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鼻咽癌(NPC)病人与不同IgA/VCA抗体滴度者对EB病毒(EBV)的免疫反应功能变化关系,本文用EBV体外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早期反应综合检测观察系统,测定了NPC病人,IgA/VCA高滴度者、低滴度者和阴性者的PBMC体外感染EBV时的早期反应变化.结果发现,NPC组的EBV核抗原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鼻咽癌病人、IgA/VCA阳性和阴性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HA和ConA诱导后对EB病毒(EBV)感染自身PBMC早期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PHA诱导细胞对EBV感染自身PBMC后的EBV核抗原(EBNA)阳性细胞数和~3H-TdR掺入量均有抑制作用,但对Ig分泌多数有促进趋势,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EB病毒(EBV)体外感染鼻咽癌(NPC)病人,IgA/VCA阳性者,IgA/VCA阴性者和新生儿的PBMC,其上清(SN)对CNE-2Z和Raji细胞生长的影响,NPC病人对CNE-2Z有明显抑制作用,生长指数(GR)为0.67—0.74,IgA/VCA阳性和阴性者无明显作用.对Raji细胞则三者均有抑制作用,生长指数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本室建立的EB病毒(EBV)体外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早期反应综合检测观察系统,测定了鼻咽癌(NPC)患者、IgA/VCA高滴度者、低滴度和阴性者3组人的PBMC体外感染EBV的早期免疫反应。发现在EBV感染PBMC早期,NPC组的EBNA阳性细胞数、~3H-TdR掺入量和免疫球蛋白(IgG、IgG、IgG)分泌量最低,IgA/VCA低滴度和阴性组最高,两组间所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而IgA/VCA高滴度组的多数指标与NPC组接近.结果表明,在EBV体外感染PBMC所引起的早期免疫反应中,NPC患体者和IgA/VCA高滴度者EBV活化的B细胞功能较IgA/VCA低滴度和阴性者降低.这对了解NPC发生发展过程中EBV感染活化B细胞的功能在体内外变化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EB病毒抗原从鼻咽癌病人、IgA/VCA阳性和阴性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产生T_8细胞,并观察其对EB病毒活化自身B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三组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EB病毒抗原诱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MTT法、ELISA和细胞病变抑制(CPE)等方法,对鼻咽癌(NPC)病人,IgA/VCA阳性者与阴性者,以及新生儿,用EB病毒(EBV)感染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检测所诱生的上清(SN)中的IL-2、TNF和IFN水平的变化.IL-2的水平以NPC病人最低(11.69±8.49与19.83±11.66U/ml),新生儿最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鼻咽癌病人、IgA/VCA阳性和阴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PHA和ConA二种有丝分裂原诱导产生T_4和T_8细胞反应的特点。(1)从时效和量效两个方面较系统地探讨了二种有丝分裂原诱导反应的条件.表明:PHA主要诱导T_4细胞亚群,ConA主要诱导T_8细胞亚群.最适诱导时间两者均为5天.  相似文献   

8.
已感染EB病毒(EBV)者,如再次用EBV刺激,可出现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细胞团的退变。本文观察阳性正常人20例、VCA—IgA阳性鼻咽癌(NPC)病人11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这种转化和退变,全部阳性组受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病人的EB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培养的已感染 ER 病毒的正常人和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再次用 EB 病毒剌激后,可出现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的杀伤作用,表现为转化细胞团的退变。本文观察 VCA-IgA 阴性和阳性正常人各11例和20例,以及 VCA-IgA阳性鼻咽癌病人11例(分别称为阴性组、阳性组和 NPC 组)的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免疫反应转化,所有受试标本都出现了淋巴细胞转化,出现的平均时间三组分别是5.91、8.10和4.73d,转化孔分别是90.74%、93.4%和97.17%;而出现大部分退变的例数分别为2/11、20/20和4/11,孔数分别为16/95(16.84%)、172/177(97.18%)和44/98(44.90%);出现退变的平均时间三组分别为18.25、18.30和26.67d,大部分退变出现的平均时间阳性组和 NPC 组分别为19.05和28.25d(阴性组2例,分别为25和30d)。NPC 组和各组的差别显著。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这种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细胞免疫功能是下降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较全面了解EB病毒(EBV)感染时B淋巴细胞的早期动力学变化及免疫因素对其影响,我们用细胞培养、抗补体免疫酶、液体闪烁计数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建立了EBV体外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早期变化的综合检测观察系统。用本系统综合检测EBV体外感染PBMC及T、B淋巴细胞发现:(1)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EBV)的激活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环境因素在其中可能有一定作用.作者利用Raji细胞系统和间接免疫酶法测定了广东省常见的50种中草药和33种海洋生物对EB病毒早期抗原(EBV—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EB病毒转化自体淋巴细胞所建立的类淋巴母细胞系(LCL),以及用EB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LMP)基因和核蛋白—2(EBNA_2)基因与痘苗病毒重组的重组病毒(Vac—LMP和Vac—EBNA_2)感染的自身纤维母细胞,同时作为刺激细胞和靶细胞,以~(51)Cr释放法检测5例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者  相似文献   

13.
《湛江医学院学报》1994,12(3):187-189,193
1987~1989年对粤西农垦系统12个农场和3个工厂的27094名30~59岁鼻咽癌高发年龄人群进行了EB病毒血清学与鼻咽癌关系的前瞻性观察。初次查出IgA/VCA阳性者2520人,IgA/EA阳性者88人,并在2年多后进行了追踪复查。在IgA/VCA和IgA/EA阳性者中共检出鼻咽癌24例。结果表明,粤西地区的鼻咽癌检出率居广东省中等水平;持续高滴度IgA/VCA和伴IgA/EA阳性者鼻咽癌发病可能性大,可视为鼻咽癌高危人群。结果提示体内EB病毒复制活跃与鼻咽癌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基因体外转染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Pstein-liarsVirus,EBV)是一种与多种肿瘤有关的l疮疹病毒,与人类两种恶性肿瘤伯基特淋巴瘤(BL)和鼻咽癌(NPC)的关系尤为密切。大量研究表明,人群EBV的感染较普遍,EBV核酸不仅存在于NPC细胞中,且在鼻咽正常上皮中亦可检出,但NPC的发病率却相对较低。在不同细胞中EBV基因产物表达类型也不同【‘·’。。究竟EBV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如何,目前仍未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EBV的基因结构已完全明了,其某些基因被用于大量体外转染细胞实验。现对这些研究作一简要综述。IEBV基因组结构及其…  相似文献   

15.
1986~1990年我们对广东省鼻咽癌高、中、低发区的四会、中山、广州、湛江、汕头共123087名健康人群进行了包括EB病毒血清学、鼻咽脱落细胞学、间接鼻咽镜及鼻咽光纤镜、鼻咽活检在内的前瞻性观察.在这  相似文献   

16.
用CD3抗体(UCH—T1)与EB病毒特异性效应细胞共同孵育,检测靶细胞的~(51)Cr释放率,以观察其阻断EB病毒特异性T细胞及其克隆细胞对EB病毒转化类淋巴母细胞株(LCLs)和NK细胞杀伤敏感细胞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EB病参LMP1对鼻咽癌高分化细胞株CNE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电转染技术将带有EB病毒LMP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导入鼻咽癌高分化细胞株CNEl,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检测LMPl的表达;LMP1对CNEl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60钴治疗仪照射后集落形成实验进行观察。结果:CNE1细胞抹转染LMP1基因后LMPl蛋白呈阳性表达,对照放射敏感性比未转染株的细胞存活事低(P<0.01)。结论:LMPl能增加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种作用可能与LMP1的促细胞转化,抑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辐射灭活的EB病毒类淋巴母细胞株作为刺激抗原,培养液中加入10%MLA-144上清液(含IL-2),用限制性稀释法建立EB病毒特异性T细胞克隆.在用含不同浓度的重组IL-2(rIL-2)培养后,检测T细胞克隆特性的改变,结果显示,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建立依赖于特异性抗原的刺激及少量IL-2的存在.T细胞克隆形成后,其特异性、HLA限制性及T细胞表型等特性是相对稳定的,不受培养液中rIL-2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薯蓣丸加减方对鼻咽癌放疗患者EB病毒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放疗开始第1天给予口服薯蓣丸加减方治疗,对照组在开始放疗第1天给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及EB病毒DNA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血浆E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 薯蓣丸加减方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在鼻咽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与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l)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MPl和MMP-2、MMP-9在人鼻咽粘膜慢性炎(30例)、鼻咽癌(30例)和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24例)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鼻咽癌和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LMPl和MMP-2、MMP-9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鼻咽粘膜慢性炎。在鼻咽癌及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标本中还发现癌巢周边的成纤维细胞、癌周浸润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MMP-2和MMP-9的表达。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鼻咽癌组织中LMPl与MMP-2、MMP-9的表达无相关性;而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LMPl的表达与MMP-2、MMP-9的表达呈中度正相关。结论:MMP-2、MMP-9在鼻咽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外扩散及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灶中LMPl与MMP-2、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LMPl可能参与鼻咽部疾病的恶性转化和癌细胞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