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综述了趋磁细菌及其胞内纳米磁小体的特性,评述了趋磁细菌磁小体形成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在分析趋磁细菌大量培养和影响磁小体形成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细胞培养和磁小体产量提高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提出了趋磁细菌形成磁小体的机制和生理意义的假说:大量Fe^2+运入细胞是在低氧浓度的胁迫下,以Fe^+2作为电子最终受体呼吸并跨膜转运的结果;避免大量进入细胞的Fe^2+对自身的毒害作用是其进一步转化为Fe3O4原因;提出在细胞膜内表面形成Fe3O4并包裹等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MTB)可以在细胞内形成磁小体(magnetosome,MS)并在磁场作用下定向运动。MTB的MS合成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MS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MS的合成机制和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初步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大庆市黑鱼湖秋季沉积物中趋磁细菌的多样性,了解趋磁细菌分布。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扩增趋磁细菌16S rRNA基因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域趋磁细菌绝大多数为球菌。磁小体形状单一,皆为六面体棱柱,成分为Fe_3O_4,排列方式多样,分别为单链、散链和碎链。测序得到了30个趋磁细菌序列,分属7个OTU。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都属于α-变形菌纲。5个OTU与已知趋磁细菌序列的相似性等于95%,代表了趋磁细菌的5个新种。说明该区域存在可观的趋磁细菌资源。 相似文献
5.
6.
为测定磁小体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作为磁性免疫ELISA固相载体的可行性,设置不同显色时间、温度及pH条件,分析比较磁小体与商业化碱性磷酸酶的酶活。结果表明:商业化碱性磷酸酶显色时间较短,非常灵敏,但对温度和pH要求严格;微量的磁小体,需经过较长的显色时间,才能使显色剂显色,但温度和pH对磁小体的显色反应影响较小。通过不同的蛋白变性剂进行处理,表明磁小体的类碱性磷酸酶活性是其表面蛋白作用的结果。但磁小体微弱的显色能力,在磁性免疫ELISA检测时,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磁小体可作为磁性免疫ELISA的固相载体,用于免疫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济南冬季泉水水系中细菌的生态分布、未培养趋磁细菌及其磁小体形态的多样性,选择济南市泉水源头、护城河及泉水汇集的大明湖等8处不同位点,于2018年1月13日收集水底表层泥样,富集环境中趋磁细菌,提取样品总DNA,进行16S r D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统计趋磁细菌及磁小体的形态,揭示济南泉水水系中趋磁细菌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济南冬季泉水水系中趋磁细菌分布明显不均,泉水源头处未检测到趋磁细菌;黑虎泉下游护城河中发现了少量单链趋磁球菌,基因序列表明为新种,暂定为η-变形菌纲(Candidatus Etaproteobacteria)的一个菌株;众泉汇集的大明湖中趋磁细菌种类最多,且细菌和磁小体形态多样性复杂。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发现,冬季泉水水系中细菌种类主要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三者总丰度均占细菌总量的65%以上,具有磁细菌生长所需的群落环境。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未培养趋磁细菌的全基因组及可培养条件等提供素材与线索。 相似文献
8.
氧化亚铁硫杆菌,通过氧化二价铁或还原态无机硫化物获得能量,在细胞内能合成磁性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氧化亚铁硫杆菌菌体进行分析。探讨了该菌的趋磁性以及不同铁源对菌体生长和磁小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于9K培养基的细菌能够合成磁小体,单个细胞的磁小体数目大概为2个;干燥菌体和湿菌体都能被磁铁吸附;当有外加磁场时,细菌在半固体平板和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见趋磁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和磁小体合成的最佳铁源均为硫酸亚铁。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大庆龙凤湿地中趋磁细菌的首次研究,发现了一株新型趋磁螺菌,它能够在细胞内合成子弹头形磁小体,成分为磁铁矿,呈单链排列,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该趋磁细菌属于变形菌门中的δ-变形菌纲,是目前国内在东北地区第一例、内陆第三例发现的属于δ-变形菌纲的趋磁细菌。研究揭示了大庆地区可能蕴含丰富的趋磁细菌资源,δ-变形菌纲趋磁细菌在该地区的首次发现对龙凤湿地的生态环境认识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相似穿孔线虫伴生细菌群落物种丰度及其细菌多样性。[方法]通过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ARDRA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依据97%序列相似性划分OTU,构建的细菌16S rDNA文库包含13个OTU,分别属于Alpha-prote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和Gammaproteobacteria,其中优势菌群为Betaproteobacteria,特别是Burkholderia为优势细菌。[结论]相似穿孔线虫的伴生细菌多样性较高,这些细菌可能对相似穿孔线虫具有一定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目的]研究水产养殖中常用的4种海洋微藻在粗放培养过程中所伴生的主要细菌。[方法]采用平板涂布的方法成功分离到5株可培养的海洋细菌,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的通用引物对单克隆菌落进行PCR扩增,所得PCR产物经测序和Genbank比对后,采用邻位相接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并对其种属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表明,5株海洋细菌分属于α-proteobacteria和γ-proteobacteria两大类别。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的种属关系分析,5株海洋细菌分属于Porphyrobacter、Devosia、Ponticoccus、Marinobacter和Roseobacter5个属。根据其相近种的生理生化特征推断,这些伴生细菌在分解微藻胞外产物为微藻提供无机营养盐和分泌促生长因子促进微藻的生长等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在实际的微藻饵料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保留这些有益的伴生细菌。 相似文献
17.
18.
细菌耐药基因cfr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数量逐年上升,使耐药机制成为研究热点。耐药基因cfr(chloramphenicol-florfenicol resistance)可编码合成细菌的23S rRNA甲基化酶,该酶可影响抗菌药物与转肽酶结合,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携带cfr基因的菌株可对氯霉素类、林可酰胺类、截短侧耳素、链阳菌素A和恶唑烷酮类五大类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使细菌产生多药耐药。因此耐药基因cfr的作用机理和传播机制的研究是细菌耐药性研究的关键。对多重耐药基因cfr的发现、危害、耐药机制及其在不同类型菌体中的传播机制和流行情况进行综述,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可为进一步建立cfr基因检测网、新药研制和阻断cfr基因的传播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