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澳洲坚果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其适生区进行分析和划分。[方法]通过收集澳洲坚果的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综合相关19项气候因子,预测划定澳洲坚果在世界以及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该物种生长区域狭窄,对环境要求苛刻。世界范围内,澳洲坚果的较适宜生长区在澳洲东部、南美洲东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以及亚洲地区23°26'~30°N,73°~122°E范围内。在我国,澳洲坚果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西藏、台湾、广西、广东和云南等地,其高适宜区面积依次为西藏(15 359km~2),台湾(14 054 km~2),广西(7 372 km~2),广东(6 147 km~2)和云南(3 776 km~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显示,澳洲坚果分布主要受到极端最高温、年均气温变化范围、最干月降雨量、温度季节性变化和等温性等气象因子的影响。[结论]本研究用MaxEnt模拟澳洲坚果的潜在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准确性,划分出了澳洲坚果基本的地理分布格局和潜在分布区域,并阐明了主导其地理分布的生物气候因子,为澳洲坚果尤其是在我国的引种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彪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1997,(4):44-46
对澳洲坚果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分析结果,云南北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属于该树种的适宜和最适宜种植区。其种植原则以优良无性系及多品种混交为主;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形式与密度叶片营养诊断指导施肥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3.
介绍澳洲坚果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并对云南热区开发澳洲坚果产业所具备的自然资源优势及开发前景,作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对澳洲坚果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分析结果,云南北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属于该树种的适宜和最适宜种植区。其种植原则以优良无性系及多品种混交为主;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形式与密度;叶片营养诊断指导施肥及病虫害防治。云南热区引种试种的成功及云南热区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优势为澳洲坚果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开发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5.
6.
7.
澳洲坚果育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洲坚果 ( Macadamia ternifolia)属山龙眼科澳洲坚果属常绿果树 ,原产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昆士兰州东部与新南威尔士州北部 ,即南纬 2 0°30′~ 32°地带的亚热带雨林中 ,经过百余年的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 ,现已成为营养价值高、商品价格昂贵、世界上最名贵的食用坚果。该树种已引入四川攀西地区栽培 ,为确保澳洲坚果的引种成功 ,我们分别于 1995年 6月至 1996年 5月和 1998年对这一树种的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1 研究内容和方法种子来源 :种子来源为美国夏威夷 ( 1998年 )和澳大利亚 ( 1999年 )两个国家 ,分别为 50 0 kg和 12 5kg。… 相似文献
8.
澳洲坚果 ( Macadamia integerifia)为山龙眼科澳洲坚果属常绿果树 ,原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的海岸雨林和新南威尔士北部河谷地带 ,即南纬 2 5°- 2 8°地带的南亚热带雨林中。由于它的种仁营养丰富 ,香脆可口 ,炒食、生食均可 ,品味极佳 ,可用作各种高级点心原料 ,被誉为世界上最佳的食用坚果 ,有“干果皇后”之美称。1 栽培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攀枝花市林科所。北纬 2 6°0 6′- 2 7°2 1′,东经 1 0 1°2 8′- 1 0 2°1 4′。年降水量 760 mm,主要集中在6- 1 0月 ,其余时间为旱季。年平均气温 2 0 .4℃ ,1月平均气温 1 1 .9℃ ,最热月平均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澳洲坚果的发展现状、品种、生态适应性和云南引种试种结果。对云南热区开发澳洲坚果产业具有的气候、土地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为探明山桐子的地理分布范围和潜在适宜栽培区划,[方法]本文基于气候、海拔和土壤因子数据集,结合野生山桐子地理分布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山桐子潜在适宜栽培区预测和区划。[结果]表明:山桐子的水平分布范围为23°10'35°30'N,102°45'121°40'E,垂直分布点位于海拔14 2 500 m。温度和降雨对山桐子分布的影响较大,而土壤条件次之,这与山桐子耐贫瘠的特性相一致。山桐子分布区的适宜年均气温为13 21℃,适宜年降水量为800 1 800 mm,适宜越冬的极端最低气温为-3 8℃,适宜越夏的极端最高气温为34℃。山桐子的潜在最适宜和较高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周山区、大巴山、武陵山、苗岭、雪峰山、武功山、武夷山、九连山、戴云山、大别山、伏牛山、云贵高原以东、大瑶山和云开大山以北地区;四川盆中丘陵区、两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地区为一般适宜区。[结论]本文阐明了山桐子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范围和主要气候特征,并采用Maxent进行了山桐子潜在分布区预测和适宜栽培区区划,为我国山桐子的推广栽培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情景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潜在适宜生境,采用当前和未来2050年RCP45气候变化情景下的19个生物气候因子及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澳洲坚果生境模型构建,并进行适宜生境等级划分及空间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2050年RCP45气候变化情景下3个等级的适宜生境大体上仍然保持与当前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即高度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南部,中、低度适宜生境分布在高度适宜生境区以北及以东区域。未来气候变化引起高度和中度适宜生境面积小幅度缩减(5.6%和2.4%),低度适宜生境面积增加22.5%。气候变化同时引起高度适宜生境景观格局破碎化。未来气候变化引起的澳洲坚果在云南高、中度适宜种植区总面积略有缩减,虽幅度不大,但空间分布上发生位移,且呈现破碎化趋势,产业规划时应考虑产业生命周期内气候变化造成对适宜生境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依据金铁锁在云南省的分布记录数据和现地调查数据,对1970—2000年间12个月最低温、12个月最高温、12个月均降水量、12个月均太阳辐射和19个生物气候变量,共67个气候变量,采用SDMtoolbox工具对这些气候变量进行相关性因子分析,筛选出8个气候变量;结合土壤的12个变量,地形要素的3个变量及土地利用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共24个环境变量,采用MaxEnt模型对金铁锁在云南省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基于GIS技术对适宜区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进行适宜性等级划分和环境变量分析。结果表明,金铁锁的低、中、高适宜区面积分别为39 213、15 101、6 725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17%、3.92%、1.74%。其中,高适宜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的滇西北;5月份降水量、土壤酸碱度、3月份降水量、坡度是影响金铁锁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金铁锁适宜在海拔2 350~3 760 m的阳坡、半阳坡的缓坡生长,5月份降水较少,3月份有适量降水,昼夜温差不大,土壤碳酸岩含量高、酸性、质地较粘重的水稻土、褐红壤、棕壤、碳酸岩褐土、亚高山草甸土的水田、旱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草地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喜马拉雅红豆杉的分布信息和环境变量,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对其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利用ROC曲线验证模型预测精度,采用刀切法筛选重要环境变量及其适生阈值。结果表明,喜马拉雅红豆杉高适生区大部分主要分布于北纬25°以北的滇西北横断山脉区和哀牢山-无量山区域以及横断山脉南延的纵谷区,中适生区大部分沿高适生区周围分布,主要集中在滇中云岭山脉由西向东延伸的拱王山系余脉区;海拔、最暖月最高温、年均温变化范围、平均日较差及最冷月最低温是影响喜马拉雅红豆杉在云南省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 相似文献
15.
以90 m×90 m为最小面积单元,评估了云南省松材线虫的适生性.按高度适生、适生、中度适生、不适生4个水平,给出了全云南省每一个栅格单元水平上的适生性分布地图.结果表明高度适生区土地面积在70%以上的县有13个,在50%~70%之间的县有17个,在25%~50%之间的县有27个,在5%~25%之间的县有26个,5%以下县有26个.在像素点水平上建立空间模型进行适生区分析或风险区分析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法,能为基层单位的病虫害防治提供精细化的空间数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