隐性白羽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面,感染前,藏鸡CD4~+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高于隐性白羽鸡。感染后第3天,藏鸡CD4~+、CD8~+ 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下降,隐性白羽鸡CD8~+ T淋巴细胞数略有下降,CD4~+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上升,但CD4~+/CD8~+比值仍显著低于藏鸡(P0.05)。感染后第6天,2个品种鸡CD4~+ 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下降,其中藏鸡表现为显著下降(P0.05),而隐性白羽鸡仅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隐性白羽鸡CD8~+ T淋巴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感染后第8天,2个品种鸡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藏鸡CD8~+ T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隐性白羽鸡(P0.05),但CD4~+/CD8~+比值显著低于隐性白羽鸡(P0.05)。结果表明,球虫对藏鸡和隐性白羽鸡的致病性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头孢拉定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拉定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并实施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试验。结果与结论:头孢拉定对鸡大肠杆菌病标准株、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4mg/L和0.5~32mg/L。质量分数为100~200×10~(-6)头孢拉定饮水能够对鸡大肠杆菌病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质量分数为300×10~(-6)头孢拉定饮水能够完全控制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鸡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病毒病。鸡痘病毒也通过接触传染或通过唾液、鼻分泌物和泪液污染饲料,饮水或空气传染,也与蚊子和其它吸血昆虫叮咬传递病毒有关。雏鸡是主要的受害者,此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秋季和冬初,皮肤型较多,冬季黏膜型最为常见,潜伏期为4~8天,如果没有发生并发症,病程一般为3~4星期,病愈后具有免疫力。1流行特点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各种年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潍坊市鸭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从山东省潍坊市的昌邑、寿光、昌乐等9个市县区发病严重的鸭场采集病料,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法分离到22株病毒,经鸡胚中和试验和雏鸭血清保护试验,采集样本中发现22株病毒为鸭肝炎病毒。其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0.2mL)均在10-5.9~10-5.4之间,平均为10-5.6。鸭病毒性肝炎在潍坊市的昌邑、寿光、昌乐等9个市县区时常发生,该病虽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春季和冬季出现的频率略高。多个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生鸭病毒性肝炎,但发病日龄相对集中在4~21日龄,且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4~7日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50.9%和58.7%,是危害潍坊肉鸭养殖业最重要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蛋鸡传染性滑膜炎也称为滑液囊霉形体病或者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于感染鸡滑液囊支原体而发生的一种慢性或者急性传染病。鸡和火鸡都可发病,其中主要是4~16周龄容易感染,可通过种蛋进行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等进行水平传播,往往呈散发性流行。病鸡主要是关节滑膜和腱鞘膜感染病菌,导致关节发生肿大、滑膜炎、腱鞘炎以及亚临床上呼吸道感染,严重损害养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患有滑液囊霉形体病的病鸡表现为跗关节、趾关节肿胀、触诊有波动感、患部发热、会出现站立、运动的困难。此病多发生于4~16周龄的鸡,也偶尔见于成年鸡。在环境卫生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可使病情加重。本病可以垂直传播,对于本病的治疗,在实际生产中,头孢类和土霉素类药物治疗效果不错,泰妙菌素、北里霉素的治疗效果更加。  相似文献   

14.
鸡毒霉形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毒霉形体是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病原,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受恶劣环境等诱因的影响,在临床中慢性呼吸道病常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和大肠杆菌病混合发生,使病情加重,发展迅速,尤其是雏鸡更为明显,给养鸡业带来严重危害.本人现将在临床中鸡毒霉形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鸡毒霉形体是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病原,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受恶劣环境等诱因的影响,在临床中慢性呼吸道病常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和大肠杆菌病混合发生,使病情加重,发展迅速,尤其是雏鸡更为明显,给养鸡业带来严重危害。本人现将在临床中鸡毒霉形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特点鸡病的种类逐渐增多,几乎每1~2年出现一种新的鸡病。从1985年开始,先后暴发了马立克、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法氏囊炎、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原的毒力明显增强,如马立克氏、传染性法氏囊炎及新城疫病的毒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强。野毒的毒性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近10年里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就出现了3~4个新的血清型,传染性法氏囊炎病也出现许多亚型。因此,鸡病变的愈加复杂,防治愈来愈困难。鸡白痢、传染性鼻炎、支原体病发生不断,特别是鸡大肠杆菌病是小鸡早期死亡、育成鸡和产蛋鸡死亡的重要原因。某些鸡场由于鸡大肠杆菌病或与此病相关所造成的死亡占死亡数的50%以上。大肠杆菌病对产蛋鸡不仅造成死亡,还可使鸡发生肠炎、输卵管炎及腹膜炎,产蛋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7.
1流行特点 慢性病鸡和康复后的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4周龄以上的鸡易感性增强,育成鸡和产蛋鸡较易感。本病多发于成年鸡,对产蛋鸡带来的损害较大,育成期鸡治愈后,对后期产蛋影响不大。鸡舍通风不好,氨气浓度过高,密度过大,营养水平不良以及气候突然变化等均可加重病情。不同日龄鸡群混养也常会导致本病的暴发。本病一般在秋末和冬季流行发生,特别是冬季,为了保温造成通风不良导致本病多发,具有来势猛、  相似文献   

18.
(一)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以4-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鸡对该病最易感。该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10日龄以内的雏鸡发病临床症状明显,说明幼龄鸡对该病有一定的抵抗力;3~8周龄的鸡最易感染,病情最重。成年鸡一般呈隐形感染经过,随鸡日龄的增长,抵抗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家禽中鸡的易感性最大,其次是火鸡,鸭和鹅的易感性较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日令的鸡都可感染,特别是2~4月龄的中青年鸡发病率最高。当某些不良环境如: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体外寄生虫、啄癖或外伤、饲养管理不良、维生素缺乏等等,都可使鸡痘病情加速发生或病情加重;当和其它疾病发生混合感染时,可造成大批鸡只发育不良和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鸡痘是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鸡体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黏膜形成纤维素性假膜[1]。此病在集群式养殖小区、大型养殖场和夏秋蚊虫滋生季节易发生流行,成年鸡症状轻微或不明显,幼雏鸡或易感鸡群感染后病情较重,期间若继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传染病或卫生条件不良时,可引发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