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86份酸枣种质资源筛选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酸枣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优良酸枣种质资源。[方法]对86份酸枣种质资源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并利用9个I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通过对15个农艺性状综合评价,从86份酸枣种质资源中筛选出5份优良种质资源。9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2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60~0.81,平均值为0.70。在遗传系数0.57的水平上86份酸枣种质资源被分为两大类,其中79份种质资源聚为A类,7份种质资源聚为B类。[结论]该研究为酸枣种质资源分类、鉴定和新品种选育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白三叶草的选育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6份白三叶草(Trifoliumrepens L.)种质资源进行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检测,并对检测到的5个等位酶位点的图谱进行分析,再根据各种质资源间遗传相似度及聚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三叶草各种质资源间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6份白三叶草种质资源在相似系数为0.71的水平上可以聚为三类,大部分地理区域临近的种质材料首先聚在一起。说明他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苦瓜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苦瓜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遗传关系。[方法]以141份苦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13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另外,以46份苦瓜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5个农艺性状的表型值和基因型值进行种质亲缘关系比较分析。[结果]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苦瓜种质资源4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46~1.34,9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4.90~4.94,其中9个数量性状数据分布较为分散,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0.02%。[结果]核心种质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分别基于5个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和基因型效应值计算苦瓜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两种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基于基因型值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幅为0.84~10.71,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8.5时,46份苦瓜核心种质被分为17个类群,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种质间的亲缘关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苦瓜核心种质的有效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苦瓜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遗传关系。[方法]以141份苦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13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另外,以46份苦瓜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5个农艺性状的表型值和基因型值进行种质亲缘关系比较分析。[结果]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苦瓜种质资源4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46~1.34,9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4.90~4.94,其中9个数量性状数据分布较为分散,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0.02%。[结果]核心种质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分别基于5个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和基因型效应值计算苦瓜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两种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基于基因型值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幅为0.84~10.71,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8.5时,46份苦瓜核心种质被分为17个类群,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种质间的亲缘关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苦瓜核心种质的有效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47份菌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iPBS(Inter Primer Binding Site Amplification,引物结合位点间扩增)分子标记技术对47份菌草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从28个iPBS引物中共挑选出的11个扩增效果较好的iPBS引物,对47份菌草种质材料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结果]11个iPBS引物在47份菌草种质材料上共给出了208个多态片段,平均每个引物给扩增出18.9个多态片段,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SM)分布在0.58~0.99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67时可将47份菌草种质材料分成10大类群,所有47份材料被区分开来。[结论]iPBS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有效用于菌草种质资源材料的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为科学管理和利用菌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5个烟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烟草遗传的多样性。[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5个烟草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50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5条引物,对25份材料烟草基因组DNA进行有效扩增,共扩增出100个位点,其中有7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76.0%。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烟草种质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25种烟草种质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界于0.313~0.938,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37。野生烟与栽培烟草相似系数较低,说明它们之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进行的系统聚类分析表明,25个烟草种质资源可划分成2组,3个野生烟聚成一类,22个栽培烟草种质聚成另一大类。[结论]供试栽培烟草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迫切需要拓宽栽培烟草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AFLP技术对美洲黑杨及其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63份杨树无性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并构建其聚类图谱。[结果]利用筛选出的8对引物对63份杨树无性系扩增后检测出1 153条谱带,其中有1 152条多态带,多态带比例为99.92%,表明所试杨树材料在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特异性条带有165条,包括14条缺失带;各品种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077 9~0.794 6,平均值为0.548 7,说明各无性系之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将杨树种质分成7组,同种的无性系并未严格聚在一起。[结论]为美洲黑杨种质资源的评价、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忍冬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RAMP标记技术对8个忍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采用UPGMA方法对其进行聚类。[结果]8个忍冬品种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多态性比率为83.67%,遗传相似系数为0.5901~0.971 3,平均值为0.784 1。Nei's遗传距离和UPGMA分析结果显示,8个忍冬品种被聚为2大类,其中淡红忍冬与金银花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590 1),亲缘关系最远;贯月忍冬与格雷姆忍冬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971 3),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应用RAMP标记可有效分析忍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忍冬种质资源的鉴别、分类和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引进陆地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新疆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基础,丰富棉花种质资源多样性.[方法]采用田间性状观测、室内考种方法,分析及综合评价来源于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92份陆地棉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92份陆地棉种质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在植株、主茎、叶、花、铃等不...  相似文献   

10.
金银花的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产区金银花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利用过氧化物(POD)同工酶和淀粉酶(AS)同工酶对10个地区11个金银花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金银花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形成2个电泳区域,共有3个酶位点,Rf值分别为0.324、0.671和0.863。其淀粉酶同工酶谱也形成2个电泳区域,共有4个酶位点,Rf值分别为0.125、0.306、0.67和0.792。不同产区金银花的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具有较丰富的多态性,说明金银花不同居群在遗传本质上是有区别的。聚类分析表明10个产区的11个金银花样品可聚为3个类群。[结论]不同产区金银花的亲缘关系与其遗传本质和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尾鲴不同组织的LDH同工酶。[方法]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特异性染色方法对黄尾鲴的肝、肾、眼、心4种组织的LDH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酶谱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酶带由3个基因座位(LDH-A、LDH-B、LDHC)编码,在4种组织中共检测到14条带,其中,心和肾7条带,眼6条带,肝14条带。在PAGE胶趋向阴极侧检测到6条肝脏组织所特有的LDH-C基因编码带。在各组织LDH酶带表达活性上,心中LDH-2、LDH-3和LDH-5表达占优势,肾中LDH-2、LDH-7和LDH-3表达占优势,肝中LDH-13、LDH-9和LDH-12表达占优势,眼中LDH-5、LDH-2和LDH-7表达占优势。[结论]该研究为丰富黄尾鲴遗传学基础研究、遗传育种种质标准的建立和种群生化遗传结构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红掌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红掌的种质创新和杂交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形态学标记对46个红掌种质资源的36个形态学性状进行研究。[结果]46个红掌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变异系数为0.24~0.36,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43 8~2.111 9。其中,佛焰苞长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36;佛焰苞颜色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111 9。UPGMA聚类分析表明,这46个红掌品种可划分为4大类,包括3个较小的类群和1个较大的类群。[结论]该研究中应用的一些形态学标记对于红掌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杂交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与利用现状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及利用现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与利用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及其在育种中的灵活应用,以及各种类型原始材料的利用方法。[结果]表明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认识和合理选择种质资源,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同时认为,在玉米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和构建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以及个人的育种目标和思路加以合理利用。[结论]为国内的玉米育种工作开阔思路,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茶树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方法]以苏州市东山镇当地16个茶树种质资源作为试验材料,以同一时间长势良好的福鼎大白作为对照,对这17个茶树的生物学性状进行描述,并对其7个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及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这17个茶树间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片大小,为31.49%,7个生物学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叶片大小(31.49%)、一芽三叶百芽重(30.80%)、一芽三叶长(19.74%)、叶片长度(16.81%)、叶片宽度(15.41%)、侧脉对数(14.29%)、叶形(13.30%);各生物学性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叶片长度与叶片大小和叶片宽度与叶片大小,均为0.92;通过主成分法分析7个生物学性状,共被分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7.875%。[结论]该研究为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青海栽培黄管秦艽(Gentiana officinalis H.Smith)的遗传多样性,对黄管秦艽遗传分化进行分析,为其品种选育提供建议。[方法]应用叶绿体DNApsbA-trnH序列对青海地区栽培黄管秦艽6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发现10种不同的单倍型,通过单倍型序列间比对,发现了7个变异位点,黄管秦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0.771),单倍型多态性水平(h)为0.563~0.857,核苷酸多态性水平(π)为0.002 43~0.006 31。居群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96 0,基因流Nm值为2.05,80.40%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结论]青海栽培黄管秦艽的种质遗传多样性较高,有利于培育高品质的药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30份山茶属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30份山茶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17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138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29条,多态性比率为93.5%,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605 ~ 0.855.[结论]利用NTSYS软件对RAPD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0份资源分为5大类群,其分类结果与张宏达分类体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冬春季节三角梅种苗智能化快繁的光照要求。[方法]在三角梅种苗智能化快繁系统调控下,设置全光照、遮光1层、遮光2层的3个遮光处理,探讨遮光对三角梅插穗生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三角梅插穗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插穗成活率、生根数、根系生长量明显降低。[结论]冬春季节三角梅种苗智能化快繁以全光照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不同淮山药种质(品种)的粘度比较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淮山药种质的粘度特性,为淮山药种质资源的育种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不同淮山药种质(品种)的粘度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5个淮山药品种(种质)的粘度变异系数为56.18%,多态性丰富;淮山药粘度最高的是GY44,达81.6 dpa.s,其次为桂淮2号和GY17,粘度分别达74.3和71.7 dpa.s。不同淮山药类型粘度高低为叶长心型>茎四棱型 >野生型>叶三出浅裂型。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个淮山药品种(种质)分为高粘度型、中粘度型和低粘度型3大类。【结论】GY44、桂淮2号和GY17可作为加工型淮山药品种开发利用或育种的中间材料,而粘度差异可作为淮山药种质分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