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998和 1 999年以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 ,以三系法品种间杂交籼稻汕优 63为对照 ,探讨了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汕优 63相比 ,两优培九生物学产量高 1 2 .1 % ,经济系数高 1 2 .5 %。生物学产量高是因为叶面积延续时间长 1 7.1 %和较高的光合速率 ;经济系数高是由于茎鞘叶物质转运系数高和齐穗期以前群体相对生长速率及净同化率较高。两优培九生育前期株型较松散 ,后期较紧凑 ,群体受光姿态良好。 相似文献
2.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灌浆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受精子房体积膨大和粒重2个方面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两优培九的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1)开花日序与受精子房体积膨大速度,饱满粒的充实度,单粒平均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两优培九的受精子房体积膨大速度和粒重增加速率均比汕优63慢,单粒平均粒重和充实度也比汕优63优。(3)施用粒肥,剪叶或疏花主要通过改变弱势粒的子房膨大速度来影响粒重的增加速率,粒重和充实度,施用粒肥和蔬花后两优培九的单粒平均粒粒重和充实度明显提高,而剪叶处理后效果相反。 相似文献
3.
4.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8和1999年以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以三系法品种间杂交籼稻汕优63为对照,探讨了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生物学产量高12.1%,经济系数高12.5%。生物学产量高是因为叶面积延续时间长17.1%和较高的光合速率;经济系数高是由于茎鞘叶物质转运系数高和齐穗期以前群体相对生长速率及净同化率较高。两优培九生育前期株型较松散,后期曾紧凑,群体受光姿态良好。 相似文献
5.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系数低、净同化率高是其物质高积累的综合生理基础.(2)两优培九源库比不低,单位库容可利用的同化物也不少,但群体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分配率较低,结实率、产量库充实率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影响增产效果;其主要内在原因可能是,颖花或籽粒生理活性低,接纳灌浆物质的能力不强,致使大量同化物滞留于茎鞘和叶中,不能有效地向经济产量转化,这在育种和栽培中应加以重视.(3)两优培九结实期对源的削弱反应更强烈,这是亚种间杂交稻环境敏感性的一种生理表现,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要加强技术指导以确保安全和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6.
两优培九(原名65002)系江苏省农科院以邹江石研究员为带头人的水稻"863"课题组,以培矮64S为母本,931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熟籼型新组合.两系杂交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水稻育种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是我国继续居国际领先水平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两优培九自1996年育成以来,经10余省121个基点试种,充分显示了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特点.国家科技部、农业部、中国生物工程中心、国家杂交稻技术工程中心等百余名专家、教授现场观摩研讨认为,"两优培九增产潜力大、品质好,适应性广,其选育和大面积试种成功,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杂交稻育种的诸多难题,例如产量和品质的矛盾、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等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其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52
以具代表性的两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籽粒灌浆特征及其一些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亚杂组合强、弱势粒的灌浆特征为明显的异步灌浆型。强势粒开始灌浆和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早,弱势粒在开花后相当长时间内生长处于停滞状态,待强势粒生长速率下降到十分微弱时才开始灌浆。弱势粒的起始生长势、灌浆速率和生长终值量等均小于强势粒;强势粒和籽粒充实度好的亚杂组合,籽粒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多,可溶性糖的含量少,弱势粒和充实度差的组合,结果则相反;灌浆初期籽粒中的ATP含量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强势粒大于弱势粒,籽粒充实度好的组合大于籽粒充实度差的组合。对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亚种间杂交稻的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的源库关系差异,分析了源库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的库容量大,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多;(2)亚种间杂交稻的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较汕优63少,但每穗粒数多、且分布在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的比例大;抽穗期上部3片叶的面积总叶面积的比例小;(3)剪叶和疏花对结实率的影响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比较,在产量形成上有如下特点:一是分蘖力弱;二是抽穗前的干物质生产量多,而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少;三是库容量大,但叶面积系数不高,高效叶面积率低,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高;四是每穗粒数多,结实率低,秧数少。2.亚种间杂交稻高产组合选配的主要指标有:分蘖力强、干物质生产能力强、库容量和叶面积均大,但库容量/叶面积比较低。3.亚种间杂交稻高产栽培的对策是增加穗数,减少粒数,在保持较高的库容量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生产量,抽穗后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11.
12.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Richards方程W=A(1+Be-kt)-1N描述了4个亚种间杂交稻及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的籽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一般较汕优63的灌浆期短,灌浆速率低,但组合间差异很大,威优413的各项灌浆参数均接近于汕优63,充实度也接近于汕优63;协优413的灌浆速率低,特别是中后期,且后期短;汕优413的起始生长势较汕优63高,中期灌浆速率高,但灌浆期短,特别是中期短;赣化7号的起始生长势低,灌浆期长,但灌浆速率低。协优413上部枝梗充实度较汕优63低的主要原因是其起始生长势低,灌浆速率低,而中下部枝梗的主要原因是灌浆期短。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稻籽粒灌浆的物质积累与生理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不同类型二系杂交稻,研究籽粒灌浆期间强、弱势粒胚乳中干物质、淀粉的积累动态、可溶性糖含量变化,Q酶、ATP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强热粒剪期灌浆生理活性高,胚乳中Q酶和ATP酶活性强,可溶性糖含量低,淀粉积累快,弱势粒生理活性低,剪期灌浆处停滞状态,在强热粒完成灌浆后,弱势粒能否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形成较强的灌浆势,是影响组合间结实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亚种间强大的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杂交稻产量的主要技术途径,两系法有利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通过籼粳米质性状的互补,可以筛选到适合于不同口味类型的优良组合。通过建立两用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植株温度监控体系”和配以“以水调温”的保障技术,完善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技术。应加强株型和生理育种,探索开拓数字化株型筛选技术;通过某些简单生理指标的快速鉴定,筛选具有强生理功能的组合,使其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并可部分替代多年多点生态适应性试验,缩短鉴定年限和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5.
16.
17.
选用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8个广亲和品种,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配合力研究,结果表明,32个两系籼粳亚种间杂种F1的籽粒充实度间差异显著;其交,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亚种间杂种F1籽粒充实度的表现中,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78.20%,特殊配合力方差占21.80%。在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中,父本即 相似文献
18.
亚种间杂交稻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庄宝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3):287-293
综述了近 1 0 a来我国亚种间特别是两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生理生态特性 (主要包括干物质生产、分配和运转 ,库源关系 ,结实特性等内在生理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反应 )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水稻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两优培九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灌浆初期不同类型籽粒生理活性的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汕优63和两优培九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存在差异;汕优63的结实率比两优培九高,灌浆初期汕优63籽粒库ATP含量、IAA含量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均高于两优培九。水稻结实率与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