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摸清试区内血吸虫病疫情、螺情及防治措施的成效。方法用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查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用抽样等距离设框调查钉螺面积、密度、阳性螺密度及阳性螺率,查治病人病畜和“四个突破”灭螺控病。结果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率明显下降。结论在地理地貌环境复杂难以采用有效药物灭螺的地区,实施以查治病人病畜和“四个突破”为主体防治对策,是达到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封洲禁牧控制湖区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都昌县沿湖周边5192.4hm有螺草洲实施封洲禁牧,结合疫区人、畜同步查治,两年(2001~2002)来,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87.81%;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56.7%;草洲钉螺阳性率和阳性螺密度分别下降了84.29%和75%,结果表明封洲禁牧是大湖区草洲灭螺难的特殊情况下,切断传染源,净化草洲,达到有螺无害(或微害),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潜江市龙湾镇是血吸虫病重疫区,作者在镇内两个毗邻村进行了开挖鱼池灭螺防病和常规防治的效果效益比较试验,结果开控鱼池灭螺防病的和平村钉螺面积,活螺框出现率和感染螺框出现率及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都较对照组竺场村显著下降,经济效益和平村也明显高于竺场村。  相似文献   

4.
潜江市龙湾镇是血吸虫重疫区,作者在镇内两个毗邻村进行了开挖鱼池灭螺防病和常规防治的效果效益比较试验,结果开控鱼池灭螺防 和平村钉螺面积,活螺框出现率和感染螺框出现率及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都较对照组竺场村显著下降,经济效益和平村也明显高于竺场村。  相似文献   

5.
洲垸型地区牛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993~2007年两个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观测点调查数据,评估各种防治措施实施的效果,为策划和调整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观测点方案"要求开展人、畜血吸虫病疫情、螺情、野粪等调查,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2个洲垸型观测点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由设点时(1993年)的28.5%和11.99%下降至2007年的6.13%和2.83%,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仍在高水平上徘徊,垸内残存螺点极少且找不到感染性钉螺,垸外螺情变化不大。结论调查表明洲垸型地区仍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垸外钉螺面积大,密度高,难以实施有效的药物灭螺,耕牛常年在湖洲上放牧感染血吸虫病并传播病原,这类地区是以畜源性为主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只有加强对放牧家畜的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流行过程中,以下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传染源(患该病的人、动物粪便,钉螺)、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与疫水接触受染)、易感性(人与脊椎动物对血吸虫普遍易感),只要阻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血吸虫病就不能流行。多年的实践证明,单一的灭源或灭螺都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只有政府主导、多部门通力协作,群众积极参与,用科学的方法、人、畜同步查治,综合治理,才能达到控制、阻断和消灭血吸虫的目的。对阳新县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及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我省动物血吸虫病流行于8个市地州,54个疫区县市,分布于“两山两河”(长丘山脉、横断山脉、岷江流域和安宁河流域)。经过多年的防治,全省有20个县市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6个县达到基本消灭标准,余下的18个县的血吸虫病尚未得到控制。为此,建立山区类型防治试点综合治理模式十分必要。1 我省血吸虫病防治的工作思路。1-1 工作对策 以普治易感家畜(主要指耕牛)控制和消灭传染源为主,结合改变钉螺滋生环境及生物、化学灭螺,开展健康教育,多部门密切配合,“畜、人、山、水、林、田、路、气、螺、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1血吸虫病概述血吸虫病是危害最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据WHO(1996)统计,血吸虫病流行于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有6亿人受到威胁,2亿人感染,2千万人患病,每年有上10万人死于该病。现阶段我国采取对血吸虫病人和病畜进行化学治疗,结合易感地带灭螺和健康教育,加强血吸虫疫情监测(钉螺监测、传染源监测、非疫区监测)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吡喹酮为防治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但连续群体化疗在血吸虫未消灭地区只能暂时降低发病,而不能阻断传播,且化疗对已造成的组织没有修复作用,化疗后病人、病畜重复感染,有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江西省都昌县血吸虫病疫区的家畜、重点草洲的钉螺、野粪及疫水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检测,并了解疫区人、畜的活动情况和搜集4个村居民血吸虫病监测点的资料,根据近十年来全县所采取的人、畜同步化疗和易感地带灭螺等防治措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耕牛长年群放、散牧和渔般聚集的有螺草洲,钉螺阳性率很高,是潜在暴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地区.  相似文献   

10.
大理州是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据统计,至今病畜数占全省的93.4%.由于难以实施有效的灭螺方法,钉螺面积及密度在局部地区还相当高,加之饲养的家畜种类多、数量大且习惯于放牧饲养,畜源性病原难以控制,阳性螺较多,重复感染严重,家畜血吸虫病疫情多年处于徘徊状态,局部地区明显回升.分析其原因,对该病疫情的控制较为关键,本文就大理州吸虫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南大镇实施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并观察防治效果。方法自1992年开始,在人畜同步化疗同时.逐步实施挖塘灭螺、水改旱、扩禽压(固)畜和兴林抑螺等综合措施,每年均开展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与感染度、野粪阳性率、人群感染率及螺情调查,以及防治效果观察。结果通过综合治理,消灭了垸内钉螺,人畜血吸虫病得到有效控制,但随后即在一定范围内徘徊。结论农业综合治理在控制垸内钉螺和降低人、畜感染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要进一步取得更好的防治成效难度极大,必须加强血防新对策和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地防制家畜血吸虫病,夹江县政府领导重视,畜牧、农业、水利等部门密切配合,采用综合有效的防制措施,经过5年的艰苦工作,新增养鸭303.7万只,养鱼13万余kg,致使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降低了9.2个百分点.钉螺面积下降3.3%,取得显著的灭螺防病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摸清水渠型地区耕牛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和规律,准确评估各种防治措施的成效;方法在水渠型地区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设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观测,统计分析各种调查数据;结果人和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活螺密度和阳性螺密度均呈先降后升的态势;结论水渠型疫区采用查治和扩大化疗及环改灭螺措施,可使血吸虫病疫情稳步下降。但一旦查治、扩大化疗和环改灭螺力度减弱,再受洪涝灾害疫情、螺情就会迅速反弹,充分表明血防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坚持反复斗争,才能有效地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4.
南县农业血防综合治理效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树科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8):I0013-I0015
为探索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有效对策,2001年以来,湖南省南县在沱江沿线开展了“四个改变”试验观察,取得了显著的灭螺防病效果与经济效益,试验区湖洲阳性螺密度由2001年的0.0235只/0.11 m2下降为0.0069只/0.11 m2,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2.67%、49.04%,试区年均增收节支1406万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有效对策,2002年以来,湖南南县在沱江沿线开展了“四个改变”试验观察,取得了显著的灭螺防病效果与经济效益,试验区外洲阳性螺密度由2001年的0.0235只/0.11m2下降为0.0069只/0.11m2,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2.67%、49.04%,试验区年均增收节支1406万元。  相似文献   

16.
南县农业血防实施"四个突破"效果效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有效对策,2000年以来,南县在沱江沿线开展了"四个突破"试验观察,取得了显著的灭螺防病效果与经济效益,试验区外洲阳性螺密度由1999年的0.0235只/0.11m2下降为0.0069只/0.11m2,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2.67%、49.04%,试区年均增收节支1406万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鸭血吸虫病在湖北省荆州太湖港地区的流行状况。方法用病原学检查方法调查鸭血吸虫感染率和螺类毛蚴感染率,用询诊法了解人群尾蚴性皮炎的患病情况。结果该地区鸭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湖滩放养鸭为4.52%,湖泊河流放养鸭为2.25%,螺类毛蚴感染率:湖滩椎实螺类为5.30%;湖区和坝区人群尾蚴性皮炎阳性率分别为8.89%和6.02%。结论该地区鸭血吸虫病流行仍较为严重,且对下水作业人员造成一定危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仪征地处长江下游,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水情、螺情、传统放牧习惯和种植方式,带来了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艰巨性、复杂性,沿江乡镇仍是血吸虫病流行区,尚未达到控制标准。为探索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有效对策,2005年以来,在沿江5村开展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试验,通过实施水改旱、挖池养殖、增禽减畜、动物血防检测等技术,改造钉螺孳生环境,使试验区内的急感病人下降至1%以下,病畜感染率为零,阳性钉螺面积下降90%以下,达到灭螺治病、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三赢"的效果,为农业血防工作持久、深入开展探索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在湖沼型垸内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重疫区,传统的防治方法不能够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为此,我们从2003年开始,在同一类型的垸内水网型疫区富河水系上游军垦农场选择2个重度流行分场,实施水改旱结合消灭传染源的防治对策,辅助措施还包括垸内有螺环境的药物灭螺与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吸虫病患畜是病原传播的源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湖南、江西等省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查实,在我国当前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江湖洲滩地区,散布在有螺草洲的野粪95%以上是家畜粪便,阳性野粪全部是畜粪,导致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居高不下,可见这类地区患病家畜是血吸虫病传播的源头,只有加强对放牧家畜的管理,加大查治力度,建立预防屏障体系,切断畜源性传染源,才能阻断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