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来我国西南一些省区遭受罕见干旱,云南、贵州等省区受旱面积逐步扩大。目前各地正在全力以赴,抗击干旱,力争夺取夏粮好收成。  相似文献   

2.
塑料拱棚及日光温室为我国主要设施结构类型,其中能充分利用太阳光热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日光温室为我国所特有。1997年我国日光温室面积已超过16.7万hm^2,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及西部地区,而塑料拱棚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最近几年,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区,连栋结构的塑料大棚投建比例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
龙眼是原产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珍贵果树。我国是世界龙眼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龙眼生产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海南、云南、四川及贵州等省区,其中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是主产区,海南、四川、云南和贵州省为小规模栽培。2005年,广西的龙眼种植面积为17.3万公顷,产量为38.2万吨,种植面积跃居全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因子综合分析和生命周期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西南5省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适宜木薯种植的宜能边际土地资源潜力、适宜性等级等进行研究,并对该区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能量生产及温室气体减排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5省区适宜与较适宜木薯发展的土地资源分别为88.49万和456.62万hm2,主要集中于广西、云南,其中,广西适宜与较适宜的土地资源分别为83.30万和253.64万hm2,云南适宜与较适宜的土地资源分别为5.19万和162.36万hm2; 2)若这些土地资源全部被利用,则该区木薯燃料乙醇的净能量最大总生产潜力为6 254.590万GJ/a; 3)同时,该区规模化生产木薯燃料乙醇的总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为139.016万t/a。本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贵州地宝兰(Geodorum eulophioides)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仅见于贵州、广西和云南3省区,贵州省北盘江流域是贵州地宝兰已知的主要分布区。本文阐述了贵州地宝兰在贵州省内的地理分布、生境特征、资源量等。基于野外考察和标本研究,我们对贵州地宝兰进行分类修订,并分析其濒危原因,以期为贵州地宝兰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半夏属于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肿散结等功效,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产区是长江中下游各省,其中四川产量最大、贵州品质较好,而贵州又以西北部海拔较高的威宁县生产的半夏单产高、品质好,本文介绍了半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西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情,作为我国干辣椒主产区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江西、湖北等省,有可能出现秋季辣椒大面积减产。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国外游资悄然布局我国秋冬季节的辣椒市场,乘机催涨中国的"辣椒价格"。西南省区辣椒大面积减产我国干辣椒主要产区集中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川、湖北、山  相似文献   

8.
沙棘属落叶直立灌木或小乔木,胡颓子科沙棘属。我国是世界上沙棘资源最多的国家,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尤其在北方地区大量分布。  相似文献   

9.
我国热带农业是建立在引进国外先进科技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利用发展起来的,这是我国热带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也反映了我国热带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热区小,面积近50万km^2.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福建等省区.但世界热区大,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农业》2008,(5):13-14
<正>杂粮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区是我国杂粮主产区和优势区。我国杂粮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品质优良,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国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野生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erit.]在云南省的分布状况,并对采集区的野生半夏资源进行评价,为半夏优良品种的选育及野生半夏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取文献查阅、实地走访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野生半夏资源分布及生境条件进行详细考证,同时测定分析不同采集地的野生半夏农艺性状和鸟苷含量,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云南省野生半夏分布在滇东北地区和滇东南地区的大关、马关、丘北、建水、砚山、师宗、宣威、开远、寻甸、鲁甸和会泽等11个县(市)。半夏生长于山野林下草地和栽培地的田间地头(以杂草式生长),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烟草地、石缝处、田边或疏林下,其中,多数分布于玉米地或烟草地。野生半夏资源分布于814~2096 m的海拔范围内,但集中分布于1562~2096 m海拔范围内;采集区内年平均气温为12.0~19.9℃,年降水量为815.0~1600.0 mm,但主要集中于降水量大于900.0 mm的地区。野生半夏叶柄长15.2~27.1 cm,以宣威、寻甸、丘北和师宗等县较长;中裂片长为5.4~11.9 cm,以师宗、寻甸和马关等县的半夏中裂片长较长;中裂片宽为2.4~4.3 cm,各县的中裂片宽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块茎重为1.0~2.5 g,以大关、马关、砚山和师宗等县的半夏块茎较重;叶片数为2.4~2.9,以会泽县的半夏叶片数最少;株芽数为0.9~1.7,以师宗县半夏株芽数最多;块茎直径为10.7~16.5 mm,以砚山县和师宗县的半夏较大。不同采集地的半夏鸟苷含量为0.00420%~0.04250%,以寻甸、师宗和宣威等县(市)的野生半夏鸟苷含量较高,以鲁甸县和丘北县的野生半夏鸟苷含量较低。【结论】云南省野生半夏喜温暖、湿润和荫蔽的生态环境,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滇东北和滇东南片区,生境条件为海拔1500~2100 m,降水量高于900.0 mm,年平均气温为15.0℃左右。师宗县和砚山县及其周边类似生态区适宜野生半夏的生长和有效成分鸟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15个省区23个不同居群半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半夏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4条引物中筛选出4条引物,经过PCR扩增共得到32条扩增带,其中28条表现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变异率为87.4%。在23组不同材料之间多态性变异率最高的是I组的DNA,为73.7%;最低的是L 1组的DNA,变异率为18.2%;平均为44.0%。不论是居群间还是居群内,变异程度都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三年桐Vernicia fordii 历史上几个生产区留存资源特点,为今后油桐产业资源培育提供方向与选择,以收集的云南、湖南、贵州及重庆现存三年桐资源果实、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大小、质量、果实出籽率、含油率以及折光指数各性状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得到目前几个省现存资源特点:果实、种子大小及其质量平均值大小依次为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重庆市;云南省资源丰富度大,留存资源相对完整;各省现存资源含油率较以前降低;湖南省留存三年桐油折光指数相对比较高;云南省资源平均出籽率相对较高;各省果实与种子形状、种仁含油率以及油折光指数是弱变异,果实和种子风干质量、果实所含种子粒数属强变异。  相似文献   

14.
为卷烟工业企业原料采购提供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云南、贵州和河南3种香型典型产区1 281份初烤烟叶样品的外观质量特征。结果表明:1)烟叶外观质量以云南最好,其次为贵州,再次为河南,其中云南和贵州较接近。2)不同香型典型产区间烟叶外观质量存在差异,云南与贵州烟叶外观质量差异主要表现在颜色和叶片结构,云南与河南烟叶外观质量差异主要表现在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和色度,贵州与河南烟叶外观质量差异主要表现在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和色度。3)同一香型典型产区内各区域间烟叶外观质量也存在差异,云南清香型产区烟叶外观质量水平依次为红河保山昆明曲靖,贵州中间香型产区烟叶外观质量水平依次为遵义铜仁贵阳安顺,河南浓香型产区烟叶外观质量水平依次为许昌平顶山商丘漯河。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来源水稻种质的直链淀粉含量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73份来自日本、韩国、中国贵州、湖北、江苏、浙江和云南的水稻种质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来源种质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含量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云南的种质,最小的是湖北的种质,它们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幅度分别为0%~28.31%、0%~18.51%。各来源不同级分的种质资源数量的分布总体上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低含量型,占58.38%。种质材料直链淀粉含量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在1.66~1.94之间。各来源种质中均有很多直链淀粉含量在8%~15%的种质;只有来自云南的材料中含有高含量型的种质材料,如毫粑公、扎西玛等。这些水稻种质中的直链淀粉含量的特异类型可以为培育不同消费需求的水稻品种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传统的只以品种产量为唯一评判标准的局限性,采用作物品种灰色布局原理与方法,对2013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A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其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试11个水稻品种分别为竹优1013、鹏两优187、泸优257、T优1655、瑞华218、内香5A/川恢907、德香047A/R4923、Ⅱ优838、天龙优1375、绿优4923、德润1A/金恢8023。试验点分布在16个地区,分别为黔东南、黔西南、贵州贵阳、贵州遵义、陕西汉中、四川巴中、四川广元、四川绵阳、四川内江、四川泸县、四川双流、云南红河、云南文山、重庆涪陵、重庆巴南、重庆万州。[结果]德香047A/R4923、绿优4923在黔东南、黔西南、贵州贵阳、贵州遵义4个区域及四川绵阳、巴南、万州具有较好的适应性,T优1655主要在四川各区试点表现良好,泸优257在贵州遵义及四川双流、泸县、文山表现具佳。[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西南稻区水稻生产磷钾养分施用不合理,缺乏指导磷钾肥施用的有效方法的现状,通过多点同氮不同磷钾水平试验,为水稻生产提供一种科学高效磷钾养分管理方法,从而为水稻生产磷钾肥施用提供指导。[方法]以杂交中稻川香9838为试验材料,在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4省市7个生态开展了施用不同磷钾量与磷钾利用率、水稻产量和米质关系研究,其中P公顷施用量为37.5、75、112.5和150kg,K公顷施用量为45、90、135和180kg,进行10个处理,裂区设计,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川香9838的产量不同试验点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氮不同磷钾水平下差异亦显著,试验点与不同磷钾处理间的交互作用达显著差异。云南滨川试点产量最高,公顷施用N150kgP75kgK90kg处理产量最高。PK高效利用率各试点不同,PK高效用量四川东坡、四川泸县、贵州小河和重庆永川4点间相同,而四川广汉、四川中江和云南滨川3点间各不相同。西南稻区水稻高产主攻目标是公顷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稻米品质按试验地点可分2类,按全部处理可分为6类。[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西南稻区水稻生产磷钾养分高效运用预测模型,为西南稻区水稻高产以及磷钾合理高效运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昭通半夏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采用BSG去壁低渗法,对采集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进行染色体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除本研究报道的半夏染色体数目2n=78与文献报道一致外,该地区的半夏还存在2n=66为本研究首次报道,同时分析讨论了不同居群半夏染色体倍性及数目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南地区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为芥菜型油菜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有益的数据。【方法】选取以西南地区为主的73份芥菜型油菜资源,分别进行14个随机引物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和15个主要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显示为3大类,共15个亚类:四川盆地资源为第1大类,含川东、川南、川北和重庆来源等6个亚类;盆周及盆周高原和云南部分资源为第2大类,分川东南、川西南和川西北来源等4个亚类;云贵高原及长江两岸为第3大类,以贵州、云南来源的资源为主,分贵阳周边、金沙江流域和云南中部来源等5个亚类。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显示为4大类,共14个亚类:第1大类以川东南、重庆和云南来源的资源为主,分3个亚类;第2大类以川南、川北、云南和贵州来源的资源为主,分4个亚类;第3大类以贵州、四川来源的资源为主,分4个亚类;第4大类以川西北来源的资源为主,含3个亚类。【结论】西南地区芥菜型油菜资源间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和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类主要遵循地域和生态环境规律,可分清芥菜型油菜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远近;在分子水平上,分类结果可能更深入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半夏种内不同变异类型生长节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淑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76-8978
[目的]观测研究半夏种内不同变异类型的生长节律。[方法]对半夏种内椭圆形叶半夏、细叶形半夏和4—5叶半夏3种变异类型定期取样进行调查测定,观察其生长节律。[结果]半夏生育期划分为5个时期:出苗期、全苗期、珠芽发笙期、佛焰苞集中出现期以及倒苗期。4~5叶半夏具有出苗率高,出苗较为整齐,珠芽数目多,倒苗率低等优良性状。各类型的佛焰苞发生率和结实率均较低。[结论]今后可着重将4—5叶半夏作为人工栽培的一个主要类型,并作为半夏优良种质进一步选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