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建玲  李宏铎  王军  万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485-11487
[目的]筛选出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粘细菌并对其进行种类鉴定。[方法]从全国23个省、自治区的200个腐殖质土样中分离纯化出237株粘细菌;将菌株在4种不同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发酵产物通过甲醇提取得到代谢产物;以白色念珠菌为模型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高通量筛选。[结果]复筛后得到1株编号为ZJ2的粘细菌,其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对该菌株进行16SrDNA克隆并测序,结果表明ZJ2为橙色粘球菌(Myxococcus fulvus)。[结论]菌株ZJ2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存在对白色念珠菌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潜在的研究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1个广谱抗真菌天然产物的快速鉴定及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湖北咸宁地区山坡土样中分离得到的1株放线菌HBERC-31270的发酵提取物进行快速鉴定及活性评价。[方法]对HBERC-31270进行发酵与提取,并对发酵提取物进行生物活性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紫外吸收光谱(UV)分析及活性评价。[结果]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制备组分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活性部位在14~21 min。根据HPLC-MS及UV确定其主要成分为一个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对其质谱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分子离子峰,经天然产物数据库比对及文献调研,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为9-甲基链米酮。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试验结果为放线菌HBERC-31270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舟山常见潮间带海洋动物中分离筛选得到具有产抗菌活性物质的共附生放线菌,采用不同方法测定其抗菌活性和抗菌谱,同时鉴定拮抗菌的分类地位,为研究海洋来源产抗菌物质的菌源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舟山几个潮间带海洋动物中获得放线菌菌株。点种法初筛后获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一定抑菌作用的菌株;酶标仪法定量测定抑菌活性;滤纸片扩散法复筛获得高效拮抗菌株;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白色念珠球菌(Monilia albican)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作为指示菌测定其抗菌谱。[结果]对典型菌株GP57和GT16进行生理生化、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分子鉴定,其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相似度分别为99%和100%,其中GT16鉴定为灰平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结论]海洋共附生微生物中,海洋放线菌可能是一类很好的产抗菌活性物的菌源,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对农业病害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海洋细菌。[方法]以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为筛选模型,采用平皿拮抗法筛选抗菌活性,对活性菌株进行发酵工艺优化,并对活性物质提取进行初探。[结果]海洋细菌菌株MB133具有明显抑菌现象,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最适培养温度28℃,发酵液中最适葡萄糖浓度2.0%,最适培养时间72 h;热稳定性试验表明活性物质对热不稳定;醇沉法提取有效物质发现抑菌组分在沉淀中。[结论]该研究为农用病害真菌的生物防治扩充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甘薯叶提取物应用于抗衰老化妆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正交试验对甘薯叶中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物质的提取及保存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对提取物中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活性成分进行探讨。[结果]结果表明:甘薯叶中含有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活性物质,提取剂种类是影响活性物质提取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其中最佳提取与保存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提取液pH值为8,最佳保存温度为25℃。甘薯叶提取物总酚含量与其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呈正比关系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仅与羟自由基清除率有较好线性关系。[结论]提取物中的酚类物质能有效地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仅能有效清除羟自由基。  相似文献   

6.
常显波  杨启霞  刘英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218-2219,2222
[目的]研究烟台海岸潮间带泥样中放线菌分布规律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琼脂块拮抗性测定法。[结果]从烟台海岸潮间带泥样中共分离得到357株放线菌,拮抗细菌的放线菌菌株数比拮抗真菌的多,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放线菌菌株数较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多,拮抗青霉的放线菌菌株数多于抗白色假丝酵母的放线菌菌株数;从泥样分离筛选所得的拮抗性放线菌中,中等拮抗性放线菌占多数,而且随着参试靶标菌个数的增加,对靶标菌均有拮抗性的放线菌菌株数却在减少。[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烟台海岸的海洋放线菌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由苦参、土茯苓和白鲜皮组成的复方中药提取物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及主要成分。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复方中药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并采用化学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液进行成分预试。结果显示,提取物具明显的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活性;经理化鉴别试验显示,该复方提取物主要含有多糖、黄酮、生物碱三大类成分。表明多糖、黄酮和生物碱这三大类成分可能是复方提取物发挥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重要成分,但确定其发挥作用的具体成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吴英俊  林宝英  梅双双  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505-12507,12515
[目的]对枯草芽孢杆菌BS11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研究,为该菌株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比较了枯草芽孢杆菌BS11在LB和NB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比较了3种方法提取该菌株活性物质的效果,并探讨了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以香蕉枯萎病菌为指示菌,发现拮抗菌在LB和NA 2种不同培养基中有很明显的差别,LB培养基中生长繁殖速度快,但上清液活性很低,NA培养基中繁殖速度较慢,上清液活性却较好;乙醇沉淀法和乙酸乙酯萃取法均不能提取到活性物质,硫酸铵沉淀法基本上可将活性物质提取出来;BS11最佳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 H7,温度30℃,通气量60 ml;发酵上清液有蛋白酶、纤维素酶活性,但没有几丁质酶活性。[结论]枯草芽孢杆菌BS11株所产的抗真菌活性物质具有性质稳定、广谱、易于提取等优点,为其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邓  雷春娟  殷中琼  魏琴  卢扬  吴长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62-13063,13066
[目的]筛选苦参、土茯苓、白鲜皮3种中药复方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期为该复方中药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中乙醇浓度(A)、提取时间(B)、三种中药的比例(土茯苓、白鲜皮、苦参)(C)及料液比(D)4个因素进行优选研究。[结果]复方中药提取物提取工艺的最优组合为:A3B2C3D1,即提取液为体积分数为70%乙醇,苦参∶土茯苓∶白鲜皮的比例为2∶2∶1,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2h。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中药复方提取物得率约为23%,对白色念珠球菌的MIC值为0.195mg/mL。[结论]该试验筛选出了苦参、土茯苓、白鲜皮3种复方中药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该复方中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离筛选滇金丝猴肠道中抗白色念球菌效果好的菌株,并对其抑菌能力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滇金丝猴肠道优势菌株,采用滤纸片法筛选抑制白色念珠菌活性强的菌株,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鉴定其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从滇金丝猴粪便中分离筛选出抑白色念珠菌活性菌株6株,其中菌株B9抗菌效果最好,且其除对甲硝唑不敏感外,对大部分药物敏感。经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菌株B9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Cohn)细菌。滇金丝猴肠道中存在抗白色念珠菌效果好且药物敏感安全性高的细菌,为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芒果果皮内含物的抑菌活性,为芒果果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种不同品种的芒果果皮,采用石油醚脱脂后,用85%的乙醇萃取得到萃取物,对萃取物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对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都为金煌芒桂香芒贵妃芒;对白色念球菌的抑菌效果为桂香芒贵妃芒=金煌芒。[结论]芒果果皮都含有抑菌活性物质,活性大小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一植物茎部分离出的毛壳属内生菌的液体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及成分分析,研究其是否产生新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为后续试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毛壳属内生菌接种于豆芽汁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将菌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并制浸膏,获得浸膏核磁共振谱图,对浸膏进行柱层析及薄层层析分离。[结果]在粗浸膏谱图中获得原组分体系发生变化的信息。薄层层析获得2个谱带,经核磁共振结构分析,一个谱带的物质较纯,另一个谱带物质是混合物。[结论]内生菌液体发酵液的组成发生变化,在体系中出现新的组分。  相似文献   

13.
秦艽根对小菜蛾杀虫活性物质初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秦艽根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物质。[方法]以乙醇超声法提取秦艽根中的活性物质,采用浸虫法测试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并采用液-液分配萃取法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提取物依次萃取,且跟踪测试各萃取物的活性。[结果]秦艽根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为0.795 8 g/ml;提取物分离后石油醚萃取物活性最强,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次之,而正丁醇萃取物及水层剩余物作用不明显。[结论]秦艽根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且杀虫活性物质为脂溶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有效提取盐藻中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并优化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考察乙醇提取盐藻叶绿素优化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乙醇提取盐藻叶绿素的最优条件。[结果]乙醇提取盐藻中叶绿素的最优条件为85%乙醇、提取时间12 min、提取温度40℃,总叶绿素的最高提取率为10.80 mg/g湿重,比丙酮提取盐藻中的叶绿素提高了15.5%。[结论]以乙醇为提取剂可从盐藻中提取更多的叶绿素,且安全、无污染、时间短。此结果可为利用乙醇提取和测定海生盐藻中的叶绿素含量或工业生产提取叶绿素提供试验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铁军  向丽  杨成万  龚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47-8550
[目的]研究诃子鞣质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利用超声波提取诃子有效成分鞣质,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检测鞣质的含量,并采用微量稀释法研究诃子鞣质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观察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白假丝酵母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诃子鞣质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5.33 mg/ml,而最低杀菌浓度为30.67 mg/ml。诃子鞣质提取物可导致白假丝酵母细胞变形、形态结构改变,最终导致其死亡,同时会抑制细胞芽管、假菌丝的形成。[结论]诃子鞣质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明  熊琳媛  袁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1-263,269
[目的]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条件研究,确定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提取茶多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茶多糖,对茶粉颗粒度、夹带剂及夹带剂的用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获取最佳萃取工艺参数。[结果]在颗粒度为40目茶粉,20%无水乙醇夹带剂,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h的试验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茶多糖提取效果。[结论]在最佳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下,茶多糖提取率可达92.5%。与传统方法相比,在保持茶多糖生物活性的基础上,提高了茶多糖的提取率,为茶多糖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微波预处理提取辣椒碱工艺及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雅婷  陈秋萍  李天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76-20478
[目的]对微波预处理法提取辣椒碱工艺及辣椒碱的抑菌效果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在常规溶剂浸提法的基础上,在浸提之前加入微波预处理过程;参照GB 10783—2008方法,采用FAO紫外双比色法测定辣椒碱含量;采用抑菌圈法测定提取所得辣椒碱的抑菌效果。[结果]提取辣椒碱的适宜工艺为:浸润剂为95%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10,微波功率200 W,微波预处理时间2 min,浸取温度40~50℃,浸取时间2 h,浸提次数3次。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碱提取液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抑菌效果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对裂殖酵母的抑菌效果最明显,对细菌抑菌效果最弱。[结论]微波预处理法显著提高了辣椒碱提取速度以及提取效率;辣椒碱提取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溶剂萃取的玫瑰精油的指纹图谱,选择适宜的萃取剂。[方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和混合溶剂提取的玫瑰精油及玫瑰残渣进行光谱对比分析。[结果]单一溶剂只能提取出玫瑰精油的某些有效成分,所得精油的成分单一;不同极性溶剂混合浸提所得玫瑰精油的成分丰富,香气接近于天然。[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玫瑰精油的提取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腾飞  袁长鹏  王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17-6219
[目的]比较不同龙葵果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测定其活性成分.[方法]用浓度60%乙醇浸提龙葵果,获得粗提物,减压蒸馏后分别用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3种溶剂萃取,采用DPPH·、·OH,O2-·清除法对各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评价,并与浓度60%乙醇粗提物溶液进行比较;分别测定4种龙葵果提取物中酚酸、黄酮、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含量.[结果]浓度60%乙醇粗提物对DPPH·和·OH的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分别为(68.45%±2.68%)和(49.12%±2.26%);乙酸乙酯萃取物对O2-·的清除率最大为(79.64%±5.16%).浓度60%乙醇粗提物中花色苷浓度为3.65 mg/ml,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含有高浓度黄酮,浓度为3.42 mg/ml.[结论]龙葵果提取物中起主要抗氧化作用的是花色苷和黄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出玉米胚乳DNA提取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提取液,以高温和常温2种方法提取玉米胚乳基因组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0.8%水平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检测法比较了2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高温法所提玉米胚乳DNA浓度和纯度均达到分子生物学要求,而常温法所提DNA的纯度未达到分子生物学的要求。电泳检测表明,高温法提取的DNA均未降解,DNA条带整齐度较好,而用常温法提取的DNA都出现了降解。PCR检测结果表明,用高温法提取的DNA作模板的PCR所得条带清晰,明亮,而用常温法提取的DNA作模板的PCR条带不清晰。最佳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的浓度确定为玉米籽粒重的6%~10%。[结论]高温法更适宜用作玉米胚乳DNA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