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验研究了一种新型涡轮叶片冷却技术(Thermal driving in high centrifugal field,TDHCF)的换热特性。该技术主要利用高彻体力场下微小封闭循环通道内流体的热驱动运动来达到高效换热的目的。实验中分别采用了液态H2O和氟利昂R12为热驱动介质,分析了离心力场下热驱动运动的流动规律和换热特性,讨论了TDHCF技术的总平均换热效果KH随旋转速度和热流密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离心力场下,采用不同的流体作为热驱动介质所形成的热驱动运动规律相同,温度分布也基本类似,均是随着转速和热流密度的增加,热驱动运动强度提高,平均换热系数随之变大。研究结果表明:旋转速度、热流密度以及热驱动介质的热物性均影响了TDHCF所最终能达到的换热效果,其中旋转速度的影响尤为显著;在热流密度或转速不变的情况下,以液态氟利昂R12为热驱动介质,TDHCF可以达到更高的强化换热效果。与常规的气冷技术相比,采用TDHCF可以有效地提高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海南现阶段热作生产现状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提出应重点示范推广的6项热作生产技术为热作标准化生产技术、热作病虫害园间调查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热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热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热作抗旱生产技术、热作间种套养技术。论述其主要的推广方法,促进热作科技进步,从而使热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11月19日,2007年度第二批热作行业标准审定会在海南省文昌市召开,木薯等26项热作行业标准通过审定。其涵盖了热带作物种子(苗)、生产技术规范、病虫害防治、产品、检测方法等方面,这些标准的发布将对完善我国热带作物标准体系、规范热作产业从品种选育到产品采收以及质量检测全过程、优化我国热作产业链、提高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推进热作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引导从事热作生产的农民及企业选择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推进热带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实现热作产业跨越式发展,根据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农科教发[2004]10号),结合我国热带作物的生产实际,在热区各省(区)推荐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论证,农业部于2006年3月确定了“十一五”期间第一批30个热带作物主推品种和10项主推技术。其中:  相似文献   

5.
热环境调控技术及应用 热环境调控以其调控目的不同,表现为保温、降温、增温、变温等四种不同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种草养畜不仅可节省饲料,也为市民提供无污染的有机畜产品开拓了一条捷径。近年来,此热风是一浪高过一浪,如庐江县出现了种草养鹩热、五河县出现了种草养牛热、泗县出现了种草养羊热等。与此同时,养殖户对草种引进、种植、饲喂技术的掌握等就显得相对滞后,从而严重阻碍了这一热门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为顺应这一热潮,现特将种草养畜的几项关键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秸秆热解气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较新的秸秆利用技术,即将秸秆转化为气体燃料的热化学过程。秸秆在气化反应器中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发生部分燃烧,以提供气化吸热反应所需的热量,使秸秆在700~850℃左右的气化温度下发生热解气化反应,转化为含H2、CO和低分子烃类的可燃气体。秸秆热解气化得到的可燃气体既可以直接作为锅炉燃料供热,又可以经过除尘、除焦、冷却等净化处理后,为燃气用户集中供气,或者驱动燃气轮发电机或燃气内燃发电机发电。  相似文献   

8.
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生中国农机院史久瑞目前,我国已开发出了一系列生物质燃料的成型设备、气化装置,并达到了实用阶段。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农村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这项技术的推广,将改变农村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正>红荔鲜香迎贵客,龙眼甘美赠友人。5月的茂名烈日炎炎,然而比天气更热的是热作人分享的产业动态和科技前沿。5月20日,中国国际热作产业大会在广东茂名成功召开。本次大会以“热作发展好世界会更好”为主题,由中国农业农村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茂名市人民政府、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承办,  相似文献   

10.
肉鸡心脏热应激损伤和热休克蛋白mRNA转录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分光光度计、组织病理学和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技术,研究肉鸡心脏热应激损伤和热休克蛋白mRNA 变化的相关性。试验结果显示,热应激过程中肌酸激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呈现波动性变化,肌酸激酶的变化更明显;心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肌纤维变性和坏死;热应激过程中HSC70 mRNA也呈现波动性变化,而 HSP70 mRNA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结果提示,HSC70 mRNA与肌酸激酶活性变化呈现一定负相关,HSC70有可能作为心脏热应激损伤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用热力学、动力学原理及向量热技术研究细菌的代谢特征和代谢规律,是生物学学科异性生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作者着重介绍了细菌代谢特征的热化学方法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特设“玉米高产技术研究”项目,以充分利用光、热、土资源,促进农牧结合。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地区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1994~1996年,在山西浮山以露地条播等为对照,就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技术在冬前、拔节期之前有较好的增温效果,有效地促进了小麦生育进程,延长了幼穗分化时间,使单株分蘖、次生根、绿叶数优于对照;在生长中后期有效利用深层水,使水分生产效率较对照提高0.11kg/mm,较好地协调了高产小麦水热规律需求,达到小麦公顷产量4521.0kg。该项技术有效地改善了半干旱地区冬小麦水热环境,是半干旱地区冬小麦实现高产稳产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电热孵禽,不失为现代孵禽机具,但电价昂贵,水银导电表等零配件易损,使普通农户敬而远之。普通水箱水袋孵化,由于无内衬贮热装置,温度直起直落,控温难度大,操作繁琐,四川省翠微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家禽研究室的科研人员最近研制出一种在水温箱内壁安装贮热介质,由于贮热时间长,热辐射稳定,箱内种蛋受温均匀,孵化出雏率高,且操作简易。现将该箱制作、使用技术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5.
刘欣  李胜利  李铭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00-9202
文中探讨了热等离子体技术用于秸秆资源化的可行性,介绍了热等离子体固废处理工艺流程、热等离子体基本原理、热等离子体秸秆处理的玻璃化和气化过程,同时分析了热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用于秸秆资源化的优劣势,提出由于资源化率高、处理能力强、气化效果好、综合利用性好,此技术很适合用于秸秆的资源化处理,但能耗和原料收集问题也阻碍了其实用化;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热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应具有越来越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过去有些生产肉用仔鸡的养殖场和专业户,一直不敢在夏季节饲养。因夏季易使鸡群产生强烈的热应激,造成鸡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抗病力差、死亡率增加,怕得不偿失。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对待,饲养管理跟上去,不仅能养好,而且成本并不高。为了养好肉鸡。消除热应激不良影响,笔者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八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饲养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底管道主动伴热维温技术作为被动保温方式的补充,拟在中国海上高黏、易凝原油,深水油气开发中进行应用,中国在自主应用海底管道主动伴热维温技术方面尚处空白,需要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应用案例的先进做法。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海底管道主动伴热维温技术可以适应各种水深海域,但目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属于浅水区的北海海域。电加热/伴热技术由于适应性强、热效率高,特别是间接电伴热技术,将成为取代热流体伴热的重要选择。间接电伴热技术较直接电加热技术效率高、安全稳定,可实现长期运行,更适合海上油气物流的输送。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作为间接电伴热技术的一种,由于其安全性强、热效率高、沿线温度分布均匀且可监控,适合用于长距离海底管道的伴热维温,是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中国海底管道主动伴热维温技术需要在当前国家对重要装备国产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开展横向和纵向对比,加大应用研究力度,突破接线盒处连接点的可靠性等关键问题,早日实现海底管道集肤伴热技术国产化,为中国海上油气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节能型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本研究运用传热学和生物环境工程学的理论,建立了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动态数学模型。其目的是通过模型求解,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结构的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变化规律,为温室结构的优化及环境调控技术的改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姜维刚 《油气储运》1994,13(6):24-30
加热炉是长输管道和油田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加热设备,要求热效率高、安全可靠、适应性广、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综述了加热炉技术的发展状况,介绍了5000KW微机控制直接式原油加热炉的性能,特点和研制,测试、运行结果。该加热记已正式投入生产运行一年多,与相同热负荷的热煤间接加热,造价为后者的60%-70%,占地面积也大为减少,以濮临线输油量计算,年节约燃料油费用人民币100万元,1993年12月通过了中国石  相似文献   

20.
膜下滴灌有效的改善了土壤水、热、气、肥条件,较其它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分利用率,是一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明显的农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