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善忠 《江西植保》2004,27(1):10-12
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呈现出连续性发生和间隙性重发生的特点。2003年气候异常,高温干旱,这两种害虫发生异常。本文对其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是为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近几年在赤壁市水稻上连续大发生,尤其是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3年为害程度明显加重,未防治的田块白叶率高达100%,对水稻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分析其严重发生的原因,总结防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1发生概况与特点1·1发生时间不一致据赤壁市植保站田间调查资料,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蛾高峰期分别为2003年6月12日早稻田蛾量每667 m2平均750头,2004年6月23日早稻田蛾量每667 m2平均450头,2005年6月19日早稻田蛾量每667 m2平均1 500头,3年间发生时间完全不一致。1…  相似文献   

3.
越南水稻生产及其迁飞性害虫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越南水稻生产及其迁飞性害虫与病毒病发生为害情况,分析了中国与越南水稻迁飞性害虫的发生虫源关系,并就进一步明确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的主要虫源地及对我国的影响、迁飞发生规律提出了在深化与越南合作基础上,扩大与老挝、缅甸、柬埔寨等虫源地国家加强合作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国刚 《广西植保》2008,21(1):36-38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桂林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最近几年发生严重,特别是2006年,第2、3代都发生严重。上半年全市发生面积达14.55万公顷次,占早稻面积的109.7%,比2005年增加35.2%。发生程度5(6)级。下半年发生面积6.8ha次,占晚稻面积的57.9%,比2005年增加47.5%,发生程度3(4)级。2006年是近几年桂林市稻纵卷叶螟发生最严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04,17(3):32-35
为加强水稻迁飞性害虫的监测和治理方面的国际技术合作,开展迁飞规律的研究和发生信息的交流,提高害虫发生早期预警能力。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韩国农村振兴厅于2001年签定了为期5a的“中韩水稻迁飞性害虫测报合作项目”协议。我站为该项目在广西唯一的承担单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荔波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及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2005年的稻纵卷叶螟在荔波县大发生危害,发生程度是历年来最重的一年,导致部分田块全田枯死。通过对其发生原因及危害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发生年份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3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是荆州市水稻上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常年以第2代、3代在中、晚稻上发生为害。自1989年、1991年大发生以来,发生一直比较平稳,发生量中等、局部偏重。2003年该虫在荆州市再次大发生,发生范围广,发生程度重。全市中稻约40%受害严重,直接导致减产20%~30%,有的田块减产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8.
潘文勤 《广西植保》2009,22(3):35-36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重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常呈暴发性发生为害.其对水稻危害严重,大发生时一般减产2~3成,严重的减产5成以上.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格局的调整和防治药剂的改变,稻纵卷叶螟发生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郧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的鄂、豫、陕三省结合地带,属中稻产区,稻田主要分布在低山丘岭及河系两岸.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6 700hm2,稻飞虱发生面积1万hm2次,其中第3代白背飞虱发生面积4 000hm2,第4代褐色虱发生面积6 000hm2.  相似文献   

10.
莫红星 《广西植保》2015,28(2):32-34
2008年资源县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为近10a来该虫发生最为严重的年份,第3代发生和为害面积超过水稻种植面积的90%,第4、5代连续重发。经分析认为:虫源基数大、气象条件利于迁入、田间小气候及水稻种植制度有利于其繁殖为害是2008年资源县稻纵卷叶螟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水稻胡麻叶斑病[Cochliobolus miyabeanus(lto et Kubibay)Drechsler ct Dastur]在邕宁一直只有轻发生。然而,2004年在晚稻出现了大面积流行,为近10a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广西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成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稻飞虱是广西水稻的主要害虫,全区各稻区普遍遭受其危害,2005年全区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部分稻区发生为害严重,个别田块出现了“落窝穿顶”现象。据统计,全区年发生面积达140·4万hm2次,占种植面积67·7%,防治面积154·8万hm2次,经防治后挽回损失63·5万t,实际损失6·6万t。与常年相比,稻飞虱迁入期属偏早年份,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面广虫量多,田间主害期增多,虫口密度高,晚稻后期发生面积广、密度高,为近年所罕见。1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1·1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广西稻飞虱年发生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约为120万hm2次,90年代中后…  相似文献   

13.
蓝妮春 《广西植保》2005,18(4):14-16
稻纵卷叶螟是崇左市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量主要取决于当年迁入虫源量的多少、迁入后的气候条件、水稻生育期以及上代的残留基数.2004年由于气候等因素影响,造成第3代稻纵卷叶螟的暴发为害,其严重程度为近年来所罕见.为此,根据田间虫情及苗情调查结果,认真分析其大发生特点及原因,探索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对今后的测报及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是融水县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历史性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发生与为害程度大小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近40a来第3代的发生,除1975、1986、1999年为大发生之外,其它年份均属中等程度发生。2004年第3代继上述3a大发生之后再度暴发,发生面积达9333.3hm^2,比1986、1999年同代发生减少2933.3hm^2,3333.3hm^2,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梧州市第6代稻纵卷叶螟为大发生,部分田块达到特大发生程度,是近15a来罕见的;而常年发生程度为轻,最重年份2002年是中等偏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2004年第6代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对我市水稻产量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失治及防效差的田块出现一片白叶现象,分析其发生原因,为今后开展测报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第4代三化螟是贺州市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2~3.3万hm^2,是一种间歇性发生为害的害虫,每3~5a大发生1次。2004年第4代三化螟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经积极防治后仍损失粮食1616.16t,同比增1.05倍,比前15a的平均值高95.04%,仅次于历史上大发生年份的1999年。现对其大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大发生年份决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免因大发生而造成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稻瘿蚊(Pachydiplosis oryzaeWood Mason)在贺州市自20世纪80年代末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后,曾猖獗为害10多年,90年代其发生程度一直处于中等偏重至大发生[1]。但进入21世纪以来,稻瘿蚊发生为害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中等偏重发生,2002年中等发生,2005年轻发生,全市发生面积仅1 987hm2。1近10a稻瘿蚊发生演变趋势1996~1998年贺州市稻瘿蚊发生程度均达到大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45 300hm2、46 500hm2、44 700hm2,占晚稻播种面积的90%以上,若不防治预计损失产量28 100t、32 800t、36 600t;1999年和2000年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18.
宜州市粘虫严重发生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虫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宜州市广泛分布,常年零星轻发生,主要为害甘蔗、玉米、水稻等多种作物,一般情况下不造成严重危害,2002年粘虫在宜州市局部暴发危害,近年其为害呈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农业生产。1发生特点1·1具有突发、暴发性2002~2005年宜州市粘虫重发区的虫源地都是被水浸泡过的荒草洼地,由于这些低洼草地多在离村屯较远的岭坡地,农民早期不易发现,3龄后大量幼虫在1~2d内迁入附近农田,对作物造成严重为害。1·2暴发区虫口密度高,为害重,其他地区发生也逐年加重2002年以前近50a,粘虫在宜州市均为零星轻发生,1980~2001年间调查,虫口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