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中下游地区持续性低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仲毅  张睿光  靳冰凌  王敏  徐朝晖  黄真文  李忠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67-17170,1720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我国气象台站温度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天气动力学和热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上、中旬黄河中下游地区强降温和持续性低温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槽后偏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向南输送,东北亚稳定的冷涡中心起到了阻挡冷空气东移、促使冷空气堆积和加强的作用,西伯利亚深厚低槽压迫高压脊崩溃,强冷空气爆发南下。850hPa强盛的温度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和持续性低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冷平流中心的演变与强冷空气移动路径相一致。黄河中下游地区从高空到低层均有负涡度平流,深厚的负涡度平流输送有利于高压系统的移动,其值越小冷空气越强,负涡度平流中心与强降温中心相对应。冷平流中心比强降温中心提前12~24h出现,"负涡度平流核"先于强降温天气出现,这些特征为预报强降温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16年12月5日至12月6日鄂伦春旗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这次强寒潮是在乌拉尔山阻高和北太平洋阻高向北发展过程中,使极涡分裂南下,在东亚高纬地区形成倒"Ω"流型,致使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及以东地区堆积。在中纬度长波的影响下,乌拉尔山脊东移南跨,推动冷涡槽转竖,引导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从而造成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3.
王桂春  宋若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20-9622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大连南部地区2009年12月29~30日出现的寒潮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前期升温的基础上,有强冷空气在蒙古国堆积并经乌兰巴托、二连浩特,侵袭大连地区造成的;寒潮过程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为"一脊一槽"型,动力机制为高空旋转低压槽与强锋区,促使寒潮暴发的流场为"低槽旋转型";冷空气暴发后,大连地区上空由强盛的冷平流控制,地面冷高压进入关键区并达到寒潮强度,但由于寒潮发生的环流偏南、影响系统及冷空气移动较快,因此,大连南部地区,旅顺、大连、金州三站出现寒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大连地区寒潮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市2009年11月6—8日发生了一次范围大、影响广的降雪降温型寒潮天气过程,此次寒潮过程对呼伦贝尔市农牧业生产等造成了较大影响。为类似寒潮天气的精准预报提供参考,对此次典型降雪降温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是西伯利亚冷高压逐渐向东南方向扩展引起,是一次较为明显的横槽转竖型寒潮过程。强冷空气源自新地岛以东洋面,在西伯利亚中部的寒潮关键区聚集,沿西北路径进入呼伦贝尔;产生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700hPa低层,整个呼伦贝尔为西南气流控制,槽前有源源不断的西南暖湿气流向呼伦贝尔地区输送,降雪区上空始终维持着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有利于垂直运动,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对2008年4月18日北疆强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寒潮天气暴发前期,里黑海脊发展东移与东欧脊同位相叠加后顺转,脊前东北风带加强,使得泰米尔半岛冷空气沿脊前偏北气流在横槽中堆积。高压脊部分东南垮,导致强冷空气大举东南下,强寒潮天气暴发。与强寒潮天气相伴的大到暴量雨夹雪发生在较强的能量锋区、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内。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的高空、地面资料和数值预告产品对2010年1月18—20日和2011年1月1—3日发生在新疆博州地区的2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寒潮天气均是前期温度明显回暖后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从环流背景、冷空气的移动路径及源地分析找到了2次过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并结合数值预告产品的解释运用,得到博州地区冬季寒潮预报的一些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中期天气预报气温趋势未来一周,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左右,其中11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南方地区气温仍然下降,平均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低2℃-4℃。我国其他地区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降水趋势未来一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大部、华南中东部多降水,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及东北大部降水量有2-6毫米。主要天气过程11日,受寒潮影响,江淮东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及华南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18日~20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出现在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大举向南下,西伯利亚低槽明显向南加深,冷空气势力显著加强,并向东南爆发,受此强冷空气的影响,垦区经历了一次以大风、降温、降水和霜冻为主的寒潮天气过程.全垦区普遍出现了重度霜冻灾害或雨雪冰冻灾害,部分地方出现大风灾害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地区春季第一场暴雪型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常规天气资料、NCEP1°×1°的6h分析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8年4月18日~2008年4月20日强寒潮天气发生前后环流及物理因子分析认为,强寒潮天气暴发前期,里黑海脊发展东移与东欧脊同位相叠加后顺转,脊前东北风带加强,使泰米尔半岛冷空气沿脊前偏北气流在横槽中堆积。高压脊部分东南垮,导致强冷空气大举东南下,强寒潮天气暴发;里海到巴尔喀什湖的水汽在北疆上空聚积,为这次寒潮天气提供了水汽条件;ECMWF数值预报产品在这次强寒潮天气过程中准确的预报了高度场的环流场演变趋势,地面冷高压的位置、强度、路径和移速;850hPa格点温度预报值与最低温度实况值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对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11月7-13日发生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对中低层锋区、地面冷空气的移动路径及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等进行研究。分析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高空500hPa阻塞高压崩溃,贝湖横槽转竖,强冷空气南下,导致了强寒潮天气的暴发,与强寒潮天气相伴的降雪发生在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对2017年5月2—4日张掖市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是典型的小槽发展型。乌拉尔山脊建立和加强,并进一步向极地地区扩展,促使来自新地岛的极地强冷空气沿乌拉尔山脊前强北风急流南下,堆积到西西伯利亚上空,形成高空低涡。由于乌拉尔山脊顶部冷空气的侵袭,使乌拉尔山脊向东南方向崩溃,推动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从而造成此次寒潮天气。强的冷平流促使低层锋区加强,有利于地面大风形成。北支槽前疏散结构有利于高原槽的发展,高原槽前东移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强降雪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属高压脊发展型,偏于亚洲地区的一侧极涡中心携带大量强冷空气南下移向亚洲地区,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脊前偏北气流引导作用以及鄂霍茨克海高压的阻挡,极地冷空气出现积聚、加强并南下,我国暴发了大范围寒潮降温天气。  相似文献   

13.
正寒潮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性天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9月下旬到翌年5月。伴随寒潮通常会有强降温、大风、降水、霜冻、低温等恶劣天气现象,寒潮天气往往对农业造成较大的影响。近年,各类极端灾害天气频繁发生,寒潮天气对冬季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温室大棚等特色农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一、天气实况分析2020年12月28—30日,新乡市受强冷空气活动影响,由表1可以得出:  相似文献   

14.
胥执强  李海花  李焕  刘大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50-8651,8669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实况图和数值预报产品T639资料,对阿勒泰地区2009年12月22-24日出现的一次入冬以来第1场寒潮暴雪天气过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黑海脊与欧洲北部脊合并加强并东移,乌拉尔山高压脊建立;新地岛附近极涡南掉,横槽逐渐转竖,锋区南压;转竖的横槽与威海东移的低槽合并加强,建立贝加尔湖大槽;贝加尔湖大槽东移,引导强冷空气南下影响,造成北疆地区的强寒潮天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对2017年5月2-4日张掖市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是典型的小槽发展型。乌拉尔山脊建立和加强,并进一步向极地地区扩展,促使来自新地岛的极地强冷空气沿乌拉尔山脊前强北风急流南下,堆积到西西伯利亚上空,形成高空低涡。由于乌拉尔山脊顶部冷空气的侵袭,使乌拉尔山脊向东南方向崩溃,推动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从而造成这次寒潮天气。强的冷平流促使低层锋区加强,有利于地面大风的形成。北支槽前疏散结构,有利于高原槽的发展,高原槽前东移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强降雪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250-252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粗网格数值预报资料,研究了2016年2月12~14日发生在四川省南充市的一次区域寒潮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500h Pa横槽转竖配合地面冷锋迅速南压引导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寒潮爆发。过程后期,高空形势调整,冷空气中心减弱,控制范围减小,东亚大槽东移出海,我国范围内普遍转为西北气流,寒潮结束。另外,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对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海平面气压场和850h Pa温度与实况观测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7.
云天  刘铮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802-9804
[目的]分析2009年8月吉林省东南部霜冻天气。[方法]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从环流形势、天气要素特征等方面对2009年8月吉林省东南部霜冻天气的产生进行了分析。[结果]这是一次具有寒潮爆发性质的强冷空气影响过程;前期高空形势稳定,吉林省高温少雨,后期极涡大槽加深发展,强冷空气南下,在大槽冷锋东移之后,冷空气在该省爆发;吉林省东南部地区霜冻天气产生条件是东亚大槽和强冷锋的过境、高空处在西北气流的控制之下,该省中东部850 hPa温度)≤4℃,冷高压中心强度达1 020 hPa,且位置恰处该省中东部地区,冷空气的控制时间≥36 h、48 h内降水<10 mm。[结论]这次过程中产生的天气条件和要素条件对今后夏季霜冻天气预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每年都会有几次强降温天气影响我国气候,气象学中只有当强冷空气达到一定的标准才称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否则只称为一次强降温天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温差异大,所以南北方寒潮标准也有所不同,如广西寒潮标准规定48小时降温8度以上,同时日平均气温降至8度以下就达寒潮标准;上海规定24小时气温下降10度且最低气温小于0度就达到寒潮标准,甘肃省气象局规定日平均气温24小时下降大于10度或48小时大于12度,且最低气温小于5度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寒潮天气过程常伴随强烈的降温以及大风、雨雪、沙尘暴以及霜冻等恶劣天气现象,给农业生产以及交通等行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春季和冬季寒潮因伴随的天气现象不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本文选取酒泉地区2011年到2018年间不同季节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统计,以及它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燕  张彩凤  赵惠芳  王锡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93-1898,1901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7年3月4~5日大连地区出现的极端寒潮大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极端寒潮大风天气是北方冷空气东南移形成强冷锋与北上强江淮气旋共同作用造成的。强冷空气在下沉气流作用下,在大连上游即渤海中低层形成强干冷中心,低空有强负涡度、强辐散,高空有强正涡度、强辐合,有利于地面冷高压及冷锋的加强;大连东部低空有强正涡度、强辐合,高空有强负涡度、强辐散,有利于气旋加强发展;强高压、强冷锋配合罕见的强大气旋,从地面到850hPa形成明显的西边强高压、东边特强气旋的形势,这是出现寒潮强风天气非常有利的因素,这种西高东低形势形成的强气压梯度区自西向东经过大连地区,造成大连地区罕见的寒潮强风天气。  相似文献   

20.
对2007年5月15~16日山西省忻州市出现的沙尘天气过程的高低空天气形势和前期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天气过程主要受新疆地区东移的强冷空气和蒙古地区低压的共同影响所致,动量下传促进对流层中低层风力加大,冷锋南压,触发不稳定层结大气,驱动天气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