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稻鸭共生 鸭肥稻丰--稻鸭共生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稻田养鸭的主要作用稻田养鸭可提高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同时可增加养鸭收入,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鸭的中耕、除草作用鸭在田中觅食,频繁活动,不断疏松表层,促进水、肥、气交流,减少有毒物质积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稻田中的杂草包括稗草均为鸭的素食。只要养好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作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还能有效控制稻田病虫草的危害,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综述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生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对稻田病虫草害的影响,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展望了稻鸭共作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为稻鸭共作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经验之一,是一种较低投入,较高产出的先进的环保型农业技术,可以减少农药、化肥对稻田的污染,生产优质大米和商品鸭。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梅妹 《农技服务》2011,28(5):678-679
介绍了稻鸭共作的基本要求、养鸭技术及稻鸭共作阶段的协调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和传统稻田养鸭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并将稻田共作生态养鸭密度示范、对稻田水层和土壤中“温室效应”一氧化二氮、二氧化碳、甲烷、溶解氧含量、实施步骤、鸭子数目和水稻品种的筛选、对系统生态学的影响,进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6.
7.
稻鸭共生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太飞 《农技服务》2009,26(7):87-88
介绍了稻鸭共作的基本要求,总结了稻田养鸭技术及稻鸭共作阶段的协调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双季稻种植区开展稻鸭共作试验示范,并集成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缓释肥等现代农业技术,研究稻鸭共作技术集成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技术集成可节本增效9216元/hm2,同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稻鸭共作与综合经济效益分析。雏鸭的准备与田间工程,稻鸭共作的实施,使稻鸭共作达到生态养鸭目的,从而实现稻鸭共作双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作技术是将能“做工”的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里,24小时在田间活动、休息,直到水稻抽穗才提上来,充分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吃掉田间的杂草及害虫,鸭的粪便供给水稻养分,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对水稻起“按摩”作用,同时,鸭子不停的活动起到了增氧的效果,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稻谷及鸭肉,它是一项种养结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稻田养鸭不是同一个概念和内容,后者是当稻苗生长分蘖末期时,白天把鸭赶入稻田,晚上收上来,放鸭时间短,鸭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化肥、农药、除草剂必需施用,另外,鸭的品种是一般的家鸭,不是专门役鸭。稻鸭共作技术由江苏省引智系统自日本引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稻鸭共生技术与传统稻田养鸭的几大区别:最终目的不同、主体不同、对稻和鸭的要求不同、内涵不同;放养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2.
稻鸭共作技术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鸭共作是将水稻生产与养鸭生产有机紧密结合,稻田养鸭除虫、除草,减少农药投入,同时销鸭获利,极大地发挥了水田的生产功能、养殖功能、生态功能,是一种生态农业新技术。为解决大面积水稻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米质下降,安全性差,以及严重影响农田生态环境的问题,2004年开始,连续两年在我市应用实践稻鸭共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1基本情况试点选在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该基地处于天脉山余脉丘陵地带,山青水秀、环境优美,远离有污染源的工厂,灌溉水源达国标二级的横山水库退水,2003年认定为省无公害生产基地,2004年认定为有机稻米生…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鸭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古农书中,即有用鸭治蝗虫、蜂蝶的记载。稻田放牧养鸭长期以来是我国南方稻区农牧结合、季节性大批量生产肉用鸭的一种主要经营方式。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大量施用,稻田养鸭在现代精作中已日渐式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我国四川、重庆及南方部分省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曾经开展过稻鸭共栖、露宿养殖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15.
稻鸭共作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和作用表现,总结了该模式的生产技术要求,以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作(稻田养鸭)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韩国等国家已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牡丹江市从2003年从韩国引进该项技术以来,历经了5年的试验示范过程,到目前已以从原来的10余亩发展到2000余亩。实践证明:稻田养鸭技术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为农民增产增收摸索出一条致富路子。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入稻田 ,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 ,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 ,产生中耕浑水效果 ;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 ;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 ,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 :将雏鸭放入稻田后 ,直到水稻的抽穗为止 ,无论白天和夜晚 ,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 ,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日本流行的稻鸭共作技术始于1991年 ,日本鹿儿岛市桂…  相似文献   

18.
民国至20世纪80年代,是"稻田养鸭"传统技术阶段向现代技术阶段的过渡转型时期。民国时期,一套简单可行的"稻田养鸭"技术体系基本完成。后因工业化农业的兴起,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品进入农田,"稻田养鸭"技术因不能满足人们高产高效的生产要求而倍受冷落,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在现代农业自我审视和观念转换的浪潮中,传统农业中的"稻田养鸭"技术重新获得人们关注。"稻田养鸭"技术从传统阶段进入现代阶段;"稻田养鸭"从简单的"稻田放鸭"转化成为系统的"稻鸭共生";"稻鸭共生"技术使传统的"稻田养鸭"技术在现代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相似文献   

20.
有机农业生产新模式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作技术是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该技术是建设高效农业、发展有机农业的新模式,是我市"十五"期间农业发展的一大新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