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彝族是会泽世居民族,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族人民频繁交往,彝族的风俗习惯己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农村,彝族聚居的地方,婚娶方面仍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习俗。男子结婚,须经过说亲,彝语“取以”、“打礼钱”(过礼)才能娶媳妇,彝语“啊咩取”。说亲时,媒人要拿着几瓶(斤)酒到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家用拿去的酒招待客人,这就表示父母和姑娘都喜欢结亲了;若用自己家里的酒招待,则表示不喜欢。如女方喜欢,双方就商定时间,正式订婚。所以流传着“成不成,酒三瓶”的说法。“打礼钱”,届时,男方的父亲或母亲陪着媒人,由男方的弟辈背着些大米、煮熟染红的鸡蛋…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节庆旅游的开发能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还可以宣传当地传统文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大量的传统节庆活动,但是针对性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彝族火把节研究,其他的传统节庆活动亟待开发。本文通过梳理其他学者的研究,以彝族年为个案分析,提出凉山彝族自治州节庆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凉山彝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既是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又有自身特点。在生产条件上,基本继承了传统因素,既反映了传统农作经验的延续性,也是人多地少、劳动力水平低下的被动选择。与此同时,虽然面临社会变迁与外在力量的推动,但农具、种植、灌溉以及畜力等方面的现代因素少有出现。在农作物结构以及粮食产量方面,仍以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粮食总产量有缓慢的增加。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畜牧产品作为贸易中的主要交换物,发挥着重要作用,畜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客观上促进了凉山彝族地区的商业往来。随着人口增加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农民的生存环境较之前有所改善,但农民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5.
所谓蔬菜“树”,主要是指果菜类蔬菜在现代温室设施条件下,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基质栽培或水培),利用蔬菜的遗传潜力,通过生理与栽培技术调控,使草本植物的蔬菜达到木本植物树状结构的观赏效果,并且还能获得比传统设施栽培高得多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6.
马史火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41-18342
介绍了彝族主要居住区域的概况以及彝族传统社会农耕文化的构成,分析了彝族传统家庭农耕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阐述了彝族传统家庭农耕文化传承所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红河流域彝族的传统农业生活中,垃圾不属于现代意义中的"垃圾",而是被视为一种生产资料和财富,对其的分类认知和处理方式是山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彝族村寨中的传统垃圾可以分为:粪便类垃圾、秸秆类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水、牲畜死尸、金属铁器类垃圾、巫术祭品类垃圾。传统垃圾主要存放在牲畜圈房、厕所、房前屋后和滚牛塘。主要的处理方式有:集中堆放式处理、浸泡式处理、焚烧式处理、共享式处理、再利用、自然风化/腐烂/降解方式、深坑掩埋、翻修、售卖、简单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8.
9.
刘建成 《新农村》2001,(12):11-11
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极早熟桃(如四月红桃、五月脆桃)和极晚熟桃(如雪桃、圣桃、冬桃)相继出现,这为延长桃果市场供应期、提高桃农经济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在实际栽培中早熟桃落叶早,花芽多,产果量大而易引起树势早衰;晚熟与极晚熟桃在果实生长前期消耗养分少,使树体营养丰富生长过旺,导致落果严重。为了克服以上弊端,  相似文献   

10.
“锡树”替代“铅树”生长实验方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离开了实验就谈不上化学的存在和发展。而鲜明的实验现象不仅能给学生以深刻的直观表象 ,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升华到抽象思维的基础。许多科学家正是由这种奇异的化学现象而被引入科学的殿堂。铅树生长就是在大学化学实验中能起到如此作用的一个实验 ,它采用锌片与硝酸铅溶液反应 ,置换出的单质铅在溶液中依靠硅胶支撑 ,缓慢凝聚成松树枝型晶体。该实验主要是以“铅树”现象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以“铅树”出现的快慢引发学生对该实验中反应物浓…  相似文献   

11.
水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孕育于百越母体中的水族稻作农业文明,在水族迁居黔桂边境之后,通过适时的文化调适,不但延续了原先“火耕水耨”的文化传统,更创造了“畲山为田”的梯田开发模式,劳动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体现了历史上他们与百越民族(骆越)的渊源关系,对历史的共同追忆,使人们打破了时空界线,形成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农具陈列是中国农业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之一。本文通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全面分析、总结、归纳了中国传统农具陈列实施过程中内容与形式设计的理念和一些设计构思,解决了在陈列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给同类型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西地区农耕文明悠久,地理位置独特.在历史、地理、人文、民间习俗的共同作用下,山西传统耕犁形制多样,适合山西不同地域特点,在中国传统农具大家庭里,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沼气发酵多样化原料利用技术、高效沼气发酵技术以及生态循环种养技术;然后,以阜阳市颍东区典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康乐养殖场为试点,集成沼气发酵多样化原料利用技术和高效沼气发酵技术,进行生态循环种养技术示范,并分析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农村沼气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示范区农民的收入水平,而且有效防治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易忠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50-10652,10672
从耕地资源价值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出发,引入资源价值核算的概念和方法,构建耕地资源价值补偿模型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寿光模式”是蔬菜生产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典型,其发展过程调动了农业生产链全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系统综合发展,实现了农村产业兴旺、百姓生活富裕的根本目的,取得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综合效益。从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视阈研究“寿光模式”,分析其形成之因、发展之理和传承创新之处,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傣族传统水利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四个环节:水源与水渠、分水器、水田和水稻、计量标准。文章对这四个环节进行了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结合稻作农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吴大付  任秀娟  马艳红  宋晓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47-1749,1765
根据农作制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原理,以及社会经济、地理因子、资源利用程度、技术因子和农作制复合度差异为分类依据,以层次性、简明性、区域性和实用性为原则,结合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对农作制进行三级分类.第一级分为粮田农作制、农牧结合农作制、农林农作制、庭院农作制、设施农作制、观光农作制;第二级为农作制类型;第三级为农作制模式;形成了农作制-类型-模式的三级分类体系.该方法抓住了农作制的主要特征,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羌寨选址、空间布局与形态、空间格局、空间边界和空间组织5个方面阐述了四川羌族地区羌族传统村寨空间的总体特色,并将传统羌寨空间现代传承面临的问题归结为旅游过度开发、居民缺乏自我传承意识、传统村寨生活与现代生活矛盾突出。结合四川羌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应该在传承羌寨独特的民族性空间基础上进行人居环境的改善,着重于传承羌寨空间格局、再现羌寨空间组织、延续羌寨空间边界、再现羌寨生活记忆。期望对指导羌族传统村寨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